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后感

《抓住那个家伙》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_观后感_影片观后感_格言网

2020-12-28 23:46:52

观后感

公众号

《抓住那个家伙》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抓住那个家伙》是一部由郑根燮执导,金相庆 / 严正化 / 宋永彰主演的一部剧情 / 犯罪 / 惊悚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抓住那个家伙》影评(一):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还记得金庸大侠在某篇小时后记中说过,什么是好的小说,好的小说就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不仅小说,电影电视剧也一样,蒙太奇应该是韩国电影中对这句话很到位的一个注解。

十五年前的一次诱拐杀人案件,受害者母亲痛不欲生,受理警察低落沉默,而凶手却始终逍遥法外。直到临近案件追诉期截止,当年案发地一束祭奠的菊花再次掀起扑朔迷离的头绪。受害者母亲重燃希望,警察斗志再燃,却抵不过时间的分秒流失,这一回,受害者母亲的再三挽回求助无法给予警察坚持下去的力气。

直到,一个一模一样的案件复制般上演,受理案件的警察找到了前文中的警察,经过一番侦查与推断,断定两个案件的犯罪手法如出一辙,是同一个人所为。于是,十五年前的旧案再次燃起星星之火,责任与负罪感支撑着警察下决心抓到那个凶手。

因为拖过了追诉期,第一件犯罪堪称完美,凶手必定沿着这一套路继续他的犯罪。警察评价这样的推断和在上一次办案中吸取的教训,在整个过程中处处阻击凶手。

皇天不负有心人,凶手在提取赎金时被警察布下的天罗地网截获,然而真心再次打碎观众的眼镜,凶手竟然是被拐女童的亲外公。

犯罪时间,犯罪地点,向家属索要赎金时留在现场的烟蒂,甚至勒索电话中凶手的音频波段,所有的物证都指向老人,但其本人却死不认罪,且被拐女童仍下落不明……

当警察扒手相庆案件真相水落石出的时候,经历了两次同样案件的警察内心仍未除掉那份不安,他还是觉得一切都太简单了,貌似一模一样的犯罪的背后却有着说不出道不明的本质不同。

直到他拿着第二次的勒索录音找人和过去的记录做比对,发现了一个石破天惊的真相,从音频上断定,老人确实是这次诱拐敲诈背后的那个勒索人,而他同时也是15年前那个案件的策划实施者。紧接着,水面下的冰霜慢慢呈现在观众眼前。原来,这是一起由当年受害人母亲复制犯罪手法报复凶手的完美复仇。

当年,老人为救女儿,迫不得已通过绑架勒索积攒手术费,却误害女童失足摔死。女童妈妈借助蛛丝马迹找到凶手,在欲杀之而后快的瞬间想到了一个完美复仇的点子。于是,受害人变成了加害人。她绑架了凶手的外孙女,并电话挟持凶手,同时制造出各种指向凶手的证据,帮助警察把罪名在凶手身上落实。

反转,精妙绝伦的反转!

说句其他的,看到严正花不免跳戏,是不是她的三级片看多了?

《抓住那个家伙》影评(二):爱有多重,人性又有多重。

西珍妈妈这辈子都不会原谅犯人,但至少她在最后抱住大树的一刻原谅了自己。

说真的是让人很难过很难过的故事,哪怕到最后都没有欣慰。我看着小春轻轻摸西珍妈妈的头,耳边却还响着桥上撕裂的喊声。十五年前开始一辈子都放不下的罪孽,苦痛地过着失去孩子的余生,你说要她释怀忘记,怎么可能办得到。所以她尝尽了苦用尽了办法找到犯人,以牙还牙地让对方感同身受,只是有一点不同。十五年前犯人在黑压压的树林里,从小箱子里抱出西珍。十五年后西珍妈妈在明晃晃的太阳下,和小春面对面坐着微笑。

每个人都有情感,却不是每个人都有人性。

犯人爱自己的孩子大过一切,却在决定实施绑架的一刹那失去了作为人的本性。西珍妈妈穷尽了半生只为复仇,却在得到孩子之后像妈妈一样温柔地疼爱。

比起看到犯人得到应有的惩罚,我更愿意看到西珍妈妈最终释怀的一幕。她平静地拿着花走在去看望西珍的路上,太阳从身后照着,鸟叫声,树叶声,全片从未如此平静。感恩最终至少是一个让观众放心的结局。

