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褚时健传》读后感10篇_读后感_名著读后感_格言网

2020-12-28 23:46:52

读后感

公众号

《褚时健传》是一本由周桦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40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褚时健传》读后感(一):传奇 -- 读《褚时健传》有感

# 传奇 -- 读《褚时健传》有感

读《褚时健传》的感觉跟读《Elon Musk》和《Jobs》这两本传记的感觉是不同的,不管是Musk还是Jobs,在工作中总给人mean的感觉,而褚时健除了是个伟大的企业家之外,还是一个好人,一个懂得怎么与各种各样的人相处的智者。褚时健一生所经历的事情很多,书中介绍了那些大的节点,但正是这些节点,把褚时健的做人做事的品质都完整地表述了出来。这篇读后感仅记录一些我的个人想法,也以此来鞭策自己。

## 贵人

人的一生肯定会遇到很多人,但是能称得上贵人的肯定是少数,而且有些人可能一辈子都没有机会遇到贵人。对于褚时健来说,书中描写了三个对褚时健的人生起了关键作用的贵人。

### 堂哥褚时俊

褚时健少年的时候,由于父亲早逝,他要承担农活、家务活以及烤酒的活,加上他还喜欢拿鱼(抓鱼),小学毕业以后,就没有继续上学了。直到有一天,堂哥从镇上回村子,和褚时健一起烤鱼吃的时候,跟褚说了一番话,意思是觉得他很聪明,应该去昆明读书,看看外面的世界,而不是在家乡的村子里过一辈子。褚时健对于这个堂哥一直很信任,听了他的话以后,褚时健好像突然被点醒了一样,之后就去了昆明读中学,然后加入共产党。

这个人生节点,可能对很多人来说并不会起什么作用,但是却是改变褚时健人生轨迹的一番话。这种感觉就像人突然被什么东西猛击了一下,然后就悟到了一些东西,这样的经历是无法复制的。

从褚的经历里面,也让我回忆起一个改变我人生轨迹的老师。小学五年级之前,我的成绩只能算中等,如果是这样的成绩,是基本没希望进当地最好的初中的。五年级之后,我们换了一个数学老师姓项,项老师成为我们班数学老师之后第一个规定就是:“想参加数学竞赛的同学,数学竞赛的习题书‘必须’做到XX页”。这个规定跟之前的数学老师完全不一样,由于我害怕如果完不成就没有资格参加竞赛(我们小学竞赛一等奖就可以去最好的初中),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就自己自觉地到学校和住校生一起晚自习做习题。等到竞赛的时候,我发现其实没有几个人完成了项老师制定的目标,但是没影响他们参加竞赛。不过也正是由于我完成了目标,做了那么多竞赛习题,在那次至关重要的竞赛中,拿了一等奖,也就顺利进入了当地最好的初中。现在想想,如果没有项老师的“强制”的规定,我可能还是只能拿竞赛三等奖,然后也不知道有没有机会去读最好的初中。

### 普朝柱和朱奎

普朝柱和朱奎是褚时健在玉溪卷烟厂时期的云南省的两位领导,褚时健接手玉溪卷烟厂之后的多项改革,都离不开这两位领导的支持,有些政策甚至是只为玉溪卷烟厂设立。这两位领导的想法和褚时健很一致,只要能为国家多创造税收收入,那什么改革都应该去试试,哪怕是违反一些规定的做法。褚时健也没让两位领导失望,不管是原料方面还是制烟工序以及设备的更新,最终都反应到销售收入和利润的不断增加。

如果换了其他畏手畏脚,怕担责任的领导,褚时健在玉溪卷烟厂的改革之路在政策支持上肯定做不到这么顺利。而这种桎梏,会让很多烟厂的改革措施胎死腹中。

## 做事

褚时健人生的大部分时候,都没有闲着,都在科学地做事,并且懂得让利与他人。

### 闲不住的人

少年时期的褚时健,因为要帮着母亲分担家里的活,不管是农活、家务活还是烤酒拿鱼,他没闲着;到了后来去读书,加入共产党参加革命,也没闲着;甚至是后来被打成右派,入狱后出狱,还是没有闲着。用他自己的话来说:“闲着有什么意思”。对于他来说,闲不住要做事情,不是为了多少的名和利,他就是单纯得想把事情做好。正是因为褚时健这样的性格,也让他在做事的时候能够排除很多干扰和诱惑,专注于当前正在做的事情。

### 科学地做事

少年时候在家里烤酒,褚时健就琢磨出怎么样烤酒才能让出酒量更多一点;后来在糖厂榨糖,找出亏损关键,加上把蔗糖渣利用起来烤酒,让糖厂的效益最终好起来;在玉溪卷烟厂的时候,更新制烟设备,改进流程工序,指导农户种出高质量的烟叶原料等;75岁高龄开始包山种橙,学习书里的知识,加大橙树种植的间距,挖水渠引水等。

褚时健好像有种特殊的能力:就是每做一件事情,都能找到关键的点,然后去一个一个攻克难关,我想这跟老爷子不断学习知识并且总结经验的好习惯是分不开的。试想这世上有几个人能够活到老学到老,75岁以后种橙还接着研究如果科学地种橙,提高产量以及橙子的质量。

### 让利与福利

糖厂时期的“以路换甘蔗”、“以酒换甘蔗”;玉溪卷烟厂时期,拨款给农民种植烟叶,重金奖励对高质量烟叶种植做出贡献的技术专家;兴建楼房,改善卷烟厂职工的居住环境。这些让利与合作伙伴,给基层员工真正福利的做法,让褚时健不管在对内还是对外事务上,都慢慢能得心应手起来。同时他自己也总结出:“要想做成一件事,必须让相关各方能够利益平衡,都能从中获利。”

人生关键节点上遇到的贵人们,以及褚时健做事的方法与态度,成就这样一段传奇的人生。面对一次次的人生低谷:少年丧父,被打成右派,被判贪污,褚时健总能从脚踏实地做事开始,慢慢恢复回来,这样顽强并且旺盛的生命力真不是每个人都能有的啊。

《褚时健传》读后感(二):你遇到过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你是否经历过以下几个问题:

这个领域比我强的人已经有很多了,现在开始还有机会吗?

年纪都这么大了,现在还来得及吗?

