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后感

《去见小洋葱的母亲》影评10篇_观后感_影片观后感_格言网

2020-12-28 23:46:52

观后感

公众号

《去见小洋葱的母亲》影评10篇

《去见小洋葱的母亲》是一部由森崎东执导,岩松了 / 赤木春惠 / 原田贵和子主演的一部剧情 / 喜剧 / 家庭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去见小洋葱的母亲》影评(一):寻梦人

时光带走了泥土的芬芳,带走了树木的光阴,却带不走灵魂的扎根。有时候,多么渴望岁月的年轮能够停止,留在记忆最美好的时刻。也许往事也有过苦难的折磨和煎熬,可那又怎么样呢?因为身边有爱的人,有对自己来说重要的人,就足够了。悲伤并不总是逆流成河,因为总有美好的在等着,或许来的不太快,又可能只能在梦中忽闪。但只那片刻就觉得什么都是值得的了。

电影中冈野雄一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老男孩,专注于创作漫画和玩音乐、对工作全然不上心。还有一个患失智症的母亲。漫画的题材来源于母亲的童年和平日里现在的生活。也许只是这么一个不经意的举动和爱好,却画出了母亲在平凡生活中不简单的人生。雄一的母亲三枝在丈夫去世后就患上了阿兹海默症。平日里一些奇怪的举动总不免给雄一带来不少的麻烦和笑话。可是随着生活点点滴滴的发生,漫画中母亲的形象逐步丰满,雄一在追寻母亲故事的过程中也渐渐走进了她的内心,发现了他从未强烈感受过的世界。时光飞机在电影中穿梭,记忆带来的久远的片段式的回忆夹杂着黄昏渐去的苦涩和不舍。而母亲的微笑,哭泣,忧伤和坚强却如同绽放又凋谢的花朵在琐事中消失。感恩的是,三枝的这一场病却找回了那失去已久的回忆。失智症让她的人生隔断了和现在世界的交流,却让她的灵魂坐上了记忆的列车逆流驶向人生的起点。

糊涂有时不一定是坏事。在夜桥上,三枝独自眺望远方,夜晚在纸灯的排列组合下闪现了昏晕的幻感,不经意的回头,年少时最好的朋友智子,深爱的丈夫和妹妹高代都再次出现,构成了一副让人心酸和感动的画面。这些人都曾经在三枝的生命中画出缤纷的色彩,也曾让她揪心难过却也烙上了深刻的印记。对一个垂暮的老人来说,活在过去有什么不好?我至今找不到一个反驳的理由,更多的是希望理解和懂得。记得曾经看过一部类似题材的电影,是一个同样幻有失智症的父亲被杂志广告宣传误以为自己得了一笔奖金,要回家乡领取。儿子执呦不过父亲的坚持在陪伴他回家的路上却了解了父亲的过去和执着的理由。于是卖了车帮助父亲完成了梦想。

三枝在夜桥和离别的人再次团聚而幸福洋溢的那一刻停留在我的泪水中,我们永远都无法和离别的人再次相拥,我们也无法再回到过去感受从前温暖的美好,于是所有的一切都只能留在梦中。梦里寻她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失去之后的重逢而涌上心头的那股热流冲击着胸腔的感受,或许你也懂。

《去见小洋葱的母亲》影评(二):与生命中最在乎的人在一起合张影吧

这部电影很平淡,但是却看得我热泪盈眶。

其中有两处泪点

一个是雄一因为母亲痴呆到认不出自己而难过,但是被从睡梦中醒来的母亲轻声安慰,让人觉得温暖。

另一个就是最后母亲桥头与生命中几个最重要的人相会,那种突破时间空间的羁绊,让人潸然泪下。

她的妹妹高代,挚友智子,她的丈夫,这些在她生命中先她而去的,在她生命中最在乎的几个人,无论苦乐,总是在精神上互相搀扶的,无法剪断羁绊的人,其实一直就在自己身边。

人生苦短,一个人一生中会接触很多人,但是最在乎的,在我们脑袋锈到难以思考的时候,能记得的就那么几个,在我们生命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亲情,友情,爱情,我们总是在围绕着这几种人类最基本的感情继续生活着,那些已经逝去的,也一直生活在在乎他们的人心中。

