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扔一个苹果到宇宙边缘读后感10篇_读后感_名著读后感_格言网

2020-12-28 23:46:52

读后感

《扔一个苹果到宇宙边缘》是一本由【英】马库斯?乔恩(Marcus Chown)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32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扔一个苹果到宇宙边缘》读后感(一):深读| 爱因斯坦和女孩拥吻时,在想什么?

导读:在科学世界里,他是一个虔诚近乎极端的信徒。在世俗世界中,他是一个让人无法靠近的怪人。这就是真实的爱因斯坦,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实在是个孤独的旅客,我未曾全心全意地属于我的国家,我的家庭,我的朋友,甚至我最亲近的亲人。在所有这些关系面前,我总是感到一定距离并且需要保持孤独。”

爱因斯坦

1

“追上一束光,那会怎么样?”正是这个问题,终将让爱因斯坦走上不朽之路,而当他提出时年仅16岁。

但令人沮丧的是,他从来没有告诉任何人,他到底是在什么样的具体情况下提出了这样一个关键问题的。因此我们只得猜测。

我们知道,1896年初,他是在距离苏黎世以西30英里的瑞士城镇阿劳读书的时候构想这个问题的,当时他正在温特勒家寄宿。

我想象,当时,阳光透过他租住的阁楼房间的窗户,让他醒了过来。一株菩提树的树枝摇曳着,将阳光切割成无数闪光的片段,它们在他床边的墙上如同万花筒般狂舞。他像一个孩子那样伸出了手,试图抓住一朵抖动着的光斑。

很明显,他因为墙纸上变幻的形状而发呆,结果他没有掀开被子,一直到他的入定状态被轻轻的敲门声打破。“爱因斯坦先生!”这是玛丽·温特勒,房东芳龄18的漂亮女儿,她对他芳心暗许。“爸爸让我告诉你,可以吃早饭了。”

2

在我的想象中,那天晚些时,在阿尔高州立学校里,他坐在一间高屋顶的教室的书桌旁,无所事事地盯着阿劳河发呆。来得突然去得也突然,一直把窗户敲打得噼啪作响的雨已经停了。

当浓密的云朵飘然离去的时刻,一道神圣之光似乎从天而降,把君临这座瑞士小镇的阴郁夜色一切两段。就在它击中了黑色河流的地方,水波粼粼,波光闪烁,犹如一蓬钻石在闪光。

此情此景,让少年爱因斯坦目眩神迷,结果,老师在讲交流发电机的线路图,而他连一个字也没听到,一直到他的沉思被学校校长奥古斯特·图持斯米德博士的吼声打断:“爱因斯坦先生!我最诚挚地为打扰您表示道歉。或许,在我们余下的半个小时之内,您可以有一段时间赏光注意听讲,给我们一点点尊重?”

青年爱因斯坦

3

这天晚上,我看到爱因斯坦和玛丽·温特勒手拉着手在阿劳狭窄的街道上跑过,他们的脚在水洼上溅起水花,两个天真无邪的少男少女一路欢笑。尽管全身都湿透了,但他们却浑不在意,而且突然停下了脚步。他把她拉进怀中亲吻。

越过她的肩膀,他看到沿街排布的煤气街灯那些怪异的绿色光晕。它们一直延伸到远处,慢慢汇聚在一起,闪光也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暗。在如同油一样的黑水洼上,他看到了这些灯光的倒影,同样也看到了满月的倒影,就像一盏淘气的灯,它挣脱了地球,扶摇飘荡,飞到九天之上。他没有继续吻下去,而是抬头望去。

“阿尔伯特?”

他整天都因为光而神不守舍。他整天想着的都是光。他整天都在问自己同一个逼人的问题:我们对光的理解错在哪里?答案就在问题当中,但他的问题实在太模糊、太不严密,叫人无法考虑。

他的女朋友和他说话,但他头脑中的思绪已经到了千万里外。月光跨越了漫长的空间,进入了他的眼帘。他想象着它的这段旅程:跨越冰冷的真空,以每小时10亿千米的速度疾驰,这时他的心脏漏跳了一拍。

突然,他知道了他应该问什么问题;就是这个问题,让他有了打开大门、步入新世界的潜力。事情如此明显,他简直无法相信,他过去从来没有想到这一点。

4

“阿尔伯特,你在想些什么?”