金相庆严正花比起从前演技都莫名其妙大大地提高了,特别是从此我完全对严正花改观。当初一个晚上百无聊赖跳着看完魔女的恋爱感叹怎么还会有这样的角色给这样的演员,微微的整形后遗症脸加上浮躁夸张的演技,看完即删心情也并不愉快。可是这次我却真的看到了严正花脱离狗血偶像剧后本身的样子,好演技,好情感,还有动人的影响力。其实就算曾经是歌手出道又怎样,就算经历大大小小整形又怎样,至少人家以演员活动的现在并没有愧对她的身份。是演员,演好戏,就是值得称赞的。

不知道为什么名气不响,但是是我近期看过最好的悬疑片之一。

《抓住那个家伙》影评(三):一个错误只能被另一个错误弥补,一次救赎只能被另一次救赎成全。

优秀的剧情,巧妙的时间轴,得到慰借的结局。佳作。

关于剧情

不细说了。看过电影以后,会觉得故事并不复杂。一个受伤的妈妈,为了复仇重演了自己经历的案件,而经历了前后15年的警官侦破了整个案件。但导演展示剧情的过程却很曲折,他用自己的方式讲述了这个故事。

关于时间轴和故事线

影片有三条线。两条现在的故事线和一条15年前的回忆线。两条现在的时间线在吴警官见领导喝茶,西珍妈妈打电话的那个时间点分离开。这个点以后,先呈现在观众眼前的是小春被抓,紧接着是西珍妈妈回到韩哲留下黑色雨伞的小店。这两件事发生的时间被逆转了,从这以后,导演有意放缓西珍妈妈自己调查的时间线,而主线的时间是正常,两条线此后交织在一起,但两线时间上行进的快慢不同了,却给观众造成一种相同的错觉,观众即便不觉得是发生在一个时间的,也至少会觉得是发生在同一个时间段内的,因为“按照时间顺序”发展情节在观众心里事默认的。两条现在的故事线在最后揭示真相时重新归到一个时间点,合在一起(这样安排的好处在下一段会提到)。而第三条线也通过剧情的重叠和恰当的回忆被穿插在主线当中。三线有序不乱,交错恰当,分合巧妙,是本片一大亮点。

关于所谓的“bug”

那些普遍认为的所谓的“bug”不提了。我说两个别的“bug”。分别关于剧情和逻辑。第一,韩哲是完全可以猜到作案的是西珍妈妈。在吴警官发现路边白花的时候,他问了西珍妈妈,回答说没有人,也就是说,除了警察是没有人了解整个案情的。就算这一点韩哲不知道,当他经历了自己所设计的这些,第一个想到的也一定是西珍妈妈。15年前他可以完美犯罪,把所有人耍的团团转,现在难道连谁是凶手也想不到么?不会的。第二点,在小春被抓前,黑衣人打算抓一个小男孩,这是西珍妈妈会做的事么?一定不是。这个动作在逻辑上是说不通的,而在剧情上,因为这些铺垫,包括导演对西珍妈妈故事线时间的安排,观众只有在最后录音带出了结果,西珍妈妈缓缓回头的那一刻,才会焕悟,她才是凶手。在这一瞬间,15年前后案情重叠,身份置换,案情不同之处和分支的疑点成为突破口,真相大白。观众在影片的前半段是一定不会料到这一切的。而在最后带给观众的冲击也是正常行文安排给不了的。这也是本片的一大亮点。

有时候故事的发生就和历史一样,不能假设。当故事没有按照你的预想发展,不一定是有问题,也可能是导演为了别处的合理性放弃了此处的合理性。也没有一种逻辑,是完美的。何必带着挑刺的眼光看电影?看电影该是因为兴趣,有这样的态度,看电影时便会纯粹许多。也更能欣赏其中出色的地方。因此,好电影既可以有不同的解读,也可以没有“bug”,全在人怎么来看。

