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人间便利店读后感10篇_读后感_名著读后感_格言网

2020-12-28 23:46:52

读后感

《人间便利店》是一本由[日] 村田沙耶香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向上文学品牌出版的208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018-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间便利店》读后感(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像古仓惠子这样的打工者显然是很罕见的——大学毕业后没有像其他人一样以就业为己任,而是选择了在便利店里打工,而且一做就是十八年!到她三十六岁的这一年,依然是一枚“单身贵族”。大家都不约而同地认为古仓惠子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人——古仓惠子的新同事,宅男白羽就曾经问她:“你这样活着也太奇怪了吧?”是真的奇怪吗?!当然,大体上来看似乎的确如此。但既然这个世界是一个越来越趋于多元的世界,又何必执著无比地非要墨守成规呢?只要自己觉得好,自己也喜欢,那就足够了。

古仓惠子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而她从小就是一个“公认有点怪异的孩子”。在家里就不需要多说了,虽然一开始的时候父母难免“大惊失色”,但那毕竟是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里显然就不一样了,老师不理解她,同学也不理解她——因为她实在是怪异之至!于是大学毕业之后进入社会的古仓惠子,也就理所当然地与社会显得有点格格不入。而正是便利店“接纳”了古仓惠子。其实,很难说对于古仓惠子和便利店来说,到底谁才是谁的知音。但冲在古仓惠子是一个主观能动性极强的人的面子上,姑且认为古仓惠子相对来说处于强势地位吧。

古仓惠子在便利店里一干就是十八年,从十八岁干到了三十六岁,从少女变成了“剩女”。她自己却仿佛无所谓,每一天依然故我地迎来送往,每天吃便利店卖的便当,每天听着收银机发出的咔咔声,每天看着干净的店面,每天说着“欢迎光临”迎接顾客,每天过着这样平静的生活!很显然,只有如古仓惠子这样的“非常人”,才能适应得了这样的一种生活状态。没有人能够理解得了古仓惠子吗?!显然不是的。不然,也就不会有《人间便利店》的故事了。但直到最后,古仓惠子依然认为:“我能听见便利店的‘声音’。”她说:“我就是为听见这个‘声音’才出生到这世上的……”当然啦,白羽先生的表情立刻就“变得惊惧不已”了!换成是谁,估计也是一样或者类似的反应!

作为日本第155届芥川奖的获奖作品,作者村田沙耶美在《人间便利店》中塑造了古仓惠子这样一个颇为“怪异”的店员,伴随着便利店先后换了八任店长,而只有古仓惠子“岿然不动”。她是真的怪异吗?也许是的,至少在表面上看来是这样,而且实际上也多半不会相差太远!但即使真的这样,又有什么了不起的呢?!既然这个世界是个自称多元的世界,那么,在一般所谓的公允、公正的“正常”与“不正常”之间,到底会有多大的区别呢?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标准呢?这个世界上如古仓惠子这样的人当然是极少数,但一定不会是唯一。那么,在她们的眼中,显然,她们之外的世界也是颇为怪异的!

所以,卞之琳在《断章》中写了很多人都能够耳熟能详的四句话:“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其实也就是这么一回事了,只管走好自己的路罢。

《人间便利店》读后感(二):生而为人,我很抱歉之《人间便利店》

lue编辑

人生在世几十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虽然每个人的时间都差不多一样长,但是在人生路上的经历却迥然各异。人类天然属于一种群居动物,社会的形成就是最好的体现。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之下,其运行规则则是有所有的成员认同并遵守的,不管你是否参与了规则的制定都要如此。如果与社会的运行规则格格不入,与身边人的价值观取向迥异的话,那么你很有可能被归入“异类”。

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日本作家村田沙耶香编写的小说《人间便利店》一书中通过塑造的女主人公古仓惠子从事便利店兼职工作的经历展示了普通人眼中的“异类”是怎样看待这个世界的。

在这本书中你会发现主人公从小的思维模式就友谊与常人,思考解决问题的方式简单而暴力。例如在上学的时候看到同学打架想到的不是第一时间报告老师或者上去劝架,而是采用了一种常人很难想象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虽然最后制止了打架,但主人公从此带给所有人的异端行为的印象已经深入人心了。

这样一个有别于常人的人究竟是如何看待自己生活的这个世界,看待身边人的举止行为呢?主人公是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呢?究竟古仓惠子如何与便利店结下特殊的缘分的,而且能够从大学开始兼职一直到三十多岁,还能够一直保持未婚。感兴趣的读者可以通过作者笔下的文字感受到主人公内心深处的那种孤独与惶恐。

正如太宰治曾经说过的那句话: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人间便利店》读后感(三):什么是正常?什么又是不正常?

