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灵魂破译师的读后感10篇_读后感_名著读后感_格言网

2020-12-28 23:46:52

读后感

《灵魂破译师》是一本由李林麒著作,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9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灵魂破译师》读后感(一):(转)科学与人文的混搭魅力——蒹葭苍苍

故事开篇引用了瑞士心理学家卡尔.荣格的一句话:你生命的前半辈子或许属于别人,活在别人的认为里。那把后半辈子还给你自己,去追随你内在的声音。

这本书,是一个叫“唐平”的精神病人内在的声音。

作为故事叙事者,“唐平”却并不是主角。就像史蒂芬金在《肖申克的救赎》

里使用的创作手法,它力图客观呈现叙事者眼中的世界。这对叙事者(OR写作者)而言,其实是一种“自我牺牲”——他将光环捧献给他人,自己退隐于外。但这也换来了丰厚的回报,一个生动丰满,充满魅力的故事主角——萧白。

萧白,精神病院医生,仁者之心,身手不凡,济世救人,顺便协助警方惩恶扬善。很酷。他让我想起蝙蝠侠维恩(蝙蝠车真酷)。正是这种叙事者与故事主角的恰当距离,使得故事充满理性的智慧,意外的转折,却又不乏感情——那是一种潜在流动的感情,不热烈,却真挚,动人。

我猜,作者选择这样的叙事视角,除了创作技艺的考虑,更多的,是源自作

者的内心——对精神受难者的悲悯,对人性的彻视,对关爱的呼唤。

这绝非偶然。

封面折页里,罗列着几个心理学名词:躁狂症,催眠,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多重人格。我虽然对心理学略有涉猎,但它的释义仍然让我发晕。太专业了。但令人惊叹的是,它们被巧妙地调制在一个悬疑重重的故事中。这滋味,唯有亲读方能体会其妙。

同时,我也被作者的敬业精神折服。同为写作者,我能够想象,在那些心理

学名词背后,一定蕴藏着作者专业的研究,潜心的努力。就好像《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作者扬.马特尔,为了写一只老虎(理查德.帕克,啊,我很喜欢他),他研究了三趾树懒,河马,大猩猩,整个动物园,乃至动物行为学。

好作家都相信,故事是生活的比喻,而创造一个逻辑自洽,细节合理的故事世界乃是对读者的尊重。

在我收到《灵魂破译师》的时候,我刚接受了一个新理念。它来自“得到”的作者万维钢(同时,它根源于《创造的起源》的作者威尔逊。)他认为,从事创作的诗人、小说家、文艺理论家们,有必要懂得一些科学知识,科学家也有必要学习人文艺术。如此一来,科学与人文联合,科学帮人文扩大视野,人文帮科学寻找意义。于是,人类便能够挑战更厉害的哲学问题。

很惊喜,《灵魂破译师》做到了。(是嘛,严格来说,心理学也属于科学范畴。)科学与人文的混搭,让这个故事闪耀出一束奇妙火花。这火花正好与封面呼应——酷酷的亚里士多德。这也是一位脑洞无限大的大神。他研究问题敢于追究深层原因,并不止于停留于事物表象,这在他的时代,非常了不起。

《灵魂破译师》的独特魅力也在于:透过复杂的人格面具与迷雾重重的故事,你能够窥见深藏其中的心理学因由与人性秘密。

愿每一个人都有力量追随自己内在的声音。

《灵魂破译师》读后感(二):生而为人,别把爱意变成恶意。

之前有幸读过《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堪称是一部伟大的作品了。其实天才与疯子仅一线之隔:有多少疯子,在自己的世界里正常着;又有多少天才,在自己的世界里疯狂着。像是一堵围墙,区分出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围墙内外,疯狂与正常;围墙之上,困惑与彷徨。

而《灵魂破译师》这本书,更像是把《天才在左疯子在右》里的某一个故事、某段对话详细地拉长、放大。我不忍释手地一口气读完,其情节的完整连贯及出乎意料,如同看了场格外精彩的巨幕电影般,让每个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都异常清晰地展现在眼前。尤其是作者结尾处安排的三种结局,可以说脑洞非常大了。但亦如书中写到“哪个结局是真的?我不知道,我也不知道哪个结局是真的。”作为读者的我,也无法说出哪种结局是好的,只是如果非要让我选一个,那或许是最后一个吧!因为我在那里看见了柔软而又热腾腾的爱。

