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读书故事: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12岁那年,因家里贫困,只好离开苏北老家,跟伯父到沈阳去读书。
伯父带他下火车时,指着一片繁华的市区说: 没事不要到这里来玩,这里是外国租界地,惹出麻烦,没处说理啊! 周恩来奇怪地问: 这是为什么? 伯父沉重地说: 中华不振啊!
周恩来一直想着伯父的话,为什么在中国土地上的这块地方,中国人却不能去?他偏要进去看个究竟。
一个星期天,他约了一个好朋友,一起到租界地去了。
这里确实与其他地方不同,楼房样子奇特。街上的行人中,中国人很少。忽然,从前面传来喧嚷声,他俩跑过去看。在巡警局门前,一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向两个穿黑制服的中国巡警哭诉,旁边还站着两个趾高气扬的洋人。他俩听了一阵就明白了,这位妇女的丈夫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中国巡警不但不扣住洋人,还说中国人妨碍了交通。周围的中国人都忿忿不平,心怀正义感的周恩来拉着同学上前质问巡警: 为什么不制裁洋人? 巡警气势汹汹地说: 小孩子懂什么?这是治外法权的规定! 说完走进巡警局,砰的一声把门死死关上。
从租界地回来,周恩来心情很沉重,他常常站在窗前向租界地方向远远地望着,沉思着。
一次,校长来给大家上课,问同学们: 你们为什么读书? 有的说: 为明礼而读书。 有的说: 为做官而读书。 有的说: 为父母而读书。 有的说: 为挣钱而读书。 当问到周恩来的时候,他清晰有力地回答: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校长震惊了,他没料到,一个十几岁的孩子,竟有这样大的志气。
周恩来在沈阳读小学的三年中,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他的作文曾被送到省里,作为小学生的模范作文,还被编进两本书里。
15岁那年,周恩来以优异成绩考进天津南开中学。那时,伯父的生活也很困难,他就利用节假日,给学校抄写材料,挣一点钱来做饭费。生活虽清苦,但他的学习愿望却很强烈。他在课上认真听讲,课外阅读大量书籍,获得了丰富的知识。他的考试成绩总是全班第一。全校师生都很敬重他,说他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学校为了奖励他,宣布免去他的学杂费。他成为南开中学唯一的一个免费生。
周恩来在青少年时期,为中华之崛起努力读书。以后,也是为了这个目标,他忘我地工作,无私地奉献了毕生精力。
爱迪生读书有妙诀
美国的爱迪生,是一个世界闻名的发明大王。终其一生,发明的东西有白炽电灯、留声机、活动电影、自动电报机、速写机等一千三百二十八种,平均每十一天就有一项发明〔当然,这里也包括他的助手的功劳)。一八八二年,是他发明最盛之年,平均每三天就发明一种东西。人们不禁要问:这位发明大王,是怎样走上成功之路的呢?
刚上小学时,他的老师很讨厌他,因为爱迪生不象别的孩子那样乖乖地听话,而是爱提一些怪问题难老师。有一天,老师被他惹火了,找到爱迪生的妈妈说,你的小孩真怪、老问我为什么二加二等于四。这么一来,搞得课堂教学难以进行,如果再传染上别的孩子,就更糟了。我教不了他,你另想办法吧。
爱迪生的妈妈是理解孩子的。她把孩子领回家来,亲自授课。就这样,爱迪生通过刻苦自学,掌握了比在学校读书的孩子还要多的知识。
为了谋生,也为了挣点钱做实验,爱迪生开始卖报。早上六点出发,晚上九时半回家。稍有空暇,他就钻图书馆,看书,想问题。这个图书馆座落在底特律,是爱迪生乘火车卖报的终点站。
一天,爱迪生在专心致志地看书,有位绅士向他走来: 我时常在这里遇到先生,请问您读了多少书了?
唔,我已经读了十五英尺高的书了。 爱迪生看了看这位很有点古怪的绅士,认真地回答道。
哈哈哈哈 ,绅士大笑起来,有点使爱迪生感到惊异。过了一会儿,那绅士又认真起来: 噢,十五英尺,值得佩服,请问你读书时,有个什么确定的目的吗?据我观察所见,你以往读的书与今天读的书,性质就不一样,你是不是随便乱读的呢?
