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后感

《白日焰火》经典观后感10篇_观后感_影片观后感_格言网

2020-12-28 23:46:52

观后感

公众号

《白日焰火》经典观后感10篇

《白日焰火》是一部由刁亦男执导,廖凡 / 桂纶镁 / 王学兵主演的一部剧情 / 犯罪 / 悬疑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白日焰火》观后感(一):一群猥琐腌臜小人的故事

廖凡演的就是一个猥琐的小人,对他而言工作只是个拿工资讨生活的工具而已。情感只是他性欲的借口而已。正义,正义是什么东西,男主不懂什么是正义,他一心想立功回到公安队伍,重新回到起码自认为威武牛逼的警察队伍里去。对于女主,廖凡心里只有性欲,没感情这一说法,就算有一丝男性对女性的爱慕,也顶不过想立功的欲望,想通过破案立功回到公安队伍。但却在查到最初的真相以后,利用真相言语上胁迫想念已久的女主,使其主动献身给自己,自己得到女主默认后毫不犹豫的扑上去满足了自己猥琐可耻的性欲,满心愉悦的发泄了男性的荷尔蒙。

导演把人性极度丑恶的一面展现给了世人! 女主也是个可怜的自私女人,可怜之处在于要是没有洗坏衣服,就不会被胁迫的和别人上床,也就不会有杀人的事(也是电影里剧情需要,现实里怎么可能因为陪客人衣服就陪人家睡觉,再被要求就杀了,只能呵呵,就按电影拍的来吧),那她也就平凡的过着一生,虽然对丈夫不是太满意,但起码丈夫对自己很是在意爱慕。再杀了人后,毫不犹豫的就同意丈夫为自己做的牺牲,自己却背弃丈夫的恩情,只想着自己重新开始,接连找了几位男士,想重新成家立业过新的生活,可却被丈夫杀害断了自己念想。廖凡的出现,让女主看到了新生活的希望,因为女人的敏感,让她立刻体会到廖凡渴望得到自己的念头,通过廖凡的紧紧的贴身查探,决定利用廖凡,通过他来解决到隐藏在暗处的丈夫,替自己拔掉无时无刻都在压抑着自己的幽灵丈夫。女人在这方面就是比男人强,男人只要心里想跟自己在一起,无论表面上表现的怎样,女人天性就能觉察到男人的真实心思,廖凡这样的性需求极大的男性对女主而言,自认为自己的魅力能够控制得了廖凡对自己的情感,却不知廖凡此人只是贪图占有自己清水芙蓉般的身体和看起来纯洁如冰的性情。

男主通过查到的事情逼迫女主献身之后,猥琐小人虽然留念女主身子想一直拥有,但是想回到公安队伍的欲望占据上风,果断的出卖女主以此立功。 男主和女主都是只为自己着想只为自己而活的人,属于同一类型!

裁缝也是个有身体缺陷,但爱慕女主的一个可怜可恨之人。他隐隐知道女主一点心中隐藏的秘密,就以此威胁女主一直留在店里,想留住她的人,更想得到她的心,由于自己男性的性能力有问题,平时也就对女主动动手瘾,满足下自己内心的男性冲动,也是个典型的小市民,看上去老实人但内心阴暗的一个小人!

只有女主丈夫王学兵,虽然是个杀人犯,不被社会所容纳,不被道德所原谅,必须受到法律制裁,但是他的人格要比男女主演要高尚,起码他能为了自己爱的人而活,能不为了自己,单单为了自己爱的老婆,而做出巨大的牺牲,自己见不得光,准备一辈子活在黑暗里,就冲这一点,就比男女主角和裁缝要强的太多太多!

一部从头到尾都压抑的片子,片中除了应付审查需要的主旋律弄了点中国特色破案的正义警察出来,其他人都是为了自己立场而活的一帮人,导演把人性血淋淋的扒开给世人看,人性就是这么丑陋,一点没夸张,这就是现实里的人性!!!

人类一直都是丑恶的,一直如此,将来也会如此!

