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灵周说,家里兄弟姐妹多,自己又是长子,小学毕业时,父亲对他说 别上学了,回家干点活儿能补贴家用 。
7月的一天,李灵周到学校参加毕业典礼。从班主任郭松兰手里接过毕业证时,他呜咽着说: 郭老师,以后我就不能上学了。
据郭松兰回忆,当时自己对此感到意外,因为李灵周在学校表现很好,成绩也不错,并且已经拿到了洛阳十四中的录取通知书。
那天中午,郭松兰到学校的食堂买了一个白面馒头揣在怀里。她叫住了要离开学校的李灵周,把馒头塞到了他口袋里,还对他说: 无论多难,都要坚持学习。
李灵周至今印象深刻,他说,自己用手捂着口袋,哭着跑出了校园。在回家的路上,他大口吃着馒头,不过没舍得吃完,留了一小块儿藏在口袋里。
关于馒头的事儿,李灵周没跟任何人提起过,只是自己一直记在心里,记了53年。
回忆
饥荒年月,馒头比金子还金贵
那时,物质严重匮乏,饥荒与贫困吞噬了李灵周家所在的龙门村。
据他回忆,一家人一个月能分到几十斤粮食,但大都是粗粮, 都是红薯面 。
后来,红薯面也没了,父母为了能让几个孩子有口吃的,到山上摘树叶,他们甚至还吃过龙门山的一种石头(当地称之为 石头面 )。
郭松兰给李灵周的那个馒头,其实很小,只有一两多重,但却是李灵周有记忆以来,吃的第一个白面馒头。
那一年,郭松兰20多岁,是从南阳老家调到洛阳教学的第三年,她每个月只有20斤粮票,平时都是算着日子吃饭,根本舍不得吃馒头。
馒头比金子还金贵。 李灵周说。
讲述
老师的话,改变了他的命运
这个馒头与郭松兰的鼓励,真的改变了李灵周的命运。他决定继续上学。
那一天,李灵周哭着回到了家,并对父亲说,还想上学,希望能完成学业。
李灵周说,他明白郭老师的意思。 她希望我无论多难,都不要放弃学习。
耐不住李灵周的央求,家人又让他去读了初中。虽然第二年还是因为贫困加剧辍学回家了,但是李灵周没有放弃学习,后来又参了军。
参军以后,生活好了很多,几乎每天都能吃上白面馒头。有一次,他一顿饭吃了11个馒头。
每当吃饭的时候,李灵周就会愈发想念郭松兰对自己的帮助。 如果不是那个馒头,还有老师的鼓励,我可能会一直在家种地。
心愿
寻找恩师,他想当面说声谢谢
李灵周一直想找到郭松兰,当面说一声 谢谢 。
他曾向另一位老师打听郭松兰的下落,可还没等来回复,那位老师就因病去世了。
这让李灵周更加感到不安, 说实话,之前一直担心郭老师已经不在世了,这会是我一辈子的遗憾。
他也曾打听到郭松兰在洛阳关林教过学,便专程从部队回来前去寻找,结果失望而归。
1972年,李灵周退伍回到洛阳,只要闲下来,就会托熟人打听郭松兰的下落。
去年,李灵周生了一场重病,一度昏迷不醒。他的女婿说,在昏迷时,老人还喊 一定要找到郭老师 。
最终李灵周康复了,不过随着年龄越来越大,他的担忧也与日俱增。他担心自己有一天会死去,却还没找到郭松兰并当面对她说声谢谢。
重逢
行善助人
是老师恩情的延续
前几天,洛阳当地媒体对李灵周寻找恩师的事进行了报道,有熟悉郭松兰的人给她打了个电话,她才得知有学生一直在寻找自己。
9月11日,两人终于在郭松兰的家里相见,师生相拥而泣。
终于不留遗憾了。 李灵周说,看着老师虽然已经79岁了,但仍旧身体结实,他也放心了。
郭松兰也说,没想到这么大年龄了,又多了一个 儿子 ,这都是善心带来的善果。
其实,郭松兰也曾找过这个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学生。她曾托人打听李灵周是否还在上学,也是什么消息都没得到。
李灵周并不是郭松兰唯一帮助过的人。她说,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周济学生是常有的事儿。只是没想到,53年前的一个小举动,能对李灵周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提起当年的场景,郭松兰的印象已经模糊,不过她说: 我一点也不高尚,只是看到自己的学生面临辍学的境地,想给他点鼓励。
我感激我老师,她不但改变了我的命运,还让我学会了帮助人。 李灵周说,每当有人需要帮助时,他就会想起曾改变自己命运的那个馒头。
他甚至还计划,百年之后把自己的身体捐献给红十字会。