女主角古仓惠子,在周围人看来是明显不正常的。

——三十六岁,至今未婚,大学毕业后没有就业,选择在便利店打工,一做就是十八年。

除却表面能看到的异常,她的人格也有问题,连家人都难以接受她。

——她无法理解其他人的情感,前段时间学会一个词语“共情”用在这里很合适。比如说亲人哭泣,你也会跟着难受;比如小时候养的小猫小狗死亡,看到别人的悲惨遭遇,你会难过会同情,但她通通不会,反而会难以理解,她没有与他人感情的共鸣。

她和我们太不同了,所以,她就是我们口中的异类。那在她的眼中,我们这群所谓的健康人是不是也是“异类”呢?

她接触普通人间的方式就是通过在便利店的打工。她观察周围人类的言行举止,以此来同化自己使之与他们可以正常交流。可哪怕模仿得再像,终究还是摆脱不了周围的抱团围攻。尤其是在与为数不多的好友聚会时,她会立马成为“焦点”。这么大的年纪竟然没有谈过恋爱?为什么能在便利店打这么长的工,不找一份正经工作吗?人类就是如此,莫说是小说中,在我们村里,每当我家有其他叔婶来聊天,长辈他们的话题就没有离开过村子中的“异类”。在普通人眼中,积极向上、功成名就这才是人上人,那些没有多大能耐或者工作不顺的后辈就会被当成鞭挞对象,仍记得一个婶子说起村子里一个40多岁还没有结婚的女子时那副令人生厌的嘴脸,窥丑欲与排他性深深植根于生物的基因当中。

生活中有多少人也是别人眼中的异类?可能不是像惠子这般天生存在人格上的缺陷,可能是因为我们是别人眼中的loser,可能是因为我们喜欢的人恰好和我们是同一个性别,就要被当成异类。所谓的普通人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哪怕是身边的亲人,也都会像书中惠子的家人那般内心积蓄着恨铁不成钢的愤懑,对你实施“定罪”。可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如大家期望那般恋爱、工作、结婚、生子就是正确,稍微偏离轨道就是错误?地球上如今有76亿人,有76亿中生活方式,就算50亿人的轨迹是八九不离十,又有什么资格批判剩下的26亿人!

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只要活着一天,只要还有呼吸,就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很喜欢最后的结局,惠子就是惠子,没办法变成别人眼中的惠子,成为便利店的一部分也没什么不好,谁叫我天生就是为便利店而生的呢。

不能过自己认为正确的生活,那和死了又有什么区别。

《人间便利店》读后感(四):谁是正常人——评《人间便利店》

文/夏月

日本作家似乎偏好用店铺为主题创作小说,像东野圭吾的《解忧杂货店》、小川糸的《山茶文具店》、安倍夜郎的《深夜食堂》、柏井寿的《鸭川食堂》等等,在特定的物理环境下,都发生着治愈系的温暖故事。而获得第155届日本芥川奖的作品也是以店铺为小说名,即《人间便利店》,与以往的店铺故事不同,这部小说写的是一个人,而不是众多群像。

《人间便利店》的作者村田沙耶香可谓是个获奖高手,处女作《哺乳》就获得了第46届群像新人奖优秀作品奖,之后陆续写的作品还获得了野间文艺新人奖、三岛由纪夫奖等奖项。获得芥川奖的这部《人间便利店》,是村田沙耶香自己在便利店真实体验后而创作的话题性小说,主人公谷仓惠子是个36岁的大龄单身女性,大学毕业后就一直在便利店兼职,而不去找其他工作,连店长都已经换到了第8任,但惠子却一直坚守这便利店的兼职。不论是惠子的亲人,还是同学朋友,都觉得惠子的生活方式太奇怪,为什么不能像个正常人去过正常的生活呢?结婚、生子亦或找一份正式的工作,周围人的看法渐渐影响着惠子,使自己也逐渐陷入到迷茫的境界。