故事读到最后,我望着窗外发呆许久,心情是震惊、是沉重、是感动。

悬疑类的书、电影也看了不少,似乎犯罪的起因无一不是因“心”出了问题所致。欲望、嫉妒、恨意、或爱意,哪怕不以为然的零星小事,都有可能诱发心性扭曲。

如书中所描述多年来一直压抑着被欺凌的愤怒、勤勤恳恳做人做事的主角,最终在失业和离婚的双重打击下彻底爆发,释放出了他的反社会人格,成了一个连环杀人的变态杀手。如果他没有一直克制地压抑着自己,如果上司和同事们没有总是骂他、欺负他,如果心爱的人没有离开他,或许一切都不会发生。

人过于兴奋或过于忧伤,都会生病,生出连我们自己都无法控制的病。但书中的萧医生这样说:真正能治病的不是医生,也不是药,而是病人自己。真正在管束灵魂的是信仰与良知,不是法律。

而在我的认知里,所有问题的重中之重,或许正是“爱”。

爱是这世界上最难以琢磨,最难以理解的东西。爱是一种本能和需求,贯穿着整个人类史。任何人都需要爱别人和被爱,无论是什么样的爱,亲情、友情、爱情……都是爱。爱是无形的,却有着这世间最强大的力量,就连弗洛伊德都无法完全解析爱,因为爱可以违背一切常理,打乱所有逻辑和规律。爱能让一个人变得更好,也能逼疯一个人,能把他内心的魔鬼释放出来,变成另一个连他自己都不认识的人。

所以好人的定义究竟是什么呢?人活于世,善恶交织。既没有绝对的善,也没有绝对的恶,善与恶总是相对存在的。人死后究竟是会上天堂还是下地狱,没人知道,但往往一念之差,就有可能使鲜活的人间变成天堂,或地狱。

近几年来社会上负面新闻不断,幼儿园虐童、校园凌霸、卖场持刀砍人……似乎在一次次挑战着人们的容忍底限。那些伤害别人的人,又为什么会那样?有人说,那些变态的人天生就是变态,但我更愿意相信,人之初性本善,更愿意相信一切都是有原因的。

因此书中有这样一段让我印象格外深刻:假如今后身边有人很懦弱很善良,也不要欺负那善良;假如遇到什么事有人做得不够、不好,也礼貌一点、委婉一点。否则你可能就是在培养一名杀人狂,虽然他现在看起来就像只谁都可以欺负的小猫。也许你不能代表所有人,也许你做不了那么多。也许等到他拿着刀开始屠杀,或者举起机关枪在办公室里扫射的时候。也许他会想起当初你曾经善待过他,也许他会放你一马,也许。

我想,生而为人,最闪耀的地方就在于人类懂爱,知善。我们每个人,都要好好珍惜善意,别把善意,变成恶意。

《灵魂破译师》读后感(三):从《灵魂破译师》学会做生命的旁观者

“我们每个人的世界,就是我们想要看到的世界!” 朋友向我推荐这本书时,我就被封面的这句话所触动。就如同我们在感情中常常自省,我们爱上的那个人,就是我们想象中的人,我们看到的这个世界难道不是我们想象中的世界吗?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独特的原生家庭、成长环境、教育和人生经历,以及由这些导致的经济基础,最终形成自己的社会属性。我们对于世界的理解源自自己的社会属性,尽管由于媒介的发展,已经能让我们看到更广阔的世界,但我们对人生百态的理解也尽不相同。

作为一个影视制作行业的工作人员,我看过许多国内外的刑侦类的小说或影视作品。当我带着该如何将这本小说改编为商业型网剧的思维,开始阅读这本书之后,我才发现这不仅仅是一个破案悬疑的故事,而是一个能触及内心世界的导图。

人的内心,永远是最复杂、最难以捉摸的地方。忧郁、恐惧、爱意、仇恨,汇集在同一个地方,我们隐藏着,在不同的人面前隐藏着自己的不同侧面,没有人能看透我们的内心,我们又如此渴望的被人理解、认同。作者从一个精神病人的视角,讲述了一个精神病院的生存形态。萧白在这个医院内,是一个奇怪的、带着贱笑的精神科医生,在外人看来他极好的运用自己的心理学专业能力进行罪犯的心理侧写,帮助警察破获连环杀人案件,抓捕罪犯使得真相大白。可是在作者的笔下,在故事主视角——重度抑郁症病人唐平的眼中,他破译的是一个又一个受伤的灵魂。曾经在朋友圈看过一句话,“我从来没有恐惧过死亡,我所恐惧的是人心的壁垒和隔绝。”萧白就是那个能破译人心的壁垒和隔绝的人。