当遇到困难时,感觉自己就是这世界上最不幸的那个人了

现在闭上眼回想下,你遇到过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对于我自己而言,遇到过的最大困难是在创业失败的那一刻。

创业失败后,立马就没有了工作,也没有了任何收入来源。身处异乡,从别墅里被迫离开,以前的梦想被现实打碎一地。

同时,面对的是朋友和家人的否定:我说你不行吧,你就不是创业的料。

记得那一刻,陪伴我的只有养的一条狗。也就是在那一刻,我才明白“大话西游”里的这句台词:他好像一条狗。这个世界就是这么残酷,当你被需要的时候,你什么都对。然而,当别人不需要你的时候,在他人眼里,你连狗都不如。

是的,当时我感觉整个世界都这么崩溃了,我就是这个世界上最痛苦,最落魄的人了。

我也开始怀疑自己,马上都快30的人了,还是一事无成。也许,这辈子我就只能当个loser。

那几天,走在大街上,眼泪就会不自觉的流出来。

... ...

不过,现在回过头来看,当时的自己确实也挺傻的,我那点事与很多有成就的人经历相比,这点挫折确实算不上什么事呢。

人生总有起落,面对困难的痛苦,该如何挺过来继续生活下去呢?

在哭了三天以后,我反复告诉自己,这样下去可不行。

就在这时,一位朋友送给我一本书《褚时健传》。当时想着,反正“失业”了也没事干,读读吧。没想到,这居然就改变了我当时的困境:与褚时健相比,我这点困难简直算个屁呀。

在褚时健的生命里,他遇到过3次大的困难。

第一次困难是15岁时,42岁的父亲去世。

这次变故,让褚时健辍学、烤酒、种地,和母亲撑起了共6个孩子的家庭。

第二次困难是31岁时,因在官场上不开窍,而被划为右派。

在《褚时健传》中记录了这么一件事情:

1955年,褚时健担任玉溪地区行署人事科长。当年7月,中央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肃反运动,褚时健被指定为“深挖美蒋特务”专案组组长。然而,一个小小的玉溪,到哪里去找美蒋特务呢?

就在这时,有人向褚时健举报了一个当地很有名望的医生~罗载兴。此人曾经跟着一个美国人当过牧师,而这个美国人是北京已经破获的一个美国特务组织的负责人。

专案组如获至宝。但褚时健详细看了 罗载兴 的交代材料,觉得漏洞百出。于是亲自审问,发现 罗载兴 是屈打成招。作为专案组组长,褚时健让 罗载兴 写了一份详细的材料说明,签字画押后就把人放了。放走大鱼,当时有人认为他肃反不力。

1958年,已经被划分为“右派”的褚时健被发配到元江县红光农场改造。到农场两周后,褚时健病倒了,感染上了恶性疾病,七八天过后,已经神志不清了。

这时,傣族老乡找来一个医生。这个医生看见是褚时健,从怀中的油布包中取出两片黄色药片,用开水给他喝了下去。24个小时后,褚时健慢慢醒来了,才认出这个医生正是前段时间被他“无罪释放”的医生 罗载兴,而这两片救了他命的黄色药片竟然就是那个“美国特务”任福根送给罗载兴的两片西药“奎宁”。

... ...

这算是应了那句话:因果终有报应。

直到52岁(1979年),褚时健才被彻底平反。也就在这一年,褚时健走上了他人生最重要的一段历程:到玉溪卷烟厂担任厂长。

与其说是升职,不如说是去收拾烂摊子。

因为,刚接手的玉溪是一个濒临倒闭的老国营厂。由于效益太差了,职工待遇特别低,连厂长一家也只能挤进一个20多平方米的旧宿舍。

玉溪卷烟厂的老职工宿舍破旧不堪

面对这样的破厂子,褚时健是怎么解决问题的呢?

褚时健做了4件事情:

第1件事:组织结构改革

要改革,首先从争取上层领导的支持开始的。通过努力,褚时健获得了玉溪地委书记的全面支持:地委把不干事只会告状的工厂党委书记调走。随后,褚时健对厂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

第2件事:薪酬创新

他砸了当时吃大锅饭的做法,把40%的涨薪名额从平均分配改为按绩效分配。提出了工资、奖金与产量挂钩的薪酬制度。

第3件事:积极拥抱新技术

他从英国引进了莫林公司的MK9-5烟支卷接机,将生产效率提升了4倍多。现在很多烟厂还在用这样的技术。

第4件事:建设原料种植

玉溪卷烟厂自建了烟草种植基地百万亩,这直接导致了云南数以十万级的烟农富裕起来。云南的烟农提起褚时健都会感激他的好。

通过这一系列手段,使得玉溪卷烟厂效益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1993年,玉溪卷烟厂向国家上缴利税45亿元,比1987年增长了近6倍多。到了1995年,在《中国最具价值品牌研究报告》中,红塔山以320亿元的品牌价值高居榜首,秒杀第二名的长虹(87亿元)。

那时候的有钱人,胸前透出装着的红塔山,就跟现在拿个iPhone7似得,倍有面子。

1995年9月,红塔山集团成立,褚时健成为云南红塔山集团和玉溪红塔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长。

然而,登上人生巅峰的褚时健却没有实现加薪。此时,褚时健到玉溪卷烟厂已经17年了,领到的工资年均仅4.7万元。各种荣誉的背后,褚时健获得的却是与之地位不对等的报酬。

就在人生巅峰,命运和褚时健开了一次玩笑... ...

1995年3月,褚时健从巅峰再次坠入人生低谷:妻子女儿均被警方带走调查。当年12月,女儿在看守所自杀。

妻子被调查的原因是,她用烟与河南三门峡烟草公司换了几盆昂贵的五针松放在卷烟厂门口作绿化。女儿被调查是因为涉嫌倒手转卖香烟的批条。

当时法律制度不健全、市场经济机制没有建立起来,而现在看来,她妻子和女儿的“罪”都不能算是罪。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投机倒把”可是大罪。

女儿在看守所里自杀,这一刻是褚时健人生中最困难的时候。我想,褚时健的白发也是从那时候开始的吧。

随后,调查组也慢慢调查到他身上。

1996年12月,褚时健被控制

1997年6月,中纪委将褚时健移送司法机关

1999年1月9日被判:无期徒刑

关于他的罪行,当时引发了社会上关于“59现象”的讨论:国企领导人临近退休时有想“捞一把”的想法。这种现象是由于当时国企领导人收入偏低造成的。褚时健的案件也直接加速了朱镕基总理改革国企领导人的薪资待遇。

经历了17年的苦难,将玉溪红塔实现了利税991亿元,时代却选择了以这样冷酷的方式给这个时代的英雄作为最后的闭幕。

... ...