《白日焰火》观后感(二):一场荒诞,留下虚无

很棒的电影。我看的晚了,已经有很多评论了。就聊些很多讨论的话题吧。

关于廖凡的那段舞蹈,我有些许不同的见解。

他原来的计划就是捉拿小吴,重新攀登事业的高峰。

他应该是喜欢这个女人的。在他们摩天轮一夜之后的第二天他看小吴的眼神都不一样了。

然而他还是出卖了他。甚至连见她的勇气都没有。

在庆功宴上,他虽然得到了赞扬,然而可以看出,他不是真正的快乐。下一个镜头的侧脸可以反映出他的落寞。

前妻跑了。小吴被关起来了。张自力无奈,想起那个和他一起跳过一曲的大姐。

想做的,该做的,他都做了。然而却依然痛苦。

所以这段舞,肆意,又带着失意。

也许这也是各种被生活压榨的我们吧。

以为自己向着生活反抗了。其实仍然是个输家罢了。

另外有一个细节,国内上映的版本可能有些删减。

最后小吴去案发现场指认的时候,她指着原先放着床的地方解释说就是在这里杀的人。

然后那对新住进来的夫妻就坐在外面听着这一切。表情real尬。

尤其是妻子的肚子还是鼓鼓的。可以说是非常讽刺了。

再来说说最具亮点的摩天轮。

小吴这时候已经有些喜欢上张自力了。所以她不仅赴约,在他俩见面前,她开始在意起自己的打扮。

然而张自力让她看白日焰火的时候,她的反应是害怕的抱住他。

在他暗示她要主动的时候,她的确是主动的亲了他。然而接下去又有些抗拒。

所以她虽然有些喜欢他,但还不那么接受和信任他。

然而为了自己能够得救,又毕竟压抑了很久,也是一个自己有点喜欢的人,somehow她最后还是接受了。

第二天的口红也是很具有争议性的一个片段。

不化妆的她悉心的擦了口红,然而可能是觉得颜色太艳,她又用纸稍微擦淡了一些。这也许是她长期的压抑,自卑,隐忍的性格,让她无法一下子就光明正大的艳丽吧。

擦口红,有人解释是长期压抑的需求得到了满足,也有人说是希望自己能靠着留下的一点点色来求张自力不要告发她。

也许两者都有。但还有一个更基本的原因,女为悦己者容。当一个女人忽然擦起了口红,她的心里不可能是一点变化都没有的。

那么,小吴到底杀人了吗?她和皮草主人之间到底是很多影评推测出的真爱偷情,还是正如影片解释的那样呢?

个人偏向于,影片里她说的就是事实。因为最后她的表情是释然的。

如果她是因为偷情而导致她丈夫杀了人,她不需要向民警说谎五年前骨灰的去处,也不需要在丈夫被警察击毙之后还受张自力的威胁。

小吴和张自力,算是有过真情的。然而他俩的爱情因着彼此之间身份以及相遇的原因和时机等等,导致了他俩的爱情就像白日里的烟火。短暂。并且不被需要。

廖凡的确演的好。

最后……桂纶镁演的也很好!请大家不要老说她的口音出戏了~她的这种与众不同的气质和她的口音十分match。这也是为什么廖凡被吸引的原因之一好吗~

反正我对这种女人没有抵抗力……

《白日焰火》观后感(三):焰火

白日焰火,不一样的哈尔滨。电影给人第一印象就是电影的色调,处处透露着哈尔滨的冷,。影片从头到位都是城市间的生活,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民间生活点滴。当然除了杀人碎尸的剧情。几乎没有什么背景音乐,使得本来就压抑的电影变得更加寂静甚至有些惊悚。不管主角爱上的是否是一个罪人,至少他向法律坦诚了一切。白日焰火,一切故事的开端;白日焰火,也是这些故事的终结。最后燃放烟花的张自力为深爱的吴志贞燃放了最后的焰火 , 整个影片的情节也都在“冷”这个字中。罪案穿插其中,其实讲的是爱情吧,但这样的爱情注定不会有结果。

