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后感

《哺乳期的女人》影评10篇_观后感_影片观后感_格言网

2020-12-28 23:46:52

观后感

《哺乳期的女人》影评10篇

《哺乳期的女人》是一部由杨亚洲 / 杨博执导,余男 / 陶泽如 / 林浩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哺乳期的女人》影评(一):《哺乳期的女人》:搁浅的时代渡轮

搁浅的渡轮上,载着7岁的旺旺,受到老年痴呆症威胁的旺爷,以及悄然闯入的即将分娩的惠嫂——几乎就在她出场的同时,孩子也在慌乱中降生在这条船上。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单亲妈妈以及新生婴儿,四个人代表着人一生四个年龄阶段,也代表着需要社会保障的四个群体,随着船的搁浅,他们成为在时代中搁浅的人群。

毕飞宇的视角向来聚焦在社会阶层属性下的生存状态,所以在他的小说中,常见描写人在生存困境下错综复杂的心理反应,而杨亚洲的影片都以小人物为主角,表现平凡生活的美和浪漫,他在叙事策略上的探索,让影片与原著短短一篇小说形成融合与衍变,文学所逼近的心灵与情感的秘密,在镜头下,有了生活的背景依托。

但影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不给观众台词的,每个人都在说着没有下文的对白,有着把观众变成旁观者的距离感,观众越是着急,越是走不进故事,但人物的转场又清晰的传递出故事细枝末节的信息,旺爷和贝贝所长的暧昧关系,旺旺也旺爷的生活现状,都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引发连锁反应——医生对旺爷的诊断让老人陷入巨大恐慌之中,买给所长的钻戒让触手可及的幸福面临随时消逝的悲哀,尤其备受指责却依然故我的让旺旺开船,所蕴含的培养孩子生存技能的苦心,都让整个故事在寻常中,陷于巨大压力之中。

甚至很长时间,恐惧感占据了影片的整体氛围,旺爷对疾病与未来的恐惧,旺旺对当下生活的恐惧,惠嫂对新生命的恐惧。这些恐惧都来源于人物对自我的无法掌控,他们的灵魂在外界的压力下敏感而脆弱,尽管都想对困境进行改善——旺爷送出一部MP4就是希望能将搁浅的船拖回来。但却遭到无情拒绝,影片在这段时间里,毫不避讳的将人性的虚弱展示给观众。

但也有新的希望诞生,惠嫂的闯入,尽管打乱了爷孙的生活节奏,但新生命的诞生,也让爷孙二人看到不同的希望,空巢老人因为这对母子,仿佛找到久违的家的感觉,所以他有更积极的心态去生活,会因为惠嫂不给孩子喂奶而大动肝火,也会在并不宽裕的情况下炖鱼给惠嫂——不问来由不问去向,这是对家人才有的体贴和照顾。而旺旺则是看到久违的“母亲”,这个从小失去母爱的孩子,在这个闯入者身上,嗅到奶香,也嗅到了“母亲”的味道,所以才会有咬一口的冲动,那是动物的本能反应——孩子就是一只未经驯化的动物。

是的,要展现时代中某个阶层人群的疼痛,注定了故事的节奏无法过快,凌厉剪辑只属于商业,但郁郁葱葱满目的油菜花海与昏暗冰冷的船舱,惠嫂挤出的半杯奶与两个带血的指印,都在用细节描写生活的刻度,以及搁浅的心灵。

《哺乳期的女人》影评(二):老人,孩子,女人,性

如果说这年头看了太多文艺片,或是晦涩难懂片,开始对电影产生某种抵触情绪的话,那么《哺乳期的女人》毫无疑问是个解药,这是人性与欲望的完美结合,超现实且无可挑剔的一部杰作!杨亚洲导演再一次用朴实、温情的镜头,深深的感动了我,绝对不会让人有一点腻味,可以说看完全片之后,我处于似懂非懂的状态,但我的的确确领会了导演所要表达的一切,这是一部值得让人玩味的影片。

