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春琴抄》经典读后感10篇_读后感_名著读后感_格言网

2020-12-28 23:46:52

读后感

《春琴抄》是一本由[日] 谷崎润一郎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页数:12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春琴抄》读后感(一):佐助失明,春琴不朽

看书名和开头,以为会塑造一个大和抚子,我果然还是图样,居然忘了这是谷崎润一郎,不是川端或太宰。这俩人太配了,春琴抖S的高傲自尊和佐助抖M的全盘接受,两人谁各让一步这种美都无法臻于极致。这种不对等关系中,高傲的一方是极致的美,无论如何也不能放下身段,若春琴因佐助的付出而感动,决定嫁给他,那两人的关系也不过如此了。当然,这也是佐助绝对不能允许的,对于美的宗教式的虔诚让他只能跪舔,春琴的投怀送抱将是对他美学的极大的亵渎。(反面教材参考《红与黑》中的于连和马蒂尔德) 春琴保持了一辈子的高傲,这也正是佐助守护的结果。佐助刺瞎自己的双眼便是其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没有佐助的守护,春琴的个性被世俗打磨掉,便又是无聊了。佐助那殉道者般的低微到跪舔的姿态,守护住了这极致的美。 佐助狂喜地叫道:师父啊,佐助终于失明了。 佐助爱的是他心中的那个“春琴”,是具有无上的美的女神,甚至就是美本身。佐助失明,春琴不朽。 同样是极致的美,同样是不对等的关系,《金阁寺》中的沟口就完全两样,这个自卑、内向的“暴君”选择了毁灭“美”来达到与美的相通。若爱上春琴的是沟口。。。。那后果将不堪设想=_=

《春琴抄》读后感(二):此情可待成追忆

文/ 海蓝蒲雨

人在感官世界里最直观的联结就是情感,其中有变化莫测的爱情,有割舍不断的亲情。这两种感情如流淌在骨髓里的血液一样,交织流淌,涌入心田,让心脏随着情感的跳跃而跳动,奏出一曲悠扬婉转又荡气回肠的乐曲,声声不绝。

在谷崎润一郎的笔下,《春琴抄》细腻而传神地描绘了两种感情——春琴和佐助的极致之爱,津村对故去未曾见面的母亲思念之爱。前者深情震撼,摄破人心;后者直接单纯,悠然回味。

人世间,流传最广最传奇的爱情故事诸多,例如一年相会一次的牛郎和织女,为了爱情化作蝴蝶的梁山伯和祝英台,苦守寒窑十八年的痴妇王宝钏等等……可还是比不上佐助对春琴的痴爱,那是一种让人浑身战栗的爱,爱里面只有高高在上如同女皇的春琴,连他自己都被他自己舍弃了。春琴如太阳,不管到哪里,不管变成什么样子,他都诚惶诚恐地尊爱她、钦慕她、爱恋她,尽心尽力、鞠躬尽瘁。

少年时,佐助体会眼盲之感,只是想感受春琴的盲而遮蔽双眼。那是一场自我的体验,是春心萌动的瞬间;中年时,为了毁容的春琴,自刺双眼而盲的佐助,不仅是为了讨春琴的欢心,更为了自己,保留脑海中那个绝美风韵的春琴,久久地留在心中。这种复杂而崎岖的爱,除了让人唏嘘,也只有深深的震撼和悲哀了。

我们往往会说,爱情是盲目的。佐助对春琴的爱,付出得难以估量。日常生活照料、学习三味线、照料禽鸟、自己的津贴上交,甚至被辱骂、被驱打、哭不出声,都能够忍受。可见,他的爱已经渗入骨髓,难以自拔。春琴对佐助的感情,至今是个谜。终身师徒关系,却有过三个孩子,甚至当佐助为了她而盲时的欣喜,都令人难以相信这是何种爱。或许,只有他们俩才能懂得,互相给予的爱在对方心里是何种重量。

当春琴逝去,佐助沉浸在一个人的世界时,内心呈现得依然是那一副春琴青春靓丽的模样,他的内心是平静且敦实的,甚至比亲眼见她更加清晰可人。这种深刻而极致的爱情令人动容、战栗和不可思议,这种极致之爱唯有佐助给予,甚至在那盅卑躬屈膝略矮小的墓碑,都显示着他毕恭毕敬的敬意和卑微的爱。

在情感的洪流中,亲情是无法抹去的,如空气一样不可或缺。未曾见过母亲一面,津村内心是蠢蠢欲动的,渴望去追寻曾经母亲的过往,靠近一些,更加靠近一些。几封书信,信上提及的地方和亲人的名字,都成了心头的朱砂痣。津村带着朋友一起走上了寻秋之旅,也走进了自己的内心。