小爱迪生忽闪着明亮的眼睛。 不!我是按照次序读的,我下了决心,要读完这个图书馆里的所有的藏书。 讲完这番信心十足的话,爱迪生直盯着那绅士,盼望着他做出一句评判性--不,表彰性的话。不料,那绅士却说:
啊!你要读完这图书馆所有的书,情神可嘉!但是,你这种读法是会浪费精力的。经济实效的读书方法是,先应有一定的目的,之后再去选书读。从今以后,你要定一个方针、计划呀,有了方针、计划,就可以循序渐进了!
一番话,犹如一道阳光透过心扉,射入了爱迪生求知欲强盛的心田。他牢牢地记住了那位绅士的指点,开始更加自觉、更加有计划地读书学习了。
在研制改进打字机的一个部件的时候,他就把有关打字机的书全部借来,系统阅读,并且很快解决了问题。在发明电灯的日子里,他常常钻进图书馆,把各种杂志书报上的有关文章阅读一遍,而后根据需要摘抄一些段落。有人统计说,为了研究发明电灯,爱迪生在图书馆使用的笔记本达二百本,共计四万多页。这种带着一定目的,有计划积累知识的学习、读书方法,给爱迪生带来莫大的好处。
要说 读书的妙诀 ,这也应该算作重要的一条吧。
列宁小时候很喜欢读书
列宁小时候是一个认真学习的孩子。列宁在学校里,每门功课都学得很好。老师讲课,他用心听。老师留的作业,他认真做。列宁做完学校里的功课,还读许多课外书。
他常常把书里的故事讲给别人听。他爱书里那些勤劳勇敢的人,拿他们做自己的榜样。列宁十分爱护书。他从来不把书弄脏,也不把书到处乱扔。列宁小时候就是这样学习的。
高尔基的艰苦读书岁月
高尔基童年时家里穷,不得不去打工,帮一户人家做长工。他经常利用空余时间读书,可有时候读书太入迷,被人发现,受了不少苦。
有一次,高尔基一边烧开水一边读书,水壶的水都烧干了,高尔基都没发觉,最后把水壶给烧一个大窟窿。
女主人非常生气,抄起一根大木棍,劈头盖脸往高尔基身上打,边打边骂,把高尔基打得遍体鳞伤,以至不得不请医生来看。高尔基身上青一块,紫一块,有的地方都渗出了血,木刺都扎进肉里去了。医生从他的背上拔出了十二根木刺,并非常义愤地鼓动高尔基去告发。
女主人这时害怕了,她生怕高尔基去告她虐待罪。马上换了一副可怜的面孔说: 孩子!只要你不去告发我,你提什么条件我都答应。
你说话算数?
是的。 女主人无可奈何地说。
只要你允许我在干完活后可以读书,我就不去告发你。
女主人极不情愿地答应了。这样,高尔基因祸得福,以皮肉受苦的代价,换来了多余时间读书的权利。
名人读书故事 白岩松
白岩松出生在内蒙古一个边远小城,8岁那年,父亲不幸辞世,母亲用坚强和隐忍挑起了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平时给人印象总是不苟言笑的白岩松,小时候却是个淘气包,常常惹妈妈生气,被妈妈打。白岩松每天至少要挨两次打,要不然,连他自己都会感到奇怪。
由于太贪玩,白岩松小时候的学习成绩很差。一次,白岩松的考试成绩在全班倒数第二,他一生气,竟偷偷把张贴的成绩榜撕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贫寒的家庭环境磨砺了白岩松吃苦耐劳、敢于迎接挑战的坚强性格。渐渐地,白岩松的成绩跟了上来。高三那年,为了让成绩提高得更快,他把所有学过的课本都找出来装订起来,历史书一共有600多页,地理书一共有700多页,语文书一共有1000多页等等。然后,白岩松一天看每科30页书,另外还要做数学题。持之以恒,白岩松终于考上了大学。
现在回想这些,白岩松感慨地说:青春最可爱的地方就在于有大把的时间可以去挥霍,你可以犯无数的错误,因为你有改正错误的时间,但是当中年这杯下午茶端在你手里的时候,你就知道要赶紧做正确事,因为错了就没有改正的时间了。
苏东坡改对联读书
北宋大学士苏轼,少时在父亲苏洵的教导下,博览群书,知识丰富,常常受到父亲的诗朋词友的称赞。因此有些飘飘然。
一日,年少气盛的苏轼,骄傲地写了副对联贴于自己的书房门口。联云:
识遍天下字,
读尽人间书。
老父亲一日得闲,来到大儿子的书房检查他的学业,抬头看见对联,连连摇头暗叹。儿子如此不谦虚,他很生气。于是,找来几本文辞深奥的古书喊道: 轼儿,你细细读之吧! 说罢叹息而去。
苏轼看了一本又一本,书上的字、词、句他有很多不认得、不理解,心中十分惭愧。于是,他赶紧提笔将门上联语各加了两个字。
从此以后,苏轼虚心学习,日夜攻读,终于以他的勤奋努力,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词造诣也达到了惊人的地步。