即使他还没有回答,她也知道,这将是一件她永远永远也猜不到的事情。尽管他才只有16岁,但他对这个世界的看法与其他人十分不同,他的想法与每个人都不一样。她在他的房间里看到过他一直钻研到凌晨的那些课本,它们好像也是用难以索解的文字书写的。

她知道她无法和他一起一路走去,无法进入他的世界。她突然有了一种预感,似乎她很快就会让他感到厌烦,然后他就会离开她,这让她的眼睛中泛起了泪花。

“我在想些什么?”他说,好像从梦中惊醒。

“是的。”她用外衣的袖子抹去了泪珠,但他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我在想,追上一束光,那会怎么样?”

眼珠转了转,她抓住他的手,拉着他回家。

“阿尔伯特,你多么奇怪啊。”

5

当然,这段文字不过是幻想而已,但想象是很有趣的!

当16岁的爱因斯坦构思他的关键问题时,人们认为光是一种波动,就像在池塘表面泛起涟漪的水波一样。这并不是一项明显的事实,因为光波的两个连续波峰之间的距离非常小,比人的一根头发的直径还要小得多。

但在1801年,一位名叫托马斯·杨的英格兰物理学家做了一个天才的实验,这个实验证实了光的波动本质。尽管如此,对于光究竟是什么,任何人都没有丝毫的认识。

托马斯?杨

1863年,一切都变了。在一份理论性的惊世杰作中,苏格兰物理学家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成功地把所有电现象与磁现象总结在一套工整的公式里。“麦克斯韦方程”描述了一个变化中的电“场”是如何创造一个磁场的,而一个变化中的磁场又是如何创造一个电场的。把电与磁编织到一起,使之成为一件天衣无缝的衣服,这是继牛顿统一了天空与大地、查尔斯·达尔文统一了人类与动物界之后,科学的第三次伟大的统一。

6

在检查自己的优雅方程时,麦克斯韦注意到了一件令他非常意外的事情。这些方程允许波在弥漫在空旷的空间中的电场与磁场中传播。而这还没有完。波动具有一个值得注意的性质:它以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传播。对于麦克斯韦来说,这一点不但令他吃惊,而且具有明显的含义。光必定是一种 “电磁波”。麦克斯韦不但发现了电与磁之间的联系,而且发现了电、磁和光之间的联系。

詹姆斯?麦克斯韦

两年之内,麦克斯韦的理论便获得了非凡的科技上的成功。按照苏格兰物理学家的“配方抓药”,德国物理学家海因里希·赫兹实际上创造了人工电磁波。1886年11月,通过使用电火花为“发射器”,他播出了看不见的“无线电波”。这些电波在他的实验室另一端的一个作为“接收器”的线圈中感应了电流。

在我们这个全球超级互联的世界里,10亿种声音在我们周围的空气当中进行着看不见的持续交谈,而这个世界就诞生在1886年的那一天里。20世纪美国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说:“如果有人对人类的历史进行一次长程回顾,例如说,由今后1万年的人做这样的回顾,我们几乎用不着怀疑,在他们眼中,19世纪最重大的事件,将是麦克斯韦发现电动力学定律。”

海因里希?赫兹

7

但是,尽管取得了如此之多的成功,麦克斯韦的理论还是给物理学造成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这就是,它与伽利略与牛顿的运动定律不匹配。

所有的波动都需要通过某种媒介传播涟漪——水波通过水,声波通过空气。人们把光在其中传播的媒介命名为“以太”。由于以太的存在,一个不可避免的后果就是,任何人对一束光线的速度所做的测量,必定取决于他以多快的速度在这种媒介中运动。比如说,你正站在一条航行中的小船上。风吹在你脸上的速度,取决于这条小船是逆着风运动,还是顺着风前进。但麦克斯韦方程的古怪之处就在于,它们完全没有提及任何携带光的媒介。反之,它们包括而且只包括了一个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它是一个不变的常数,完全不受它存身于其中的世界的任何影响。

8

由此得到的明显结论就是,麦克斯韦的方程有错,需要加以修正。不管怎么说,它们是科学大厦的后进晚辈。而另一方面,牛顿的运动定律是在差不多两百年前建立的,而且,从建立之日起,没有任何人发现过一个单一的例子,说明实际情况偏离了预言。

现在考虑爱因斯坦,他不仅因为赫兹对麦克斯韦方程的戏剧性确证而神迷,而且因为这些方程的美感而心醉,因为在他的眼中,这种品质是其正确性的有力说明。

牛顿曾在他的笔记本中写道:“柏拉图为吾友也,亚里士多德亦为吾友也,然真理为吾唯一挚友。”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正是因为爱因斯坦百分之百地赞同他的先行者的这种感情,这才让他有了这样的鲁莽精神去怀疑牛顿。而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才会以16岁的少年之身,对自己提出这样的关键问题:追上一束光,那会怎么样?