看完全书,我并没有感到杀人案带来的恐怖,反而觉得每一个悲悯的人生背后,都有太多值得悲悯的原因。书中的每一个人物,都像一只受伤的小兽,蜷缩在自己的角落里舔着自己的伤口,面对社会的不公和欺辱,以一种惨烈的方式爆发,伤害他人,也伤害着自己。作者在故事的结尾,给了我们三种不同的结局,没有所谓的大团圆,没有是非对错,而是每一个转折点中隐藏着的注定。包括结局一,萧白其实是全部事件的主导,也间接的揭示着萧白心中的壁垒与隔绝。医者不能自医,萧白也破译不了自己的灵魂。三种结局,每一个也都印证了有因必有果,每一件事情的发生,都会引发另一连串的蝴蝶效应。如作者在书中所言,请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我想这也许也是作者一直渴望的执着。

治愈身体的疾病很容易,可是治愈心灵的疾病很难,希望看完这本书的读者,会去尝试做自己生命的旁观者,在得意忘形和灰心丧气的时候都轻轻的说一声“很快会过去的”。虔诚的面对生活微笑,迎接待定的未来。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自愈。

《灵魂破译师》读后感(四):说出你灵魂深处的奥秘,直视内心最不堪的私密

文/芮娜 你相信每一个人都戴有一副人格面具,而每一个人格面具下都是一个让人惊奇的脑洞世界么? 观察婴儿,你会发现它们具有天生对人的感知力,他们虽然还不会说话,却可以看出和感觉到周围人对它的态度,再根据人们的喜好,特意做出某些举动讨喜,以此来获得人们的关注和爱护。由此可见,也许人格面具就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一种防御本能吧!它出于保护我们的立场存在着,却因人们的使用不当而遭到“反噬”,最终自食恶果。 记住,那些能保护我们的,有天也一样会伤害我们。 有个家庭条件不错的姑娘,从小到大她想要什么,家里人都会尽力满足。但,前提是她得听话。家人说,作为女孩子要像淑女的样子,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外面的那些恶习一概不能沾染,只有这样才能被人接受、喜欢。于是,她在家人面前就伪装成淑女的模样,被家人看在眼里认为是自己教导有方。 可是,这姑娘在外面的样子恐怕就只有她的朋友们知道了。她抽烟、喝酒,说话间还时不时吐出脏话……而这些,她的父母全然不知。 由于长年的伪装,她承受的精神压力太大导致崩溃,患上了躁狂症和抑郁症,住进了精神病院。医生说姑娘的病情不重,前期可以进行药物治疗,无需住院。姑娘表示她想住院治疗,这样能好得快一些。医生也就同意了,对于精神病人,有时自己和家人对病情的描述会有偏差,住院能够方便医生观察病人各个方面的变化,从而对确诊病情、对症下药有好处。 一般来说,刚住进精神病院的人都会有排斥、恐惧的心理,《灵魂破译师》里也是这么讲的,他们都想千方百计的逃出去。可这姑娘呢,非但不害怕不排斥还很兴奋,是不是很奇怪?根据院方规定,精神院的患者是不能携带手机的,对于现在的手机一族来说这简直要命,怎么办呢,总不能干坐着傻躺着吧,于是她让家人带来了本和笔。 我没有去过精神病院,所以只能从她的口述中得知精神病院是什么样子。她每天都将精神病院里发生的事情记录下来,等出院的时候再讲给我们听。我还记得她那时说,等我把这一本都写完,没准还可以出书呢!她说话时的脸上洋溢着喜悦与兴奋。 当我看到《灵魂破译师》时,这下换成我兴奋了,因为我无需再等待姑娘那本不可能写完的“书”就可以深入了解到精神病人及精神病院本来的样子。每一个人格面具下都隐藏着一个未知世界,姑娘的人格面具因为患病终于慢慢揭开了,她的父母也终于了解到了女儿的另一面。 《灵魂破译师》这本书是以一个叫唐平的精神病人视角出发,叙述发生在精神病院的故事。随着时间逐渐拉长,他们的主治医生萧白在病患眼中的样子慢慢发生变化。他究竟是个怎样的人,他是如何制服那些“扎手货”的,他又如何让患者从怨恨自己到后来为了维护他连命都不要的等等,一一揭开神秘面纱。腰封上有句话是这样写的:他们是心灵的缉凶者,也是灵魂的摆渡人。它准确的诠释了精神科医生存在的意义。 除此之外,这本书还讲述了萧白是如何帮助警方破案的,以及对于影视小说中一些常见的词语我们有着怎样的误解等等。可以说,这本书的含金量非常大,读者可以从中学习到很多关于心理学、医学的知识,对精神病的世界更是大开眼界。 看了这本书,我对作者由衷地钦佩。先不说他知识渊博,就凭他能将这些专业的知识点自然融入到故事中,毫无违和感,就可以看出他的文字功底之深厚。书中作者从故事的表面看本质,追究精神病患者患病的深层原因,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做到根治。读者也由此透过故事看到了我们生活中可能发生的种种心理隐患。 这本《灵魂破译师》的作者是中国悬疑小说实力派作者之一李林麒。他学识繁杂,对医学、心理学、金融学均有涉猎,文风亦然!这点可以从书中体会到,绝对不是吹嘘。曾有读者好奇揣测,找了个机会,当面询问李林麒是不是精神科医生。他低头缄默良久,最后抬头无奈一笑,回:“我也曾以为我是……” 其实,看这本书我也在想作者要么曾经是位精神科医生,要么曾经是位精神病患,如果两者都不是,那我真的难以想象他是如何把精神病世界了解得如此透彻的,也许他为了写这部小说去精神病院亲自体验了一段时间也说不准。我不认识作者,所以也只能把这个谜题留给你们——未来的读者。 从《灵魂破译师》可以看出作者对故事的构思精密,用平实的文字讲述在精神病院发生的故事,将里面的人物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独特的关系链。如果故事架构是肉体,那么医学、心理学和人心就是它的血液,自然的融为一体。这本书适合对心理学、悬疑推理感兴趣,又想深入了解精神病院(包括有着各种心理隐疾的精神病人、有着各种神奇技能的精神医生及各种带着神秘感的精神病院)一切的人群。当然,如果身边恰巧有精神病患、精神科医生,那么这本书再适合你不过了。 最后,愿我们都能坦然说出自己灵魂深处的奥秘,直视内心最不堪的私密,真正做到随心所欲,随心所行,真实的做自己。