你知道他在上下联的头上各加了那两个字。
谜底:加 发愤 ,和 立志 。
诸葛亮喂鸡读书
诸葛亮字孔明,湖北襄阳人,从小父母双亡,跟着叔叔生活。诸葛亮叔叔将小诸葛亮委托给南阳名士水镜先生,在那里学习天文地理、兵法谋略。
水镜先生这人有个习惯,每次讲课都不定时,一听到鸡叫就不讲了,可诸葛亮还没听够呢。
后来,诸葛亮想了一个办法,在裤子上缝了一个口袋,每天上学的时候就抓几把小米放在口袋里。当晌午快到时,他悄悄地朝窗外撒一把小米。公鸡见有黄灿灿的小米,顾不上啼叫,就啄食起来。刚刚啄完,诸葛亮又撒一把,直到把口袋里面的小米撒完。
等公鸡吃完口袋里的小米再叫时,水镜先生多讲了一个时辰的课,可把师娘饿坏了,时间长了不免抱怨几句: 怎么搞到这么晚,晌午过了,也不知道饿!
你没听见鸡才叫吗? 水镜先生说。
师娘是个聪明人,知道其中必有奥妙。
第二天快到晌午的时候,她悄悄地来到了院子里,只见那只花颈公鸡刚要伸长脖子叫唤,就有人从书房窗口撒出一把小米。她走上前,把事情看了个仔细,又悄悄地回家了。
这天水镜先生回来,师娘笑着说: 你这个当先生的,还不如小诸葛。 于是她把刚才看到的情况,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水镜先生。
水镜先生听后一愣,又哈哈大笑起来,心想诸葛亮喂鸡求学,真是聪明过人,将来必定是盖世奇才。
周恩来12岁那年,因家里贫困,只好离开苏北老家,跟伯父到沈阳去读书。
伯父带他下火车时,指着一片繁华的市区说: 没事不要到这里来玩,这里是外国租界地,惹出麻烦,没处说理啊! 周恩来奇怪地问: 这是为什么? 伯父沉重地说: 中华不振啊!
周恩来一直想着伯父的话,为什么在中国土地上的这块地方,中国人却不能去?他偏要进去看个究竟。
一个星期天,他约了一个好朋友,一起到租界地去了。
这里确实与其他地方不同,楼房样子奇特。街上的行人中,中国人很少。忽然,从前面传来喧嚷声,他俩跑过去看。在巡警局门前,一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向两个穿黑制服的中国巡警哭诉,旁边还站着两个趾高气扬的洋人。他俩听了一阵就明白了,这位妇女的丈夫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中国巡警不但不扣住洋人,还说中国人妨碍了交通。周围的中国人都忿忿不平,心怀正义感的周恩来拉着同学上前质问巡警: 为什么不制裁洋人? 巡警气势汹汹地说: 小孩子懂什么?这是治外法权的规定! 说完走进巡警局,砰的一声把门死死关上。
从租界地回来,周恩来心情很沉重,他常常站在窗前向租界地方向远远地望着,沉思着。
一次,校长来给大家上课,问同学们: 你们为什么读书? 有的说: 为明礼而读书。 有的说: 为做官而读书。 有的说: 为父母而读书。 有的说: 为挣钱而读书。 当问到周恩来的时候,他清晰有力地回答: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校长震惊了,他没料到,一个十几岁的孩子,竟有这样大的志气。
周恩来在沈阳读小学的三年中,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他的作文曾被送到省里,作为小学生的模范作文,还被编进两本书里。
15岁那年,周恩来以优异成绩考进天津南开中学。那时,伯父的生活也很困难,他就利用节假日,给学校抄写材料,挣一点钱来做饭费。生活虽清苦,但他的学习愿望却很强烈。他在课上认真听讲,课外阅读大量书籍,获得了丰富的知识。他的考试成绩总是全班第一。全校师生都很敬重他,说他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学校为了奖励他,宣布免去他的学杂费。他成为南开中学唯一的一个免费生。
周恩来在青少年时期,为中华之崛起努力读书。以后,也是为了这个目标,他忘我地工作,无私地奉献了毕生精力。
爱迪生读书有妙诀
美国的爱迪生,是一个世界闻名的发明大王。终其一生,发明的东西有白炽电灯、留声机、活动电影、自动电报机、速写机等一千三百二十八种,平均每十一天就有一项发明〔当然,这里也包括他的助手的功劳)。一八八二年,是他发明最盛之年,平均每三天就发明一种东西。人们不禁要问:这位发明大王,是怎样走上成功之路的呢?