惠子从小的观点就和常人有些不同,单纯而又直接,比如小时候的她让同学打架分开的方式是以暴制暴,看到死亡的小鸟不仅没有像其他孩子一样伤感,反而想到的是吃起来好吃……这些异常的行为一直让家里人头疼,她单身、大龄却不想结婚,一直在同一家便利店兼职也觉得有什么问题。但与朋友聚会时,惠子便成了别人眼中的“异类”,议论的焦点,暗中嘲笑的对象。小说中还有个与惠子相似的人物白羽,他作为一个男人特立独行,典型的一个废柴、宅男,他说“我这一辈子什么都不想做。我只想一辈子,到死为止,不受任何人干涉地呼吸下去。就这么一点愿望了”。

这部小说故事情节并不曲折复杂,但确实能引起当代人的反思。惠子和白羽的故事看似与正常人不同,但反过来想,他们选择各自喜欢的生活方式生活,沉浸在自己的小宇宙中,并没有对别人造成伤害。相反,作为便利店职员的惠子,她简直就是为便利店而生,如何摆放促销品、何时补货等关于便利店的一切工作,她都得心应手,绝对是个难得的优秀员工。但周围的人没有看到惠子与众不同的优点,却揪着她的生活方式不放。反观我们周围不也一样吗?有些人选择不婚、选择丁克、选择不工作……选择他们喜欢的方式生活,但是我们这个社会就是容不下这些人。“正常的世界是非常强硬的,它会静静地排除异类。不够正经的人都会被处理掉。”

到底谁是正常人呢?是选择为自己而活的他们?还是选择为别人而活的我们?这部《人间便利店》获得芥川奖可谓是实至名归。

《人间便利店》读后感(五):特立独行=异类

传统的日式便利店在我的印象中是24小时营业,店员穿着统一的制服,认真的摆放着货架上的商品,收银员面带微笑,亲切地问候着每一个顾客,然后真诚地送走顾客的场景。当然,便利店更吸引我的是那里的关东煮、红豆面包、提供开水的泡面,可以坐在店里吃泡面喝可乐的场景。在甫一拿到这本《人间便利店》没看简介之前,我单纯地以为这是一本关于店员在便利店里看到的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故事,就像《灵魂摆渡》里演的那样,午夜总有灵异事件发生。 《人间便利店》的作者是村田沙耶香,她的作品有《哺乳》、《银色的歌》、《白色的街、那种骨头的体温》,分别获得过新人文学奖优秀作品奖、野间文艺新人奖,三岛由纪夫奖,而这部《人间便利店》则是获得了芥川奖。 惠子是个异类,从小处事态度就和别人不一样,这让她的家人非常苦恼。比如,在幼儿园的时候,有只小鸟死了,当小朋友们忙着为小鸟造坟墓、唱悼词的时候,惠子认为把它烤着吃了才是正道;上小学时,两个男生扭打在一起,大家很慌乱想要阻止又阻止不了,惠子拿着铲子对着吵闹的男生一下,这下他们停手不打了;有一次上课,女老师突然歇斯底里起来,大吼大叫,同学们害怕地呼喊时,惠子扒了老师的短裙和内裤,老师瞬间安静。看到这些情节时,我哈哈大笑,在想惠子解决问题的办法还蛮简单粗暴的,可是在正常人的我们眼里,惠子的行为不正常,是个异类。父母带她看过医生,可是没什么用,惠子为了不让父母担心,将这些异类的想法藏在心中,沉默寡言伪装成正常人,作为大龄未婚女青年的她来到了便利店开始了兼职生活。 作为店员,她熟悉每一则规章制度,对货品的摆放次序熟练于心,她将这份工作看作是毕生职业,也可以说,便利店是她的治愈之所,在这里她非常享受。可是她却不融于朋友、家人,因为她没有男朋友,因为她没有结婚,因为她没有孩子,这个“这边”的人被“那边”的人紧紧隔离在外。 白羽这个好吃懒做的王八蛋,总有理由逃避现实。比如,他不好好工作是认为工作太低级,和他这种高级的人不配,四处打工,消极怠工,还总有各种理由不干活,动不动扯出“绳文时代”怎么怎么样;他到处借钱,到处欠钱,还到处骗钱,妥妥的一个渣渣;这个王八蛋,认为社会虽然在发展,思想却没有变化,比如部落们要的是强壮有力的男人,虚弱的男人要被赶出部落,他们以同化所有人为目的,他是特殊的那个、清醒的那个,不想被同化。 这样的两个人竟然有一天会住在一起,惠子打工赚钱养白羽,白羽躲在惠子家的浴缸里醉生梦死。这种独特的搭配引来的不是众人的唾骂,竟然是和家人、朋友、同事更加亲密的关系?为什么是这样?只有读过《人间便利店》之后你才能找到答案!