信中那些话语,一字一句烙印到了津村心里,甚至还影响到了他的择偶。在她身上看到了一丝一毫母亲的影子,蓦然回首,难以忘怀。或许,男孩子都有或多或少的恋母情节,但是如此直观的表述,除了惊讶以外,更多的是释怀。一个从小失去母亲关怀的男人,在爱人身上弥补失去的亲情。

“此情可待成追忆”,少了些许悲伤,却涌入了不少感怀。佐助失去了春琴,一个人寂然地度过了二十多年,但是他的世界里却不曾少过春琴的故事,岁月依旧在不停流转,爱意永留心间。失去了母亲的影像和关爱,津村却找寻到了跟母亲相似淳朴可爱的妻子,岁月给予了最真诚的“补偿”。望颓颓老矣时,追忆一生,是褶皱的脸上满怀笑意,而不是泪洒衣襟。

《春琴抄》读后感(三):执子之手,盲目而唯美

虽然很早就喜欢阅读日本文学作品,但名家名作众多,读谷崎润一郎还是第一次,未免有些惭愧。然而,因为这本《春琴抄》的译者是台湾的赖明珠老师(简直是村上粉的不二之选),便又在心中多了一份觅得“知音”的欣喜。翻开书页,没有多余的赘述,很快便走进了故事的世界里。

《春琴抄》是谷崎润一郎的最为著名的中篇小说,故事讲述了大阪药材商之女春琴天生美丽动人,九岁时眼疾双目失明,转而学习三弦琴,练就出一番造化。春琴生性高傲,性格古怪,唯有对照顾她日常起居的仆人佐助例外,而佐助对春琴的照顾也无微不至,后来又追随春琴学习三弦,在和春琴的接触中渐生爱意……

小说采用了日本古代物语体的形式,以旁观者的视角,从一本《鵙屋春琴传》娓娓道来,倒叙出整个故事。对于读惯了频繁段落转换的现代小说读者来说,《春琴抄》的叙述显得有些密集,但也算平实而绵长,充满了日式传统小说的韵味,令人不觉冗繁,可谓平淡中见真情,见真意。

然而,《春琴抄》讲述的并非一个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它有着谷崎润一郎早年作品典型的“恶魔主义”特色:从嗜虐与受虐中体味痛切的快感,在肉体的残忍中展现女性的美。这是一个爱到极致的畸情故事。成年之后的春琴和佐助关系微妙,既是主仆,又是师徒,还是夫妻,佐助对春琴的爱可以算得上无微不至,全心全意,但却始终不为春琴所承认。直到春琴因意外被毁容,佐助选择刺瞎自己的双眼,把美丽的春琴永远留在回忆里,两人的心才真正靠近。

小说给人的心灵震撼恰恰是在故事的最后部分,佐助的做法看似极端,但却让他真正进入了春琴世界,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幸福和喜悦。关闭掉的现实之眼的同时打开了心灵之眼,通过身体上的试练和考验领悟艺道的真谛,春琴和佐助的爱在世俗人看来如此不可理喻,但却也是造就他们成就的必然。作者想要追求的极致之美,永恒之美,通过这样的方式得到了最透彻的诠释,残酷而悲哀,静寂而孤绝。

文学作品的魅力就在于它能过穿越时间启迪心灵,相信不同年代的读者对这部作品会有着不同的领悟与理解。对于如今的人们来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很多时候只是一句浪漫的诺言;为了练就某种技艺,放弃人生所有,更是难上加难。十三岁的佐助牵了九岁春琴的手,之后再也没有放开,一生只爱一个人的执着与幸福,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有幸体验。而有时,选择“盲目”才是爱的最高境界。

此本《春琴抄》中另外还收录了一部中篇作品,名为《吉野葛》。小说以游记的方式讲述“我”的朋友津村对母亲身世的探寻,其中加入了大量历史、风俗、地理,以及戏曲、音律、传奇等古典文化元素。尤其是对山谷中景物的描写,极其生动细腻,读来美不胜收。

津村母亲出生在大阪,家中曾经被卖入花街,出嫁后便不再与家中联系,津村幼年曾听过“一位肤色白皙眼眉秀丽的高雅妇人,和一位盲人检校”合奏琴和三味线,《狐哙》中的唱词“花般的姿容渐憔悴”……小说中的诸多情节不禁令人联想到《春琴抄》。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吉野葛》既像是一部非正式的《春琴抄》外传,又像是谷崎润一郎为了展现日本文化中的古典之美而衍生出的一个故事,内容大于情节,唯美大于主题,也或许正是它能被收录于此的原因吧。