《哺乳期的女人》根据毕飞宇的同名短篇小说改编,原著曾经获得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说到毕飞宇不得不提的便是那部被改编数次,在荧屏、银幕上都引起了强大反响的《推拿》,那是一部艺术感非常强的影视作品。而《哺乳期的女人》虽然只是一部短篇小说,但在艺术水准上是可以和《推拿》相媲美的,只不过是改编起来更具有挑战性。小说本身讲述的是一个男孩与一个少妇之间的性意识,而作为一部电影作品,导演换了一个角度,从人文关怀的角度讲述了一个关爱的故事,但我却看到了小说的精髓。

影片虽然一直都打着剧情片的旗号,但实际上这就是一部文艺片,在片中对于性的表达很隐晦,但在朦胧中我还是隐隐约约的感觉到了性的存在。导演在性的处理上处理的很好,非常的巧妙,叙事角度虽然与小说不同,但还是通过镜头将其表达出来了。比如全片中最重要的角色,哺乳期中的女人,她只是一个女人,我们从头至尾不知道她叫什么,而片尾字幕也只打着女人,这个人名的隐晦处理的非常精妙,女人这个词汇不是泛指女性,而是小说精髓的另一种表达,让我们有着无限的想象。

对于性的表达,虽然不是火花四溅,但是无懈可击。比如孩子目睹了女人在船上生孩子,从小就失去了母亲的孩子来讲,让他对这个女人充满了好奇,而这种好奇是从对母亲好奇开始,孩子从小没有吃过母乳的他来说,对女人的奶水充满了欲望,然而当他喝到了女人的奶水之后,对女人便不再是对母亲的好奇,而是对女人的好奇。对于这种好奇,导演用了多组镜头进行了表达,比如女人在镜子前画着红红的嘴唇,说她喜欢的人喜欢,孩子将自己的嘴唇涂红,问女人喜欢吗?比如孩子拿着老人的求婚戒指,带在女人的手上,说是老人给情人买的,但孩子会说她的手没有女人的好看,又比如孩子趴在甲板上,镜头从脚摇到臀部,当所有人都认为这是女人的美臀时,而镜头摇上去却是孩子安逸的睡着,此处所有人都笑了,而在我看来这便是对于孩子的早熟的表达。

孩子对女人的好奇实属正常,而老人与女人的故事更是隐晦,老人为女人接生,亲自剪断了脐带,从这表明老人与女人之间已经没有什么私密可谈了,但老人一直在照顾着女人和她的孩子,并没有对女人有过多的想法,而当孩子与女人嬉笑打闹的过程中,老人的心也活动了,至于老人与女人有没有发生关系我不得而知,但导演及其聪明的用隐晦的镜头传达出了老人的心态。在吃饭时,老人在催促孩子去上学,随后与女人谈话的时候,将手伸了过去,但不知道该放在什么地方又将手收了回来。当女人为孩子挤出了奶水后,奶水放在桌子上,并没有说是给谁喝的,而镜头一转,奶水被喝光了,而杯子上却是有血手印,这时老人正在收拾鱼,满手的都是血,镜头首先是给老人的,随后镜头才转给孩子,孩子用舌头舔了一下嘴角的奶,这证明老人也喝了奶水,老人和孩子相比,与这个女人更有故事的便是老人。

全片中最精彩的便是,女人在沙帐后喂奶的镜头,朦胧中透着美,也充满了性的诱惑。当女人说咬我的时候,孩子咬上去很自然,并不胆怯也不羞涩,这一刻时间仿佛静止了一样,画面是那么的祥和,却又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其实,全片除了吃奶之外,我们不知道老人、孩子、女人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只知道肯定是与性有关。因为导演最后用道德的约束进行了诠释,老人和孩子被女人们追逐奔跑在田间,他们同样被扒光了衣服,这已经说明了一切。特别是得了老年痴呆之后的老人,再见到女人时说出咬我咬我时,我是恍然大悟,不知道你是否懂了,反正我是懂了。有些人看到是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的故事,而我看到的却是男人与女人故事。

《哺乳期的女人》影评(三):美丽的乳房上那咬痕与阵痛

文/芳菲小猪

有时候你不得不承认,人,是一种很矛盾的动物。他们住在城市的钢筋混凝土之中,但却向往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惬意闲适,所以那些有花草有院落门前有一小畦菜地的花园洋房又格外受人喜欢。住在城里久了,就向往着做个农民了,可如今的农村又是什么样呢?电影《哺乳期的女人》,便聚焦在了城市化背景下,我们那已经回不去的农村,我们那已经回不去的家乡。