《人间便利店》读后感(六):被设定的人生

我得承认,我被书中的那封信误导了。信中类似于表白的段落,让我正式开始阅读之前,我满心期待的是可以看见发生在一个不合群女孩身上的跨物种灵异爱情故事。我期待着便利店先生可以在某一个时刻忽然开口、或者是以什么方式拦住最后一个跨出店门的主人公,然后,故事才是真正开始。 但故事的走向从来没有按照我的期待的方向有任何发展。书中的女主人公古仓惠子从小就是一个与普通人不同的孩子,她特立独行的处事方式,让所有人将她孤立在人群之外。对于这些,她大概是不在意的吧,她所在意的,不过是看不惯她的行为的那些人,以此而给她带来的麻烦。于是在慢慢长大的过程中,她通过模仿身边的人,试图将自己伪装在普通人里。 便利店店员是她十几年来一直坚持的伪装,她以为这是因为她并没有什么必须要坚持的,就这样下去似乎没有什么不好的。直到那个叫做白羽的讨厌男人出现。 白羽是一个讨厌的男人,他毫不掩饰自己无所事事却总是认为整个世界都对不起自己的龌蹉心思,他甚至把寄生在惠子家中作为自己报复世界的举措。他毫不留情的指出这个世界对惠子类似于偏执的行为的厌恶和窃窃私语,于是寄生的关系中,更多了一种令人厌恶的利用和鄙夷。 从头到尾,我都是讨厌白羽这个形象的。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白羽又何尝不是惠子分裂出来的另一种人格,那个人格知道自己的格格不入,所以他试图用正常的关系来隐藏自己的异样。但是在这样的隐藏中,反而是帮助了惠子确定自己生而为人,就是为了成为便利店店员的信念。是白羽那个讨厌的男人帮助惠子找到了真实的自己。 其实这个故事中还是有很多我看不懂的地方,成为便利店店员的惠子就如同变成了便利店的一个部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她成为了这个社会想要她成为的普通人。但是故事的结局惠子重新将自己融入便利店工作时,她是找到了真正的自己和自己真正想要做到的事情。这其中似乎是存在什么矛盾的,它却成为一个再正确不过的结局。 这个时候再回看那封写给便利店先生的信,忽然觉得那是再认真不过的告白,是再真实不过的感情。只是信的落款不是古仓惠子,而是身为作者的村田沙耶香,这个细微之处又让我忍不住想要继续纠结下去了。

《人间便利店》读后感(七):便利店的局外人

慕名读完了本书。书的情节并不复杂,主要是由在便利店工作了十八年的女主角古仓小姐用平淡的口吻叙述她自己的人生。但在古仓小姐看似波澜不惊的叙述中,却处处都充满了对社会规则、对大众价值观的激烈挑战,让人读罢不知该作何反应。如果说写作是直面自我、用手术刀剖开自己,那写下此书如实阐述自己所思所想的作者无疑值得敬佩。但从“正常”社会观念的角度去看,古仓小姐又无疑是个绝对的异类,部分言行甚至给人以惊悚之感。

“把它吃了吧。难得它死在这儿呢。”

当看到年幼的古仓小姐对公园里死去的漂亮小鸟作出如此评论时,脑海中首先浮现出的,就是《局外人》里那段惊世骇俗的经典开头。对于“正常人”而言,小鸟死去了,代表着一个可爱小生命的消逝。应该将小鸟好好埋葬,为其献上鲜花。但在古仓小姐眼里,这一切只不过是在小鸟死后杀死花朵,在写着“禁止进入”的栅栏里挖个坑埋葬本来可以煮了吃掉的小鸟,然后把花朵的尸体放在旁边。在她看来,这些行为从头至尾都毫无意义。

