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后感

《吴仁宝》的影评10篇_观后感_影片观后感_格言网

2020-12-28 23:46:52

观后感

公众号

《吴仁宝》的影评10篇

《吴仁宝》是一部由徐耿执导,尤勇 / 吴仁宝主演的一部传记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吴仁宝》影评(一):刷1分的人,你们让豆瓣像菜市场 (+观后补充)

--------------- 看过之后的补充 -------------------

总算是把这部片子看了一遍。露骨的党性宣传,虚假的官场描写,拙劣的表演,让人无法直视。只有吴仁宝的扮演者表现可圈可点。

综上所述,我打1分——看过之后的评价,而不是刷分。

不管片子里的情节有多少是实在是真的,在那种环境下把一个普通的村子发展成天下第一村,吴仁宝实在是人才

------------------------ 原文 --------------------------

豆瓣是中国互联网难得理智的地方。电影音乐读书各个版块尽然有序,很多人是抱着文化交流的心态来这里的。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在看一部电影,听一张专辑或是读一本书之前,先上豆瓣搜一搜评分。

但今天我是失望了。虽然我个人十分讨厌这种溜须拍马的政治片,但我同样不能理解刷分的行为。高唱红歌的御用文人固然酸腐,但狂刷一分的草根屌丝一点也不更高尚。刷分也罢,更没想到的是居然有人堂而皇之的自称“这种片子不需要看,直接打一分准没错”。

有了点权力就乱用,看来这个毛病短期之内不会从中国消失。给电影打分理智点行吗?因为看过XXXX片子,就把看上去类似的全部一棍子打死,肾上腺代替了大脑的思考作用,牛逼得不行。若是这些人手上拿着选票,中国的未来还真是堪忧。

----------------------------------------------------------

说了些废话,还是希望大家心平气和的看片评论打分,不要为了一时冲动破坏了这里的气氛。刷了一分的麻烦你们把评分删掉,要么去电影院或者网上找来看看。对自己说的话做的事负责。

《吴仁宝》影评(二):票房的奇迹

《吴仁宝》是另一个奇迹。该片自10月12日上映以来,一直没有出现在票房前15名里。然而,到了第44周,《吴仁宝》以周票房164万的成绩位居第13名,该片的累计票房为210万。也就是说,从10月12日上映到10月21日这10天,《吴仁宝》的票房46万,然而,到它上映第三周,票房出现逆增长,高达164万,是前面10天票房成绩的近4倍。而且,该片的场均人次高达47,仅低于《雨中的树》的50。

以上来自http://ent.qq.com/a/20121031/000147.htm?pgv_ref=aio2012 ptlang=2052

我只想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你以为你是JDWY啊

《吴仁宝》影评(三):我们的祖国

华西村,中国第一村。当时的村支书吴仁宝带领华西村的发展之路,影片中他的无私,他的集体主义精神,他的民主等等发挥的淋漓尽致,可以说给现在的种种官员上了很好的一课,虽然是芝麻绿豆大的官,但是他发挥的淋漓尽致。以下是我从他身上看到的一些东西

1.最大的幸福 ,莫过于年老之后看着自己年轻时奋斗的成果而微笑。

2.巨大的成就背后少不了之前不为人知的奋斗努力。

3.时间能够见证之前的大话空话能不能开花结果。

4.巨大成就的背后是一个集体的共同努力,加上一个出色领导人的魄力。

5.有魄力的人落魄时你看不到,因为他想的是怎么去克服;小有成就后你也不会看到,因为他想的是怎么做大做强;巨大成就之后你才会看到,因为他想带领你们一起做大做强。

6.不管是什么企业抑或个人,都会遇到成功路上的瓶颈,想要打破它必须要突破常规。

本人能力有限,背后肯定还有更大的感悟。

《吴仁宝》影评(四):一个人,一场电影。

独自看了一场电影。

不是为了文艺,否则我看的就不是主旋律了。他们问我怎么这么个性,没有年轻人会看这种电影的。我笑了笑,说这样体验一次蛮好玩的。其实,原本不是因为这些。

记得先前看10月影讯时,在一堆五花八门的片目中突然看到了这部片子,图片上的老人,而我常常容易对老人有亲近感,看了看名字《吴仁宝》,有些陌生的名字,猜想到是主旋律,但还是点进去看了介绍。一部华西村的奋斗史。华西村,大概我对这个地方也有着一丝微妙的感情,最早时候是妈妈去江苏旅游,回来后说过那里,从此便记得了这个地方,说不上关注,而后来也有一位朋友的老家便在江阴。这种算不上联系的联系,也不需要多少理由,我就已经决定了,要去看。