《春琴抄》读后感(四):译文版韵味稍欠缺

对比了赖明珠和吴树文的译本,看出赖版多直译。但是整体阅读流畅度却不如吴版。

赖:“然而上天却在她身上降临痛烈的试练考验,让她徘徊于生死边缘,打击粉碎她的增上慢(此处加了注解)。”

吴:“但是上苍把非凡的苦痛降到她头上,使她在生死悬崖边徘徊,击溃了她赖以夜郎自大的基础。”

在引述《春琴传》的文言文体时,吴版更显其文言文功底。以春琴抄的故事背景来说,吴版带有古文韵味的译法在不失准确的前提下其实更有情景感。

另外一篇《吉野葛》开头引出大量日本传说历史典籍(差点以为自己在看京极夏彦),借以游记描写。到后期才转入叙事。实际是在写一种想象之中借以他物的,带有日式的病态美学的思恋之情。这一点倒是与春琴抄有相似之处。

对比了赖明珠和吴树文的译本,看出赖版多直译。但是整体阅读流畅度却不如吴版。

赖:“然而上天却在她身上降临痛烈的试练考验,让她徘徊于生死边缘,打击粉碎她的增上慢(此处加了注解)。”

吴:“但是上苍把非凡的苦痛降到她头上,使她在生死悬崖边徘徊,击溃了她赖以夜郎自大的基础。”

在引述《春琴传》的文言文体时,吴版更显其文言文功底。以春琴抄的故事背景来说,吴版带有古文韵味的译法在不失准确的前提下其实更有情景感。

另外一篇《吉野葛》开头引出大量日本传说历史典籍(差点以为自己在看京极夏彦),借以游记描写。到后期才转入叙事。实际是在写一种想象之中借以他物的,带有日式的病态美学的思恋之情。这一点倒是与春琴抄有相似之处。

在引述《春琴传》的文言文体(赖版简述为散文体),吴版更显其文言文功底。以春琴抄的故事背景来说,吴版带有古文韵味的译法在不失准确的前提下其实更有情景感。

《春琴抄》读后感(五):《春琴抄》:对美的朝圣,对爱欲的极致索求

手头这本《春琴抄》仅有122页,竟也前前后后翻阅一周。最早听说谷崎润一郎,还是六七年前在大学图书馆,一排村上春树小说中,夹着一本薄薄的《阴翳礼赞》。这书装帧雅致,最称赞的是封面工艺,有三分之一处粘着一层类似麻布丝的材质,仿佛那就是“阴翳”最好的诠释。

如今,已经很少人在谈唯美主义,连文艺青年都鄙夷,文学的风向就像今日头条一般,喧哗而多变着。我查了一下,《春琴抄》在国内出版已有十多个版本,虽然称不上畅销书,但每隔几年就出新版,对于这本书本身来说,也是一个奇迹。

我看的是赖明珠先生翻译、上海译文出的新版,全书由《春琴抄》和《吉野葛》两篇作品组成。在说《春琴抄》之前,有必要先说一下三弦琴。它是春琴和佐助爱情的纽带和象征,也是谷崎润一郎追寻春琴的容器。

三弦起源于中国,大约成形于元朝,由福建传入琉球王国(今冲绳),后又传到日本本土,逐渐演变成今天的三味线。三味线与我国的三弦稍有不同,琴身正反面的蟒皮改成猫皮或狗皮,琴身也进行了扩增,拨子改成银杏叶形。三味线有着很高的地位,很多日本传统艺术都离不开三味线,甚至很多日本动漫作品还把三味线融入其中,如《银魂》、《战国无双》等。有一个美国富二代还制作了一部颇受欢迎的作品《魔弦传说》。

可以说,无论是在过去,还是今天,三弦琴演奏者都很受社会尊重和欢迎。但三弦琴上手容易,精通困难,怎么把音色单调的三弦弹出悠扬、富有旋律的声音,则是得靠天资和苦功夫,照我们的话来说,还得看“老天爷给不给你饭吃”。

生在富贵人家的春琴,容貌姣好,原本擅长舞技。“然琴女九岁时不幸染眼疾,不久两眼隧完全失明”,后来才转去练三弦琴。盲人练琴,容易让人产生怜悯之情,但天资过人的春琴,进步神速,“十五岁时春琴的技艺已有大幅进步,超越同侪之辈”。许是这份才气和家庭的宠爱,春琴从未自怨自艾,反而时时显出一种傲慢与刻薄。