关于人物 感情 和结局

影片中,吴警官第一次找西珍妈妈时,她充满期待的问“有新线索了吗”,这15年,她一直都没有放弃。也许你也注意到了,西珍的爸爸和小春的奶奶一直没有出现,也没有交代原因,导演有意弱化了这两个角色,这样,对西珍妈妈和韩哲来说,女儿就是整个世界。为了治病,为了女儿,因为爱,可以铤而走险。为了复仇,为了女儿,因为爱,可以不顾不切。小春重回父母的怀抱之时,一切尘埃落定。完成承诺的吴警官,为孙女认罪入狱的韩哲,让罪犯忏悔的西珍妈妈,都得到了应得的慰借。开始时,西珍妈妈轻轻的抱着女儿的棵,可怜楚楚。结尾时,西珍紧抱着那课树,15的痛苦,忍受,泪水,在这一刻融化在森林的微风里,消散在森林的微光里。也许,只有西珍听得见,也只有西珍看得见。

《抓住那个家伙》影评(四):线索

故事也是韩国犯罪电影常有的主题—幼童绑架,但是又有它新颖的地方。刚开始一直以为它很恐怖,所以没敢看,最后还是没忍住。前一个案子很绝望的过了追审期,当相同手法出现时,一直以为是同一个犯人所以猜想是在接下来的案件中抓获,觉得有之前警官的相助,应该过不了多久就会落网。可是没想到疑问接踵而来,为什么犯罪手法会一模一样,这不是会招来更多的麻烦。还有,警察也提出了,为什么要把其他人的指纹都弄掉,偏偏留下烟蒂,本来之前人的指纹可以扰乱视线,延长警方破案时间,现在偏偏将证据指向一个人,难以相信令人相信会绑架自己孙女的爷爷。总觉得这个爷爷没这么简单,但是完全没有往那方面去想,最后竟是西贞妈妈,还是有些意外的。

《抓住那个家伙》影评(五):很伤心。估计是因为爹爹的身份

其实电影本身一切还好,年轻的未婚的,没有宝宝的人。看了就看了。

逻辑也都还好。

可是,面对妈妈最后撕心裂肺的哭喊,我想,我也会跟吴警官一样,躺在床上闭上眼睛,就传来那痛苦的声音,一刀一刀的割裂在自己的心上。

人,怎么可以那么的残忍,我想,那么狠心对待孩子的人。一定不是人类了,怎么可以那么安然的再面对自己的孩子。

我不由得想起那些遍布神州大地的人贩子。

我在想,你们的灵魂难道没有一丝的煎熬麽?

是的,一定没有,你们不再是人类,兽,对吧。。

泪流满面的我,只想,把这样的人类,一刀一刀,慢慢的刮死,一定要让它活着超过三天不断地感受,死的恐惧。。

我,又听到了,妈妈的哭声,听到了泪水撞到地面的声音。。

《抓住那个家伙》影评(六):电影:MONTAGE 郑根燮

指认照片由一位送便当的卖力描述,但在那个下雨的傍晚, 那个侧脸,只能叫MONTAGE.

我们知道韩国在50年代的战后,即开始玩西方的表现主义等,好莱坞的影片布局于他们也是入门课程。韩剧极大消费、麻醉大陆的味蕾,要么美女+高大帅完美在一起的结局,让人陶醉,一片彩虹的缤纷色;要么虐心的情爱,让人痛而无泪;但韩国的电影,更像是黑白片,入骨、直白、从平民社会长出的现实,随着影片的节奏,我们像是坐在彩色的泡沫里,可以飘到云霄,但最终,都不能确保是否可以安全、完整地到达地面。

影片开始于一桩儿童诱拐谋杀案15年后,最后追诉期的最后几天,母亲和警官无奈、无望,但又藉着一丝线索拼命追凶,身体和心理的负荷都被推向生命张力的最高潮。“时间到了,还是忘记吧”警官吐出最后这一句,但母亲心底的呐喊不可能停止。就在这时,影片上演了与15年前一模一样的诱拐案,观众的眼里和心里都推演着凶手的真像,当凶手被当局指认为被害者的外公时,观众与那位警官一样,在嘲笑和痛骂当局的无能、善变和功利,结论不过是对当局的最大讽刺。镜头转向母亲那条线,她成功追查到疑犯的家宅,小屋无人,推门探看,照片中住院的女儿、日历规则地标注着最后那个填红的追诉期、墙纸的花色。。。此时疑犯正好到家,背影印在推拉门上,越来越大,一刹,停住,顿坐在门槛上,母亲来不及思忖,逻辑判断出真凶时,声音放大了她粗声地一口一口喘气,眼神惊恐又执着,顺手抄起一把菜刀,移向影子,奋力又略带颤栗地高高举起手臂,此时她被激的情绪涌到最高点,屋外突然响起的喇叭声打散了她的念头,镜头拉向屋外,正是这位外公和前来看望他的女儿和孙女,屋外的欢笑声和暗屋里孤独、迷糊、恍惚的呼吸声混成一团。