也许,我们真的应该善待身边的人,不应辜负那份信念。

其实影片从始至终,大家都在寻找那份难以割舍的爱,最终相会在灯火阑珊的桥头。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去见小洋葱的母亲》影评(三):在爱和幻想中重生

年逾古稀的森崎东创作精力不减,2013年交织着信、望、爱的作品《去见小洋葱的母亲》,登上电影旬报十佳影片第一名。获此殊荣,贬褒不一,毁誉参半,但也可窥见日本国民心理之一斑。

时值今日,二战已过去半个多世纪,战争的伤痛和后遗症越来越淡化,但作为战后成长起来的那代人,在21世纪跨入耄耋之年后,却从未遗忘过那段历史。此部影片正基于如此背景,讲述一个普通家庭三代同堂既温暖又心酸的故事,这种温馨催泪、充满正面价值导向的故事通常会被简单归到“治愈系”中去。事实上,我们经常接触到的所谓日式“治愈系”电影,大致可划分为两类:一类是清新美好、简单纯真的感情故事,另一类则是以家庭成员的冲突、最终达到圆融圆满、凸显家庭价值观的重要性。这部《去见小洋葱的母亲》正是标准的后者范本。

其实我们对这类日式“治愈系”一点都不陌生,小津安二郎、成濑巳喜男都是家庭剧的高手,各有风格各有千秋,且几乎为后世定下了难以逾越的高峰,纵观日影彩色片年代,从这方面入手另辟蹊径、再达巅峰者鲜有,即使有,后人恐也难以认同。但这些都没能阻止日影在“温暖美好”的家庭剧道路上勇往无前,不一一细数众多名片,连山田洋次都忍不住翻拍出《东京家族》,这种“微笑的眼泪”家庭轻喜剧套路,是有多招人喜欢啊!因此,《去见小洋葱的母亲》能获旬报首佳页在意料之中了,可谓国民治愈剂。

这管治愈剂也真是百试百灵:三代之间淳朴深厚的情感交流、小细节的拿捏准确、干净美丽的画面色调、人与人之间明朗通透的关系处理、美好而不乏酸楚的回忆,都构成此片成功的要素。

三代同堂的小世界——儿子冈野雄一顶着洋葱头混混度日,虽“胸无大志”,然和善孝顺,影片并未交代他何以单身,但与儿子相处甚欢可以看出,他至少是个好父亲;母亲三枝婆婆记忆错乱、颠三倒四,在她时而混乱时而清醒的闪回记忆中,目睹原子弹蘑菇云升空,目睹智子沦落风尘的无能为力,依稀可见战后伤痕,这些闪回延长了时间纵向,加大了影片的厚重感。

细节的妥善安排——母亲摸到儿子的洋葱头才辨识确认,证明母子连心,即使容颜更改、记忆缺失,但血肉相连的那份天然情感却无法质疑;雄一拿起照片时旁边漫画的映衬,既交代了他的爱好和职业,也侧面说明故事的由来;雄一夜归两次倒车,第一次差点撞上母亲,第二次就得心应手了,将日常琐事、母子交流真切自然地呈现,并通过事件反映人物性格,在事件中进一步交代、完善故事逻辑发展;当然,最有趣的细节要数竹中直人不自然的假发,从他屡次面带尴尬地摸头,观众逐步心领神会,如果说雄一从甫一露面便是完美儿子形象的话,那么竹中直人对待假发的态度,就是对自己、对母亲逐渐改观的过程,这个浑身是戏的人物不仅增加了喜剧元素,也侧面交代老有所依的另一种方式,与时间的纵向性相印成趣,成为现时的横向铺展。

干净美丽的画面和光线——日式“治愈系”一大法宝,不赘言,谁都想清凉眼睛呢。

简化的人际关系——另一法宝。当我们厌倦了现实庸常里的猜忌和冷淡,能在银幕上体会一把纯真是幸福的。酒吧里的人来人往、老人院里形形色色的有趣老人和有爱工作人员,你可以责之以过于理想化,但那不正是观影做梦的乐趣吗?