是的,意义。尽管细节不同,尽管时代和生活背景都相差甚远,但古仓小姐和默尔索的观念并无本质区别。在古仓小姐眼里,“大学毕业后就应该找一份正职”、“女性年龄大了应该结婚嫁人”,乃至于“遇到讨厌的人应该生气”、“应该找一份更高薪的工作,吃更好的食物”……一切的社会规则、人情世故,统统都毫无意义。同学打架了需要阻止?比起麻烦的劝说,用工具砸破他们的头就好了。老师生气暴走了需要让她冷静?比起巧妙的周旋,把她的裙子扒下来就可以了。若是一定要说二者有什么区别,大概就是古仓小姐对自己的状态并没有清晰具体的认知。她只是在懵懵懂懂的情况下,本能地遵从着自己内心的局外人式的想法而已。

而这样的古仓小姐先后邂逅了两个影响她生活的意象。一个是便利店,一个是白羽先生。

首先是便利店。比起用世外桃源这样令人神往的字眼形容它,倒不如说它更像是《肖申克的救赎》里的那间让人离不开的监狱图书室。对于古仓小姐而言,这里是唯一一处可以让她安下心来的地方。在这里,她不需要再去纠结人生意义,不需要再去考虑如何在会话中掩饰自己、迎合他人。只要穿上了店员制服,她就拥有了自己的“身份”,像是在一场盛大的假面舞会上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面具,可以尽情去享受属于她自己的小小世界。至于低廉的工资、缺乏味道的食物、看不到未来的黯淡前景,这些问题都被古仓小姐有意无意地回避掉了。至少,在便利店工作时的她,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意义,能够拥有暂时的充实。对一个局外人而言,这些已经足够了。她更喜欢和她谈论便利店工作事务时的店长,而不是带着笑容谈论她私人问题时的店长,即使对方是出于好意。在便利店能够安心工作的古仓小姐,在离开便利店后就陷入了完全的茫然。毕竟,在连生活本身的意义都无法找到的时候,即使去思考应该找什么样的工作、吃什么样的食物、结交什么样的异性,也只是在搭建空中楼阁而已。如果说在便利店工作时古仓小姐还能以便利店作为人生基准,多少还会顾及一下他人的目光,那么在离开便利店后,她甚至连最基础的人生基准也失去了。洗澡也好、吃饭也好,基本的生存事务都变成了无所谓的事情。此时的古川小姐一反之前低调内敛的态度,甚至会在电话中贸然向没什么交情的“正常人”询问奇怪的问题。就像是失去了便利店这根救命稻草的绝望溺水者,想要抓住任何能为她指引人生方向的替代品。无论这替代品是由谁赐予,无论这替代品会把她引向何方。

比起便利店这个单纯的避难所,白羽先生的形象则要复杂得多。虽然他的出场几乎贯穿了大部分剧情,但由于全书都是以古仓小姐的视角来写,没有任何白羽先生的心理描写,因此很难对他做出一个确凿的结论。他在某些时候表现得像是古仓小姐的同类,言谈间极度蔑视社会规则,对所谓的“正常”观念不屑一顾。但另一方面他却又渴求着他人在社会规则层面的认可,并熟练地运用社会规则形成的鄙视链diss着他眼中的弱者们。大部分时候他仿佛一个没有丝毫廉耻之心的无赖,但在古仓小姐与妹妹的关系出现危机时他却又走出浴室,以一种精通人情世故的方式帮助古仓小姐化解了麻烦,为此不惜牺牲自己的名誉(不过他大概也不在乎自己的名誉)。再结合他曾经读过大学、为了解社会规则而自学历史来看,我认为他更像是一位理想主义破灭后的犬儒主义者。