在入狱期间,探监人员络绎不绝,好多人走时都悄悄留钱给他。《中国企业家》记者刘建强记录了这样一个传闻:

政府给褚时健立了一个账户,里面存了几十万元钱,用于他看病的费用。没过多长时间,账户里的钱变成了几百万,都不知道是谁存进去的。”然而与这鲜明对比可笑的是,褚时健判决书上的贪污金额(超过合法收入的部分)是:403万元人名币+62万港币。

不得不感叹,时代啊,你为何这样对待这位老人?

2001年5月,褚时健保外就医。

2003年,获得减刑。

2004年,获准假释。

对于一般人而言,人生面经历了如此困难,大多会选择平静地度过剩余的人生时间。

然而,就在2002年,还在保外就医、75岁的褚时健选择重新开始创业。

被问及为何要创业。褚时健回答得很干脆:找点事情做总是好的,闲着有什么意思?

最终,他决定了种橙子。承包了2400亩土地,建起了一处两层楼的院落。

这次创业遇到的困难比当初去濒临倒闭的卷烟厂所遇到的困难要艰难的多。

因为,在农业领域创业是非常的艰苦,投资回报周期没有四五年是看不到任何效果的,这需要非常大的耐心。投资回报时间长,对应的就是要面对很大的风险。

橙子从种下去到结果,起码的要四五年时间。褚时健非常舍得投入,果园修了足球场大小的水池,用于果林灌溉。引水工程大概花了几百万元,有机肥料厂、鲜果厂等大概花了900万元。这些钱都是褚时健找他原来的部属和朋友借来的。

你看,人脉是多么的重要,还有真正的朋友,会在最关键的时刻帮助你。

褚时健对果园管理的非常细致严格。

这期间他可是保外就医,全身都是病。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Ⅱ级、陈旧性心肌梗死,这些病痛一直伴随着他。

他离不开胰岛素和药片,所以,他每次要挂着胰岛素输液瓶去山里查看果苗。从玉溪到嘎洒果园,200多公里,全是山路,行车至少3个多小时。褚时健打电话通知次日8点到果园开会,第二天绝对准时到,没有一个下属敢迟到。

褚时健是一个非常与时俱进的人。他积极拥抱新技术,将自己的创业建立在新的基础设施之上。

他的创新点在于对农业进行进行标准化生产。以前农民靠天吃饭,靠经验种植,而褚时健用现代技术管理农业,把经验进行数据化管理。

褚时健采用共享经济模型,提高农民积极性。

他将果园按照面积划分承包给农民管理。每月支付农民500元工资做生活费,到摘果的时候,按照公斤数量给予农民奖励。

过去褚橙庄园所在的地区几乎是一片荒山,农户年平均收入才两三千元。褚橙庄园创建以后,褚时健带动农户一起种植,根据产量为农户发工资,这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据了解,目前参与种植褚橙的农户共有200户左右,每户年平均收入已达10万余元。

这里我们看到,穷人的思维是不愿分享,而富人的思维是乐于分享,因为只有利益捆绑在一起,才能激发大家的斗志,一起成长。

很有戏剧性的是,在附近褚时健的弟弟~褚时佐也在种果园。但是与褚时健的差别却特别大。他弟弟的果园,工人上班还像大锅饭时代,农民非常懒散,种植业偷工减料。

而褚时健对果园的质量把控非常严格。只要品种不好的或者个子太小的橙子,他都让农民摘掉。他说:这是我褚时健种的橙子,如果差,就坏被坏名声。

褚时健非常喜欢读书,他认为阅读是获取知识的最佳途径。

在刚开始种植橙子时,他对果树种植并不懂。因此,在床头摆满了各种相关的书。短短不到几年时间,他就在很多方面超过了专业技术人员。有一次,他和几个专家一起开会,讨论如何通过改善肥料结构来提升橙子的口感。最后他提出是不是磷钾肥太少。经过提高磷钾肥的比例,果然改善了橙子的口感。

... ...

做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耐心等待时间的回报。

从人类的行为经济学角度来看,人都是有结果偏见的,即在你没有做成之前,你什么都不是。直到你做成的那一天,才是你有权利说话的那一天,而别人也才会对你另眼相看。

经过10年,2012年11月5日,褚橙首次大规模进入北京市场。很快就成为了媒体的头条。

2014年12月18日,人民网办了人民企业社会责任奖,褚时健获得了特别致敬人物奖。

王石和褚时健是多年的好友,他说:我有很多粉丝,但我是褚时健的粉丝……褚厂长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企业家的一种精神,是一种在前进中遇到困难,并从困难中重新站起来的精神。

(关于王石的经历,我在文章《田朴珺为何喜欢王石》有具体聊过,回复“王石”可以了解:一个人要在各方面都要自由)

无论是谁,一生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变数。

然而,大多数人对困难本身并不十分了解。最常见的误解就是,当我们面对困难的时候,总会不自觉地把自己想象成全世界最不幸的人。

说实话,我以前也是这样的人,尤其是我在创业失败的那段时间。其实,这也是非常自然的现象,因为人在最痛苦的时候,对困难的深刻感受会扭曲我们对事物的感知能力。

在了解了,我们在遇到困难时,通常会放大自己的痛苦感受后,该如何做呢?

发泄一段时间

首先,面对困难的时候,你先别想着要淡定,因为人在情绪高涨的时候,是没办法淡定的,给谁都办不到。所以,你不如先放纵自己几天时间,让情绪完全发泄出来才行。

我创业失败的时候,发泄的办法就是大哭一场,然后去发疯的跑步。说到这里,我要感谢这个一直陪伴我的兴趣伙伴~跑步。每次跑步的时候,我就可以忘记一切伤痛,只将注意力放在跑步上。

要相信,只要随着时间的推移困难就会被大脑忘却,因为心理学研究发现大脑有一种自我保护功能——遗忘痛苦。

现在想想,你以前经历过的困难,现在回过头来看看,是不是会有这种感觉:当初的那点困难,算个屁呀。

2、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

关于比较心理学,我是看了《影响力》才知道这个名词的。

其实,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比较心理学,比如你买衣服的时候,不断试衣服的过程,就是在做比较。我一直和朋友说: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

而比较心理学,也可以用到面对困难的时候,来帮你缓解痛苦。在困难面前,我会经常提醒自己,我再难受,肯定还不是最惨的那一个。然后顺着这个思路去找,果然发现很多人和我同样遇到了类似的困难,这时候你就不会感到孤独了。

在创业失败的那刻,我在知乎里搜到一个主题:创业失败后的人都怎么样了?