落泪的回忆——伤痕犹在,热泪犹在,但那些发酵的陈年往事不乏伤心伤痛,物资短缺,父亲酗酒,但在闪回中都被处理得云淡风轻,混合着老年人梦境的回忆,与现实的平行构成小人物们的悲喜。提灯节桥上与故人的相见,仿佛灵魂出窍,仿佛昨日重现,在年少的歌声中,昔日的爱重来,昔日的梦重返,终于和自己说你好,和过去道再见。洋葱痛痛快快哭了一回,被父母记起终究是幸福的。尾声处一老一小被推行撞见,暗示暮年与新生的轮回,一切都在爱和幻想中重生了,影片也得到完美的闭合。

——载于《电影世界》8月刊

《去见小洋葱的母亲》影评(四):久病床前有孝子吗?

大概十一岁的时候认识N,那时候他就是对每个人都笑眯眯的样子,很帅气。后来,玩的好了就发现深藏在他心底的种种坏心眼,那时候“腹黑”还不流行,就觉得有时候他很怪。

有次跟他抱怨从小就没照看过我的奶奶,我很不喜欢。

然后我就看到N当时表情猛地放松了一下,然后跟我说起了自己奶奶的坏话。

对啊,我们就是相互说着自己奶奶的坏话,很坏的小孩子啊。可是那就是真实的我们啊。

出生在新疆,文化大革命那会,全家人为了避祸逃去的。

一岁的时候妈妈就跟别人跑了,因为受不了苦日子。

酒鬼爸爸又娶了后妈,一家人卖鸡肉,从那以后,很多人都叫他“卖鸡肉家的大儿子”。卖鸡肉很脏很臭的,即使从身上搓下一整层灰泥,但是那种鸡肉的腥臭味还是挥之不去,更何况,家里根本没有洗澡的条件,两个星期能去公共澡堂洗一次舒堂的澡儿就算是幸福了。

所以N说,他的童年就是让人恶心的臭鸡肉味儿。然后还有家里挥之不去的酸腐气。

爸爸是酒鬼,有点钱就去买了高浓度的白酒,后来没钱就去赊账,到最后都看不到小卖部老板娘的好脸色。

后妈是个能干力气活儿的勤劳妇女,但勤劳能干并不代表N就会好过一点,他要看摊子,要褪毛,要洗家里那些沾满鸡屎鸡血混合物的衣服,还要照看着有老年痴呆的奶奶。

问我知不知道什么叫老年味儿?我说:那就是老年人身上特有的味儿咯,反正不是什么好味道吧。 N是这样形容的:每次帮奶奶换衣服,尤其是内衣,都要闭着呼吸,即使闭着呼吸都还是能感觉到那些混着尿骚味和长久不清洁所产生的油脂分泌物的气体和自己的皮肤肆意接触着。干涩的皮肤表面脱落的皮屑落在黑色的T恤上,特别清晰,特别让人想吐。

老人家见了N总是很开心,最常说的就是N亲妈走的时候他还没断奶,晚上饿的扯着嗓子之苦,扒着奶奶的乳房就去吸,明明吸不到奶水,可是就会安静的睡着。

说:明明那时候自己还不记事,但是奶奶一说,自己都能清晰的感觉到自己的嘴唇碰到干瘪的乳房那种清晰的触感。有点怀念,可是,伴着那股老年味儿自己又会有点想吐。

其实N对朋友同学都很耐心很温和的,但是回到家就是后妈口中的“死人脸”,无他,对着一个有痴呆症的老人,一句话说十遍二十遍对方也记不住这些是很正常的事情。

明明说了不要吵,可是她还是要在深夜大家都熟睡的时候拿拐杖敲墙,咚咚咚咚,搞得大家都烦躁不堪。一次两次,你能忍受,能耐下心来去哄,挨不住一年两年都断断续续。明明说了很多遍上厕所的话就在大在痰盂里就好,可是偏偏要拿着凳子一步步挪着去公共厕所,往往厕所没到就拉在裤子里,有时候到了厕所,厕凳放不好倒在茅坑里也是常有的事情。做好了饭不吃,死都不吃,等到过了饭点再去要,跟邻居聊天的时候常常抱怨孙子媳妇不给饭吃。

