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合伙人》是一部由陈可辛执导,黄晓明 / 邓超 / 佟大为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合伙人》观后感(一):我本意是给八分
一部电影好或不好,得看从哪个角度去看。我一向是很珍惜别人劳动成果的,一部商业片,达到了娱乐观众的效果,还能稍微净化一下我们被玷污的三观,也能算上是一部好片。我本意是给八分,但八分就是推荐,对于推荐一向慎重的我忒把自己的屁话当回事,所以只好给了六分——还行。
一、挺真实。电影里很多镜头确实是八九十年代的真实写照,跪在地上求母亲让自己复读的成冬青,寒酸的教师宿舍,被学校开除后在街头贴小广告的场景,还有女神那土鳖的发型。大道理谁都懂,可又有几人能做到。不用觉得自己多么怀才不遇,人才就是用来埋没的。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但也有很多有准备的人,一辈子都没有机会。他们三个是幸运的,抓住了机会。
二、短暂爱情。爱在现实面前总是不堪一击,无论是被万难之后的万难击垮,还是被岁月消磨殆尽,总之有几对能走到最后呢。王阳在婚礼上的三个总结:不要跟丈母娘打麻将、不要跟比你想法多的女人上床、不要跟最好的朋友合开公司。经历了被LUCY抛弃,他剪去了长发,走出了自己的八十年代,自由不羁的他最终选了一个普通的会做饭的胖女人。我不知道婚礼上他说爱她是发自肺腑,还是对爱情婚姻的一种妥协。你爱,或不爱,婚就在那里,早晚得结。不如选择一个能为自己付出,踏实过生活的人,省不少心。
三、故事的升华。其实影片分布着一些小亮点,比如成冬青面对群众的示威、谩骂甚至扔东西,勇敢地站出去面对,还传递了“不要窝里横,向打我们的人学习,总有一天要比他们强。”的正确爱国思想。在发达之后,还每天亲自去关灯省电,多传递正能量。成了大款还不抛弃发妻的孟晓骏,当了校长也不搞对象不向女学生下手的成冬青,有钱了还娶个胖女人的王阳,这样的美好只能在电影里呈现了。估计因为此片主旨是讲梦想的,所以没有在男女关系方面浪费太多镜头,没有让我看到红颜知己小三破鞋。
四、过度的自尊,等于骄傲。或许因为我对美国文化理解的浅薄,我没有觉得孟晓骏在实验室被炒鱿鱼是一种多大的羞辱。优胜劣汰是从古至今的自然法则,他摔了白大褂吼了一句“我真不知道喂小白鼠还需要专业”。只要别人比你强了一点,哪怕是无关紧要的一点,挤掉你就是理所当然。这样容不得别人一点忽视的人,也只能出国了,在天朝生存不下去。有人说中国合伙人讲述了中国梦,我却觉得是构造了一个美国梦。给人一种走出牢笼,走向民主自由的感觉。
影片最后三人和美国人谈判一幕升华了,却在最最后落入俗套。成冬青以孟晓骏的名义捐助实验室,使得实验室以孟晓骏命名。我先不说有钱是不是能做些更有意义的,多少孩子吃不上饭你却给美国人捐钱。那种对尊严错误的认识,仅仅因为曾经在这里被炒掉,有钱了就要回来让他们仰视,自以为一雪前耻,其实很屌丝。如果自己没做错什么,不必刻意为了别人的错误,去向别人证明什么。主角在击败对手的一刻永远都是沉默的,欢呼雀跃、刻意显摆的,都是配角。即使你再有钱,再成功,也不一定就能让所有人都正视你。
真正一雪前耻的是黄教主,闹太套已经是过去式了,英语说得还不错。(我不知道是不是配音,真相帝勿喷)导演照顾屌丝观众的感受,只让他们把屌丝能听懂的部分用英文说。
《中国合伙人》观后感(二):中国好,大家才能好!