行善,也是老师教给我的,是恩情的延续。 李灵周说完笑了,一脸从容与豁达。
7月的一天,李灵周到学校参加毕业典礼。从班主任郭松兰手里接过毕业证时,他呜咽着说: 郭老师,以后我就不能上学了。
据郭松兰回忆,当时自己对此感到意外,因为李灵周在学校表现很好,成绩也不错,并且已经拿到了洛阳十四中的录取通知书。
那天中午,郭松兰到学校的食堂买了一个白面馒头揣在怀里。她叫住了要离开学校的李灵周,把馒头塞到了他口袋里,还对他说: 无论多难,都要坚持学习。
李灵周至今印象深刻,他说,自己用手捂着口袋,哭着跑出了校园。在回家的路上,他大口吃着馒头,不过没舍得吃完,留了一小块儿藏在口袋里。
关于馒头的事儿,李灵周没跟任何人提起过,只是自己一直记在心里,记了53年。
回忆
饥荒年月,馒头比金子还金贵
那时,物质严重匮乏,饥荒与贫困吞噬了李灵周家所在的龙门村。
据他回忆,一家人一个月能分到几十斤粮食,但大都是粗粮, 都是红薯面 。
后来,红薯面也没了,父母为了能让几个孩子有口吃的,到山上摘树叶,他们甚至还吃过龙门山的一种石头(当地称之为 石头面 )。
郭松兰给李灵周的那个馒头,其实很小,只有一两多重,但却是李灵周有记忆以来,吃的第一个白面馒头。
那一年,郭松兰20多岁,是从南阳老家调到洛阳教学的第三年,她每个月只有20斤粮票,平时都是算着日子吃饭,根本舍不得吃馒头。
馒头比金子还金贵。 李灵周说。
讲述
老师的话,改变了他的命运
这个馒头与郭松兰的鼓励,真的改变了李灵周的命运。他决定继续上学。
那一天,李灵周哭着回到了家,并对父亲说,还想上学,希望能完成学业。
李灵周说,他明白郭老师的意思。 她希望我无论多难,都不要放弃学习。
耐不住李灵周的央求,家人又让他去读了初中。虽然第二年还是因为贫困加剧辍学回家了,但是李灵周没有放弃学习,后来又参了军。
参军以后,生活好了很多,几乎每天都能吃上白面馒头。有一次,他一顿饭吃了11个馒头。
每当吃饭的时候,李灵周就会愈发想念郭松兰对自己的帮助。 如果不是那个馒头,还有老师的鼓励,我可能会一直在家种地。
心愿
寻找恩师,他想当面说声谢谢
李灵周一直想找到郭松兰,当面说一声 谢谢 。
他曾向另一位老师打听郭松兰的下落,可还没等来回复,那位老师就因病去世了。
这让李灵周更加感到不安, 说实话,之前一直担心郭老师已经不在世了,这会是我一辈子的遗憾。
他也曾打听到郭松兰在洛阳关林教过学,便专程从部队回来前去寻找,结果失望而归。
1972年,李灵周退伍回到洛阳,只要闲下来,就会托熟人打听郭松兰的下落。
去年,李灵周生了一场重病,一度昏迷不醒。他的女婿说,在昏迷时,老人还喊 一定要找到郭老师 。
最终李灵周康复了,不过随着年龄越来越大,他的担忧也与日俱增。他担心自己有一天会死去,却还没找到郭松兰并当面对她说声谢谢。
重逢
行善助人
是老师恩情的延续
前几天,洛阳当地媒体对李灵周寻找恩师的事进行了报道,有熟悉郭松兰的人给她打了个电话,她才得知有学生一直在寻找自己。
9月11日,两人终于在郭松兰的家里相见,师生相拥而泣。
终于不留遗憾了。 李灵周说,看着老师虽然已经79岁了,但仍旧身体结实,他也放心了。
郭松兰也说,没想到这么大年龄了,又多了一个 儿子 ,这都是善心带来的善果。
其实,郭松兰也曾找过这个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学生。她曾托人打听李灵周是否还在上学,也是什么消息都没得到。
李灵周并不是郭松兰唯一帮助过的人。她说,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周济学生是常有的事儿。只是没想到,53年前的一个小举动,能对李灵周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提起当年的场景,郭松兰的印象已经模糊,不过她说: 我一点也不高尚,只是看到自己的学生面临辍学的境地,想给他点鼓励。
我感激我老师,她不但改变了我的命运,还让我学会了帮助人。 李灵周说,每当有人需要帮助时,他就会想起曾改变自己命运的那个馒头。
他甚至还计划,百年之后把自己的身体捐献给红十字会。
行善,也是老师教给我的,是恩情的延续。 李灵周说完笑了,一脸从容与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