文章摘录自《扔一个苹果到宇宙边缘:从经典力学、相对论到量子引力》

[英]马库斯·乔恩著,李永学译

扔一个苹果到宇宙边缘8.5【英】马库斯?乔恩(Marcus Chown) / 2018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扔一个苹果到宇宙边缘》读后感(二):我的第一本力学书

lt; 扔一个苹果到宇宙边缘 【英】马库斯.乔恩 著 李永学 译

这是一本从经典力学、相对论到量子引力,引导读者漫游生命、宇宙和世间万物的科普力作!

从网上看到这本书被吸引到了,就直接下单购买了,收到这本书时很惊艳。

黑色的外封面,一个红红的苹果。

第一时间我想到的是牛顿被苹果砸中了。

而我被这本书砸中了。

对于我这种喜欢看情感类 育儿类 心理类 专业类型书的人来说。

这本书无疑是对于我的一个挑战和洗礼。

甚至可以称之为我的力学处女书。

书中深入浅出的介绍了力学的来龙去脉,

词汇专业却也耐读。

虽然我们身处21世纪,

但很多人连引力作用的法则都不知道。

这是一本物理学扫盲书,

那些不可思议的真实太让人着迷了!

我们生活之外还有太多我们应该知道但或许永远无法知道的秘密空间,

天体都在下落,

月球逃离地球……

踩着巨人的肩膀,眺望更令人迷惑的外太空……

只叹世间好物不坚牢,希望在能更多的看到时间旅行的实现。

这是一本值得大家去细看的书,我将更细的深读后再次来释义它的美好。

《扔一个苹果到宇宙边缘》读后感(三):来一场跨越星际的旅行

150-200亿年前,一个质量与密度无限大的点爆炸,宇宙由此诞生。46亿年前,宇宙早期超新星爆炸抛出的少量重元素形成地球。如果把宇宙时间排列成一个日历,那么自人类诞生之后的历史不过只有短短几分钟的时间。而星空和宇宙则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宇宙科普读物进入大众视线,《扔一个苹果到宇宙边缘》可以说是一个兼具专业性、趣味性和故事性的一本书,英国作者马库斯乔恩用独特的方式为我们娓娓道来一个又一个故事。

乔恩并没有采用传统的写作方式,从太阳系的八大行星讲起,而是整体分成三大部分,分别是物理学两大巨人牛顿和爱因斯坦以及爱因斯坦之后的物理学发展概况。作者将科学家的个人故事与科学家的定律发明结合在一起,除牛顿和爱因斯坦之外,还串起了哥白尼、开普勒、哈雷、普朗克等人在各自领域为之做出的贡献。

在大爆炸的一瞬间,时间和空间无限向外延伸。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地球在太阳系里,其他恒星在外空间运行。伽利略用望远镜观测夜空证实了日心说。牛顿相信人们可以毫不含糊地测量两个时间之间的时间间隔。然而爱因斯坦相对论终结了绝对时间,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时间,当它以光速行驶时,这就超越了时间。以小于光速进行能到达的那些事件称为将来,大于光速就能回到过去,在事情发生之前将其改变。

量子理论则以某种方式暗示,空间与时间在劫难逃,他们必定起源于某种更为基础的东西。经过几千年的努力,我们对宇宙的探索上升了又一个高度,然而越是探索越让惶恐,就好像每点亮一个光点,就会发现光的边缘处是一片更大的阴影。

从经典力学、相对论再到量子引力,科学家们热衷于发掘一个囊括全宇宙的万物理论,然而就目前来看,为时尚早。在爱因斯坦之后,黑洞的发现、多维空间,另一个适合生存的星球成为了焦点。

二千年前的柏拉图说有一批囚徒世代居住在洞穴之中,洞穴有一条长长的通道通向外边,里面的人们却被锁住了脖子和脚,不能动弹。他们面向洞壁,身后有一堆火在燃烧,火和囚徒之间有一些人拿着器物走动,火光将器物变动的影子投射在囚徒的洞壁上,他们可以看见投影却不能回头。我们就好像这些囚徒,可以看见宇宙的投影却被万有引力束缚在地球之上,超脱不了极限的光速,也无法抵抗时间的流逝。