谁是15年后的真凶?如何结案?答案:母亲。警官帮助布局,最后这位外公认罪。

以其人之道,还之,母亲和警官都用以手段,才让公道和忏悔得以平衡。

不因为是韩国电影,这个最大,万物伊始的“HAN”,而只是,它是部讲好故事的电影,但它来自韩国。

《抓住那个家伙》影评(七):谁能代表正义

看完这部影片我松了一口气,总算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但是善恶在其中真的那样明确吗?或者说这部影片真的把人们心中的压抑完全释放了吗?很快我又忐忑起来,感觉心中又变得灰暗,一切问题似乎都没有解决。

首先,15年就失去诉讼时效的法律规定真的公平合理吗?这样的规定在我国也同样生效,如果法律本身就有问题或者说存在争议,不同的人对其有不同的看法,那么即使按照法律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一样在人们心中埋下隐患,特别是当法律体现统治者利益时却损害了弱势群体的利益。在影片中一直没有出现父亲这一重要的角色,在影片开头我甚至觉得警察同志会和这位母亲发生些什么,这位母亲实际上就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她要独自养育女儿,在女儿死后一蹶不振,甚至不再工作。

其次,影片到最后也没有让原为受害者后为加害者的母亲真正解脱,开始她就不断的去森林中祭奠女儿,在片尾虽然当年的罪犯已经绳之以法,但她并不能解脱,还是一次次去林中祭奠女儿。她的仇恨也并未消除,因为在她请求警察同志迟些再带走女孩,让罪犯体会她曾经的痛苦,警察还是把女孩带走了,因为警察也有属于他的道德准则。母亲已经失去了女儿,再去报复也无济于事,痛苦会伴随一生。

最后,绑架事件最后达到的效果只是让老头子坐牢十五年,而这也是警察同志以威胁逼迫的方式与其达成的协议,老头本身并没有因此而忏悔,他甚至只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认为合情合理,而警察的这种做法更不可能让他真正变的善。他和他的动过手术的女儿会因此更加憎恨这个社会。

另外,这个案件改变了许多人,改变最大的就要数警察同志了,他在影片中一再表现出矛盾的性格。在15年中他没有放弃对案件的调查,但显然他不够称职,以致在时效过期后,他还想烧毁所有的资料。但是他在找到线索后表现出的执着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最终也因为他查明了真相。他的执着很大程度上由于他的亲眼目睹。自己成为了整个事件的旁观者。所以在本质上来说,他和其他韩国警察是一样的,所有他会为了这件他认为重要的事,不来上班,不管其他的案子。但是在这件案子结束后,当他与老头达成协议,其实上他已经不再坚守什么了。因为他违背了法律的原则,换句话说他违背了这个社会所能和谐的秩序。在他以后的生命中,只要他还是一个警察,就无法在坚守公平与正义。历史上无数人试图告诉世人他们是历史的创造者,他们代表正义,但是说到底,那只是他们意淫的工具,因为所谓的邪恶,早已被他们自己吞了下去。

《抓住那个家伙》影评(八):故事的胜利

相比于韩剧一直以模式化的方式贩卖泪水和现代版灰姑娘的虚幻爱情不同,韩国电影早已超越了电视剧的水准,成为了世界电影版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对于本国历史的集体性反思、对于当下社会现实和半岛政治的深度挖掘抑或类型片的诚意故事,都水准精良。

《蒙太奇》这部作品就以纯粹的充满诚意的悬疑叙事又一次展现了韩国类型电影的野心与高度。15年前,一名名叫西珍的小女孩被人绑架杀害。警官吴青浩向西珍的母亲承诺一定将凶手绳之以法。但经过长期调查始终毫无进展。就在警察办案的同时,西珍的母亲也一直尽自己的力量搜集一切与案件相关的资料与线索,进行独立追查。这成为了她唯一的精神支柱。

