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考志愿填报正在进行,说是孩子的人生大事不为过,但绝大部分考生家长都是初次面对。如此多的专业志愿怎么填呢?选学校还选专业?是兴趣优先还是就业优先?如何平衡报考和就业率的 冷 、 热 度?很多考生和家长感到焦急、紧张、无从下手。志愿填报确实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面对大量数据、政策以及专业知识、填报技巧 高老师博客再为考生家长支一招儿:只要把握好 三对关系 可以说志愿填报就成功了一半儿。
关系一:院校实力与学科特色
在全国2400余所高等院校中,开设英语专业的就有960多所,仅北京就有近50所院校开设英语专业。本科开设法学类专业的高等院校有600余所,招收金融学专业的院校也有300多所。不同的院校开设相同的专业,同样的专业在不一样的院校含金量也不一样。优秀的师资力量、良好的文化底蕴、突出的学科特色,是一所大学的无形资产,也是综合实力的表现。当然,上一所好的大学是每个考生家长的愿望,怎样来权衡学校实力与学科特色的关系呢?
首先可从研究类型、隶属关系、科研规模、办学层次等几方面了解一下所选报的高校。(具体可参看高老师博客《细看我国高校的几种分类模式》)另外,对选报的院校重点学科、师资配置、科研课题、国际交流、毕业生质量等情况也应该着重弄清楚。
有了了解高校的思路,再来看看专业。目前我国各高校的专业是按 学科门类 学科大类 专业 三个层次来设置的,基本包括在12个学科门类,共400多个本科专业。这400多个专业分布在不同层次、不同地域、不同规模的院校之中。要想选择理想的专业,除了要了解各专业的具体内涵、所学课程、重点学科、专业优势、不同层次院校的培养方向等信息外,还需要知道各个专业录取的具体要求、专业近三年的录取分数、就业情况,以及未来有多大发展空间等一些实际情况。
好的院校一定有某些过硬的专业和特色学科,但不一定所有的专业都是优势学科。而一般的大学也会有自己的特色、品牌专业,一些普通大学的品牌专业,也可以跟重点大学的专业媲美。在把院校的实力和学科特色结合来看的同时,可以将这些信息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初步形成一些志愿填报的意向才能有的放矢。
关系二:专业技能与就业形势
就业是考生家长在填报志愿时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优先考虑就业形势的考生家长认为,上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将来能够自食其力,获得一份好的工作。所以选择就业率高的专业很重要。当然,选择高考志愿和就业形势有一定的关系,但不能将专业和职业机械的联系起来。
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市场需求变化大,高校开设的专业难以 与时俱进 。今年的 热门 专业,几年以后很可能变得无人问津,现在的 冷门 可能若干年后很可能炙手可热。再者,就业率低的专业不一定不好,就业率高的专业也不一定适合每个人。学生选专业时不应只盯着现实专业的冷热,而要多考虑所报专业是否适合自己。在注重就业率的同时,一定要把能否学到真正的专业技能考虑在内。
如果说单看就业率和冷热度来填报志愿有些急功近利的话,那么,学到真正的专业技能才是万变不离其宗的根本。也是考生家长选择专业志愿重点要考虑的问题。一个行业可以衍生出众多的职业,职业可以是不断更新变化的,而行业中肯定有持久不变的核心价值和专业技能。学习和掌握这些技能才是学生能否就业的关键。
老话常说 艺不压身 ,这里的 艺 也就是一技之长。如果单从就业的角度讲,专业技能确实可以说是就业的基础。在您还没有想好给孩子填报什么志愿,选择什么专业时,单从就业的角度考虑,拥有一技之长的专业不失为一种选择。
关系三:自身兴趣和长远发展
在选择专业时,很多考生家长常说: 现在还没有什么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这时就可以把握一个原则,那就是将自身兴趣和长远发展相结合来考虑专业志愿。
学生性格如何?是形象思维强还是逻辑思维强?有哪些学科成绩相比较突出?有什么兴趣爱好?这些问题需要认真分析。很多专业都需要较强的学科基础做支撑,比如,有些理学和工学的专业要求学生对数、理、化等学科有浓厚的兴趣;一些经贸、外语类或合作办学专业往往要看学生的英语成绩和口试成绩等等。所以,从自身兴趣出发也是为长远发展做铺垫。
在一项涉及高三学生、大学在校生、学生家长等群体的调查中,59.2%的人选择 兴趣优先 考虑专业,不会盲目的把就业放在第一位。因为只有对所学的专业感兴趣,才会有学习的动力,如果单从就业的角度选择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很可能将来半途而废。
大学的专业选择和最终的职业之路有一定的关系,但并非绝对一一对应。上大学更多的是能力的培养。现在的大学培养主要是 宽口径、厚基础 的通识教育,让学生在前期学习中重新理解专业、认识自己,进而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很多专业想要在一个领域有深入的研究和发展,还需要进一步学习深造。
所以填报志愿时,有兴趣、爱好做支撑当然最好。如果学生既没有感兴趣的专业,又没有个性倾向和突出的优势科目的情况下,选择专业时就更应尽量从宏观着眼,考虑长远发展。 相关阅读 2013高考志愿填报:怎样报考高校实验班 高考填报志愿时考生要权衡四大因素 注意事项:如何提升志愿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高考志愿选择 客观定位是关键
关系一:院校实力与学科特色
在全国2400余所高等院校中,开设英语专业的就有960多所,仅北京就有近50所院校开设英语专业。本科开设法学类专业的高等院校有600余所,招收金融学专业的院校也有300多所。不同的院校开设相同的专业,同样的专业在不一样的院校含金量也不一样。优秀的师资力量、良好的文化底蕴、突出的学科特色,是一所大学的无形资产,也是综合实力的表现。当然,上一所好的大学是每个考生家长的愿望,怎样来权衡学校实力与学科特色的关系呢?