这部剧从头至尾都在强调”成功“和”尊严“。在孟晓俊看来,一开始,去美国就是最牛逼的事情,到后来,有一个成功的而且还能让美国老外另眼相看的事业才是最牛逼,最值得尊重的。
可是我想问,即便”新希望“发展成了世界上最强的教育性质的公司,它也是个帮助一大帮中国人冲进美国,冲到国外的机构,在老外看来,这不过是一群苍蝇的领头的。纵然,”新希望“上市,成为了最牛的企业,但是谁能保证孟先生出差就不会被要求停下来check一下行李呢。
其实我觉得,公司做得再大,再强,都是一群人的事情。这一小群人很牛,在外国人看来,是中国难得的奇葩,并能代表全中国牛。要想让中国人真正挺直腰杆,光有钱,不够,得让整个大中国强大起来。一个强大的国家才能得到外国的尊重,它的人民也能得到尊重。当中国不再别别国看不起,当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军事、教育都在全国赫赫有名,不管你是”新希望“还是”旧希望“的老总,都能得到大家的尊重。
看到最后,那苏梅说了句什么人要尊严地活着。我就在琢磨,她为了留美和一个外国人结婚生子,竟然还大义凛然地说这么严肃一句话。不知是对于过往的悔恨呢,还是她压根没觉得自己做的本来就是掉价的事情。
《中国合伙人》观后感(三):正视自己的中国合伙人——三种青年的梦想
不是一部只要名字盖上青春烙印的电影就可以让80后热血沸腾!
三个人,三个为不同梦想而拼命的好基友,天差地别的米国梦,这就是当下最热话题的北漂热?留学热?在努力去博得更广阔天地的同时,我们已经没有时间去考虑天高海阔是否一定要从更高的地方出发?最后是回来还是留下?是否在自己的土地就不能创造奇迹?!
自负心极强的【普通青年】孟晓骏,有一个自私却又远大的征服欲望;
潇洒的【艺术青年】王阳,在世俗的冲击下,却发掘出了自己内心真正最求的人生价值;
而最不起眼的【二逼青年】成东青在一次次的失败中,找到了自己真正内心的梦想。
三人一次次思想碰撞造就了最牛逼的中国合伙人,同时也一次次的在各自想法的驱使下产生了不可言语的矛盾。但始终不变的友情及共同梦想的目标,使三人在美国摇醒了自己从小拥有的美国梦之后,宣布公司上市,攻占美国。
如今中国年轻人巨大的压力之下,对梦想变得越来越遥不可及,越来越世俗,现今社会的中国年轻人很愿意为梦想买账,但仅仅是到电影院花几十元去买买梦想,看看电影中曾经的自己,谁能因为一两句台词而改变?
我们总是觉得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大家都是平等的,外面有最快实现理想的捷径,有无限的机遇。久而久之的中国人忘记了自己土地里的变化,无数理念的冲击下,变得那么的世俗,那么的害怕失败,也许从未害怕过失败,因为从头就选择了放弃。我们哪儿还有理由去描述我们曾经拥有过的梦想,也许那只是一场“美国梦。”只是你没有勇气和能力去击碎它罢了。
正视自己的中国合伙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不是在梦里。
是我们改变了世界,还是世界改变了我和你?