当时,家人在春琴眼盲后,便将家中学徒佐助安排去专照顾春琴。此后,春琴便由佐助牵着手,走过十丁左右的路程到春松检校家上日课,两颗年轻的心便由此结下了一生的缘分。

谷崎润一郎在刻画这段唯美而纯真的爱情时,以史料《鵙屋春琴传》为底,用小说的笔法将少男少女的相知相遇相识再到春心初动的这一阶段,细腻地展现出来。但谷崎润一郎有意减少了小说故事情节的叙述和展开,将更多笔墨着力于人物的内心和情景的描摹上。比如春琴染上眼疾、自立门户、父母撮合婚姻等颇有故事卖点的情节进行了简化,甚至把当时周围人(同门、亲戚、家中仆人等)的角色进行了消音处理,转而将笔墨用在佐助怎么与春琴相处,春琴饲养黄莺等细节上,营造出一个近乎脱离时代背景,只有佐助和春琴的世外桃源。这样有谷崎润一郎一厢情愿之意,却也无形中拉进了读者与春琴和佐助的时代距离。

然而今人对春琴和佐助这对历史情人更多的好奇和争议是他们之间那种不可理喻的情爱关系。春琴从来没有承认过佐助的恋人身份,甚至还将他们生的孩子残忍地让父母送于他人。在外人看来,她简直就是个女魔头,对佐助不仅苛刻刁钻,还处处施虐,一看到佐助跟别的女弟子相熟,就醋意大发。然而佐助为了她,却自愿刺瞎双眼,与她一同坠入盲目无明的空间里。谷崎润一郎在文中以佐助的口吻说道:“虽然是眼睛明亮的人,却想和盲目的春琴尝试同样的苦难”。毫无疑问,谷崎润一郎是激赏佐助对这份爱的勇气和义无反顾。在他的世界里,真正值得付出的爱情必然是轰轰烈烈,绚烂唯美到极致的。而现实中,谷崎润一郎也用自己的三次婚姻实践了这个观点。

为了营造这份唯美永恒的爱情,谷崎润一郎在文中多次强调了春琴的外貌是如何倾国倾城,洁癖到极点,与后面春琴被毁容导致佐助下定决心刺瞎双眼形成了一种奇妙的呼应。可以说,谷崎润一郎是借着佐助的手完成了一次自己对美的祭祀仪式。

很难想象,如果春琴答应了父母的安排,和佐助结为夫妇,该是多么平凡的一生。她的一生和她早盲却练得绝美琴技一样,是两种极端在神之安排下融为一体的绝唱。看不见的瞎子却成了著名琴师,没有结婚的男女却携手终老,充满争议的他们却成为一段传奇。

与《春琴抄》相比,《吉野葛》则平静了许多。在这篇起源于寻找历史小说素材的游记中,谷崎润一郎还是从野史和传说出发,最终又归于对母亲女性的追索。未知、神秘、传奇的女性似乎是谷崎润一郎永远感兴趣的焦点。其中《狐哙》,将安培益材与白狐葛叶的故事引入,以短歌渲染了母子相见的场面,与后面好友津村回乡寻母互为呼应。似乎津村对母亲的好奇、迷恋,正是谷崎润一郎对女性迷恋之外,患有的一种热切的焦虑。

唯美主义者总有许多不切实际的想法。在对女性方面,谷崎润一郎一方面极力刻画极致的女性美和两性之间的情欲美,一方面也在苦苦追寻自己的终身伴侣,当然在他49岁时,他终于如愿以偿。

《春琴抄》读后感(六):啊~师傅!

我认为《春琴抄》是谷崎润一郎最完美的一篇东西,这是日本文学常常让我疑惑的地方,怎么能写那么好呢? 日本美文和中国美文的区别或许就在这了,中国人对“美”有很多不着边际的修饰的词藻,抽象,粉饰丑陋和苦难,甚至曾一度只是为了统治者即得的需求而服务于对善与恶的划分,后来朱自清周作人等人的文章写得好像他们人人都有老庄式的洒脱出世了。日本文学里对“美”要么是极端变态的渴望,要么就是赤裸裸的仇视(尤其是三岛由纪夫),这种仇视无关嫉妒心理,有很多都是日本传统文化那种唯美的物哀情结和这些作者本人细腻、尖锐(当然也可以说是变态)的心理所致,几乎直指人性的丑陋,击打人心。中国青少年拜读后往往受到毒害,心理也日渐变态。 《春琴抄》有很多地方反映了谷崎本人在《阴翳礼赞》里的一些观点。在我喜欢的几篇作品里,相比《细雪》的废话、《钥匙》的阴冷,只有这篇有点“慕残”式的畸恋物语最对胃口了。

    

上一篇:《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10篇_读后     

下一篇:《人类的群星闪耀时》的读后感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