15年后,追诉期临近,吴青浩决定劝说西珍的母亲放弃希望。但换来的是对方近乎崩溃的哭喊。这件残忍的案子也成为了警官吴青浩的心结,他递交了辞呈,决定把一切都抛诸脑后。但就在此时,另外一名小女孩突遭绑架。作案手法以及所有细节与15年前的案件如出一辙。吴青浩作为顾问被重新纳入警队。经过调查,警方认为嫌犯就是被绑架小女孩的爷爷。但吴青浩始终觉得无论证据链条还是逻辑都无法说通。他一点点地深入,逐渐发现了惊人的真相。绑架者竟然是西珍的母亲。就在西珍案件追诉期已满的当口,西珍的妈妈独立调查发现了15年前的真凶,于是,她决定以同样的手法以牙还牙,将真凶的孙女绑架藏匿,再将一切栽赃到他的头上。虽然从法理上他无需再对15年前的案子负责,但西珍的母亲决定让他以这样的方式偿还血债。

这部片子有另一个通俗的名字《抓住那个家伙》,相比于这个韩剧式的名字,《蒙太奇》才显示了这部电影的真意。警官吴青浩无法摆脱的心魔、西珍母亲的记忆漩涡、现实的新案件相互纠缠、重叠、拼贴,无论影片结构还是心理层面都形成了真正的蒙太奇效果。更进一步讲,这是因果报应和轮回的蒙太奇,其中满含着对于罪责的追惩、人性的剖析和自我的救赎。

《蒙太奇》杜绝了任何夸张的表现手法,以最常态可信的人物设定和最大的诚意讲述了一个罪案故事。漫天的雨雾和零散但挥之不去的残酷记忆拼贴都成为了影片最典型的场景符号。它有着类型片完满的结局,惩恶扬善,但绝对杜绝了说教。这样的作品已经成为了韩国电影的标识。比如拍摄于10年前的那部《杀人回忆》如今已成为类型片和电影史上的经典。

对于类型片有着清醒见解的中国导演高群书曾精准地评价“韩国电影强就强在把本民族的气质、文化和特点与好莱坞的规律结合在了一起”。最近几年,韩国电影的走强都映衬了这个最基本的道理。今年火爆的《柏林》,以朝鲜半岛的南北方在欧洲的情报站为坐标展现了一个向《谍影重重》致敬的谍战故事,以柏林历史上的东西对峙映照当下朝鲜半岛的南北分野,既映衬本国最严肃的政治现实又有好莱坞的标本式表达手法。另外,还有前两年根据曾轰动韩国一时的“弓弩伤人事件”改编的《断箭》以及今年根据娱乐圈与政界的明星性贿赂案“张紫妍事件”改编的《玩物》。这些直面本国社会病灶的现实题材都有着极强的代入感。

对现实的逼问、对历史的反思、对人性深处的毫不隐瞒的挖掘,并将这一切以诚意的故事进行讲述,这或许是任何一部电影获得成功的基本要素。同样面对好莱坞大片的冲击,同样有过本土电影被观众诟病的经历,或许韩国电影的成功突围应该成为中国本土影片的镜子。只凭借皇阿玛和额娘以及飞来飞去的大侠永远无法赢得尊敬。

《抓住那个家伙》影评(九):光明总是来源于黑暗

前天无聊随意浏览了一部韩国的电影,跟一个朋友讲解剧情,她也向我推荐了2部韩国电影,本来打算昨天观看的,不过那2部电影的名字我没记住,抱着反正总是会看到的想法,百度了“韩国黑色电影”,然后随便挑选了一部叫做“抓住那家伙”的电影。

你们相信有命运存在吗?不知道怎么说,有些事情真的就是这么的巧的吧。我前天浏览了河南农妇17年追凶的报道,然后昨天早上我还制作了一篇关于感恩父母的推广文。结果昨天晚上看的这部“抓住那家伙”的主线就是通过警方追凶15年后仍未果放弃后,女主自己独立追凶来展开的,主旨也是体现出血浓于水的亲情一部电影。

突然想到幸好河南农妇是在20年之内抓到了凶手,在中国一旦过了20年的诉讼期,就算抓到也无可奈何,让人不仅联想产生这样一个画面,在经过了20多年的辛苦追凶后,当农妇终于查到了20年轻杀夫凶手在哪的时候,打电话报警警方却告知已经过了刑事诉讼期,对方是无罪的,农妇会学这电影里面的母亲一样报复吗?这世上是不是又会产生一个悲剧?