里面讲的都是创业失败的人,看到一个一个都比我惨。比如有的创业失败后,老婆离婚跑了,房子没了等等,简直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

然后,反过来看看自己,我还没有他们惨呢,心里就舒服多了。相信,过不了多久,你就会治愈的。

3、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当然,比惨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所以,在每次困难的时候,我都会拿出褚时健的人生经历读几次,就会豁然开朗。

褚时健的一生,有妥协、有抗争,有温情、有冷酷,也有个人与时代的对抗和默契。他带给我最有意义的一点是,现代人类寿命的延长,意味着你只要开始去做,什么时候都来得及。

如果以后还抱怨自己年龄太大,来不及,或者想学想干的事情已经有人在做了,就看看褚时健。就像刘欢《重头再来》歌里唱的:大不了,重头再来。

我更喜欢把人生比作一场马拉松,起跑的那一瞬间道路是非常拥挤的,人非常多。但跑完 四分之一以后,选手们的距离就拉开了,起跑时占得的一点点先机此时已荡然无存。而能跑到终点的人却少之有少。

所以,从时间的长度来说,人生更像是一场“耐力比赛”。拼的不是谁更快,而是谁有能力到达终点。所以不用担心,因为很多人在没有到达终点前已经放弃了。

这是个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但愿我们每个人都活成自己最想要的样子,才不辜负我们流过的每一滴眼泪和留下的每一道伤疤。

《褚时健传》读后感(三):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关于本书的具体评价吧。

作者用心,文字生动,但对于褚老先生后段的低估时期的叙述简略。

对于经营管理,褚老先生的一系列决定似乎有神化之感。

酿酒,榨糖,造烟,种橙。

对于企业管理专注细节,深究原理,节约成本,注重技术,与时俱进,规模效应。

还是一个认真。对个人,对产品,对人,对工厂。

反倒是关于褚老的生活的文笔较少,也对,也还有许多不方便说,不到时间说的事情。人生能够经历这样的起落,实在有趣。

不过总的来说书中还有许多可读可学,可思可感。

老前辈的人生经历很有价值,推荐此书。

=========================

十一月主题:丢。

跑完上马的十月,搬了家,多了时间,但是没有了目标。反而把原本坚持或者正在养成坚持的习惯丢了。晚上丢了早睡,导致早上丢了早起,导致早上丢了晨跑,导致一天丢了能量,导致晚上丢了看书,同时也丢了摄影。感觉什么都丢掉了。

褚老先生的褚橙,前年及去年本来生活网的故事营销,也让我略有耳闻。褚老先生的橙子、专注已经品牌让我感动。农产品做出自己的品牌,也是我一直以来梦寐以求的事,能有自己的农场,农产品牌,真是想着也会落泪的事情。

促成我偶遇这本书之后,三番五次在图书馆遇到“在馆,但不在馆”的情况。开始粗略的了解百度了解褚老先生。了解他的浮浮沉沉。

有幸能借到并拜读。十分荣幸感动。

=========================

能感受到作者的认真仔细,对于褚老先生访谈,周边人的采访,事迹的整理。通过本书能够详细了解褚老先生的前半段,幼年及青年,以及中年烟厂管理的点点。

确实,在看经营管理段时,似乎有神话企业家的感觉,似乎他做的所有决定都是对的。也无从进行判断,每个人经历每段经历都是独特的环境和心理,无法效仿,但是也能从中学习。

重要的就是做任何事都要

认认真真

知根知底

纸上得来终觉浅。怎么才算认真踏实,就拿褚橙来说,每天观察,记录,就是认真,知根知底,就是弄通原理,做出改变,酿酒,榨糖,造烟,种橙。

褚老后来的褚橙,这么说其实并没有过多的营销。反而是本来生活的包装让我产生了兴趣。不过回归到底,还是和Jobs的偏执一般的认真,对产品的认真,追求极致的细节完美。

看完褚时健传,正在看乔布斯传。因为碰巧两本传记都被归还且出现在图书馆书架上。幸福来的如此突然。

对自己,对产品的认真。

也希望我的农场梦想也能迈出我的一步。

《褚时健传》读后感(四):“人哪,没有希望就没有人生乐趣。

标题这句话是读到最后的时候,与我的观点十分契合的一句。之前从安稳的单位跳槽出来支撑的就是我这句话,就像当初于不努力上进的富二代男友分手一样,看不到希望的人生,我没有办法过。现在的单位虽然比之前辛苦了许多,但是我可以看到自己每一天的进步,看到看到自己未来的种种可能,这样才是我想要的人生。褚大爹也是这样的,我想当他出狱以后面对面对这样失去女儿的痛苦和人生低谷,我相信只有干一番事业,并且这个事业能让他看到希望,这样才是他一步步走下来的动力。褚大爹,我有以下几点感悟,我希望学习的地方。

第一,凡事特别认真;第二,经商讲究各方利益均有所顾及;第三,终生学习;第四,有魄力,果断;第五,人生低谷时期抗击打能力,不纠结过去或者不公平待遇;第六,不纠缠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精力放在干实事;第七,格局大

相信学习了这几点也会有不平凡的人生

《褚时健传》读后感(五):每一刻都是新的开始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我猜,褚时健大概是最有资格说这句话也是最有能力证明这句话的真实性的人了。

我第一次知道褚时健先生其实是一次处于八卦猎奇的心理无意中发现的。当时王石和他的情人田小姐的八卦轰轰烈烈,出于好奇我打开了他的博客想看他对此有何感想。结果无意中看到他写关于褚时健先生的事,尤其是那段关于褚先生76岁还在承包山头准备大干一场的那些话,我也许已经记不得当时自己是怎么想的,但我一定很受触动,以至于看到这本书就完全被吸引了。