抬头仰望,星空闪烁,也许对宇宙学家来说: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不是我就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而是我在望远镜中看着你,仿佛触手可及,但我们实际上却隔着亿万光年的距离。

为了这段距离,无数的科学家做出了努力,我们今日所读的,诸如《扔一个苹果到宇宙边缘》等等书籍,不仅仅是在了解我们生活的宇宙,我们生活的周围自然现象,也是对那些科学家们的辛勤成果的尊重,他们没有尘封在历史中,而是活在科学的世界里。

《扔一个苹果到宇宙边缘》读后感(四):我为什么建议你读这本书

树下矫健的身影,窗前探寻的目光,

想进入想象,我们把想象折叠、无限拉长。

梦想延伸进梦里,编织着另一个梦想。

梦与梦想,想与想象,

引力满怀着渴望,想打破一切隔绝的藩篱。

越过藩篱,我们倾听来自宇宙的回响。

梦与梦想,想与想象,

同物质与引力一样,爱也是宇宙结构的强力纽带。

抓着这根纽带,我们在生命、宇宙和世间万物里徜徉。

苹果为什么会落地?追上一束光会怎样?

在追求真理的路上,我们是充满好奇的孩子。

夜空星光灿烂,海上潮起潮落,

在追求真理的路上,我们是天真而执着的孩子。

宇宙从哪里来?

时空的本质是什么?

我们为什么在这里?

梦与梦想,想与想象,

扔一个苹果到宇宙边缘,

探寻关于生命的未知答案。

——读《扔一个苹果到宇宙边缘》有感而作

但愿你读完这本会对这首诗有所感触。

从这本你读到了什么?是几个推理极其复杂的公式?是那些物理知识“满满的干货”?但我认为这些都不重要,至少不是本书最重要的。我认为,本书的魅力和独特之处,在于以生动的故事传递了三个点:正视故事的力量,好奇心和想象力很重要,科学家伟大但不完美。

故事的力量

马库斯是一个说故事高手,他的故事,生动而充满幽默,亲切而富于想象。用如此精短的篇幅将引力物理学史讲得条理清晰,详略得当,又不失文学水准,实属难得。三个大故事为全书基本框架:牛顿的故事,爱因斯坦的故事,爱因斯坦以后的故事。每个故事又包含了若干小故事,这些小故事没有用逻辑框住,单独作为一个个小标题,生硬地竖在那里作支撑,而是不着痕迹地巧妙串联起来,读起来自然而然,毫无突兀之感。比如提及牛顿,不得不提及的几个人物,伽利略、哈雷、雷恩等,还有一个恩怨纠葛至深的人,胡克。马库斯巧妙将这些任务安排在不同的情节中,为他的故事铺垫。最难能可贵的,是马库斯将物理的科普知识与科学家的生平事迹如何有机结合,既讲清楚物理主要知识概况,又将几位伟大的科学家的性格全面立体地呈现出来,告诉读者他们是多面体,而这样的多面性是如何塑造了他们的生活,如何影响他们的科学事业的。

马库斯的故事,不露痕迹的精心设计,从知识的介绍,到人物的刻画,极富感染力。这就是故事的力量。

天真的好奇,诗意的想象

天真的好奇,诗意的想象,是生命鲜活的养料。而保持好奇心和培养想象力,是本书一个精神主旨。天真的好奇和丰富的想象是科学家们具备的一个共同特质。好奇心是伟大科学家走进科学殿堂的内驱力,而丰富的想象则是他们走向巅峰的助推器,此外还有专注的品质。

“我持续地在头脑中思索着眼前的问题,等待黎明的第一线曙光一点一点地慢慢扩大,最后变成清晰的全面图像。”——牛顿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它包含了一切,推动着进步,是人类进化的源泉。”——爱因斯坦

“记住要仰望星空,不要低头看脚下。无论生活如何艰难,请保持一颗好奇心,你总会找到自己的路和属于你的成功。”——霍金

作者的富有诗意的想象,促成了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这是本书的亮点之一。“追上一束光会怎样?”爱因斯坦对光速的好奇与追问那个生动的情节,着实打动了我——沉浸好奇驱动的想象中的人,专注,迷人,充满魅力特质。而那些伟大的科学家,都有这种特质。

可以说,本书的故事始于好奇和想象,终于好奇和想象。苹果的故事本身就是好奇和想象的结果,而书最后的那个疑问,不也是处于好奇和想象的期待吗?