我对江苏也始终怀着好感,除却书里画里看到的江南不说,这一切也源于十五岁那年在南京看到满街的法国梧桐,透着阳光点点,就这样刻在了我的记忆里。苏州,水乡,又都是那样的温婉。二十岁的那个夏天,我记得十里山塘,那里的夜晚,再美不过。谁能否认那里是一个很有底蕴的好地方?

自问不是一个又红又专的人,但也不是那些盲目的什么都要批判的青年。一部传记片,其实没必要把它看得太糟糕,哪怕是政府投拍的,出于宣传需要,但华西村能有这样的发展,也必有其独特之处。我对主旋律的确没多少兴趣,也不知道这部片子会被拍得如何,但我一直从心底里敬佩曾经那些牺牲小我、为祖国和人民奉献自己的人,这样的人也许已经越来越少,包括我自己,早已没有了什么远大理想,只是爱着些小情小趣的事物,过着自己的生活,做好自己,心想不危害社会就好。

这样的片子在商业片泛滥的时代自然很冷门,也没什么宣传,我想,这本来也不是为了什么票房的吧。就当我奇葩好了,不在乎。

其实发现金逸真的不错,以前不曾来这里看过电影,而整个海淀区也只有他们上映了这部电影。我是个糊涂虫,先是错过了前天的电影,索性提前买了票,但昨天,赶到了金逸影城才发现,我居然忘了带电影票,放在了另一个包包里。还看吗?看。抱着一丝希望去问了售票员,告诉她我忘了带电影票。庆幸还是她,也认得我,也许是因为只有我一个人选择看这场电影。其实他们完全可以要求我重新买票的,我也已经做好了这个心理准备,但他们帮了我,主管听说了情况后就把我带进放映厅了。

真的。比我预想的还要好上许多。而且居然就这么体验了一次“包场”的感觉。

我不想深究这部片子是否真实,也不愿意把一切都看得太灰暗,不管别人是褒是贬,至少我是有被感动的。

在我看来,片头的画面其实就很有味道,干净的图景,勾勒的简单线条,一枚红色的印章,没有俗气。开场,日复一日的生活,新的一天。一个散步的老人家,由相似的场景和回忆把画面带回60年代、70年代乃至后来。之前我就想,哪怕这部片子真的没什么好看,我就当做是了解了一部发展史吧。事实上,人的一生也是由无数的大事小事串联起来的,无论有无夸大,这些内容都并不空洞。整个片子没有太多技巧可言,毕竟,这不是商业片,也不是艺术片,简简单单的不难理解,60年代的黑白色调,70年代的旧色,80年代的朴实气息,90年代以及后来的越来越现代感,跟随着生命的流动。很多细节其实刻画得也是到位的,尽管我一在想他们当年的江阴口音是如何的(后来穿插的老人家说的话让我领略到了),尽管听着那些年代里人们的口号和对话还是有些不习惯(但这些是可以理解的,那里面包含着一种期待,大概现在说空话套话的才更假)。但我们没有资格去否定什么。我是相信老一辈人有他们的精神甚至信仰的,他们的艰苦奋斗本身就是一种财富,这不只是在吴书记身上,我在许许多多老人身上都能看到这样的印迹。

甚至觉得有的场景和画面很美,尤其是父子俩分别前的那段,大人骑着单车,小孩坐在车头,手拿着一只红色风车,经过街巷,缓缓穿过黄色的田野,大远景的画面,看得我都愣了,很动人。更多的是朴实的画面,讲述了一个个故事,一个村庄经历的风雨沧桑和柳暗花明。也真的有几个时刻,我是泪眼朦胧的。

从头到尾的看完,没有不耐烦,不带偏见。

也许于我们无关紧要,但对于亲身经历的人来说就是意义深长。而那些丝毫不了解的人随口调侃甚至骂上两句,是痛快了,自以为正确,可是,基本的尊重哪里去了?