很庆幸这部电影的后劲不强,并且也不复杂,看完后我还有空思考,至少在播放在百分之70的时候我已经明晰了一切,当然如果导演的镜头不故弄玄虚让人产生时空的混乱感,我想大约百分之30的时候我已经能猜到真相了,这电影最最不能让我忍受的蒙太奇镜头是男主正在20号做某件事,然后镜头突然转到女主了,而且也不加任何处理,一般都会认为女主和男主都是处于同一个时空和时间段,也就是都是20号。然后看到快结局才发现,其实当时女主的镜头是15号的,借用一句我刚学会的口头禅,我也是醉了……我庆幸自己还有感觉,还有能力往悲剧的源头探索。

当然,这也就是我了,我在豆瓣电影上还看到好多看不懂这部电影对里面镜头感产生疑惑的人,强行夸自己一波,23333333

看完电影将近12点,我以平静的心情想起整个故事,我忽然明白为何剧中的女主看起来总是疯疯癫癫,因为当人承受了难以想像的变故时,所有掩饰情绪会瞬间退回内心深处,然后暴露出自己的疯狂与残酷,这大概是人的天性吧。

电影中,几乎出现的每个人都掀开了人性底层阴暗的一面,自私、贪婪以及执念,:以自己的方式制裁凶手的女主(她无法接受残酷绑架杀害她女儿的凶手在15年的诉讼期过后在法律的保障下毫发无伤);绑架杀害小女孩的凶手(他为了筹集资金给自己重病的女儿做手术绑架了女主的女儿,并且意外造成了小女孩死亡);身居高位却不作为的长官(15年前为了平息假币给自己造成的舆论,把所有的警官都派出去追查假币从而忽略了被绑架女儿的母亲,导致悲剧的发生);正义感极强却最终违法的警官A(在发现了案件的真相后,为了心中的正义感,强迫一个在本案中无辜的人认罪,从而付出之前犯罪的代价; 只为了往上爬的警官B(为了获得升职的功勋,不顾疑点就贸然把嫌疑犯断定为凶手);没有职业道德的银行职员(为了钱就贸然把银行的用户资料透露给她人);他们都是做正常人,所做所为却又如此的跟现实中的我们相似,仿佛是我们的缩影,这就好比每个人心中都有不为人知的阴暗 :对金钱的渴望,对权利的追逐,以及被人残酷对待的烙印。当阴暗毫无遮掩的被晒在阳光底下之时,心中的弱点也将一揽无遗,赫然发现残酷的背后,是一个又一个受伤的灵魂,。然而,受伤并不能变成伤人的借口,一个必须要伤害别人从而才能拯救自己的人,只是更加突显了他的自私与脆弱。

【法律,到底公正吗?】

我想起电影第一个让我动容的画面:两个警官到了女主的家,交代任务般的跟女主解释15年过去了,法律诉讼期即将到期,所以不准备调查这个案子了,因为从法律的意义上,就算查到了凶手是谁也只能做无罪处理,当女主听到这个消息时所露出的震惊而疯狂的眼神,以及拉住警察的手疯狂的求助动作至今令我无法忘怀。

女主每夜都会痛苦的梦到女儿死去的场景,并且长期去警察局询问案情的状况,但是除了当时身处案发现场的有正义感的警官,其余的警官都已经麻木,彷彿死的只不过是一只蚂蚁一般,对他们并不造成任何影响。那种事不关己的冷漠态度,不难理解为何有层出不穷的警察不作为事件,只要不会影响自己的仕途,他们没有任何感觉。

没有感觉,怎么可能努力缉凶;没有感觉,有时连冷眼旁观都觉得多余。那种集体的冷酷,开始由内而外不断幅射,从而导致了视而不见。

在法律的保护之下,在诉讼期过去之后,那些曾经杀人防火无恶不作的犯人们们仿佛重获了新生,跟自己过去做的事再也没有任何关系,也不用接受任何惩罚。时间,并不能磨灭一个人曾经犯罪的行为,错了,就是错了,没有任何借口;错了,就应该为此付出代价。