刚上小学时,他的老师很讨厌他,因为爱迪生不象别的孩子那样乖乖地听话,而是爱提一些怪问题难老师。有一天,老师被他惹火了,找到爱迪生的妈妈说,你的小孩真怪、老问我为什么二加二等于四。这么一来,搞得课堂教学难以进行,如果再传染上别的孩子,就更糟了。我教不了他,你另想办法吧。
爱迪生的妈妈是理解孩子的。她把孩子领回家来,亲自授课。就这样,爱迪生通过刻苦自学,掌握了比在学校读书的孩子还要多的知识。
为了谋生,也为了挣点钱做实验,爱迪生开始卖报。早上六点出发,晚上九时半回家。稍有空暇,他就钻图书馆,看书,想问题。这个图书馆座落在底特律,是爱迪生乘火车卖报的终点站。
一天,爱迪生在专心致志地看书,有位绅士向他走来: 我时常在这里遇到先生,请问您读了多少书了?
唔,我已经读了十五英尺高的书了。 爱迪生看了看这位很有点古怪的绅士,认真地回答道。
哈哈哈哈 ,绅士大笑起来,有点使爱迪生感到惊异。过了一会儿,那绅士又认真起来: 噢,十五英尺,值得佩服,请问你读书时,有个什么确定的目的吗?据我观察所见,你以往读的书与今天读的书,性质就不一样,你是不是随便乱读的呢?
小爱迪生忽闪着明亮的眼睛。 不!我是按照次序读的,我下了决心,要读完这个图书馆里的所有的藏书。 讲完这番信心十足的话,爱迪生直盯着那绅士,盼望着他做出一句评判性--不,表彰性的话。不料,那绅士却说:
啊!你要读完这图书馆所有的书,情神可嘉!但是,你这种读法是会浪费精力的。经济实效的读书方法是,先应有一定的目的,之后再去选书读。从今以后,你要定一个方针、计划呀,有了方针、计划,就可以循序渐进了!
一番话,犹如一道阳光透过心扉,射入了爱迪生求知欲强盛的心田。他牢牢地记住了那位绅士的指点,开始更加自觉、更加有计划地读书学习了。
在研制改进打字机的一个部件的时候,他就把有关打字机的书全部借来,系统阅读,并且很快解决了问题。在发明电灯的日子里,他常常钻进图书馆,把各种杂志书报上的有关文章阅读一遍,而后根据需要摘抄一些段落。有人统计说,为了研究发明电灯,爱迪生在图书馆使用的笔记本达二百本,共计四万多页。这种带着一定目的,有计划积累知识的学习、读书方法,给爱迪生带来莫大的好处。
要说 读书的妙诀 ,这也应该算作重要的一条吧。
列宁小时候很喜欢读书
列宁小时候是一个认真学习的孩子。列宁在学校里,每门功课都学得很好。老师讲课,他用心听。老师留的作业,他认真做。列宁做完学校里的功课,还读许多课外书。
他常常把书里的故事讲给别人听。他爱书里那些勤劳勇敢的人,拿他们做自己的榜样。列宁十分爱护书。他从来不把书弄脏,也不把书到处乱扔。列宁小时候就是这样学习的。
高尔基的艰苦读书岁月
高尔基童年时家里穷,不得不去打工,帮一户人家做长工。他经常利用空余时间读书,可有时候读书太入迷,被人发现,受了不少苦。
有一次,高尔基一边烧开水一边读书,水壶的水都烧干了,高尔基都没发觉,最后把水壶给烧一个大窟窿。
女主人非常生气,抄起一根大木棍,劈头盖脸往高尔基身上打,边打边骂,把高尔基打得遍体鳞伤,以至不得不请医生来看。高尔基身上青一块,紫一块,有的地方都渗出了血,木刺都扎进肉里去了。医生从他的背上拔出了十二根木刺,并非常义愤地鼓动高尔基去告发。
女主人这时害怕了,她生怕高尔基去告她虐待罪。马上换了一副可怜的面孔说: 孩子!只要你不去告发我,你提什么条件我都答应。
你说话算数?