溜冰场一段戏是令人赏心悦目的,用镜头语言给出了一种尽在不言中的电影之美。

《白日焰火》观后感(四):毫无希望的怒放

万物肃杀的冬日,只有白冰黑煤的北国。唯一被人联想到温暖的煤堆下,埋藏着冰冷的尸块,故事就在这窒息的气氛中展开了。刑警廖凡对婚姻的补救失败了,床上的温存留不住女人心,一句你有病吧,把希望象虫子般的碾碎了,生命其实已经终结了,唯有工作中廖凡才能体会到生活的意义。碎尸案中,廖凡偶遇受害人的妻子,桂纶美,一个和这邋遢的世界格格不入的冷艳洗衣女。案件有了突破,枪战中歹徒和战友殒命,廖凡重伤,不得不退役到工厂做无所事事的保卫干事。几年后,大雪天,他醉倒在路边,一个窝囊废把他的摩托推走了,他却无力反抗,他活着,却显然没有了生命。机缘巧合,他又加入了另两桩碎尸案的侦破中,受害人又是桂纶美的先后两任男友。在侦破中,廖得以近距离接触桂,并飞蛾扑火般的爱上了这个不祥的女人。案件又突破了,罪犯竟然是桂那个被分尸了的丈夫。黑夜里,桂和丈夫王学兵诀别,这个连桂腰都没有勇气搂的男人,被桂引入了埋伏圈,枪战中倒地气绝。案子破了,廖想安抚桂,却发现桂才是真凶。片尾,廖为桂在白日里放起了焰火。白日焰火短,浮生来日长。身为焰火,却处白日,烈日下,你是选择不可能绚烂的绽放,还是忍辱偷生的沉默呢。也许我们的挣扎并不可能赢得人生,只为输得慢点。无论廖凡用生命证明自己仍然是警察,还是桂纶美用性抗争现实,不都是想扼住命运咽喉却一败涂地的怒放么

《白日焰火》观后感(五):焰火与女人 迷茫与失意——谈电影《白日焰火》里的惨淡与纠结

“Black Coal, Thin Ice”,这是“白日焰火”的英译名。乍一看这个名字,更多的人大概马上会理解为对杀人与抛尸的主线的概括,以及对主角张自力与吴志贞的象征。然而,不要忘记,这是一部现代的电影,作为一个现代人,在这部电影里很难体会到确定的意义与生活,在这种摇摆中,隐约却仿佛有一种确定的无奈,如同白日里的焰火,不遗余力地挣扎着落寞、喧嚣里惆怅、寂静中漠然自赏、失意里茫然冲撞,一种纷乱与迷茫,一丝凋零与自嘲,在烟火的旋转迸绽和急促消逝里直抵荒凉。

电影的意义在于什么?无须正襟危坐式的解读与阐释,人们只是喜欢故事,喜欢有故事的生活,喜欢有意味的人和事,如此而已。影片最大的成功,就是用犯罪与破案、爱与被爱、跟踪与被跟踪讲述了一个现代人独有的迷茫与失意的故事,或者说,一个传说。这是一个传说,却不会让人怀疑。

我喜欢这种讲述的方式,冷静却不失温情,繁华而不乏深意。

奔流的黑暗,放荡的焰火:冰与火中的行尸

整部影片的基调是阴冷、黑暗和压抑的。电影以运煤车里的一只手臂这个特写开始,一上来就赋予了整个故事黑暗、离奇、神秘、恐怖而且压抑的气息:接近于中国最北的寒冷城市,震惊全省的碎尸案,被凶手大卸八块一夜间出现在全省各地的死者尸体,找不出线索的警察,惊恐不已的普通人。接近两个小时的电影,无处不在的是大雪、黑夜和阴雨,此外还有深夜墙角边的杀人、干洗小店内外的迷雾、男人与女人在溜冰场外与城市上空面对彼此身体时欲望的纠缠和龃龉。

然而影片又投放出一种狂欢,一种如同烟花迸射的狂欢,寂寞与失意的黑暗狂欢,既是张自力遭遇像离婚、做警察失业变成工人甚至喝醉了躺在路边摩托车都被人从眼前偷去的人生失败,终于潦倒困顿成了外表猥琐老男人的失意,又是吴志贞的丈夫梁志军杀人从此隐身成为“活死人”带给她的不尽压抑与恐惧、被迫被包养直至杀人、空有一张好容貌却做了“假寡妇”而不得自由,因此而作出一副整日冷漠孤傲的表情的落寞,至于梁志军,对于他为什么有一份工作不好好做却去抢劫以至于杀人,我们不得而知,他这些年如何生存下来的,我们也不得而知,我们只知道,他一定也只是一个大时代里困顿失意的普通人而已,别的人,更不消说。