严格说来我看的传记类书籍并不多,也就无从谈起传记类书籍的套路。但我想,一般能够出传记的人大多有他不凡的那一面,才能值得我们去学习与好奇。在此之前我并不知道褚时健这个人都做了什么,他是谁,他的过去与未来。可这本书剖析的极为清晰,从他的祖父的父亲谈起,到他的儿时童年,每一个转折点,少年时扛起家庭责任,青年参军,解放后服从分配,壮年时被打成右派下放,中年时接手破落的糖厂,乃至于后来扬名的玉溪卷烟厂,关进监狱,一手打造褚橙的种种。对于像我这种好奇心极强想要了解褚先生的人而言,这本书满足了我大部分的问题。当然,除了被关进监狱这里有点语焉不详,稍微有点遮遮掩掩之外,其他都很不错。

一个人能够成为很多人都尊敬的成功者往往既有过人的天赋,良好的家教,更多的也跟他的性格特点有关。褚时健先生显然最明显的特征就是,闲不下来,必须要干点实事才觉得没有白活。少年时的他在父亲早早过世以后,就扛起了酿酒的职责。他说,心里有事的人,不会醒不过来。他心里自有一个生物钟,无论多紧迫,无论多瞌睡,他一定都醒的来。前年有本书叫,你永远叫不醒那些装睡的人。的确如此,要干事的人从来不需要别人吆三喝四,他自知道他要干什么。

他从小做事就有个特点,要么不做,做就一定要做的好好的。因为他说,做一件事,力气一样的花,马马虎虎地做力气都白花了,认真做总是没错。这种性格特点,让他酿酒比别人省材料,酿出来的酒也比别人更醇香,度数更高。以后无论是做什么工作,他的这一特点都让他工作做的更认真,更踏实,更能做出成绩来。

而一辈子都在云南省内生活的褚时健先生之所以能够果决有见识,也离不开他从上学时保持的习惯,无论在生活中的任何阶段,只要有可能,晚上睡觉前就一定读几十页书。关于习惯,他这么说,一开始养成习惯是很痛苦的,但一个好习惯养成后却会获益很多。他的另一个好习惯,即每做一件事前都会琢磨一下,他自己说他是心里有谱才去做,一件事如果没有七八成把握,他是不会轻易去做的。

认认真真过每一天,踏踏实实做每一件事。这句话我们所有的人小时候老师家长都一定这么说过,可我们很少有人能够真正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也就无从谈起落实这句话了。而这本书里,褚时健先生的那些过往,却无一不证实这句话的真实性和对他起的作用。他做事喜欢简单直接,反而很多事越简单越做的好。和百姓沟通也好,和领导沟通也罢,他这种直线思维模式反而让他做成了大事。也许我们都向往简单,越是在看起来复杂的问题中越喜欢简单。

纵观全书,每一个转折点褚时健先生都没有被打败,他说能打败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他的这种乐观精神让他一次次挑战生命里的困难与烦恼,最终胜利。也许,成功并没我们想的那么难,少纠结多做实事,做事的时候多动脑不要光动手,要积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都是他所经历过的并验证有效的原则。对于他而言,大概每一天都是新的一天,每一刻都是新的一刻。有谁能像他那样,在76岁高龄的年纪里,挂着胰岛素袋子走遍山头呢?有谁像他那样在这样的年龄想起未来还规划着五年十年呢?年龄在他这里似乎是不起作用了。

读完整本书, 书中我最喜欢他的少年青年时间,一个人能像褚时健先生这样能屈能伸,会生活懂生活,干实事少动嘴,这一生大概也就无憾了吧。

《褚时健传》读后感(六):褚时健:商业活化石

日前《褚时健传》在北大新书首发,王石、张维迎等大咖云集,聚在一起讨论,主题为“从褚时健看中国企业家精神”。这个主题看起来有点大,企业家精神本就是一个长期被学者讨论的问题,而加上中国两个字,又复杂了一层,更别说在一个人身上就能得到答案。所以不禁让人疑惑这褚时健究竟何许人也,竟能担起中国企业家精神这几个大字。

搜寻发现,褚老当年一手缔造了红塔山这个妇孺皆知的卷烟帝国,后因经济问题入狱,02年保外就医,当时已经七八十岁的老人家开始种地,种的是一种冰糖橙,或许你身边不少朋友都听过褚橙,就是它了。

这样看来似乎也没什么稀奇的,但细细想来却非同一般。可以说“从褚时健看中国企业家精神”确实不是噱头,值得思考。为什么这么说呢?我觉得至少有三点理由:一是褚老非常有代表性,也就是为什么是从褚时健看中国企业家精神而不是别人;二是褚老无形财富的可传承性,褚老和他的褚橙有深刻的现代价值;三是褚老体现出来的时代特征,是后人解读这个时代一个非常好的注脚。

一、为什么是褚老

事实上以褚老为解答中国企业家精神的线索或者代表,有着他自己独一无二的优势。

1、最老的企业家

中国被大众广泛认可的步入老年的企业家不少,例如柳传志、任正非、宗庆后等等,这些人每个人都是一个传奇,身上都有着常人难以比肩的精神品质。但和褚老比起来他们都属于年轻后辈。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企业家已经完成了几代交替。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分法,自己比较喜欢六代的说法。新中国第一代企业家被称为红色资本家,比如荣毅仁。第二代企业家是计划经济体制下政企合一的产物,如褚时健。第三代企业家仿佛江湖好汉,例如牟其中。第四代企业家开始半官半民,后来逐渐市场化,如联想的柳传志,产权曾是他们面临的最大问题。第五代企业家诞生于相对更完全的市场经济,如马云。第六代企业家正是当下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弄潮儿,如雷军。

由此可见,褚老的资格比起柳传志他们来要高两代,同时代或更早一辈的企业家都早已作古,所以论健在的最初的企业家,褚老可以说是一根独苗。而显然健在和作古差别大了,作古了身后事只能让他人评说,唯有健在才能自己和他人分享智慧和经验。这点是褚老得天独厚的优势。

2、一部活商业史

褚老与企业打了一辈子交道,保外就医后本可以安享晚年,但他仍然选择了做企业,而且又做成功了。从1963年担任华宁农场副厂长,到现在,刨去入狱那几年,褚老拥有着近50年的企业经营管理经验,比中国改革开放的时间还长,简直就是一部活的商业史。

不过,虽然褚老80多岁还健在很难得,但中国百岁老人也不是稀罕事,其中说不定也有一直经营自家企业到今天,好比过去的老字号。那为什么不是从他们身上看中国企业家精神?可能是因为他们曾经或者现在没有做到褚老的成绩。九十年代中期时,褚老已经把一个地方小烟厂做成了亚洲第一,世界第五的烟草帝国,而七八十岁创建的褚橙种植面积已接近1.5万亩,产量可达1.2万吨,还玩电商。这样的成就谁与争锋?