《灵魂破译师》读后感(五):囚禁在精神病院里的天使

囚禁在精神病院里的天使

萧白

精神病院的主治医师

脸上经常挂着各种各样的微笑

声音可以磁性而又充满诱惑

医术专业潇洒

医生的天职是他的信仰

悲悯善良是他的力量

心思缜密

冷静大胆

身手敏捷不凡

狡猾得像只狐狸

闷骚得像个诗人

市侩是他的表象

眼神里盛着别人看不透的孤独和忧伤

这放哪本言情小说都是妥妥的男主人设呀,而且他还专情!(划掉)

但是,萧白,一个精神科主治医生,这辈子最大的梦想就是能进监狱。

重度抑郁症、麻痹性痴呆症、躁狂症、精神分裂症偏执型……各种精神疾病+精神病人,是萧白的全部世界。萧白的世界看似是黑色的,每天接触的负能量爆表。他会给每个新来的护士讲地藏菩萨的故事,劝她们:“能走就快走吧……别回头。这里是泥潭沼泽啊,一旦深陷其中,想走也走不了了……”而萧白却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萧白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他冷静、睿智、果断、自信、宽容,有着过硬的专业知识;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演技;能带给人安定的力量。出了精神病院,他能在一年之内挣够结婚买房的钱。一次催眠治疗之后,能让事业有成的白领丽人对他展开疯狂的追求。可以说,只要萧白愿意,努力一下,他很容易就能走到世俗意义上的人生巅峰。但是他没有。

在精神病院工作,压抑的气氛,微薄的工资,超负荷的工作量,付出和回报完全不对等,还可能遭受到各种来自病人和家属的意想不到的为难,甚至一个不注意都可能被病人袭击,危及生命。这样的工作环境,或许是个正常人都会选择离开。即使留下,意味着要么学会麻木,麻木地对待这一切;要么崩溃。但萧白还能谈笑风生,还能玩弄他那黑色幽默。他做不到麻木,因为心里还有善,还有悲悯;他也尚未崩溃,因为他有爱支撑,母亲的爱,未婚妻的爱。她们用爱瓦解了萧白恨的可能。医者的天职和对未婚妻的愧疚,让萧白彻底地留在了精神病院,让他一步一步地走了下去。