整个影片流溢出的是无边无际的黑暗,无处隐藏,每一个人在故事里都被广袤如同东北林海荒原般的黑暗吞噬,黑色的布景、黑色的卧车里的交谈、夜色里男女主角的拥抱亲吻、黑夜里的枪击,凶手梁志军因为夜里去买烟落入警察圈套被击毙,其实或许只不过是他再也无法忍受在黑暗中无尽的躲藏而向往一点烟卷带来的光明的无奈之举。影片里侦破碎尸案是主线,然而,影片里一个个人物却实在是夹在冰与火中间的行尸,故事的讲述,其深含的反讽意义是巨大的。黑暗是游离的冰刀,无处不在而浸透了寒意,压得每一个人喘不过气来;火是失落的焰火,日光下妖娆万般却难得有人深情观望,只有瞬间迷失在黯淡的永恒中,放荡地最后一次在欢爱中喘息,无人问津。夹在这两者中间,既是现代人的无奈,又是现代人的选择。可以说,这部影片很真实地显现了中国当代社会的一个角落,并进而相当准确地折射出社会人的心态——迷茫、失意、惆怅、焦躁、看到希望的升腾而作为绝大多数却不得不在小圈子里醉醺醺地骂娘,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张自力。在这个迅速发展而且个体道德境况日益沦落的复杂圈子里,他们落魄着得意,得意地落魄,不论是张自力,还是吴志贞,或是被梁志军杀死的王队长,或是梁志军本人,或是其他一些属于这个圈子而没有在电影里表现的人,他们身上最大的共同之处就在于,都是大时代里的小人物、牺牲品、被压抑而抱着一丝想望如同白日焰火苦苦挣扎,夹在压抑的黑暗与希望的光亮之间的“行尸”。

城市、隧道、马与白夜

《白日焰火》没有非常复杂的结构和难以理解的情节,但绝对可以说是国产电影中的一部佳作。毫无疑问,这部影片中有很多借鉴西方文艺片的尝试,这在之前的中国电影里很难见到,比起去年的几部国产片明显表现出导演独特的体察角度和思考。单从其中几个意味颇深的隐喻就可见出其思想的力度与功夫。可以拿影片中几个隐喻来讨论一下。

故事发生在中国接近最北的寒冷城市哈尔滨,之前给我印象最深的与这个城市相关的电影,是张猛2010年导演的《钢的琴》。颇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电影中的配乐,钢琴曲、提琴曲、摇摆起舞的人物,都赋予影片以独特的感觉。城市,其实是一个最大的隐喻,一切修辞,都在这个隐喻里翩跹,起起伏伏的悲欢离合、或得意或失意的梦想。当张自力把吴志贞约上游乐场,在城市上空俯视那家名为“白日焰火”的夜总会时,他们默默遥望,一定不会只看到夜总会闪烁的灯光霓虹吧。此刻面对喧闹却荒凉无比的城市,二人作何感想?这是复杂而且难言的纠缠吧,情欲、罪错、醉生、梦死、迷乱,梦想与生命的散落。

隧道的隐喻是十分引人震颤的,世间有无如此长的隧道,让人从春夏走到寒冬?蒙太奇的拼接身后是深刻的隐喻,包含着对生命与时间的考量。可是影片中意味极其深刻的,是被牵到居委会楼道里的马,相信许多人会困惑。这个隐喻其实正是指向张自力,马本身暗指张自力绝非一般碌碌无为之人,而外面大雪纷飞,马又冷又饿,而且找不到主人,并且据说它的主人是个收废品的,可见境况一般,甚至十分不堪,这自然是暗指张自力失意落魄的生活。