对路边的乞丐,无家可归的老人施舍一个热腾腾的肉包子,披上一件柔软的棉袄就算是善良了吗?对待那些一面之缘的老人穷人总是很轻易的就可以摆出笑脸,拿出善意。可是对于每天见面的家人就是怎么都挤不出好脸色。甚至在奶奶发疯时嚎哭着不活了的时候还会恶毒的还嘴“那你就去死好了,死了我就解脱了”,可是接下来还是要去给奶奶做饭,洗那些不管怎么洗都有尿骚味的内裤,要去药店给奶奶拿药去擦她大腿根部和屁股后面的褥疮啊。

有时候想想自己奶奶在小时候应该是吃了很多苦才把自己养大的,不可以这么恶毒的想奶奶,可是这么想着不能减少一分一毫现在所承受的疲惫和痛哭啊。真得很累啊,从放学走进家里的那一刻就感觉人生都是灰暗的,离开家,就觉得世界变成彩色了。

奶奶去世的时候,人家都说“啊,那个卖鸡肉家的大儿子真是孝顺,平常照顾奶奶都是他的活儿,现在还给奶奶送终,看,哭得多狠”,谁都不值得,你们口中孝顺的“卖鸡肉家的大儿子”第一反应会是松了一口气。想着,终于可以轻松一点了吧。然后意识到自己这种混账的思维又觉得是不孝的,劝着自己“还是希望奶奶可以回来,希望奶奶可以在身边一直陪伴自己,宁愿自己辛苦一点”可是想着想着,最终心底还是有个声音一直在说“算了吧,我可不想那么辛苦了,我宁可一个人孤孤单单的也不愿那样被拖着后腿每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要洗那些混着屎尿的内衣”。自己怎么会是这种人呢,为什么自己这么坏呢,为什么对于从小养大自己的人都会这么狠心这么没良心,果然后妈说自己是“喂不熟的白眼狼”是真的吧。

终于接受了自己就是这样一个没良心的坏人,邻里们,“卖鸡肉家的大儿子”并不是为了奶奶而哭泣,他是在为自己而哭。所以你们根本不知道你们可以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看到的全都是你们想看到的而已。

看到小洋葱一遍遍跟母亲说要挂电话,要冲厕所,不要在外面等着自己,不要出门,一遍遍的说,耐心的说,即使有一两句急躁的时候也会因为“不要责怪父母”这句话而平静下来。N会不理解的吧,不,其实他是理解的吧。可是,理解并不代表就做得到。

说,都是不甘心的。奶奶在的话,一直照顾她,自己就不会有心力去学习,去社交,所以不甘心。奶奶不在的话,没有人陪,干什么都是自己一个人,根本没有缓解压力的途径,连奶奶偶尔清晰时候的几句呢喃都是奢望,不甘心。 但是,如果,能选择的话,还是会选择后者。毕竟,对自己更有利的,说到底,承认吧,自己就是个自私自利的狼心狗肺的玩意儿。

但是,我觉得,N同学啊,就算嘴巴这样毒,就算脸这么臭,不还是能耐下心照顾了痴呆的奶奶5,6年吗?N同学,我觉得,你已经很棒了。

《去见小洋葱的母亲》影评(五):最後他陪你去看提燈你牽起了他的手

加赖亮睁开双眼神经兮兮地触摸儿子的脉搏感受他身体的温度煞那间以为儿子死掉了在大雪霏霏的深夜背着儿子奔找医生结果却是一场乌龙。看着他瘫软在地瞬间长吁一口气感同身受的悲凉流遍我全身。

因為個人性格的彆扭勁總是對此類情節有所留意。我不再只是斥責酒醉的人反而要流淚反而害怕酒精的刺激與麻木要激起怎樣的殘酷或戲虐。隱約感覺到故事的戰爭背景帶來的社會及個人影響在這樣的環境下豢養的人類愈發脆弱即便這樣的世代我同樣脆弱。