萧白,人如其名,他就是为光明而生的人。他每天游走在黑白的边缘,将被幻觉和妄想纠缠着的灵魂,一步步从黑暗中拖出来。萧白是精神病院的神。(我不接受第一种结局,除非作者告诉我萧白有第二重人格)

但唐平却说,萧白是个疯子,一个掩饰地很好的疯子。没有人能走进萧白的世界,他贱兮兮的微笑背后,藏着别人理解不了的痛苦,藏着一个永远无法被治愈的灵魂。他可以宽容别人,却不愿放过自己。在精神病院修补残缺的灵魂,是他医生的本能,是他生命的意义,也是他对自己的救赎。

面对不健全的制度,不完善的法律,很多人会在生活中选择袖手旁观,这无可厚非。萧白,和那些选择留在精神病院的医生和护士,他们并非无知的孩童,他们清醒地知道选择的后果,却还义无反顾地去做,主动肩负起那沉甸甸的责任。他们都是天使,理应得到我们的尊重和敬佩。

生与死,爱与恨,人性善恶,自由……这些千百年来被人们讨论了一遍又一遍的话题,在精神病院,在这个非常态的地方,得到了新的诠释。提起精神病院,人们想到的更多的是《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其实《灵魂破译师》也是一部非常好的作品,而且里面还有悬疑推理元素(鉴于悬疑剧透了就没意思了,这里就不多说了)。为我们的萧白,萧大大疯狂打call。

关于《灵魂破译师》的碎碎念

1. 叙事流畅,结构鲜明。采取小故事成章,大线索穿书的结构,一边讲着悬疑故事一边熬鸡汤。

2. 切入角度比较新颖,以精神病人唐平的视角描述精神病院,非常人的视角描述非常态的地方。消解了故事的真实性,也消解了现实的真实性,模糊了真实与虚构的界线。

3. 人物刻画比较鲜明。

4. 设置了一明一暗两个悬疑案件,明为罗平的吸血鬼杀人案,故事开篇就切入案件,市刑警支队长马千里每次来精神病院基本都与此案有关,用了大篇幅的文字来描述。暗为陶耀被杀案,雨默出现时简单描述,文中设下铺垫,在最后完全揭出,也揭出雨默的多重人格,再度将故事推向一个小高潮。

5. 探讨了一些永恒话题,在绝望的世界里展现了人性的温暖,揭示了一些现在仍然存在的社会问题。

6. 作者的介入和三个结局的设置,现实生活中的你我,可能只是某个人笔下一个故事里的一个人物,给故事营造出了一种虚幻感和荒诞感,表达了人对世界和自我存在的追问,体现了现代人的怀疑和批判精神。

《灵魂破译师》读后感(六):一本非常好看且脑洞打开的心理悬疑小说

1、书中囊括了丰富且脑洞大开的多种心理学,你能看到躁狂症、分裂症、麻痹性痴呆、被害妄想症、木僵症、单一恐惧症、反社会人格、心因性失忆症、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等各种新奇而脑洞大开的多重人格,每一个人格面具下都隐藏着一个让人惊奇的未知世界。可读性和趣味性强,从这一点上来看,它非常容易得到那些受抑郁症、强迫症、精分、巨婴、焦虑症、都市匆忙症等困扰的都市一族的心理共鸣。

2、除了有机融入各种心理学外,书中的主角是一个灵魂破译师,他既是治愈内心的灵魂摆渡人,也是心灵缉凶高手,他化身破案高手,用催眠术、犯罪侧写、心理分析等高超手段,发现不可告人的秘密,破译吸血鬼抛尸案,揪出隐藏在重重迷雾中的幕后凶手。我觉得在人性描写和挖掘上,不输于东野圭吾的一些社会派悬疑经典。

3、最难能可贵的是它设置的是开放式结局,我们阅读和思考的角度不同,就能得出不同的故事结局,大爱这种结局,世间本没有完全确定的事,每个人的选择不同,其道路很可能是截然不同的。

    

上一篇:黑贵妇读后感10篇_读后感_名著读     

下一篇:《秘密》读后感10篇_读后感_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