科学家伟大但不完美

我们读牛顿,读爱因斯坦,读霍金以及其他科学家传记,除铭志外,还有略带八卦的好奇心。我们读他们的著作,除瞻仰他们科研成果外,是想汲取科学知识。本书有知识的通俗阐释,有人物的立体刻画,在生动的故事情节中,向读者展示了几位伟大科学家的真实面孔。就像我们都知道但有时会忽略的:科学家伟大但不完美。牛顿和爱因斯坦等,在科学上,他们是一座丰碑,是众生仰望的启明星。但为何在生活上,他们在众人眼里却是一个古怪的独行者?科学巅峰的巨子,俗世生活的怪人,他们究竟是怎样的人?通过这些人的故事,我们再一次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所谓的“完美”其实也是可以打折的,因为我们常常将“伟大”混淆“完美”。“完美”是一个严苛的标准演绎,而“伟大”是一个包容性的品质概括。在现实社会,标准演绎无法达到,而品质概括则可以做到。在这里,我们会赤裸裸地看到,社会贡献对一个人的历史评判的影响之大。

我们可以赞扬贡献,包容不足,但需要清醒认识。这是这本书传达出来的——任何一本传记和物理专著没有全面传达出来的,但是至关重要的道理。

《扔一个苹果到宇宙边缘》读后感(五):你以为你知道,其实你不知道

这本书刚刚读了一部分,我已经忍不住来写下一些文字。因为这本书给我的,远远超过我的期望。

身在21世纪,我当然知道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可是读了这本书,我才发现,知道“什么”并不重要,知道“为什么”才重要。如果让我穿越回古代,我一定是泯然众人矣,坚定的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我从来就没有好奇过,哥白尼为什么会觉得太阳是中心?如果忘记老师说教,自己仰望星空,明明看起来宇宙星辰都是围着地球转。

原来,怀疑源自行星(Planet)的存在。Planet,源于希腊语,意为“流浪者”。肉眼可见的五大行星——水星、金星、木星、火星和土星,特立独行到极致。在固定不动的璀璨群星背景下,这几个家伙像蜗牛一样爬过天际。所以,哥白尼才会怀疑,我们地球和“流浪者”一起围着太阳转。

我突然觉得,自己的这种不求甚解,似乎贯穿了我的所有知识体系。

比如万有引力。都说牛顿伟大,是因为他发现苹果落地的秘密,这个故事人人皆知。再进一步,我可能也说得出这样的句子:月亮绕地球的引力和苹果落地的引力是一样的。

但是,其实我并不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书里的一段描述,让我豁然开朗:“让我们想象一门正沿着水平方向发射炮弹的大炮。在经过一段短促的飞行后,炮弹落在了地面上。现在想象一门更大的大炮,它发射的炮弹速度更快。在落地之前,炮弹飞过了更长的一段距离。然后再想象一门极为庞大的大炮,它发射了一枚以时速28080千米飞行的炮弹。对于这枚炮弹来说,地球的曲率现在具有关键意义,因为就在炮弹迅速地向地面落下去的时刻,在它下面的地面同样也在弯曲,躲开了炮弹……”。

没错,这个炮弹就是月亮。因为地球的引力,月亮永远在下落,只不过下落的轨迹正好契合了地球的曲线,于是周而复始。而苹果的下落,距离太短,非常干脆的落在地上。但是,这一切都是因为地心引力,原理是一样的。

再进一步,科学引发了我的哲学思考。

第一,庞大的天体会围绕别的庞大天体旋转,位置并不重要,质量才是关键。由此,我想到了人生,我们总是在争取一个更好的位置,却忽略了不停的增加自己的质量。

第二,牛顿认为,真理永远都会以简单的形式出现,而不会是繁复与令人困惑的东西。没错,似乎真理永远是简单的,巴菲特的价值投资是简单的,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的核心原理是简单的……或许人生也是,如果我们还不够幸福,说明我们还不够简单。

第三,牛顿万有引力理论的精髓是,任何一个物体与一切其他物体都有引力的存在。不知道为什么,我忽然想到了要善待这个世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个花草树木。因为,我们之间都有引力存在。或许,更要善待自己,因为自己的每一个细胞之间,也存在着引力联系。