最后一个值得注意的是最后的白日焰火,一个白夜,焰火在空中流溢,正如片尾曲所唱的“你不知去向”,焰火纵然绽放了,然而是在白天,自然显得苍白无力,在这里,焰火的白夜,其实是直指“梦想”的,甚或暗含一种对于现实境遇的讥讽。白日里的焰火,正像那家以此为名的夜总会,不就是一种虚无和失落的代言词吗?焰火“砰”地一声,紧接着又是几声,远处看去闪亮几下便归于虚无,不是在喻指一种现代人的失落吗?影片近尾吴志贞在警车的铁窗里回顾散落迸开在小区楼四周的烟花,然后转过头来,脸上掠过一丝似笑非笑的茫然神情,那才是她心中最终的迷茫、惨淡和失落。是什么把她推到了这般境地?或许是在张警官的爱与自己的反应之间的矛盾?或许是自己对梁志军曾经背叛而触景生发的一丝愧疚?或许是其他?我愿意将此设想成这样的结果:面对如同焰火般的自己,她既看清自己从前无意义的挣扎,又产生出一丝对现实这如同白日般看起来光明正义,而实际上只不过是一场黑夜的轻蔑与嘲讽。这种对于现实的轻蔑,是与在顶楼燃放出白日的焰火而不再顾忌现实中的“规定”的张自力有着同等意味的。然而,我很清楚地知道,他们一定不可能同这个现实决裂,或许今后,他们会有选择地接受,而不能够完全拒绝,但做到这一步,他们就将不再是行尸一般不完整的人。

焰火的忧伤,女人的忧伤

白日的焰火,忘情旋转、忘情黯淡,不合时宜,如同世界里的异类,就像吴志贞,冷艳孤傲却勾魂摄魄,看到影片结尾吴志贞戴着镣铐抬头仰望焰火的神情,我无法抑制自己想到杜普蕾的传记片《她比烟花寂寞》,仿佛那旋舞着瞬间消失的烟花,正是她生命的写照——吴志贞是寂寞的,无人理解,除了她自己,纵使退役警官张自力那样深深迷恋着她,其实也并不是真正理解她。她就像那白日焰火,冷漠恰恰是她身上的放荡,忧伤地黯淡,正是其魅力所在。男人们一个个趋之若鹜,又都被隐藏在她后面的梁志军一一猎杀。

女人的忧伤,一如焰火,黑暗的格调即使在白日里也不曾消失。

《白日焰火》观后感(六):糙汉子跳独舞,影帝自然手到擒来

当字幕上出现王景春的名字时,廖凡就可以先放在一边儿去了,虽然他有个银熊。

初识王景春是在情景喜剧《都市男女》中,此剧有着浓重的上戏印记,王景春、佟悦都是上戏的人,阵容中还有包括当时尚无名气、但四年后火得一塌糊涂的喻恩泰和姚晨,而导演则是造就了《武林外传》的尚敬。几乎同样的人马,人却不同命,姚晨变成了微博女王,王景春、佟悦等却依旧只是“哎,这人我好像见过,不就演那谁的那谁吗”的程度,让我不得不感叹一下命运的奇诡。

说回《白日焰火》吧还是。

《白》的总体感觉很像上世纪40年代时的黑色侦探片,情节要素有:一个生活颓废、处在社会边缘的男主角,一个面貌惊艳、心计歹毒的女主,以及一具或几具尸体。代表作有《马尔他之鹰》、《双重赔偿》等。

刁亦男有两个优点,一是沉得住气。他上一部电影大约还是08年的,似乎并没有人、也没有经济上的紧迫让他必须去拍点什么扔上市场。片中的节奏也是如此,从开场的煤厂,到理发店中的连串枪击,节奏始终保持如一的节奏,导演并不想用一些骇人的手法诠释暴力。暴力只是故事发展的途径,而非电影的最终目的。

刁的第二个优点是开场的时候秀了一下对摄像视角控制力。残肢运到煤车上的翻滚视角,以及开场结束的偷车人行车的视角都非常有带入感,但是之后的电影中,这个手法就再也没用过了,比较遗憾。