具体而言,生活在现代社会、接受过现代价值观教育的人们,大都会说一些“行业不分贵贱”、“每个人有自己的个人自由”之类的政治正确的话。而且,很多人应该是真心实意地认同这些结论。但现实是,如同书中所展现的一样,在便利店打领工的36岁单身女性,对比在世界五百强做金领的36岁单身女性,后者显然更易受到尊重。身边异性不断的人会引起艳羡,一直单没有对象的人则更易遭到轻蔑、乃至被怀疑取向。男女平等的口号喊得再多,人们对全职太太和全职先生的态度也完全不同。大概正是因为对这些现象产生了困惑,白羽先生才会转向历史书中去寻求答案。然而,用他自己的话说,即使往前一直读到绳文时代,也并没有发现有什么本质区别。现代社会也好,个人主义也好,即使嘴上说得再怎么漂亮,骨子里依然和绳文时代一样。村子里的异类会被排斥,逮不住猎物的人会被逮住了大猎物的人鄙视。于是,白羽先生的理想大概是破灭了。之后他抛开一切尊严做出种种无赖行为,乃至住在古仓小姐的浴缸里,也颇有点第欧根尼住在木桶里的风范。如果说古仓小姐身上还带着无法了解人情世故的懵懂,那么白羽先生则是深谙社会规则,知道在什么场合应该说什么话,但依然选择了做一个逃避一切责任、抛弃一切道德的犬儒。这样的人无疑是不会被社会接受的。所幸他遇上了同样无法被社会接受的古仓小姐。即使两人之间的关系病态而扭曲,但也确实算是某种程度上的互相理解、共同生活了。

至于书中的其他人,无论是每天一起工作的店长、店员,还是从小相伴的父母、朋友,对古仓小姐都远远谈不上理解。即使是关系最好的妹妹,对古仓小姐的照顾也更多是源于姐妹间的感情。他们希望看到的是一个单纯的、自己可以理解的人,按时工作、按时结婚,所言所行都遵从他们心中对社会和人生的认知。这个人如果和异性同居,就应当是因为两人感情已经极为亲密。如果异性住在浴缸里,就应当是因为两人之间发生了矛盾。这样,他们才会有熟悉的安全感,才会愿意接纳这个同类。而一旦发现古仓小姐可能身处他们无法理解之处、做着他们无法理解之事,他们的态度就立刻由亲切变成了恐惧。平心而论,以一般人的角度看,这些人其实都很正常。他们对古川小姐的排斥态度也并非出于恶意,仅仅是面对一个会做出不可预测之事的异类时本能的自我保护罢了。但对古仓小姐而言,由这些人所构建起的便利店之外的世界,无疑是令她窒息的。

据说本书取材于作者自身在便利店打工的经历,从书中提到的各种便利店工作细节看,应该所言非虚。至于本书能够引起热议、拿到芥川奖的原因,大概还是如同它的宣传语中所提到的,用便利店打工这种平常的事情“冲击社会普世价值”。书中描写的古仓小姐和白羽先生的人生态度大概会令很多人心生不适、敬而远之,但它确实反映了一个群体真实的生活状态。很多人是幸运的,有明确的人生目标、积极的奋斗动力。但同样也有相当数量的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如本书男女主角般放弃了正常的社会生活,例如前段时间被热议的“三和大神”们。人究竟应当遵循何种规则生活,人与社会究竟该如何相处?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和反思,或许永远也不会过时。

《人间便利店》读后感(八):我就是我

现在有很多人都像故事中的谷仓惠子一样,毕业之后找一个平淡无奇的工作,不知不觉就走到了中年,自认为过得不错,直到有一天发现确实缺少了什么。在一家便利店打工十八年,这点到不像现在的年轻人,正因如此,过着与大多数人生活相似的人总会不理解那些少数人的想法。虽然人们都不理解,但是依然能够接受,有的人喜欢往高处爬,有的人就喜欢在平常的行业做到最好;有的人希望早点结婚生子,有的人就想玩一辈子做个丁克。当我们质疑他们的时候,他们何尝不会质疑我们呢?是谁规定的大多数就是正确的?

惠子的生活就像是个老年人一样,上班、回家,每天重复着几乎一样的事。可是惠子的思想并不普通,她小的时候曾给身边的人造成了很多困惑,她的想法总是比旁人更深远。她往往扮演着局外人的角色,其实局外人的意思可以说是观众的角色,在观看一部影片的时候,观众是知道些主角不知道的信息的,也就是一种上帝视角。当把一切都看开时,也就在现实生活中成了自己生活的观众,这样一来就能够冷静地思考。