是的。 女主人无可奈何地说。
只要你允许我在干完活后可以读书,我就不去告发你。
女主人极不情愿地答应了。这样,高尔基因祸得福,以皮肉受苦的代价,换来了多余时间读书的权利。
名人读书故事 白岩松
白岩松出生在内蒙古一个边远小城,8岁那年,父亲不幸辞世,母亲用坚强和隐忍挑起了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平时给人印象总是不苟言笑的白岩松,小时候却是个淘气包,常常惹妈妈生气,被妈妈打。白岩松每天至少要挨两次打,要不然,连他自己都会感到奇怪。
由于太贪玩,白岩松小时候的学习成绩很差。一次,白岩松的考试成绩在全班倒数第二,他一生气,竟偷偷把张贴的成绩榜撕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贫寒的家庭环境磨砺了白岩松吃苦耐劳、敢于迎接挑战的坚强性格。渐渐地,白岩松的成绩跟了上来。高三那年,为了让成绩提高得更快,他把所有学过的课本都找出来装订起来,历史书一共有600多页,地理书一共有700多页,语文书一共有1000多页等等。然后,白岩松一天看每科30页书,另外还要做数学题。持之以恒,白岩松终于考上了大学。
现在回想这些,白岩松感慨地说:青春最可爱的地方就在于有大把的时间可以去挥霍,你可以犯无数的错误,因为你有改正错误的时间,但是当中年这杯下午茶端在你手里的时候,你就知道要赶紧做正确事,因为错了就没有改正的时间了。
苏东坡改对联读书
北宋大学士苏轼,少时在父亲苏洵的教导下,博览群书,知识丰富,常常受到父亲的诗朋词友的称赞。因此有些飘飘然。
一日,年少气盛的苏轼,骄傲地写了副对联贴于自己的书房门口。联云:
识遍天下字,
读尽人间书。
老父亲一日得闲,来到大儿子的书房检查他的学业,抬头看见对联,连连摇头暗叹。儿子如此不谦虚,他很生气。于是,找来几本文辞深奥的古书喊道: 轼儿,你细细读之吧! 说罢叹息而去。
苏轼看了一本又一本,书上的字、词、句他有很多不认得、不理解,心中十分惭愧。于是,他赶紧提笔将门上联语各加了两个字。
从此以后,苏轼虚心学习,日夜攻读,终于以他的勤奋努力,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词造诣也达到了惊人的地步。
你知道他在上下联的头上各加了那两个字。
谜底:加 发愤 ,和 立志 。
诸葛亮喂鸡读书
诸葛亮字孔明,湖北襄阳人,从小父母双亡,跟着叔叔生活。诸葛亮叔叔将小诸葛亮委托给南阳名士水镜先生,在那里学习天文地理、兵法谋略。
水镜先生这人有个习惯,每次讲课都不定时,一听到鸡叫就不讲了,可诸葛亮还没听够呢。
后来,诸葛亮想了一个办法,在裤子上缝了一个口袋,每天上学的时候就抓几把小米放在口袋里。当晌午快到时,他悄悄地朝窗外撒一把小米。公鸡见有黄灿灿的小米,顾不上啼叫,就啄食起来。刚刚啄完,诸葛亮又撒一把,直到把口袋里面的小米撒完。
等公鸡吃完口袋里的小米再叫时,水镜先生多讲了一个时辰的课,可把师娘饿坏了,时间长了不免抱怨几句: 怎么搞到这么晚,晌午过了,也不知道饿!
你没听见鸡才叫吗? 水镜先生说。
师娘是个聪明人,知道其中必有奥妙。
第二天快到晌午的时候,她悄悄地来到了院子里,只见那只花颈公鸡刚要伸长脖子叫唤,就有人从书房窗口撒出一把小米。她走上前,把事情看了个仔细,又悄悄地回家了。
这天水镜先生回来,师娘笑着说: 你这个当先生的,还不如小诸葛。 于是她把刚才看到的情况,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水镜先生。
水镜先生听后一愣,又哈哈大笑起来,心想诸葛亮喂鸡求学,真是聪明过人,将来必定是盖世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