电影中的乡村,依旧是美不胜收的。祖孙二人,生活在江苏兴化那一大块金黄连片的油菜花田之中,虽惩花田之塞,出入之迂也,但每每爷爷在花田中蹒跚而行,孙子在花田中奔跑穿梭,都让人迷醉在这“河有万湾多碧水,田无一垛不黄花”的如画风景当中。故事如果这样继续下去,显然是无限美好的,可当余男扮演的“哺乳期的女人”一出现,这个外来的闯入者直接让原本悠然的生活变得急转直下了。

祖孙二人,一边是留守儿童久久未曾感受到过母爱的滋养,一边是空巢老人身边爱与关怀的缺失。当一个女人忽然间闯入他们的生活,而且这个女人还有着圆润的乳房,紧绷的皮肤和性感的嘴唇,谁又能不浮想联翩呢?当看到了喷溅的乳汁,看到爆奶乳娘给新生儿哺乳,孙子第一次感受到了母性的温存。于是他很希望和余男睡在一起,甚至学着余男给自己化一个红嘴唇。最终,在一个夜黑风高的晚上,在这片无垠的油菜花田包围的破船上,他情不自禁的咬了女人那美丽的乳房……

而这一口,这一小口,却激起了千层浪。首先,虽然这一口是孙子咬的,但是对于外人来说不免联想到爷爷也有可能做案,因为留守儿童虽然时常作奸犯科,但是缺少抚慰的空巢老人同样欲求不满。因此,这件小事还招来了警察的过问,险些演变成一起流氓事件!而作为一个孩子来说,做出这样有悖伦常的事情,在落后的乡村自然是难以被接受的。众人的鄙夷与伙伴的轻视还有身体的惩罚也令他更加迷失。可以说,在《美丽的大脚》之后,杨亚洲导演这部聚焦农村状况的电影终于落脚在了美丽的乳房。

而这部电影更深层的意义,并非在探讨究竟谁在余男那洁白而美丽的翘乳上留下了一块齿痕。而是感慨于在我们中国美丽乡村那希望的田野上留下的不完美的“齿痕”!城镇化的推进,令乡村愈发空置,人烟稀少,田地荒芜,越来越多的只是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他们的健康无人问津,他们的心灵缺少呵护,在校打架没人阻拦,做点事情无人帮忙,家庭教育的缺失,社会关怀的断档,让我们的农村愈发显得破败不堪。

而这一口咬痛的不仅是乳房,更是城镇化进程给农村带来的阵痛,咬伤的还有每个曾经在农村生长又背井离乡在城市漂泊打拼的人心。那些留守儿童打架与被性侵的新闻犹在耳边,还有那些连香蕉都见过的孤苦空巢老人就在眼前……而电影里孙子在油菜花田里犯的错,我们这些旁观者,何尝不是同谋者?!花田里犯的错,说破晓前忘掉。花田里犯了错,拥抱变成了煎熬。花田里犯了错,像迷恋镜花水月的无聊。花田里犯了错,请原谅我多情的打扰……

《哺乳期的女人》影评(四):《哺乳期的女人》:挣脱人性的枷锁

《哺乳期的女人》是一部尴尬的电影。如果你只是冲着名字和明星观影,极有可能与这部佳作擦肩而过。不同于我们所熟知的电影作品,《哺乳期的女人》让观众有切身的痛楚感——这种感觉来源于电影本身,也来源于影片对现实的投射,它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我们每个人身边的故事——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农村妇女,作为三个弱势群体,发生在他们身上的矛盾才令人格外深刻。

近年来,留守儿童的话题逐渐暴露在媒体之下。父母为了生活背井离乡,孩子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心中却无比渴望父母的爱。留守儿童旺旺便是一个典型例子,但影片中,导演将他的软弱刻画得更加赤裸裸,对他而言,惠嫂的母乳所代表的更多是母亲的形象,便情不自禁做出一些外人看来不可思议的荒唐事件。在这个看似情节简单的故事里中,旺旺对母亲亲情的渴望刺痛着观众的心,看似荒诞的事件背后,却折射着快速发展的社会底下,那些孤独的留守儿童生活的苦楚与寂寞。