所以小洋蔥的媽媽不止力氣大一定也很頑強。她在受苦難的時候都是懷著善意的愛而潸然淚下她其實就是我們所有的媽媽她受過的苦難小洋蔥都看在眼裡所以最後她連小洋蔥都不認得的時候即是她要跟世界告別的時候回想來到了盡頭而苦難也到了盡頭暖黃的提燈映照著小洋蔥的母親微笑的臉龐這時候因著回憶悉數到場。

捲入一場糊塗時光彷佛回轉漸漸模糊的都回來了而依稀記得的更加深刻了。旋律還在耳畔跳耀只有當事人意識不到物是人非的蒼老。好在最蒼老的時候得到的是溫柔的對待。

因為阿姨我開始慢慢正式變老這件事不再簡單地抗拒有抵觸。但是真有一天你的驕傲開始崩壞真的可以以不自知而一筆帶過嗎我害怕深夜的清醒

終於也有活得深刻的印跡了卻一點都不帶感!

終於他陪你來看提燈而我是聽著I LOVE YOU神神叨叨。

《去见小洋葱的母亲》影评(六):那边的岛国和它的脉脉温情

(一)

脑细胞在逐个死去。

很多事情已记不清。

比如上完厕所要冲水;

比如打完电话要挂好;

比如脏内裤不该胡乱塞满抽屉;

比如爱喝酒的丈夫已过世多年。

她记得自己曾是个小女孩,梳着小辫,穿着和服,和最好的朋友智子一起,躲在窗外,睁大了眼睛偷听合唱团的《早春赋》。

她是十个孩子中最大的姐姐,小小的年纪,坐在门边的地板上帮弟妹缝补衣物,斥责着不愿下地干活的妹妹高代。

原子弹投向长崎的那天,她怔怔地站在岸上望向水那边的天空,巨大的蘑菇云散发着不祥的光亮。

智子,智子,云下的智子,你还好吗?

重逢是在灯红酒绿的花街。

她是身背婴孩追随着丈夫的人妇,她身着锦衣面敷粉黛步履摇曳间与她擦肩而过。

智子!

目光交汇的那一刻,重见友人的喜悦让她忘记了自己正站在红灯区的街道上。直到智子躲进了街边的红楼馆,她才读懂了智子眉目间的千言万语如鲠在喉。

她终于明白,智子望向她的目光里,横亘着一段她无法追问的时光,欲说还休。

忘记了那么多的事,而有些痛苦,似乎就算脑细胞死到了最后一颗,也忘不掉啊。

备好了酒菜的她等待着儿子唤回归家的丈夫,最后,却只等到了空荡荡的工资袋和一个烂泥般醉倒在路边的疯子。

看着他捅破糊好了的窗户纸,看着他掀翻吃饭的小方桌,看着他推开年幼的儿子,看着他像得了被迫害妄想症似的蜷缩在墙角,再怎么坚强的女人也会绝望在深深的无力感中吧。

只是,那么多孤独又无力的瞬间,她好像也没个谁可以诉说呢。

就像,如今用浆糊般的脑袋回忆起从前,小琴上弹起的也都是没人会懂的旋律。

所以,儿子雄一在漫画里说她,“妈妈忘记了很多事情,但是一些无需记住的事情却还记得”。

(二)

戴着帽子的时候,母亲会不认识他。

只有摘下帽子,把洋葱般的秃头送到母亲的跟前,让她摸摸,她才能安心地确认,这是我的儿子。

把母亲送到老年托管所去,这个决定对于雄一来说并不容易。人们总归会觉得这有点伤感情,不然好友也不会责怪他说:“父母还是自己照顾比较好”。

放在中国,人们更会觉得,把患病的老人送到托管所里的子女,怕的是麻烦。他们若是出门左拐,首先撞上的定是“不孝”二字。

事情没有轮到自己的身上的时候,大多数人不会去想道德大棒之外的问题。比如专业的护理,真的不是有爱就可以。

雄一做的是对的,那个细致专业的托管所的确呵护了他的母亲,终于,他也能在诸如帮母亲冲厕所这种琐事里脱身,真正关心起母亲的情绪。

我是真的羡慕也真的相信,海那边的岛国,有那样的托管所,可以给这些逐渐忘记一切的老人以婴儿般的呵护和照顾。

他们会带着老人开心地唱歌,容忍老人的无理取闹,让老人们有尊严地渐渐老去。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无疾而终是个奢侈的梦。更多的人,不免会在疾病中走向生命的句点,但这本身其实是一种自然,并不是一种不幸。幸与不幸,是在这个过程中,能不能得到好的对待。