刁的问题是作品较少所带来的经验不足。如果这个故事让杜琪峯这样的导演来拍,开头的偷车人一定会在片尾给一个交待,而片中诸如被偷车、吃出人肉的面条、夫妻住在曾经分尸的屋中这类黑色幽默的桥段都不会显得有些生硬。把戏拍得圆润、剪得圆润都是需要时间来磨练的,这一个点上刁亦男就吃了亏。

桂纶镁的角色换成任何一个更有女性特征的女演员来演,可能都会更合适一些。你不能明白为什么在电影介绍时上面的文案会写“身上散发着熟女的魅力,这对于男人来说是一种致命的诱惑”——熟女的魅力还是让北条麻妃来演绎才比较对味,桂纶镁一副拉拉模样,真没什么女人味可言。

如果让大象跳舞,是不是这世界上最难的事情?廖凡这样的糙汉子突然在片尾跳了一段独舞,这银熊的奖杯就自然落到他囊中了。这段舞蹈让我想起《有话好好说》中姜文唱的那首《十八的姑娘一朵花》,情绪与肢体的配合天一无缝,情感上的宣泄是那么到位,非常有感染力的表演。

这是一部不错的电影,节奏统一,表演精彩,配乐主导情绪,镜头缓慢而深沉,风格化极重,国内少见。

《白日焰火》观后感(七):孤独灿烂,生不逢时

白日焰火为什么取名叫做白日焰火,大概只有我们看到影片结束的最后一刻才能明白吧。。绚烂的烟火本应在黑夜闪耀,但是却在白日绽开,就像张自力和吴志贞的爱情一样,生不逢时。

白日焰火酒吧的老板李连庆是这个故事的开端,那件事是一系列悲剧的本源。影片中的吴志贞是一个被命运嘲弄的女人,面对金钱的压力和肉体的侮辱她杀死了那个对她生活产生威胁的人。亲手铸就了这个开端。她的自私让自己的丈夫变成了一个世界上不存在的活死人,同时也让自己只能存活在梁志军的目光下。最爱她的人已经为了她牺牲了一生,所以她也没法得到爱她的她也喜欢的人,他们最终的命运都只能化成尸块被分散到这个县城,这个世界的各个地方去。

直到她遇见了张自力,也许张自力和那些尸块的本身并没有什么区别,他最终也会变成那样,但是我们始终不能忘记这个自私悲惨的吴志贞是一个孤独无奈的女人,她也一直在寻求,在等待一个爱她她也喜欢的人。片中有一幕,张自力和吴志贞并排坐在早餐店里,她拿出一支口红,抹了抹嘴唇,那一抹印在纸上的红,代表了吴志贞也彻彻底底想要与过去撇清关系,她确确实实对眼前这个男人有着感情。

原本是警察队长的张自力,因为99年追查碎尸案被打中一枪,虽然命大却永远脱离了警察两个字。与酒作伴的他说了:“不想再要这样的生活。”他接近吴志贞,探究真相,不过是为了一个残存遗憾的过去,警察这两个字是他的全部是他的热血,在爱情上失败的他,不想让自己的人生唯一的追求也失败。当案情浮出水面,他在跳交际舞的教室跟随最“梦想,你站在我前方”的音乐舞动的时候,癫狂,醉态,手比成一把枪的姿势,是的,他做到了。最终知道杀人凶手并不是梁志军而是吴志贞的那一刻,张自力要揭发的态度是明确的,没有半丝犹豫,因为人都是自私的。那么张自力爱吴志贞吗?答案当然是爱的,影片结尾那四处窜射的猛烈的烟火在明亮的天空中绽放,他在告诉她,他爱的热烈而真诚。

张自力又成了醉鬼,这一次他还是失败了。自私无疑是这部影片里所有的人物共有的特性。影片塑造的每一个人物都是自私的,这一点导演表露得十分明显。吴志贞为了自己的美好将来,可以牺牲自己丈夫的一生,张自力为了自己梦想的警察生涯,也可以牺牲吴志贞,梁志军虽然为了妻子奉献自己但是他用最极端的方式向天下的人宣告了吴志贞只能是他一个人的。