尽管,凶手只不过是为了给自己的女儿筹集手术的治疗费,然而所有以自我出发点对他人形成的伤害,都不该轻易获得原谅。

因为不公正的法律,女主为了给女儿复仇,于是便由一个悲剧演变成了另外一个悲剧。

【警察,就真的公正吗?】

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部分是:电影深深讽刺了所谓『警察』。

电影中的大部分的警察完美的演绎了什么叫做急功近利。15年前,长官因怕自己的仕途受到牵连,为了应付市场上流通假币而产生的社会舆论,命令所有下属全部都出去查假币,撤离了女主身边的所有警察,使得无一人在这个被绑架女儿的女主身边,从而导致了这一场悲剧的诞生。

15年中没有丝毫所得的办案不利且不细说,在15年后再次发生了这个类似案件之时,抓到了嫌疑犯,为了荣誉和升职,不管嫌疑犯的喊冤,也不去嫌疑犯所说的地点进行证据搜寻,紧紧以表面肤浅的证据就直接把对方定罪。

唯一因为发现疑点并且据理力争的是正义警官A,可是在他弄清真相后却站到了这次案件的加害者,也就是15年前的受害者的那边,以归还孙女为条件,迫使15年的加害者,也就是15年后的受害者认罪伏法。虽然看似15年前的真凶的入狱让正义警官A和女主都得到了解脱,可手段也并不光明,这也是不被法律所容许的犯罪行为。

世事就是那么有趣,15年前的受害者女主和警察为了救赎而变成了违法者,当年的罪犯则转而成了受害者。女主和正义警官A如偿所愿,却也在生命中染上了污点;受害者罪有因得,却仍会为当年的罪行抱愧终生。三个想要救赎的人没有一个能得到真正的救赎,这既是命运,也是生活。

【真正的光明,难道就注定只能来源于阴暗深处吗?】

渐渐的,我们不止看到表面光明的世界,同时看到了真正阴暗的地方,看见光影交错的世界中,善与恶那如影随形的真貌。如果说恶也是本质的部分,那么我们不必强迫自己一心向善。

有人说,电影中的女主不应该这样报复凶手,既然已经过了法律上诉讼期了,正如那警察跟她所说的一样,也许凶手已经悔过,应该原谅凶手,从法律的意义上凶手已经无罪。

然而你们都从来没有考虑过女主因为女儿的死亡已经痛苦了整整15年,世界上又有几个人能够忍受仇人逍遥法外而自己无动于衷?以超高的道德标准定义她,这也未免有失公平。

在发现凶手的,在凶手毫无防备之时,她手上的尖刀迟迟没有落到凶手身上。从这一举动,我觉得她此刻她是善良的。

也许那时她心中也已经有了一个念头,既然法律制裁不了你,那么我来。

每次看到很多站在道德至高点的“卫道士”高举要求受害者家属放下,以及原谅凶手的旗帜,我都会觉得荒谬以及可笑,凭什么凶手能够轻易的重生,而被害者却无辜枉死,家属却还得背负一辈子的伤痛,媒体又总是倾向凶手也许情有可原的方向误导观众,却忽略了所有的情有可原都不能当作伤害他人的借口。

试问,今天如果被害的是你们的孩子,还能轻易说出原谅或放下吗?我们整个社会不知不觉变成共犯结构,总有事不关己的人试图在别人的悲剧中以悲天悯人的姿态插上一角。在我看来,对凶手的过度宽容如同对被害者的二度伤害,如果做错事,只要表面认错就能得到原谅,只要躲避就能摆脱责罚,这世界还有什么公理正义可言?

任何一个人都难以承受失去挚爱的痛苦,因此,我完全理解女主后来行径:她在发现凶手后以冷静武装自己,不带丝毫情感,一步步为女儿讨回公道。

最后,当我看到女主给被绑架的小女孩拍照时候趴在地上痛哭的时候,小女孩还过去抚摸了一下女主的头,这一刻,小女孩的纯真与柔小的手彷彿一道暖流,同时流过我紧绷的心,我终于在这个忧伤的故事里看到一束光,不冷不热的温度,足以流下温热的泪。