多希望,所有的老人,能在子女的爱和整个社会的脉脉温情里,走完一生。

《去见小洋葱的母亲》影评(七):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日本人太会拍出这种温馨的亲情片了,甚至可以用屡见不鲜这四个字来概括:从今年备受好评的《海街日记》到早些的《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诸如此类,各有各的泪点。我相信有些人很容易被这类电影里的缓缓叙事和投影式的配乐所打动,而且一部好的电影就该做到故事、画面与配乐完美契合。当然就这三点来说,《去见小洋葱的母亲》让我感动的是片尾曲。

看这部电影是因为上《老年护理》这门课,因为护理专业的关系,要涉及到照顾罹患阿尔海茨默氏病的老年患者,及了解他们的生、心理变化。疾病的名称对大家来说并不陌生,但对影片里的护理部分倒是引起了我的注意。比如要求护理人员和子女在受训时穿着尿布,提前体验一下穿着尿片大小便的感觉,这是同理心。

再谈谈电影里表现出的一些情绪:母亲三枝在年轻时面对丈夫酗酒后的殴打,闺蜜千惠子因为生活所迫而卖春的不辞而别,选择拉着儿子“好长一段时间都只盯着漆黑的大海”, 我觉得这样的情绪是自然的,是可以接受的。而选择继续隐忍下去,把自己的个性极度压抑到卑微后透露出的就只剩下虚伪了,这是日本文化里的男尊女卑吗?我不认可。如果逆来顺受迎来的是岁月无情的打击,要最后在失智中才能与记忆中的人重逢,这样的“圆满”显得偏向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式的悲情与苦情。最爱的人也是最恨的人,学生时代里出现过的记忆,不只是成了暖场而已,用这种爱和恨才能让自己坚持活下去。三枝的爱情观大概是这样吧。

如上,电影拍得不算烂,但可惜的是,影片更像温水打牌。让人猜得到结尾,情节也显得刻意了许多。由于该片有真实原型,部分回忆还算有点现实基础,不过这种老套的日式搏泪式的夸张表演又让影片整体显得那么幼稚。所以我更喜欢《桃姐》里沉重的质朴,并不是一味的煽情才能达到让人感动的效果,如果能够克制一些就好了。

当有天我会忘记所有人,忘记一起拉钩的朋友,忘记喜欢的秃头作家,希望这样的一天晚点到来吧。“虽然我们的春天将至,寒风依然寒冷。”

《去见小洋葱的母亲》影评(八):谁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我这个人很喜欢看日本电影,因为她会把想要通过影片表达的精神,慢慢移入到你的头脑里。不会让你看完影片后突然地感觉,哇,我原来应该这么做。而是,略有沉思,是那么种感觉,但不知道怎么去表达,心情微妙。但这种感觉不回消失。让你后来几天做事情时都会忆起,直达你的内心深处。

去见小洋葱母亲。里面的小洋葱很像我的奶奶,后来想为什么像。不是容貌像,而是行为中,透漏着对儿孙的关心,溺爱。含在手心中的爱护。我在想,我逝去的奶奶,皮肤也是这么的好,走起路来虽然慢,但是气场很强。奶奶眼睛看不清楚,但是你跟她对视时仿佛她看懂了你的心。奶奶很疼我,我给她讲故事,他也给我讲故事。我俩的主题都是封建老故事。

我问我奶奶,那你见过你奶奶么。我奶奶说小时候见过一面。那你爷爷是干什么的,奶奶说是郎中。就是电视剧中,动不动背着小行李到别人家治病的医生。我奶奶的奶奶应该跟慈禧差不多大吧。