自私是每个人的本能,我们冷眼旁观每一个主角并且批判嘲讽他们的同时,解读的也是我们自己的人生。我个人认为影片中比较值得一提的除了细腻精致的人物镜头之外,还有转场。尤其是表达99年到04年的那个时间跨度从隧道里出来那个转场,谁也没想到会是这样的,从汽车变成摩托,原本应该是主角的主观镜头中却看到了自己,反应过来才发现已经从主角的视角切换到了过路人的视角了。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

整部影片一直都是偏低调,直到最后出现明亮的白昼天空。白日焰火,把所有人从漆黑中解救出来,虽然生不逢时——吴志贞和张自力爱的不是时候,吴志贞这样一个美丽女人的生不逢时。但你却不得不承认,似乎不会再有比这个时候更精彩了。那暖黄的火花,是阴暗过去的结束,更是光亮未来的开始。

《白日焰火》观后感(八):爱情的解脱

看完《白日焰火》想必都体会到了剧中人物的人生,无措的人生,无奈的人性,社会的沉沦,人性的扭曲。影剧看起来只是简单的生活剧情,但这只是表层,细细品味无措无奈凄惶等迎面扑来,压抑、挣扎、悲伤、悬念、感情纠纷都展开了故事情节。 该影片很好的诠释了当下中国的社会现实,故事也讲述了加害人是被逼不得已实施了加害,表现了现实生活中底层人的无奈,然而中国往往是对这些底层人没有太多的保护,甚至痛下杀手而对一些有钱有权的人反而更加宽容甚至置之不理,很好的反应了当下的现实状况。 影片并没有太多的特效,但是影片演绎的淋漓尽致,剧中的女人公无声胜有声的忍耐,内心深处的一颗孤独脆弱的心,她的生活环境另她生不如死,太痛苦,也许现实中有很多人也有过女主人公的遭遇,引起共勉,最后女主人公真的解脱了,是真正的解脱了

《白日焰火》观后感(九):致那些反装逼的人

先声明,我还没看过这部电影。这片影评也和这部电影没啥太大关系。只是兴致来了,写着玩的。

-----------------------------------------谁跟你说我是分割线?

装逼,多么戏谑的一个词。

作为一个重庆人,时时刻刻都揣着喷成都的一颗红心。重庆人说成都人装逼,一般都说弯酸。曾经流传的段子,说有成都人喝牛奶找老板要牙签,又说有成都人吃酸辣粉不要辣椒不要醋。其实我打心眼相信这些,我们都说成都人假,无处不散发的逼格就是其有利证据。

然后有人就会骂了:狗日的装逼犯儿。

但是这又有什么呢?成都人不装逼,他成都也就不是今天的天府之国。那些精致美味的小吃,那些闲情逸致的茶馆,那些府南河畔的亭榭,又何以被打造出来,流芳百世?

成都还要打造旅游之都。旅游嘛,说白了,就是装逼的一种。你说一天好不容易挣点钱,出去走一圈,没了。实在的人一看,天,还不如多买两个烧饼啃,要不是就拿去投资买房买车。孰好孰劣大家自由分寸。但话说回来,成都这逼可装大了,而且还要一直装下去,变成装逼之都才罢休。成都人那么假,我看行。

反观国内那些相对贫穷的地方,哪个不是被现实压跨的存在?就我的半个老家山西来说,他们是践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典范。于是乎,没落为了一个只有煤和钱的,毫无存在感的省。“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我真不想相信那龙城是太原。曾经的三晋风物,曾经的天下晋商,都埋在了山西那厚厚的尘土里。那里的人,已经真是“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太原和成都,泱泱中华唯一两个没改过名字的城邦,今时今日如此差距。谁造就这条鸿沟,不言而喻。

所以,装逼无罪,装逼有理,装逼万岁。

其实写这篇文章最初是看到了“白日焰火”这部电影得柏林金熊的消息。都说这是一部重口味文艺小清新片,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装逼片。后来看了预告片就有一种深深被自己智商之高处不胜寒而惊讶的感觉。真是一部装逼片。有人说,片中有强烈的导演风格,导演是用绳命在导戏。查了下这导演,是个编剧,十足文艺青年范儿,没事就看书。