首先可从研究类型、隶属关系、科研规模、办学层次等几方面了解一下所选报的高校。(具体可参看高老师博客《细看我国高校的几种分类模式》)另外,对选报的院校重点学科、师资配置、科研课题、国际交流、毕业生质量等情况也应该着重弄清楚。
有了了解高校的思路,再来看看专业。目前我国各高校的专业是按 学科门类 学科大类 专业 三个层次来设置的,基本包括在12个学科门类,共400多个本科专业。这400多个专业分布在不同层次、不同地域、不同规模的院校之中。要想选择理想的专业,除了要了解各专业的具体内涵、所学课程、重点学科、专业优势、不同层次院校的培养方向等信息外,还需要知道各个专业录取的具体要求、专业近三年的录取分数、就业情况,以及未来有多大发展空间等一些实际情况。
好的院校一定有某些过硬的专业和特色学科,但不一定所有的专业都是优势学科。而一般的大学也会有自己的特色、品牌专业,一些普通大学的品牌专业,也可以跟重点大学的专业媲美。在把院校的实力和学科特色结合来看的同时,可以将这些信息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初步形成一些志愿填报的意向才能有的放矢。
关系二:专业技能与就业形势
就业是考生家长在填报志愿时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优先考虑就业形势的考生家长认为,上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将来能够自食其力,获得一份好的工作。所以选择就业率高的专业很重要。当然,选择高考志愿和就业形势有一定的关系,但不能将专业和职业机械的联系起来。
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市场需求变化大,高校开设的专业难以 与时俱进 。今年的 热门 专业,几年以后很可能变得无人问津,现在的 冷门 可能若干年后很可能炙手可热。再者,就业率低的专业不一定不好,就业率高的专业也不一定适合每个人。学生选专业时不应只盯着现实专业的冷热,而要多考虑所报专业是否适合自己。在注重就业率的同时,一定要把能否学到真正的专业技能考虑在内。
如果说单看就业率和冷热度来填报志愿有些急功近利的话,那么,学到真正的专业技能才是万变不离其宗的根本。也是考生家长选择专业志愿重点要考虑的问题。一个行业可以衍生出众多的职业,职业可以是不断更新变化的,而行业中肯定有持久不变的核心价值和专业技能。学习和掌握这些技能才是学生能否就业的关键。
老话常说 艺不压身 ,这里的 艺 也就是一技之长。如果单从就业的角度讲,专业技能确实可以说是就业的基础。在您还没有想好给孩子填报什么志愿,选择什么专业时,单从就业的角度考虑,拥有一技之长的专业不失为一种选择。
关系三:自身兴趣和长远发展
在选择专业时,很多考生家长常说: 现在还没有什么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这时就可以把握一个原则,那就是将自身兴趣和长远发展相结合来考虑专业志愿。
学生性格如何?是形象思维强还是逻辑思维强?有哪些学科成绩相比较突出?有什么兴趣爱好?这些问题需要认真分析。很多专业都需要较强的学科基础做支撑,比如,有些理学和工学的专业要求学生对数、理、化等学科有浓厚的兴趣;一些经贸、外语类或合作办学专业往往要看学生的英语成绩和口试成绩等等。所以,从自身兴趣出发也是为长远发展做铺垫。
在一项涉及高三学生、大学在校生、学生家长等群体的调查中,59.2%的人选择 兴趣优先 考虑专业,不会盲目的把就业放在第一位。因为只有对所学的专业感兴趣,才会有学习的动力,如果单从就业的角度选择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很可能将来半途而废。
大学的专业选择和最终的职业之路有一定的关系,但并非绝对一一对应。上大学更多的是能力的培养。现在的大学培养主要是 宽口径、厚基础 的通识教育,让学生在前期学习中重新理解专业、认识自己,进而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很多专业想要在一个领域有深入的研究和发展,还需要进一步学习深造。
所以填报志愿时,有兴趣、爱好做支撑当然最好。如果学生既没有感兴趣的专业,又没有个性倾向和突出的优势科目的情况下,选择专业时就更应尽量从宏观着眼,考虑长远发展。 相关阅读 2013高考志愿填报:怎样报考高校实验班 高考填报志愿时考生要权衡四大因素 注意事项:如何提升志愿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高考志愿选择 客观定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