与旺旺所相对立的形象,惠嫂,则是以温情的方式存在。诚然,旺旺冲动之下做出“咬乳头”的事儿,在相对封闭的农村即将引发轩然大波。身为一个同样孤苦伶仃的女性角色,她所代表的母亲形象却让整部电影有了全新的意义。惠嫂对旺旺的谅解,实际上是母亲对孩子的谅解,虽然她自己对未来无望,也无法分辨自己错综复杂的感情,但正是因为这种博大的爱,旺旺与惠嫂有了互相谅解的机会。毫不夸张的说,这是余男所有戏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场,她所扮演的惠嫂质朴简单,将中国传统女性身上的美诠释得动容。

这是关于人性善与恶的搏斗。正如标题所言,这是一部关于挣脱人性枷锁的电影。对旺旺来说,这是一个留守儿童对母爱的渴望,对惠嫂来说,这是作为一个母亲的大爱,但对于村里的其他人,尤其是旺旺的爷爷,这却是无法跨越的枷锁。或许对小孩来说,这是一个单纯的举动,但对爷爷而言,这是令人震惊不耻的事,旺旺需要得到惩罚。或许对故事里的人而言,这只是一顿打一顿骂的情节,但联想到现实,这却是多么令人悲哀的事情。

诚然,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去往城市。《哺乳期的女人》中的三个人,恰恰代表了城市化路上被遗弃的三种角色,他们软弱无力却渴望关怀,向世界发出愤怒的呼喊。他们并没有错,却被孤独折磨得辗转难眠,或许这个故事会带给我们一些启发,究竟何去何从,是否金钱才是我们唯一的目的,这才是导演所想表达的真正目的。摆脱人性的枷锁,去发掘人性的美好,一针见血的时刻许多,如何用心中的温柔去学会和世界谅解,才是我们观影的最大需求。

《哺乳期的女人》影评(五):《哺乳期的女人》:用恋乳窥视留守孤寂

在中国城市化道路的进程中,有那么一批人,看似成熟,其实满怀寂寞,看似成长,其实内心孤独。他们的父母,可能在异国他乡,用自己精彩的青春去创造更多的财富,但是,他们所亏欠给亲人的,是一辈子都不可能弥补的创伤。

《哺乳期的女人》改编自著名作家毕飞宇的鲁迅文学奖获奖短篇小说,以敏锐的视线关注了改革开放后,因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而产生的大批留守儿童的命运。这种关注最基层小人物命运的作品,总能带给人很多莫名的感动。这部电影虽然还未上映,就已经囊获了国内外多个电影节的大奖。这种现实主义的作品用最温情的方式解读现代农村所被遗忘的孤独。

在影片里,有一段简短的字幕,大慨意思是,中国乡村留守儿童的规模已经突破6100万。这当然不是一个小数目,他们的成长牵动着全国亿万家庭的生活。而《哺乳期的女人》恰恰就是用一个名叫旺旺的小男孩撕开了不能被我们所忽视的这种现实问题。关注留守儿童,这部电影用了一个最独特的方式来解读,旺旺在电影里的所有镜头几乎都是把外套上的帽子套在头上,有很多时候仅仅是个背影,他的每一次奔跑,呐喊,就是在引起他人的关注。他看上去比同龄人成熟很多,但内心又是极其敏感和脆弱的,所以当他在床上看到爷爷为陌生女人接生孩子的时候,瞬间勾起了自己的恋母情节,在他的内心世界里,母爱的伟大从这一刻才真正的从梦幻带回现实。所以,我们一般人很难去理解这样的孤独。当乳汁喷溅出来,陌生女儿隐约间洗澡时的身材摆动,都让这个本来看似过着平淡日子的男孩从内心里更渴望得到母爱的滋润,所以才会有了拥抱,有了咬乳,有了更多所被人忽视掉的又看似很简单平凡着的感动。

同样,在留守儿童的背后,还有一批留守老人。老人和儿童,一个特别奇妙的组合,这绝非我们微博上搞笑的图片对比,什么老人带孩子和父母带孩子的区别。要知道,在当下社会,很多农村的老人带着孩子的孩子是一份什么样的孤独,他们再爱也无法代替父母。而当他们老去的时候,是不是也更需要有一份爱在身边。当旺旺爷爷老年痴呆后在敬老院被陌生女儿拥抱的那一刻,又有多少心醉涌上心头。