在此插一句,读书?编剧?文学?这就是一堆装逼犯做的事情。不,应该说大点,知识就是个装逼的东西。古往今来这么多大科学家,大文学家,大思想家哪个不是装得惊天地,泣鬼神,装得日月无光,山呼海啸才功成名就的?李白要不是无聊就说不出“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这种疯言疯语;爱因斯坦要不是一天闷得慌就整不出质能方程,随之也就没原子弹了,再随之这世界什么样我就不清楚了;马克思要不是逼格与天高,就不会写那么一大本资本论,不会搞一些社会发展的胡思乱想,然后还发展成体系,被某些“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政党也好,国家也罢,奉为圭皋,天天学,日日学,时时刻刻学,学成一副逼样,然后说一套做一套。不得不说,很有成效。

所以,这导演是装逼犯鉴定完毕。拍了一部装逼片。不过似乎只有那些正襟危坐的衣冠禽兽对其嗤之以鼻。不止对这部电影,但凡是有一点脱离实际的电影,稍带一丁点的浪漫,稍带一些许的幻想,那么就是文艺小清新装逼犯,就是没事找事多此一举脱裤子放屁,就是无法直视毫无下限炒作博眼球。

结果这片子从柏林抱了两只熊回来。当然我不是说这奖有多牛逼,我只是发现,原来世界各国人民都还是认可文艺装逼小清新的。尤其是欧洲人民。那可是世界上最有钱,教育程度最高,福利最好的地方之一啊?!结果人家也好这一口。不止好,还交口称赞,发奖状表扬以资鼓励。长见识了。

当然,装逼也要有度。你要不要看是你的气度,我会不会装是我的本事。校长们随便睡了几个大学生,都只有人表扬校长有本事,然后骂大学生不知廉耻,靠真逼上位。校长们一看装逼得逞,随即把已下垂部位伸向小学生,一下就被全社会口诛笔伐,扔到号子里面去了。所以凡事都有个度。

但有个成语说的好:因噎废食。

豆瓣就是个文艺装逼小清新聚集地。所以豆瓣才一路被骂到了现在。我猜很多混豆瓣的人平时面对那些对你们逼格说三道四的人,都会由衷地想从嘴里冒出一句:我就装逼了,你咬我啊?

《白日焰火》观后感(十):白日焰火里的桂纶镁

随便写一写。

虽然廖凡的夜店范十足,但是在这部片子里,他的演技确实很不错,肢体动作粗暴肯定,气质落魄、粗野、腥臊、性欲强烈。片子拍得跟我想得差不多,没有特别惊喜的地方,能继续看下去,不会让人边看边喊“烂片儿”,甚至看完了之后会有怅然若失的感觉,但又能分辨出这不是故事的力量,而是导演利用声光电将情绪渲染得太厉害的原因。有些文艺镜头停顿时间太长了,比如拍风中的卫生纸,被踢落的酒瓶子,这种镜头一多就不酷了。

作为文艺片来说,荷尔蒙浓郁,从第一个镜头开始,因为这种铺陈,才使得桂纶镁显得不那么绿茶小清新,而是带有熟女的性吸引力,又不乏神秘、洁净、呵气如兰。她的这种气质既跟电影统一——清冷感,又很好地平衡了电影的重量,她是大片灰暗中的一抹白色。有人建议这种性感的、红颜祸水的角色应该由余男、陈冲来演,单拎出来这三个女演员,确实后两位比桂纶镁更性感,更有“熟女”的饱满和风情万种,可是,搭配廖凡来说,她们身上的热度跟他太一致,搞在一起显得没有悬念,会附属于这个片子的气质,而不是有另外一种东西跟电影气质抗衡,但是桂纶镁可以做到这点,这种微妙的反差,才会让廖凡求之不得辗转反侧。

如果作为悬疑片来说,bug有点多,里面很多逻辑都说不通,站不住脚,猜导演处理的时候,也犹豫该往哪边偏,最终牺牲了悬疑片的逻辑严密性,倒向了渲染情绪那边。

    

上一篇:《追·踪》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     

下一篇:《抓住那个家伙》好看吗?经典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