不仅创造出了惊人的成就,而且经历了几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整个商业发展历程,试问探寻中国企业家精神,还有比这更好的教科书么?

3、做实业敢创业

中国老一辈的企业家,令人扼腕叹息的不在少数,在吴晓波老师的《大败局》中就有很多这样的故事。而那些经历风浪尚在人世的企业家往往又都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消失的原因往往是不再创业了或者当起顾问不做实业了。而褚老在这一点上和他们完全不一样,不仅年逾古稀还继续创业,而且做得是和人们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的农业。

08年金融危机,让人们认识到了金融可怕的一面,当下层出不穷的P2P跑路新闻也让实业带来的安全感进一步凸显,而褚老不管是做糖,做烟还是做水果,可以说都是在做实业。这一点和BAT的巨头们比起来,更能代表中国的企业家群体们。同时,现在提倡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不少年轻人开始跃跃欲试,但创业之难却是实实在在的,而褚老年近90还在创业的故事给了他们不小的鼓励,80多岁的老爷爷都敢创业,而且还做成功了,我们这些年轻人害怕什么。

二、留给后代的财富

褚老身上有丰富的无形财富,很多都可以流传后世,并对现代商业具有重要意义。

1、匠人精神

有采访问褚老说为什么你做什么都成功?褚老回答,要认真。又说自己对自己孩子们说产品质量不好,牌子马上垮掉,以后橙子的质量只能比现在好,不能比现在差。事实上褚橙不是这两年种的,而是种了十几年,而且褚橙的挂果时间为六年。褚老曾花巨资引进红外设备,这些设备能对橙子检查,那些表皮有损坏的橙子就能被挑出来。能说明褚老做产品精益求精的例子,可以说是数不胜数。

匠人精神古来有之,而我们今天见到通常是在日本或者台湾。为什么在今天呼唤匠人精神回归的声音这么大?因为随着消费升级,我们对好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而消费升级之前,更多的人是什么赚钱做什么,所以山寨假货横行,一些商人甚至为了利益不择手段,威胁公众食品安全,更不用说花六年甚至十几年来打磨一款产品了。

所幸假冒伪劣产品大行其道的时代即将成为过去,褚老身上的匠人精神将是新一代产品生产者们的安身立命之本。

2、产品人格化

褚橙这个品牌之所以所向披靡,因为背后支撑它的是褚老的人格力量。这种产品的人格化可以说是未来非常重要的商业趋势。当商业发展到今天,我们已经不再满足与功能消费,一款产品能够帮我们解决什么问题已经不再是我们最关注的,我们希望这个产品好玩,有故事。

但同样是产品人格化,为什么柳桃和潘苹果没有褚橙这么成功?因为柳传志和潘石屹与被人格化的产品之间并不像褚橙那样有非常紧密的直接联系,柳桃只是柳传志投资的公司,而潘苹果不过是潘石屹家乡出产而已,而早期的褚橙上却饱含着褚老的汗水,从这一点来说,丁磊养的猪还略为接近褚橙一些。

产品人格化的趋势和影响对未来的商业来说是举足轻重的。新一代的企业家们从褚橙的故事中可以学到很多,特别是被人格化的产品必须要与人格化的本人有非常直接紧密的联系这一点。事实上已经有一些创业者做的不错,例如老罗和他的锤子手机,锤子手机天生骄傲的理念可以说就是老罗的人格化。这样的故事相信未来会越来越多。

3、百折不饶

褚老一生经历过许多波折,入狱,丧女等等,但他一直没有倒下。我常对那些鸡汤喝多的人说,成功从来不是看上去那样简单。现在我们熟悉的每个企业家在创业的过程中都遇到过各种难题,这些我们并没有去经历,我们很多人只是看到了他们的成功和表面的那些故事。例如小米手机大卖之后,很多人都觉得不过是网上卖手机而已,我也可以,于是也去做个手机品牌开始在网上卖,但是现今活下来的有几何?

褚老能够把红塔山做到亚洲第一,并不仅仅是因为专营这么简单,当时专营的烟草厂又岂止红塔山一家?褚老曾说当时省里财政部为难他们,于是他直接去找中央,去了三次才把这件事情解决。我们可以问自己,如果在当时那种体制环境下,自己遇到这样的问题会怎么做?大多数人应该都会觉得没办法只能这样了,放弃解决这个问题。

褚老说不撞南墙不回头,和那句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如出一辙。即使现在经济环境变好了,创业仍然不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百折不饶仍然是未来每个创业成功的企业家必备的品质。

三、体现的时代特征

褚老的经历可谓跌宕起伏,而且很多不仅仅是他个人的经历,也可以说是这个时代的特征,对下个时代也具有启示作用。

1、群体犯错

在吴晓波老师的《大败局》里,我们不难发现,那个时代的企业家很多都会和当时的体制产生矛盾,而他们的失败也往往是由于这种冲突。褚老也是一样,他带领的红塔山为国家纳税超千亿,而他自己18年的工资不足百万,所以退休之际为自己和一起打江山的兄弟们弄了笔钱。当年律师为他辩护提出“富庙穷方丈”正是真实的写照,我们无法否认褚老当年犯了错误,但这是他那个时代企业家犯错误的时代特征。

现在可能已经没有企业家在分配自己企业的利润上不甘了,贿赂官员,产品偷工减料成了这个时代企业家犯错的时代特征。那么下一个时代,当贿赂官员已经行不通,当假冒伪劣商品已经走投无路,他们又会犯怎样的错误?我不知道,但我想总有那样的错误存在,而一个时代企业家群体频率高发的错误就是那个时代的特征。褚老是这样,三鹿是这样,未来也会是这样。

2、体制改革

褚老入狱后,国家开始对企业经营者实施激励,后面更有一段时期高薪养廉。这让人觉得褚老的运气真是不行,但事实上褚老与体制改变可以说是某种程度的因果关系。而这又不禁让我想到温州,想到吴英,和褚老当年一样,她的案子也是一直争论不断。但我们看到的是,吴英之后,温州成了民间金融改革的试验田。

那是不是如果改革方案早点出来,就不会有吴英这样的悲剧,没有这样的如果。只是我们从褚老和吴英身上可以看到,中国改革很多时候都是自下而上的,好比一个人越长越大,裤子已经穿不下,终于有一天把裤子给撑破了,这个时候家长才想到说哦,以后要给他买大点的裤子,而不是说早早的把大号的裤子备好。