杨亚洲的作品向来都是以情打动人的,很多作品都是笑中带泪,透露着朴实的情感,又充满着人文情怀。这一次,《哺乳期的女人》也没有例外,那些每每被放慢的动作,被定格的镜头,被疯狂音乐覆盖的寂寞,被狂风暴雨淋漓的孤独,都时时处处体现着这种意味深长的期待。余男没有太多的台词,她更像是一个孤独的替身,生活的大城市里,但又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她知道孩子是谁的,但又不知道该去把孩子送给谁!她的出现,是另一种孤独的表现,是那些的大城市里生活着的年青人,和他们的梦想一样,剩下的除了钱,只有孤独。余男的性感就在于她的一言不发,她的眼神,她的怒吼,她所不被了解也不可能被人知道的内心。

用恋乳窥视留守儿童的孤独和寂寞,宣泄出来的全是人情味,温情,感人,在这个繁华浮躁和充满欲望的年代,还能否换醒我们最本真该有的爱。

《哺乳期的女人》影评(六):只能说这个电影的选题很好

1、这是一个关于三留问题的电影,也就是留守儿童,留守父女,留守老人,选择这个题材,很好,真的很好。在中国,三留的问题越来越凸显,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这种现象就尤其普遍。怎么样去化解这个矛盾或者叫问题,应该是大家都需要去关注,去解决的。我只能说,这个电影的选题很好,仅此而已。

2、尽管选题很好,但电影演得并不好,余男还是坚持她的那种演法,玩深沉,玩慢节奏,但这也限制了故事所能够选取的题材。电影也就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情节推进的又这么缓慢,所能够容纳的东西就有限。当然慢也有慢的好处,慢可以把细节放大了,但到底能放多大,而且这些放大的细节是否能够让大家都吸收了,明白了,这就成了另外的一个问题了。所以就很考验一个人的演技,表情,肢体语言,语调,语速,等等,就得都跟上去。

3、也许影片是为了展现一种真实吧,调子定得很低,确实比较低,很灰色,这种灰色当中,出现的那个哺乳期的女人,增添了另外的一种颜色,也就调动了灰色当中的人的欲望。是的,欲望,对母爱的渴望,是孩子的欲望;对爱情的渴望,是女人的欲望;对完整家庭的渴望,是男人的欲望。大家都有欲望,大家一下子就陷进了欲望的陷阱里。一个女人嘴里出来的“咬我”,让男人或者男孩的内心充满了骚动,处于女性缺失的家庭,处于女性关怀缺失的环境,这样的词汇充满了诱惑。这是一种真实么?一种普遍的真实么?需要拷问。

《哺乳期的女人》影评(七):对乳房的渴望,本质都是一样的。

电影根据毕飞宇的短篇小说改编,原著没看,油墨里和光影中有多大的差别我就不好说了。

很多人都在吵着看不懂,我也在心里纳闷极了。一个哺乳期的女人把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串了起来,孩童、中年、老年三个不同时期的代表各自怀抱渴望,要的渴望,给的渴望,老人的部分我就看不太懂了。

余男和陶泽如两个实力派的演技自然没得说,挺喜欢余男,不是第一眼美女,可她在我心里却是有特别风格的性感女神,不和别人撞,独树一帜,其气质中的神秘感也相当诱人。08年汶川地震中的小英雄林浩现在投身到演戏中了,剧中穿着黑色连帽卫衣,帽子总是戴着压得低低的,让我想起刚出道的周杰伦,越是武装越是脆弱,敏感的弦紧绷着。孩子不似孩子。

这类电影票房是没指望了,但去国际拿奖比较有戏,且看吧。

《哺乳期的女人》影评(八):油菜花海都填补不了的缺失

金灿灿的油菜花田,半人多高,随风轻舞,置身其中,感受花田里的芬芳,就像和恋人初次拥抱一样,让人砰然心动。关于油菜花海这件事一直心生向往,上一次看到它出现是在电影《我在路上最爱你》里面,美人美景,故事浪漫,油菜花海与爱情这个主题很相配,就像巧克力和雨天一样。这次看到它是在《哺乳期的女人》中,但感觉则全然不同,当那一片黄绿的油菜花海伴随着微风一次又一次的出现在大银幕上的时候,没有浪漫的感觉,也没有美人与之相配,望着大银幕置身其中却怅然若失,它仿佛是把一大片心灵上的留白赤裸裸展现在你的面前,你都不知道要拿什么来填补。