《中国合伙人》观后感(四):对,是喜欢和不喜欢的问题
推销成功学是不是就一定很可耻呢?我想也不一定,我一直也很讨厌一到新华书店就看到一摞的成功学书上面的电视里某位成功人士在推销自己的成功捷径,不过我感觉中国合伙人这部电影没搞的那么乌烟瘴气烟火味儿十足,甚至还挺可爱,因为晓明等人有些无厘头的表演和点睛的台词,至少感觉导演做了他能做的让这部电影看上去还比较体面,而且,这部电影主要不是在说成功,而是他们三人之间的友谊,在危机中怎样保持友情,和他们自身的成长和自我救赎,佟大为从一个特立独行的乐活族明白了平平淡淡才是真,邓超明白了生活之不易尊严之重要,黄晓明从山村书呆子——一个上课基本全部学生都会睡觉的呆子变成了用演讲代替性生活的疯子,至于最后的成功者的相片展示我感觉无视就好了,的确是败笔,而且新东方不知能怎么乐,这么大制作而且免费的宣传片不知道能帮助多收多少学生。所以大家为什么一听到成功,创业的字眼就无限吐槽呢?我想很多人在当今的中国社会下变得对此敏感了,唯恐避之不及而和导演一样同流合污,一部分人颇有草木皆兵的势头,有人吐槽个中道理无非就和小孩子打架无异,而且致敬有钱人赚吊丝的钱,不敢苟同
,其实成功这件事说白了就是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呗,想拿回自己之前失去的东西无可厚非,至于手段 怎样的看起来不那么有说服力也无所谓了,而且被说成屌丝观众心里略微不爽,屌丝愿意拿钱看,自己不当自己是屌丝就没人强加给你,有人也说避重就轻的只谈成功不说其中黑暗的一面不靠谱,可是电影是电影,不是焦点访谈,我们在一部电影里理应看到的就是积极向上的一面,告诉暂时还是屌丝的我们奋斗成功赚钱的普世道理,这个不可耻。
说说自己的感受,看这个电影自己还真有点被激励的感觉,所以喜欢,喜欢它它就好,就这么简单,身为一名也去美帝的出国屌丝,看这个电影多少有一些共鸣,纽约曼哈顿,时代广场,邓超餐馆打工的经历,签证,考托福,佟大为泡美国妞的桥段,普林斯顿大学,有些事情虽然没真正经历过,但至少和自己有那么几点关联,或者说自己意淫过,也许能体会个中滋味吧,其中托福的桥段正好激励了立志转学的我,身为一个成绩不是特别牛逼的出国党,托福不是个轻松的差事。。。更重要的一点,对于我们这一代留学生来讲,留学海外也许不是一件特别特别有挑战性的事情,我们顶多抱怨一下考试没复习,汉堡吃腻了,生活无聊点,可是对于上一代出国留学的人来说,他们的条件艰苦的多,路走的大都很坎坷(相信我,即使是现在大多数人出国也是抱着吃苦的心态去的,而不是享受)也许真的像邓超那样,做杂工,挣不到几个钱,牙打碎了往肚子里咽,即使是富二屌,官二屌们何尝不是屌丝呢?老爹也帮不上忙啊,可是啊邓超啊邓超,普林斯顿大学毕业了找不到工作这个是不是过分了,你让我们这些出国屌丝情何以堪~
台词也是一大亮点,我总结一下我感觉有意思的台词,一个女生喜欢一个男生如果只看长相,那是好色,一个男生喜欢一个女生如果只看长相,那是审美。中国学生善于考试,你不知道他们为了考试会付出多少,你不懂中国文化。其实还有好多。
不同人对待同一件作品能看出不同的东西,一千个莎士比亚读者眼中有八百个林黛玉,就好像出了电影院妈妈们讨论的是片中罗大佑和崔健的歌,我看到他们之间的友谊弥足珍贵,邓超在机场转身之后控制不住的眼泪看了还真的有一点感动,而且感觉作为一个爷们儿,实现自己的理想然后挥霍一下是不是很爽的一件事?能将好故事的电影就是好电影,至于他们捐助实验室和通过上市而争取尊严的行为是不是简单粗暴,成功背后是不是有不齿的行为,作为背景的那个真实存在的公司是不是真的有剽窃行为,这些也许不是我们应该考虑的,过多的分析解构没有啥意义,诚然,没有办法也没有必要不改变别人的想法,就是喜不喜欢的问题吧。