小洋葱母亲的记忆越来越模糊,以至于都忘记了儿子。但是小时候的事情还依然浮现在眼前。智子。那个在长崎原子弹爆发后还活着的女人后来当了妓女。

我奶奶小时候也有玩伴,自从出嫁后也都不联系了。但是我奶奶有自己的兄弟姐妹,她是老大,下面有三个妹妹还有两个弟弟。小时候经常带着妹妹们和村子里的小伙伴去山里挖野菜吃。我能想象出,小孩子们很开心,一边吆喝一边挖,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挖野菜的压力和家里的经济与日俱增。野菜一大程度上包含着必需的食物来源。那个年代,有几个人会不去挖野菜呢。

小洋葱母亲在养老院中的记忆越来越差,而和小智,早死的丈夫的影子却越来越清晰。古语说,活人见到了逝去的人,是想你了,来搀着你带你一起下去了。也许,早死的丈夫真的想念在阳间的妻子了,想要来领他下去了。

小洋葱母亲自从痴呆后过得好苦,现实就是,给儿孙们添乱。可是,当小洋葱把母亲送到养老院时,回到家发现什么都空了。真是那句话,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奶奶活着的时候大家伙都嫌她烦,现在老人没了,我们全家都聚不在一起,没有老人,没有房子,还瞎凑什么热闹。于是我们现在就是这家两个,那家三个,那家四个。有女儿的嫁出去了就更无聊了。过年也没意思,跟平常一样,顶多再添几盘菜,多喝几乎酒。抬头望,人生短暂,奈何寂寞。

小洋葱母亲虽然做事情让人哭笑不得,但却是你的义务啊。就如她小时候照顾你一般,你可以白天把他送到敬老院,晚上再把他接回来,就像你上小学一样。这样不会耽误你你的工作,老太太也可以不用一个人。

奶奶自己一个人住的时候,三天才会有人下去探望他。有时候爸爸去给他做早饭,姑姑会给她做中饭,我一个星期才去探望。

眼泪又上来了,一辈子难以忘记的事情,也许到我老了,什么都不记得了,唯独记得的是我的祖母吧。我也希望到我老了,我的子孙们可以以我为豪。他们也可以写一些朴实无华感人的文字来抒发对祖母的喜爱和影响。

《去见小洋葱的母亲》影评(九):貪多嚼不爛

#影# 《去見小洋蔥的母親》7/10

老人失智,丈夫酗酒家暴,長崎核爆,戰後兒時摯友為生存賣身避而不見,妹妹因病早逝,每一個都是可以拿出來單獨撐起一檯戲,但全部融合在一起,因為導演嘗試安靜地把這一切緩緩鋪述,希望帶出”大風大浪一輩子不也就這樣過了”。

但演員太刻意用力隱藏,也太用力爆發,總覺得像舞台劇硬生生安插在生活裏,說服力不夠。不過在最後花橋上,奶奶在現實和幻覺中和所有曾經愛過又離去的”人們”團聚,雖然有點俗套,但還是讓人不得歎息一聲黯然落淚。

嘗試融入太多元素,交待的又不夠清楚,只有母子的感情線把握還算成功,合格但不出彩的作品。

《去见小洋葱的母亲》影评(十):荒莽

姐姐的婆家,对于还留在家里的妹妹们来说,就是不可知的异乡。每个出嫁的女子,都是孤身进入荒莽之地的旅人。

偶尔回到娘家的姐姐,有些眼神和姿态都不大一样了,虽然妹妹们依旧让她睡在从前的眠床上,那是靠在月光会照进来的窗边。微笑了一天的姐姐,在枕上流着安静的泪水,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样悲伤。

孩子一个个接着出生,再缠绕着母亲,在她的身边逐渐长大,就像是一颗垂挂着许多气根的榕树,等到这些曾经如发丝般飘荡着的气根变得粗壮并且牢牢地扎进土壤中之后,这片潮湿温暖的丛林就终于成为妇人唯一的家。

父母都已逝去,昔日的少女也都已星散,记忆中的娘家如今已成荒莽,只有月光,偶尔会斜斜地照进她们的梦中,照在那洁净而又微凉微湿的枕上。

席慕容。

    

上一篇:《狼人:身边野兽》的影评10篇_观     

下一篇:《悬赏》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