想到此,等不及读完,就写下这些文字。如果不及时写,回头就忘了。这本书,我决定作为枕边书,没事读一点,写一点思考,让科学为生活添上一抹光彩。

《扔一个苹果到宇宙边缘》读后感(六):《扔一个苹果到宇宙边缘》探索宇宙的钥匙和窗户

编按:该文为《扔一个苹果到宇宙边缘》的作者前言。

在这个尚待发现的国度,准备凝视即将出现在地平线上的魔幻视界吧。

有关引力,你可能不知道的六件事:

1.在你和你口袋中的硬币之间,在你和街道上与你擦肩而过的行人之间,引力创造了一种吸引力。

2.这种吸引力非常弱。如果你伸出手来,整个地球的引力都不足以战胜你的肌肉的力量。

3.尽管很弱,但引力在宏观范围内是不可抗拒的,它控制着整个宇宙的进化和命运。

4.人人都认为它在吸引,但在宇宙的大部分地方它在排斥。

5.如果在宇宙大爆炸之后它没有“启动”,时间将在此后失去方向。

6.只有在理解了它之后,我们才能回答一切问题中最重要的那个:宇宙来自何方?

在路易斯安那州的利文斯顿(Livingston in Louisiana)和华盛顿州的汉福德(Hanford in Washington State),两地各有一把激光形成的4千米长的尺子。2015年9月14日,美国东部夏令时5时51分,位于利文斯顿的尺子首先发生了振动,而在6.9毫秒之后,位于汉福德的尺子也发生了振动。毋庸置疑,这是恰好经过的引力波的标志,是在时空本身的经纬上的一道涟漪。差不多刚好100年前,爱因斯坦预言了这一现象的存在。

在一个异常遥远的星系,当地球的尺寸不超过一个单一细菌那么大的时刻,两个超级黑洞互相纠缠着相互旋转,开始了它们一生中最后一次死亡盘旋。就在它们拥抱接吻成为一体的瞬间,相当于整整三个太阳系的质量消失了,但同时,又像扭曲时空的海啸一般重新出现,以光速向外喷射而出。在这一刹那间,它的功率达到了宇宙中所有恒星加在一起的功率的五十倍。

2015年9月14日,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站(Laser Interferometer Gravitational-wave Observatory,LIGO)的双子探测器探测到了引力波,这是科学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时刻。这就如同你从出生的那一刻起一直失聪,然后,突然有一天,一夜之间,你能够听到声音了。对于物理学家与天文学家来说,情况正是如此。有史以来,我们能够“看到”宇宙。而现在,我们终于能够“听到”它了。引力波就是太空的声音。如果说,引力波的检测是自1608年望远镜的发明以来天文学最重要的发展 ,这话并没有多少夸张的成分。

引力波证实,时空本身确实是一种“物质”,它能够振动与颤抖,向外传递波纹,形如池塘中扩散的涟漪。爱因斯坦认为,引力是扭曲的时空,这一实验最后证实了他的论点。尽管在牛顿的想象中,吸引之“力”来自太阳,如同看不见的橡皮筋那样网住了地球,但爱因斯坦认识到,在它自己的邻近区域内,太阳创造了一个时空的低谷,而地球则永无止歇地围绕这个低谷旋转,就好像一个行星大小的轮盘球在超大型的轮盘上运行一样。

尽管牛顿的引力理论取得了绝大的成功,解释了行星与大洋潮汐的运动,甚至预言了海王星这一未知世界的存在,但爱因斯坦的引力理论也同样成功。它解释了水星的反常运动,预言了黑洞的存在和宇宙从中诞生的大爆炸。但如同在它之前的牛顿引力理论一样,爱因斯坦的引力理论包含着让它自己毁灭的种子。它预言,在宇宙诞生的时刻和在黑洞的中心,都存在着无可索解的“奇点”,物理参数在那里飙升,直至无穷大。

这其中的讽刺意味是,引力是科学第一个描述的力,也是大家认为早被理解了的力,但实际上,它却是人们对之认识最浅薄的力。借用温斯顿·丘吉尔(Winston Churchill)的话来说:引力是“一个谜,存在于不可思议的事物之中,外面裹着层层神秘”。