最后,欣赏那个用演讲代替性生活的人。。。
《中国合伙人》观后感(五):今天的中国出现了一批抓住了机遇,靠自己的勤奋和智慧成就了一番大事业的人
一直有点排斥励志电影和电视剧,排斥的原因是我认为社会和大众的每个个体发展不能靠人治,要靠科学发展。不是说看个励志电影,怀揣梦想,努力奋斗就能成功的。我认为靠勤奋,机遇,正确的方法,不能有太强的欲望。成冬青不也说,其实一直没有什么梦想,无奈的选择,一直走下去,就成这样了。老罗开俞敏洪的玩笑也说老俞是无心插柳。
实在没事儿做了,
看了《中国合伙人》。
必须说,好电影,很吸引人,好的励志电影都吸引人。编剧好,台词好。演员好,青年才俊。导演当然好了。
感想如下:
1、今天的中国出现了一批抓住了机遇,靠自己的勤奋和智慧成就了一番大事业的人。就像片尾展示的那样。
2、不能太现实了,偶尔需要看看书,看电影,要让自己有梦想。习总提出中国梦啊。
3、在中国,抓住机遇,靠自己的勤奋和智慧成就事业的这批人是时代的宠儿。让人尊重,不是靠其他的东西成功的。十分幸运,没有国内的平稳,没有改革开放,没有技术发展,没有机遇,如果仅仅有他们的勤奋和智慧,也不可能成功这样一批人。世界遵循丛林法则,十分残酷,不是资本的原始积累往往都是不干净的吗?可是他们这批人,十分成功,里外还都是阳光的,十分幸运。如果中国能持续的出现这样的人,那真是非常好,说明国内的环境非常好。
4、电影因为根据真实事件编写,所以情节无懈可击,而且信息量很大。很多细节让人共鸣。
5、这些人都很勤奋,有自己的想法。
《中国合伙人》观后感(六):我们有我们的方式
看前面的影评,有人大声斥责陈可辛的势利,认为他在传播附和一种不可取的成功价值导向。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是看到成东青给孟晓俊买下实验室命名,我是很感动的。首先,他做这个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了这个曾在美利坚共和国饱受艰辛的朋友。
影片里孟晓俊曾多次问起成东青,你有没有梦想。成东青一直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在拿着孟晓俊给他写好的稿子,毅然背过去之后,他说,同学们,我从来就没有什么梦想,也不知道什么是梦想。但是孟晓俊有梦想,但他一直不肯说出他真正的梦想,因为这背后隐藏着他在美国真实的际遇,隐藏着他人生最大的失败。他是成东青的偶像,他怎么能说,怎么能在成东青面前说,我的梦想,就是让美国人看到你,认可你,尊重你!?所以一开始关于公司上市问题争吵时,成东青甚至给他买了一栋带花园地皮的超大别墅,就像王洋说的,他不知道孟晓俊要什么。
其实他们能成为朋友,是有些必然的。他们的共同之处,就是不想让别人看不起。但他们不一样的是,成东青生于农村,他的起点就是失败,高考两次失败,追女朋友失败数次好不容易追到手最终还是失败,他自己也说他的人生最不缺的就是失败,但他不怕别人看见自己失败,因他愈败愈勇,他总会成功。而孟晓俊,他的人生,在去美国以前一直都是一帆风顺的,爷爷,爸爸,都是美国海龟,女朋友也是青梅竹马,顺利成婚,二人共赴美国。这是多少人尤其是成东青这样的人羡慕不来的条件。但是他到美国以后过得是什么生活呢,找一份工作如此艰辛。我想不少人在这里可能又要说这是个人能力问题之类的话,但这大概才是这部影片中旁白和注释如此多的原因,它们无时不刻不在提醒我们这样一个事实:这是在上个世纪!