没有人希望世界变得如此糟,但如果糟糕已成世界常态,我们也不必自欺欺人的说:我只看到太阳,这世上没有阴暗?没有太阳的世界的确很冷,但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想:真正的光明,必定来自阴暗处。当我们能无所畏惧的在阴暗处张大双眼,也许,久违的阳光也不远了。正如顾城所说,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有些人,你告诉他一百次生命很珍贵,失去重要的东西会很痛,他一样不会有任何感觉,但你只要让他亲自体会一次失去重要东西的感觉,他就会明白痛是15,并永远记住痛的感觉。说来残酷,可就是人性啊,如果所受的教育和国家法律都保护不了我们心中重要的人,以暴制暴,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似乎就是唯一的方法。 让他记得:所有的痛苦都是自己造成,如果不是心存恶念,就不会产生苦果。

影片的题材和寓意不错,就是拍摄手法太“蒙太奇”,简直是到了“蒙娜丽莎”的程度。

最后也表现了宿命轮回的意味,细节还是有点小瑕疵,,当然我是注重剧情,不怎么重视细节和演技的,,简单的说。。我的智商看不出演技的好坏。。看完电影我就这样一个疑惑。为啥女主没老公呢!电影中也没交代。

突然想到了“白夜行”封面的这样一句话,“我的天空里没有太阳,总是黑夜,但并不暗,因为有东西代替了太阳。虽然没有太阳那么明亮,但对我来说已经足够。凭借着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当成白天。我从来就没有太阳,所以不怕失去。。”

豆瓣上都说透剧的影评不算好影评,我透剧了,然而没看过电影的你们看得懂这个影评吗。2333333333333

韩小狄——2015.11.24

《抓住那个家伙》影评(十):有两个逻辑是这样解释的

是这两个逻辑吗?

1.西珍母亲怎么知道那个老头是凶手的?

西珍母亲是因为找到了那把雨伞,然后从银行的人那买来了资料所以找到了15年前的凶手,并且知道了他蜗居的地点,并且一次潜入了他的蜗居点。在里面找到了自己女儿的照片,看到了那个画了圈的日历。确认是那个老头后,碰巧老头回来了,下了车,就坐在她的旁边,虽然只隔着一层拉门,但是影子能看出来就是他。西珍母亲在地上摸出一把刀,抬起刀想杀了老头来复仇,可是最后没有动手。而是想了个让他赎罪的办法,她有了老头家的电话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白天,趁着老头带着孙女在自家门口的儿童游乐场玩,她打通了老头家的电话,趁老头接电话的途中抱走了小孩。并在之后设计陷害老头是绑架犯。

2.金相庆饰演的警官,暂且叫追命警官吧。追命警官追到警局办公室想找个说法,因为他不相信老头是凶手,但警局的人都想把老头安排成凶手草草了事,在警长把声音检定文件扔给了他之后,说电话里的变了声的声音跟老头的声音检定一致,是同一个人。追命警官有点不相信了...怎么会是那个老头呢???他的不相信主要还是对老头形象的判断?(我是这么猜的)因为他觉得老头也不像那么坏的人怎么会绑架自己的孙女?另外声波一致的话说明15年前也是他干的。即是15年前的案子,他是凶手,可他现在已经当了爷爷安享晚年了,没有必要再来绑架自己亲孙女啊! 追命警官蒙了!这是什么情况??于是他找来了合作过的鉴定师,分析了2份声波,发现如今这起案子的声波是通过15年前那起案子的录音播放出来的。说明这肯定不是这老头干的,因为即使他再次犯案,也没必要拿自己以前的录音来唬人啊,这不合情也不合理啊。那谁能有15年前的录音呢?当然是跟这个案件牵扯深刻的人啦,所以除了当年的办案人员(他自己)外,只有另一个人,有可能有15年前犯罪分子的录音----西珍妈妈。追命警官恍然大悟,原来这一切都是西珍妈妈设计的计,想陷害老头,而15年前的案子也确实是老头所为。于是出现了最后几幕,追命警官找到了西珍妈妈的藏匿点,跟西珍达成协议,我帮你把罪放到老头身上,你过后放了小孩。

于是故事就这样圆满结束了,犯了罪的人同样用15年的牢狱生活赎罪,加上绑架自己亲孙女的冤情(他看起来还是很疼自己孙女的,结果却成了自己孙女的绑架犯)也会在这15年备受折磨。而最后西珍妈妈抱着自己女儿墓前的树,打开了心结。

    

上一篇:《白日焰火》经典观后感10篇_观后     

下一篇:《蜩之记》影评10篇_观后感_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