现在的体制未来也可能会变,很可能现在一个束缚企业家的问题以后就不存在了,但这种自下而上变革的时代特征是否会改变?真心希望会。

3、浮躁文化

其实褚老是面镜子,正是他的朴实反射出我们的浮躁。褚老说话都很简单,都是大白话,通俗讲就是人听得懂的话,他并没有因为自己的成功讲一些玄乎的道理。事实上,神化他是别人做的事情,他自己说的反而是你们为什么不忘了我。他也没有作秀,企业盈利一个多亿也没要抢着做慈善。

正是在这样一个专家辈出的时代,朴实显得可贵。这是一个喧哗的时代,各种社交软件每天都在产生无穷的信息。然而也正是这样的一个时代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让褚橙,让褚老火遍全国。也正是在这样的时代,我们才会越发的需求朴实的东西。也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褚橙造成的舆论影响才会远远超过它带来的经济影响。

所以褚老现象所体现出的,也正是中国处于转型时期的时代特征。和企业家群体犯错,自下而上的改革这些特征一样,褚老现象所折射出的浮躁文化的特征也是褚老身上一个时代的缩影和对下个时代的启示。

《褚时健传》读后感(七):曾经沧海可为水

国庆假期,断断续续,用了三天时间读完,几点体会:

一、国家政治层面洪流裹挟下个人的挣扎奋进

褚时健的人生,从出生开始,他的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性变化或转折,与现代中国社会宏观的重大趋势性变化直接相关。褚时健的一生,大致可划分为七个阶段:

一是出生在1927年,这一年在中国现代史(在历史教材上的说法是“中国革命史”)上本就是一个值得纪念、发生了很多事情的年份。

二是父亲的去世、家境的变化,较早的承担起家庭的责任(乃至于为他后来强大的经营管理企业的才能奠定了态度和方法论基础),导源于抗日战争这一当时时代的主题。

三是与至亲朋友一起,投身解放战争,扛枪打仗,到建国后很快成为年轻有为的地区领导干部。

四是被划成右派,农场改造,ZZ新星星光不再,进而摘帽进糖厂,索性踏入企业经营领域。

五是赶上经济体制改革盛宴,开始掌管玉溪卷烟厂,走向人生巅峰。

六是明星坠落,因经济问题、更重要的可能是那些没法说的原因,锒铛入狱,妻离子散,虎落平阳。

七是新平奋起,从糖厂旧地开始,以私营企业模式,建立自己的冰糖橙种植事业,重建声望,收获财富。

人生的每一个阶段,褚时健都自觉或不自觉的面临着社会给出的问题,每一次,褚时健都试图给出最好的答案。当然,很多事情上,社会大潮裹挟,强如褚时健,也只是大时代里的一滴水,随时可能被湮没无闻。

二、企业经营层面的能力与功绩

我想愿意读褚时健传记的很多人可能都是经济领域人士,因此对褚时健的经济管理才能展现过程更为关注。褚时健不论是管理糖厂、烟厂还是储橙,每一次都是成功的,这三个行业跨度很大,每次都能成功,这不容易。这种成功的原因,大致有如下几点:

一是不参与ZZ而懂ZZ,与Z.F部门保持良好沟通互动关系,获得政策、资金支持,必要时候可以直达高层。因为是国有企业,所以具有ZZ资源还是很重要的,否则寸步难行。其实,这种沟通互动与市场化的创业企业获得股东VC的支持、持续获得资金、引入更多资金的努力在某种意义上是有共同之处的,因为国企的股东代表就是政府及政府各级国有资管管理和经济管理部门。

二是获得经营管理自主权,说了要算。当前很多国有企业,恰恰存在这个问题,一个总经理旁边有n多个副总经理,每个人上面都有人,总经理只好把主要精力放在搞平衡上来。船长不能真的获得船长的权力,那么这船也只能是开到哪儿算哪儿了。

三是企业负责人必须懂业务。很多国企领导人,恰恰没有这个能力和积淀。褚时健做事很认真,磨刀不误砍柴工,无论糖厂、烟厂、种橙,都是十多年,都积累了很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经验,才把事情做好,当然有些情况下是有历史原因。开始不懂没有关系,重要的是有认真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以及认真坚持的持续努力。

四是必须做好产品。做烟,烟就得好,就得像万宝路看齐,延伸下去,就得有好设备、好的烟叶,就得加强管理,所有的经营管理行为,都是从打造一个好产品开始的,这是核心。私心想来,如果中国的奶制品行业有个褚时健,那么三聚氰胺事件或许不会发生——中国消费者海外购买婴儿奶粉应当令中国所有奶制品行业从业者感到羞愧,这个行业都应该为此感到羞愧自惭。

五是利润导向。做好成本核算,把帐算明白。做企业的不挣钱,不能挣比别人更多的钱,就是没有做好自己的本分。包括每一次扩大再生产的巨大投入,每一次补贴,都是经过测算可以获得更多利润的前提下的有价值的投入。

六是科学管理的一些必要方法,包括充分授权、奖惩分明、精细化管理(更多适用于当时当地的工业企业)。

七是必须共享共赢。打动政府的是持续高速增长的利税,打动员工的是更公平、更多的工资与奖金激励,对烟草种植的农户的补贴,三合一后对烟草专卖局和烟草公司的利益的照顾,这些都是共享共赢的直接体现。

三、人生经历方面的启示

一是宏观趋势无法把握,但个人的事情必须做好。否则以后遗憾的机会都没有。褚时健虽然经历这么多是是非非、大起大落,但是从他的经历来看,至少他该做的都做了,本人是没有什么太多可以后悔的。这就是对自己、对人生负责的态度。要认真做事,做成一件事。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好,并且尽可能做大,小打小闹没意思。

二是企业产权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根本性问题。褚时健锒铛入狱,不论有什么原因,他所管理的是国有企业,他是国家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这些是根本性的前提。颇堪玩味的是,本书的写作源于王石的力荐和协调,但没想到书成之际,王石本人也遇到了企业经济管理上根本性的大问题。褚时健被非常惨烈的逐出体制,但也在被动放逐中在64岁高龄主动寻找到了产权清晰的事业,王石今年65,在万科事件愈演愈烈的当下,若被放逐,将如何选择呢?是就此搁笔,还是像他所推崇的褚时健那样续写新篇章呢,让未来告诉我们吧。