《哺乳期的女人》根据作家毕飞宇同名小说改编,讲述的是一个残缺的故事,一个空巢老人,一个留守儿童,还有一个单身妈妈。空巢老人渴望能有一个伴侣,留守儿童渴望母爱,单身妈妈渴望新的生活方向。油菜花海则是一种象征,它代表着三个人的一种缺失,对亲情的缺失,对爱情的缺失,还有一种对自我的迷失,都深深的被淹没在这片油菜花海中。需要大量的情感去填补。

儿童、妇女和老人,三个年龄层次实际上代表了人的一生三个不同阶段。儿童时期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朵,需要被呵护被爱护被引领,但片中的留守儿童旺旺父母不在身边,在这方面是残缺的;余男饰演的女人代表着人的青壮年时期,身体和精力都处于旺盛期,一老一小一条船这样的日子让她身心都无处安放,所以也就发生了她一次又一次拎着箱子出逃的情景,女人最后让旺旺咬了自己,或许只有以这种极端的方式她才能得到存在感,知道自己还活着;片中的爷爷代表着人的老年阶段,亲人的逐渐离开让老人备感孤独,老人努力攒钱买钻戒给关系暧昧的女人与其说是追求爱情不如说是追求一种陪伴,这种陪伴不会像是青壮年时期那么激烈动荡,而是一种稳稳的幸福,从早期到入睡,形影不离。一直到老人患上了老年痴呆症,这种情感的需求还是根深蒂固的,一直要摸着别人戴着戒指的手才能安静下来。

电影其实要表达的东西很多,可惜电影的时长有限,承载力也远不如文字。相对于小说而言,电影的采用了片段的表现形式,导演杨亚洲用了大量的留白镜头,用全景展现一个细节,然后把想象空间留给观众。比如在油菜花地里爷爷和旺旺追回了丢下孩子的女人,没有对白,只有肢体上的冲突,平整的油菜花海远远望去有三个格格不入的人形……

导演把这样一个沉重的社会现实题材影片用镜头展现得很唯美,小镇上的宁静和谐,城市的灯红酒绿,包括旺旺所上的那所欢声笑语的小学校……但这与爷孙二人的生活现状是背道而驰的,周遭的一切看似美好却无法融入,只有回到那艘年久失修斑驳的老渔船上,才能让爷孙二人感觉到安全,感觉到被保护。

最后科普一下小演员林浩的背景资料。他是5.12汶川大地震年龄最小的抗震救灾英雄少年、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与姚明共同率领中国代表队步入鸟巢的国旗手。2008年9月,入选环球时报《影响世界的20位少年》,2011年1月,亮相《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参演影视作品有《我的特一营》《满山打鬼子》等。个人感觉,小演员的演技不错,有着同龄孩子没有的成熟。但在本片中,他的表现有点用力过猛,少了些孩子该有的自然和纯真。或许让这样一个正处于对外面世界充满好奇心并不断探寻的年龄段的孩子去背负这样一个社会性的问题有点为时过早。就像旺旺一边用力的擦女人肩上的纹身一边问“怎么擦不掉啊”!是啊,在片中旺旺这样的留守儿童心里,他们在他们应该享受父母关爱的年龄所经历的缺失是永远无法弥补回来的。

《哺乳期的女人》影评(九):余男贡献了一次肉体视觉盛宴

影片以现实主义的笔触讲述了三类特殊人群的故事:哺乳期的女人、留守儿童、老龄人口,而这些问题在现在和将来都是中国需要关注的社会民生问题。

其中最主要的是以乳房和喂奶为载体刻画了一种所谓的“恋母情结”,这种“性暗示”有时候甚至比裸体上阵来得更令人惊愕;

此类表现不同性别的隔辈人群之间特殊情感的作品经常会由于没有拿捏好尺度而被冠上“三观不正”的罪名。

余男贡献了一次肉体视觉盛宴,陶泽如依然以沉稳、娴熟的演技塑造人物,特别要提到的是小男孩的扮演者--林浩,将孩子的野性、灵性表现得很到位。

林浩是谁?