现在,正当21世纪刚刚开始之际,我们面临着一场新的革命。人们正在寻找一个比爱因斯坦的理论更为深刻的理论:引力的量子理论。这是物理界有史以来展开的最大努力。人们已经遥望新世界,瞥见了几抹令人心痒难挠的风景。或许,另一个牛顿或者爱因斯坦正在一边跃跃欲试,正在用谜团一样的那些一块块互相勾连的积木搭成具有内在联系的整体。或者,另外一种更为可能的情况是,这份工作将需要数十成百人齐心协力。许多物理学家相信,有关真实的看法,我们现在正处于一场翻天覆地的变迁的前夜,这次变迁的后果的意义将远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更深远。

这种理论比爱因斯坦的理论更为深刻,但它能让我们翘曲航行,制造时光机,从而操纵空间,进入平行宇宙吗?就像前电子时代的人们无法预言电视机、移动电话和万维网一样,没有任何人能够预言这一点。但我们能够确知的是,当我们最终掌握了这一难以捉摸的理论之后,我们将能够回答一切科学问题中最重大的几个:什么是空间?什么是时间?什么是宇宙?它来自何方?

但我不想一下子往前讲得太远。我们是如何走到了今天这一步,站到了物理学无垠处女地的边界线之前的呢?这个故事的第一个主角是时年23岁的艾萨克·牛顿(Isaac Newton)。当时正是1666年,欧洲历史上的瘟疫之年……

作者注

读者可以在本书最后一章的后面找到一份尾注,我对此做出一点说明。尾注中有一些离题的话,如果放入正文,将使本书变得不那么流畅。有些则进一步地解释了正文的内容,有时使用了专业语言。还有一些则引用了书籍与论文,读者可以从中找到有关本书主题的更多信息。

? 本文版权归作者 时代华语国际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扔一个苹果到宇宙边缘》读后感(七):《扔一个苹果到宇宙边缘》书评

《扔一个苹果到宇宙边缘》 是由英国人马库斯·乔恩所著,它是一部有趣的科普书。虽然本人对物理不是很感冒,但是,读这本书却并不觉得费劲。一开始是因为被书名吸引,读着读着逐渐被生动的内容吸引,让我明白了很多我以前不知道的物理知识。书中蕴含丰富的知识,均用简单的例子和语言表达的很清楚,如书中对牛顿万有引力理论的说明,让我对潮汐、海潮等都有了不同程度的了解。可以说,牛顿和爱因斯坦等人都为我们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他们让我们了解了宇宙中不可探知的秘密,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对他们的贡献有所了解。让我们一起读读这本书,一起探知宇宙的奥秘。

《扔一个苹果到宇宙边缘》读后感(八):一部带你漫游生命宇宙的科学力作

《扔一个苹果到宇宙边缘》是一本能够带领着引导着读者漫游生命、宇宙和世间万物的科普力作,它从经典力学、相对论介绍到量子引力,用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深入浅出的为我们揭秘了这个世界上的很多奥秘。

读完本书,最重要的是教会我们不仅要知道是什么,更重要的是知道为什么。牛顿和爱因斯坦都是因为一直保持着孩童般的好奇心,才能为我们揭秘宇宙的奥妙,带我们更清晰的认识我们周围的世界。周围的世界,每每处处都蕴含着无限的魅力,唯有有心人才能发现。这本书的作者马库斯·乔恩是一位声名卓著的作家兼播音员,现在是英国《新科学家》的宇宙学顾问,他还撰写了很多其他的科学图书,其中《我们需要谈谈开尔文》一书入围2010年皇家学会科学图书奖,《ipad的太阳系》赢得了售书者2011年数字创新年度大奖。《扔一个苹果到宇宙边缘》一书的问世,被杂志《自然》誉为是期待温暖人心的智者与科学界天才的降临。

读完本书,身心都有种经历了一番洗礼的感觉。引力就像我们的爱神丘比特,它满怀着一腔渴望,想把一切都拉拢到一起来,它想打破各种物质之间的相互隔绝的可怕藩篱,是编织在各种物质之间的强有力的纽带,它是宇宙命运的控制者。这本书是一部有关引力的有趣的指南,在阅读过程中时常会觉得不可思议,时常又沉浸在其中不能自拔。在引人入胜的故事中,我们了解了一切事物之间的天然联系,探索了宇宙的奥妙,恨不能一口气读完本书,读到最后又觉得时间太快舍不得读完。

    

上一篇:《怪兽》的读后感10篇_读后感_名     

下一篇:《重返现场.救赎者》读后感10篇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