三是家庭很重要,人终归是要回归家庭的。人生一世,最终还是要获得内心的安宁与平静,而终老一身,终究不是绝大多数有正常情感的人所能够承受的。

四是即使你不断的失去,也要不断的向前。曾经沧海,亦可为水。过分沉湎过去辉煌的人这辈子就算交代了。人的神经,有的时候颗粒度要大一些,太过敏感与多愁善感的类型肯定经不住这么多折腾。

五是时时积累,多积善缘。农场时救命的医生,储橙时期的支持力量,包括以前思考但是没有用到的一些思考、比如烟渣的用处,这些都是褚时健在自己能够发挥一些作用时,做出的积累,结下的善缘,在多年以后的一些人生关键时点,这些积累帮助了他。

《褚时健传》读后感(八):褚时健的人生经历给我的一点感悟

美国作家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老渔夫桑地亚哥说过一句话:“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今天在中国云南的土地上有一位老人,他用自己的一生完美的诠释了这句话。 跟大多数年轻人一样,我也是从媒体对“褚橙”的报道中知道褚时健褚老的。那个时候,网络上到处都是关于褚老的文章,有的严肃认真,有的比较片面,有的完全是为了博取眼球,但是不管怎样,从那些文章的只言片语中我还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褚老身上强大的气场和能量,那种旺盛的生命力强烈地吸引着我不断地想去了解、探寻他的人生故事。 缘分就是这么巧,这个月正好参加了书入法·鲜读团的读书活动,看到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由著名传记作家周桦执笔的《褚时健传》时我毫不犹豫就选了它。这也是我第一次读传记,一拿起书来就不想放下了,有一次夜里读着读着一看表竟然凌晨两点多了,很久很久没有体会到这种读书带来的幸福和乐趣了。 褚老的一生丰富多彩、起起落落:早年丧父,为了减轻家庭重担辍学回家帮母亲烤酒;二十几岁时离开校门走向战场,在与敌人拼杀的枪林弹雨中又一次痛失亲人;解放后,工作刚开始步入正轨,突然一个晴天霹雳被划为“右派”,在红光农场还险些因为疟疾而丧命;35岁,听从命运,带着家人一路颠簸辗转到了曼蚌糖厂,从此一头扎进去,两耳不闻“文革”事,一心只想着工作,很快就扭亏为盈;年过半百时,临危受命,把一个濒临倒闭的卷烟厂打造成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集团企业;古稀之年,事业如日中天,本该退休在家好好享受天伦之乐时却接连遭遇妻子入狱、女儿自杀,随后自己也难逃入狱之灾,人生一下子跌到了谷底;耄耋之年,不顾众人劝阻,四处借钱,荒山垦地,十年辛苦耕耘,绝地反击,以红遍大江南北的个人品牌“褚橙”告诉人们,“老兵不死,他只是在悄然隐去”。 在褚老的身上我看到了一个企业家真正拥有的品质:敢作敢为,乐观豁达,独立人格和工匠精神。89年的风雨岁月,褚老除了要与命运不停地抗争外,还要以一己之力不断地同共和国的体制摩擦、碰撞、对抗。正如尼采所言,一个伟大的人格,可以在自己的身上克服这个时代。褚老正是这样的人。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对于没有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反右派斗争、文化大革命的我们来说,在读完这本书后,那些曾经叫苦叫累的日子,那些火急火燎、浮躁不安的日子,那些口口声声说自己真的努力付出了的日子跟褚老所经历的比起来真的是太微不足道了,甚至让人感到有些羞愧。 人生总有起落,精神终可传承。有一天,当我们儿孙绕膝吃着酸甜可口的橙子时,一定会想起一个老人,想起他的故事…… 本文为“书入法”app 发起的“鲜读团”活动的书评作品。

《褚时健传》读后感(九):我也来写点什么

很少读人物传记,第一次接触的人物传记是周恩来传,密密麻麻的排版,看了一眼就放了下去。再后来接触蒋介石传,翻了几下就放下去了,去那段历史暂时没有兴趣。而褚时健传确认我认认真真的看完了,不免感慨良多。

或许,是因为他的经历与家庭经历有着几分类似。或许,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让自己依然热血沸腾。

也很感谢这本书,让自己看到了榜样的力量。也曾想过,以后遇到需要解决的困难,怎么办。看完这本书后就觉得,有困难,就去想办法,总会解决的。就好像从西藏的时候,总觉得,很多事情都可以放下,有什么可以比得过大山大水。

认认真真去做,总不会太差。

不过特意去淘宝看了2015年褚橙的评价,发现差评很多。看了相关报道,才知道2015年雨期特别长。就想文末褚时健说的,自然的规律,有时候人还是控制不了的。不过,既然他知道不好吃,为什么还卖?这和砸自己招牌没啥两样。或许,传记总不可避免对人物高大化。看了淘宝评论,自己的心态也平和很多,都是人,不可能十全十美。但不同的人,活法不同。

《褚时健传》读后感(十):应对苦难的技巧

其实,读这本书,我抱着很功利的想法:他是怎么做到的?为什么在经历牢狱之灾,老年丧女后还有心劲成就一番事业?

我希望这本书之后能给自己指点一二。

没想到,外人眼中的大喜大悲,书中描写的非常平淡,没有什么总结,也没有太多感言。自己读完,心中不免遗憾:这碗鸡汤也太淡了。对一些关键的转折,缺乏细节描写。尤其是老年丧女后,褚时健心中是什么滋味?

不过现在回味褚老的一生,可以发现褚时健应对苦难的技巧不过就是那几个字:做事,闲不住。

命运给了他什么,他就接受什么。但他并不消极,而是忙于做事。他才应了那句话,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把褚时健放在哪儿,他就在哪儿搞得风生水起,对自己的工作有谱气。

这也和他的性格有关。他非常现实,没有太多的口号和宏伟目标,总是着力于解决手中的问题,不与大环境对抗,在小环境中突破。另外,他又非常认真,对什么事情都要有谱气,爱琢磨,懂技术。他也是生活的一把好手,做饭也能做得比别人强;当厂长时,把员工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一大截。

很少抱怨,做自己能够改变的事情,投入工作中,着眼于现实,不多想,这是褚老应对人生的态度。但知易行难,自己仍需努力。

    

上一篇:《渔具列传》读后感10篇_读后感_     

下一篇:《娇娘医经1》经典读后感10篇_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