老人八十五岁了,愿他安好。不管别人出于什么样的动机,而我愿意向他致敬。不需要什么高瞻远瞩,哪怕保留着最简单的思维,和大家一起过上好日子。这就足够了。

《吴仁宝》影评(五):冷静下来后,还是给个3星吧。

刚在电影院看完,头脑一热,给了4星。冷静下来后,还是给个三星吧。

首先我想说的是,我看过这部电影,我有发言权。

其次我想说的是,我觉得这部电影没有像大家说的那么洗脑,那么脑残。

是的,我之前也是抱着打发时间的心态去看这部电影的,但是看完之后,我觉得这部电影还是能看的。并不是大家说的那样木有意义。

我想说,不管现在的党员怎么地怎么地,至少我觉得那个贫苦时代的老党员们,是真的很给力,很勤劳。真的是一心为着老百姓的幸福着想的。他们值得我们尊敬,值得我们称赞。“微笑局长”真应该好好看看。

如果刻薄一点的说,这部电影真的有很多地方是可喷的,但“无伤大雅”。自己体会。

话说,看到老吴送儿子那段,我被感动哭了。 我不知道大家心里所认可的电影是什么样的,但我认为,只要是能感动我的,能震撼我的,就是部值得一看的电影。ps:虽然这部电影木有震撼我,但确实有让我感动的地方。

另外,我发现豆瓣里评价这部电影的常用标签,大多带有讽刺挖苦之意,足见大伙对这类电影流露出的不屑之情。对此我想说,其实这部电影里也有朴实的一面,而且它的朴实也感动了我,对我而言这就够了。

还有就是,如果这真是大伙眼里的洗脑片,那么我想说,我被成功洗脑了。嘿,你信,我自己还不信呢。

最后,我想说:不喜勿喷。也别让元芳来看了,他很忙的。

《吴仁宝》影评(六):《吴仁宝》:“农民史”中的奇迹

在当今中国,有那么一个村是大家应该知道的,无论我们对自己的国家心存多少偏见和固执,这个村的事迹都足以写进中国历史,被后人深入研究,那就是江苏省的华西村。其中的一个人物更是不容忽视的,出身于一介农夫,在国家穷困潦倒之际,为了让本村人过上富裕生活,嚼烂国家政策,结合自村条件,带领着无数的村民,倔强的智慧的责无旁贷的,用几十年时间走出了一条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史诗之路,他就是吴仁宝。

第一次知道吴仁宝是多年前偶然看凤凰卫视中文台《鲁豫有约》的一档节目中,一位普通的老人,片花中超乎想象的片片别墅群的村庄,甚至还有几座高楼大厦林立其中,很难想象这样的场景是传统中国的乡村面貌。大概记得节目中的一段对话,鲁豫问老人:“您这么多的创举,一定会遇到很多阻力吧,又是如何实现的呢?”老人微笑着回答:“阻力肯定是有的,比如我们建的这个大楼,上边来人检查时有的说我们建的太西化,不好,又有的说我们建的太中化,也不好,那我们就把大楼外型建成中式风格,里边设计成西式,这样就谁都挑不出问题了”。当时给偶的感觉,这不就是中国文化的中庸之道吗!好与不好不是问题,重要的在于要完成目标。只凭吴仁宝这种简单的解决问题方式,就足以被称其为大师级。更何况在他的带领下,他们的村庄创作了无数绝无仅有的世界之最。

影片并没有太多的着重于华西村后期的世界之最,而是大篇幅比较细腻的演绎了早期吴仁宝这个人。从六十年代第一次带领村民对糟心的土地大肆整改,为了救活重病的孩子大家连夜跑出几十公里,把自家儿子送人敬孝的辛酸泪,再到顶着舆论让小五金厂生产,吃透国家政策添加自己智慧,抓住重大机遇,开工厂办企业,兼并周围村庄扩大梦想,看似林林种种的不可能事情都被一一实现,吴仁宝的目标其实只有一个,就是要让所有村民过上富裕富足的生活。最让人佩服的一点在于,吴仁宝不仅有理想,还把这些理想实现了,而且还在实现更多的理想。如果有些人还是不能对其做出肯定的话,只能说,没有理想的人,永远不会理解什么叫有理想。

    

上一篇:《X女特工》经典观后感集_观后感     

下一篇:《龙门镖局》经典观后感10篇_观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