那个时候的中国,还在步履蹒跚的发展;那个时候的华人,在美国没有多少尊严。我们不能拿现今的留学情况和那时做比较,很多在国外打拼过的同胞都知道,只有祖国强大了,才能使他们获得更多尊重。影片中有个小细节,孟晓俊在实验室里喂老鼠的工作也被抢了,而抢了这份工作的,正是他不久前见到的老同学。他极度的愤怒,但他最终什么也没说。人家生物系硕士毕业,来喂小白鼠,难道就容易吗。尔后他就在发廊找到自己的妻子,其实他们,彼此都心照不宣吧。在那样的年代,那样的美利坚合众国,有几个华人能够打破壁垒,发挥自己真正的作用呢。
到最后,我想了想,影片最大也最多的疑问,就是孟晓俊的那句,你有没有梦想。成东青真的没有梦想吗,如果没有,他又为什么要借钱考三次大学,为什么要拼命念书,为什么要......他自己对此的解释是,不想让人看不起。是啊,不被人看不起,这也许就是他的特质。他想法没有那么多是典型的中国式思维和生存方式。中国的现状导致大部分人不能去奢谈梦想,他们要做的,就是一点一滴的往前走,为了日子能过下去,为了不被人看不起,也为了,能为所在乎的人做一点事情。
《中国合伙人》观后感(七):让那些人曾看不起你的人只看到你华丽的背影。
以创业故事为蓝本的电影都是带着笑容与泪水的,只有看到最后才会发现是悲剧还是喜剧。这电影给我的感慨很大,我本不喜欢这类的电影在朋友的力荐下还是去看完了。
人都是自私的(除了王阳以局外人的身份游走在成东青与孟晓俊之间,保持着中立)。孟晓俊怕成东青的病传染给他不去医院看望他;成东青记住了这件事情,反对上市;孟晓俊为了中国人所谓在乎的面子、地位不顾一切要求公司上市……在他们经过成长过程的磨练终是让友情短暂的战胜了利益,一同奔赴美国。在电影中我最喜欢孟晓俊这个人物,他像是企业远见的鹰,发展新梦想,曾经一度时间他掌握着新梦想的过去与未来。有人说着就是社会上有有些名人的合成版故事,是有如何,难道他们的故事不值得被人津津说道吗。电影告诉我们坚持到底依旧是千古不变的真理,在面对困难时应该面对,在别人给你一击时给他更大的回击,让他们永远只能看到你华丽的背影。
《中国合伙人》观后感(八):中国合伙人
一个月里,两部以青春为起点的片子连接上映,这实在是件有趣的事。
一个是男导演,一个是女导演。女导演耿耿于怀的是青春未尽的梦,男导演想的则是,该做的梦都做成了,只是,梦还是那个梦嘛?殊途同归的,是那句少年时就很喜欢的歌词:“寻遍了却偏失去,未盼却在手”。人生有什么事,比费劲心力争取,到头来终如所愿,却未趁我心,更值得悲哀呐?
抛开那些追求年代质感细节的移情代入,相较而言,还是男性视角的思考,让我更有感触。即使不能提供全部的答案,但是提供一种思索的可能,这也是一部有价值电影存在的基础。
《中国合伙人》故事的蓝本不言而喻,从剧作上来说,它通过抽丝剥茧的细节设置,还原了一个“中国梦”的实现过程:甘为人下的谦卑态度、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趋利避害的实用主义原则,以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终于换得扬眉吐气、衣锦还乡的成功,简而言之:鸡血加鸡贼,无限约等于鸡犬升天。过程的确很有意思,细想想有点儿没意思,但再琢磨,就是这个意思。
中国梦好不好?中国梦对不对?这两个问题就没有办法,获得一个统一的答案。
我觉得世界人生最大的无趣在于,我们不认同别人认可的标准,却又渴望别人的认可,爱情如是、事业如是、生活亦如是。前者是我们渴望脱俗,后者是我们又未能免俗。当我们在对方的标准里做不到最好的时候,我们常常会怀疑自己的标准是否牢靠。所以,一辈子,我们都在征服对方和劝服自己之间不停徘徊纠结,大部分人,就这么稀里糊涂地度过了一生。
在这样一个时代,有这样一个艰难的历史选择,说到底我们还是背负了历史的包袱。我们那么渴望坚持自我,又那么渴望他人的承认,而后者本身就是对前者最大的否定。所以我希望我们的下一代,不用继承某种屈辱、不用承担某种压力,不用奋力站起来证明我们能站起来,能想躺着就躺着,只因为我们真的喜欢躺着。总之一条,不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最后想说,成冬青诠释的中国式成功,充满了某种实用主义的得意。而王阳诠释的中国式幸福,则有自欺欺人的妥协。这种的态度,充满了某种无奈,也或者,才是我们每个人寻找答案的开始。
《中国合伙人》观后感(九):《中国合伙人》感悟
孟晓骏一直胸怀大志,毕业后带着心中的梦想,带着心爱的女人,成功获得签证去了美国,剩下两个失败者一个被女朋友甩,一个送女朋友出国。虽然在别人眼里孟晓骏已经算是半个成功人士了,可实际上在美国的生活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逐渐被艰难的生活磨去斗志,甚至受人歧视,到最后夫妻俩反思他们来美国究竟是为了什么?