2008年汶川地震年龄最小的救人英雄,北京奥运会国旗手,印象中他还参演过一些抗日题材的电视剧。

2008年,在中国人心里似乎是一个特别近的年份,因为发生过太多刻骨铭心的的大事,但回首一看,已经快过去10年了。

《哺乳期的女人》影评(十):建国后不让成精,穿越几百上千年来分析《哺乳期的女人》

《哺乳期的女人》这个名字的迷惑性太强,如果片名算是一部电影的颜值,而且你又是一个看颜值的人,那么恭喜你,你错过了一部好电影。

导演手法极其老辣,剧本也相当干净,绝不拖泥带水,余男跟陶泽如的表演好到只能用成精来形容。但鉴于建国后能喘气的不让成精的规定,只好穿越几百上千年来分析《哺乳期的女人》是如何成精的。

拍好一部电影最难的不是做加法而是减法,尤其在这个看视频成本极其低廉的时代,很容易被各种俗物拉低审美标准。被刺中心脏还要捂着胸说一句,啊,我死了。那是莎士比亚时代的手法,如果到了互联网+的时代还玩几百年前的这一套,如果不是致敬就是审美过于恶俗。

偏偏这是一个俗物横行的年代,无数演员在各种非舞台的地方捂着胸口学《哈姆雷特》里的波洛涅斯说,啊,我死了。就怕观众看不懂心脏因为受到外力伤害,导致胸口喷出一大堆红色液体是表示人死了,非得说出来才甘心。

拍电视剧的杨亚洲也做过这种事,但他分的很清楚,电视剧跟电影观众不同,至少跟《哺乳期的女人》观众不同。

《哺乳期的女人》里做的最好的便是对对白的把握,绝对女一的余男在前半段基本没有什么台词,但略显含蓄的表演加上导演的调度,让观众很容易明白这个角色到底是怎么回事。完全不必像祥林嫂一般絮絮叨叨,虽然余男的角色完全可以成为一个祥林嫂。或者说文艺女青年跟祥林嫂之间只隔着几十页的台词。

女一台词少的后果是其他角色需要承担帮她说明角色的功能,汶川小英雄演的那个男孩子承担了部分解释的任务,更多解释剧情的人物在陶泽如身上。

人老话多是必然的,角色设置也必须要陶泽如的角色带点八面玲珑。这在他给邬君梅送戒指给某个只有一场戏的人物送MP4可以表现出来。不过陶泽如并没有把这种社会属性带回家中,在家里只是一遍遍的喊“月子地”来显示其父爱的一面。

于是在电影里,“家”这个封闭空间的矛盾就以余男初入陌生且有些凶险的环境跟小男孩渴望母爱且不会表达为主。陶泽如在这组矛盾里反倒成为一种调和剂。

电影《哺乳期的女人》改编自同名小说,虽然这个名字实在很不吸引观众,但又很贴合剧情。在原小说里,小男孩旺旺吃了一口母乳成为整个故事的矛盾中心,但在电影里,这个矛盾被推迟到很靠后的地方,有了前面各种闷骚的铺垫,故事到那里不仅水到渠成,而且矛盾爆发的相当自然。

在母亲缺失的人物关系里,陶泽如试图扮演爷爷,父亲,母亲三个角色,然后余男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平衡,让小男孩旺旺发现原来爷爷并不是母亲,但更可气的是余男不是自己的母亲。于是旺旺试图通过抢鸡蛋这种行为来引起“母亲”的注意,这时的旺旺略有赫拉克利斯的感觉,真以为自己无所不能。不过他跟“母亲”关系的结局也是赫拉克利斯式的,赫拉克利斯钻进赫拉裙子里跟旺旺吃上一口余男的奶殊途同归……。

写了一大堆,而且看起来有各种剧透。但偏偏《哺乳期的女人》真不是一部害怕剧透的片子,不是那种一句“他们打起来了”或者“他们壁咚了”就能讲明白的故事。如果真是这样,那何苦用文本分析来帮助观影呢。

    

上一篇:《经济学大师 第一季》影评10篇_     

下一篇:《阿尔巴特》影评10篇_观后感_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