很多东西都可以找到合理的方式解释清楚,但是现实生活中我们却只能够按照大家认为是常理的方式去做事,这一束缚使人类把自己活成了一个样子。仔细想想挺无奈的,谷仓惠子只是一个不可能存在的个体,可是我认为人类本身就是应该如此,她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了自己独特的足迹,与其说他是局外人,倒不如说她是唯一一个不在演戏的观众,其他所有人都是戏子。

惠子一开始总是不理解别人的思维,她也希望交到朋友,可是只有来到便利店之后她才真正找到了她存在的意义。乍一看后来打破惠子生活的白羽好像也是个怪人,不过作为读者无论如何都对这个角色喜欢不起来,因为他的身上总是透漏着一种慵懒的负能量。最后惠子的成活彻底被白羽打乱,就像是《Frank》里的情节一样。当一个人变得不再有特点,那么这个人就不再会吸引我们的注意力,这也是故事终结的一刻。每个人的选择不同,我们不应该去做干涉,选择自己真正需要的去学习,改变自己有的时候是一件坏事。

《人间便利店》读后感(九):做自己!

读完这本书,掩卷……

想要说点什么,可就是无法将心中的感觉和想法整理出个头绪。常用的“五味杂陈”,已经不能表达心中的感觉,可能这就是“嘴里含着一颗千斤重的橄榄”的感觉吧,想说,又说不出来;想叹息,又没有足够的空气从心中喷出来;想思,心中好像空空如也,可又像因为填得太满造成的错觉……

一夜过去了,就想把这本书放下来,可是看到它就静静地躺在手边,又觉得必须说点什么,否则日后也不会好过……

细细想来,如同玛丽昂听到另一个人女人对心理咨询师的陈述,从而找到了另一个自己一样(情节见电影《另一个女人》),这本书中的谷仓惠子,便是我遇到的另一个女人。“另一个女人在某种程度上是不是另一个自己呢?”(本句见《看定影学心理学》一书)答案应该是肯定的!

惠子在经历诸迷茫和妥协之后,终于找到了自己,终于知道自己到底是个什么样子,知道了自己想要什么,这真是幸运又幸福的事情。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甚至有更多人都不知道自己已经“丢失”或者“死去”了,那个适应社会的自己早就杀死了那个真正的自己,就像罗曼·罗兰在 《约翰·克利斯朵夫》中说的: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上就死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日复一日,更机械,更装腔作势地重复他们在有生之年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所爱所恨。

现在很多人都在呐喊着“诗和远方”,可是一个连自己在哪里都找不到的人,哪里才是远方?连自己都不知道是什么的人,诗又是什么啊?!

书中的白羽是个令人恶心的男人。可再令人恶心,也不能改变他说的话的道理:现今的社会就跟绳纹时代一样啊,男人要出去打猎,村花都嫁给最强的猎手,女人要生孩子,这样才是给村里做贡献,如果男人不能打猎,女人不能生孩子,那就要被村子赶出去,就算在村子里,你也没有隐私权或是其他权力,属于社会最底层,谁想踩一脚都可以……白羽想把自己藏起来,躲开这个让自己倍感压力的社会,哪怕只能生活在惠子家的浴缸里,吃着被称为“饲料”的食物也在所不惜……读到惠子下班回家,看到躺在铺着垫子的浴缸中玩手机的白羽,惠子将煮好的“饲料”用盆端进去,感觉他正生活在“诗和远方”中啊……

做自己!这是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的事情,或者说即便想做也无从下手的事情。惠子从小就在自己和社会常规思路中迷茫着,她不知道自己的想法到底有何不可,到底错在哪里?鸟死了,难道不应该吃掉吗?就像果树上的果子掉下来,难道不能捡起来吃掉吗?俩同学在打架,拍倒一个不就停下来了嘛?干嘛一定要去等老师来呢?这些想法和做法完全不符合人们所谓“正常”的思路和习惯,小鸟死了,就要悲戚一番挖坑埋掉,因为那是在公司里死掉的“可怜小鸟”;同学打架,就要找老师来加以制止,别人是无权干涉的,不管他们继续打下去会不会出现危险……男人就要工作、多赚钱、养家;女人也要工作,不管赚不赚钱,还要结婚,不管爱不爱;结婚之后可以不工作,但必须生孩子,如果家用不够,可以做兼职……这说的也不仅仅是日本,世界上应该都有这样的规则,要不怎么出现一个全职爸爸,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都能让媒体大肆报道呢?逼婚、催生,也不是中国特色,世界各国都是如此,不过因为传统和文化的不同,采取的形式不同罢了。就像绳纹时代一样啊……