很多和我一样怀揣着梦想和远大的志向的人从全国各地来到北上广深这些大城市,住过地下室,租过平房,虽然那时候每个月的工资是家乡的好几倍,听起来挺风光的,可是大城市的物价很高,房租房价更是离谱,很多人成了地道的月光族,多年以后,梦想和斗志都已经消磨殆尽,在那些日子里我经常问自己,我来这里究竟是为了什么?
孟晓骏回国,成东青和王阳开着奥迪车去接他,手里拿着大哥大,这让孟晓骏又吃惊又羡慕,他没想到曾经经历过失败和痛苦的失败者,最终选择随遇而安的人反而混的更好。
多年以后我回到家乡,以前的同学、朋友也都结婚生子,买车买房,一个个混的人五人六的,日子过的很安逸,好不让人羡慕。大城市是世界的窗口,我们可以来见见世面,开开眼界,但这里并不是梦想的天堂,有时候随遇而安的日子反而更令人羡慕。
《中国合伙人》观后感(十):别期望魔镜成真,意淫不醒
没看电影前,网络上各种批评之声让我犹豫了半天要不要花钱去电影院看,但最终没有敌过身边人推荐的力量,抱着“拼了,不就是40块钱”的心理去看了电影。
结果是——惊喜。虽然有笑有泪,有新东方我很熟知的创业故事,但依然让我感动。从教主同学的演技到佟先生那种“做什么都是合理的”的发型,到真正青春梦想、挥斥方遒的冲动,都透着秒杀各类文艺愤青的气势。
诚然很多人认为新东方无耻的发家史被无耻的搬上荧屏,是个营销手段或者陈可辛黔驴技穷的末路之作,但我作为一个被新东方老师洗刷三观的人,对他们的精神有着无比认同,且深入骨髓。这个年代太不乏的是“屌丝心理”+“世俗厚黑”+“不成功是各种合理”的流氓推断心态,很多身边人看到成功人士,第一反应就是——他家世好,所以他成功。他结识权贵,所以他成功。他不要脸,所以他成功。而忽略的是他们的努力,他们的聪明,他们的坚持。
这个故事,纵然有各种逆袭的感觉,但终究是一本踏踏实实的奋斗史,告诉你没有人的成功不是血水里泡泡,汗水里浸浸,苦水里滚滚的。人不怕生于贫穷,却怕死于贫穷。你说钱这东西不是个东西,可它真真实实的是现实世界给予你的掌声,是你可以不用意淫,直接拿去醉生梦死的凭证,是你可以傲世群雄的标识。你若不成功,清高给谁看?
同样,彻头彻尾的商业思维也贯穿了整部电影,寻求机会、瞄准市场定位、选择最经济地点、合伙、上市、炒作,但真实的商业世界就是这样,别去用带有偏见的心看电影,电影只是真实世界的镜子,难道你想让他成为白雪公主后妈的魔镜吗?
wake up!不奋斗的屌丝,别期望魔镜成真,意淫不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