幸运的古仓小姐找到了自己!到底是可爱的惠子啊……在经历了茫然、无语、再生、妥协、屈服、更茫然之后,终于找到了自己!终于跟那个自己真正的握手言和,相互拥抱:就觉得玻璃上的自己第一次成了有意义的生物。……从玻璃的另一边,传来了酷似我的明朗哭声。我能清楚地感受到,我浑身的细胞都与玻璃那边回响的音乐交相呼应,在皮肤下蠢蠢欲动。

……

不知道应不应该多说一句:书中夹着一封信,不知道应不应该建议读者们在读完书之后再去看。其实先看后看各有各的妙处……

《人间便利店》读后感(十):生而为人 不易之论

换位思考一下,别人的人生我们不曾参与过,甚至也未成交集过,没有去认真地了解过,只是单纯地从外在感知这个世界里的她/他出现时的遇见,一个标签会在脑海里就此诞生,这是对一个人不公平的。 这里的主人公惠子是一位严重缺乏常识、游离在社会边缘的大龄女青年。 因为无正当职业,大学一年级开始进入一家便利店打零工,毕业后仍以此为生,至今已经18年。

单调的生活两点一线,偶尔参加一些老同学老相识的聚会,生活中没有任何的娱乐,不会和任何人有交集,她几乎与整个社会绝缘。

这个至今未婚的惠子,每天的生活都是在便利店完成的,穿着和同事们相同制服,在日本独有的社会风气中每天过着平静而单调的日子。看是平常一样稀松平常的事,在她的眼中会觉得很不可思议,她的言谈举止在工作中在便利店里为了和谐大众化,她需要模仿甚至揣摩他人的方式才能安全的生活下去,不刻意不可以么?

当然可以,只有下班时脱掉制服时才恢复本来的样子,出于对人类的本能反应,从小到大一一对应做出的奇怪举动让惠子的家人、同学、同事、朋友都为此感到不可思议。

在我看来,这些本能反应只是惠子的单纯而纯粹的本能,没有功利,没有敷衍,更没有做作的。

无需看他人的眼色行事,心存敬畏也好,简单的天真无邪也罢,都是无恶意而为之。

小时候公园看到死去的小鸟,想到父亲喜欢吃烤鸡,妹妹喜欢吃炸鸡块,自然而然也就那样单纯地认为小鸟与其埋掉,还要牺牲那些开着鲜艳的花朵折枝凭吊一番,实在是浪费,难道扯着鲜花死掉这是正确做法么?

看到这里,我也觉得惠子想的也是我想说的,结果还是被标签奇怪的孩子!

即使如此,惠子依然不以为然!

直到便利店为了招揽店员降低店员标准,新同事白羽闯入了惠子的生活里,怀疑到自己的生活是很奇怪?难道是自己的人生出现了问题是畸形的吗?

我们通常讲在家庭环境影响下的孩子。知道成年以后做出的事情就可以分辨出他是否受到了好的影响还是负面的影响。但是主人公惠子的父母还有妹妹都非常的疼爱她。虽然从小的各种行为举止怪异。父母会认为他心理上有一些问题。或者精神上有一些疾病。也及时带惠子去看了心理咨询。

实际上,只能说惠子的出手是一种情感表达最直接最纯粹的方式,没有拐弯抹角没有心机的方式,但是会被现在的人同化为边缘人。听起来挺可怕的,相比之下,我愿意和这样的人做朋友。这也是这本书为什么会引起社会上的影响。

我们只要换一个角度想想,这样的人情晒我们身边真的很安全。他们看到的和我们看到的其实的世界是一样的。

我们很多人善于用一种伪装的方式去表达。而她 是用一种直接自然的方式。不需要嘲笑她,因为你不了解真正的她,生而为人,不易之论!

我不需要扮演,而我就是这样子的。

之所以还喜欢这本书的原因是,其实我也是惠子这样的人,被称之为非常奇怪的边缘人。

    

上一篇:贞观大闲人3读后感精选10篇_读后     

下一篇:我的世界是寂静无声的:陆小曼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