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长。风雨如晦的近代中国,他几乎以完美形象矗立潮头。然而少有人知道,左右时代之人的苦痛。“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1916年,教育总长范源濂的急电惊破了蔡元培在法国的宁静时光,袁世凯病逝,黎元洪继任大总统,范源濂盛邀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国事渐平,教育宜急,现以首都最高学府,尤赖大贤主宰。”这不是美差,而是挑战。在他之前,北大已走马灯似的换了四任校长。个个是俊杰英才,包括严复这样的大家。1916年12月26日,大总统黎元洪亲自颁布委任状,任命蔡元培为北大校长。当时的北大乌烟瘴气,歪风横行,被戏称为“官僚养成所”:学生不务正业,整天打牌喝酒逛窑子,混文凭捞官位;老师不学无术,讲课敷衍、无心学术、师德败坏;有钱的老师学生经常流连于花街柳巷“八大胡同”。很多朋友纷纷上门劝蔡元培不要趟这个浑水:“北大太腐败,整顿得不好,反而影响名声。”蔡元培撂下一句:“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十几天后,他写信告知妻子:“船票已买得,十月初二日午后开。”这个烫手山芋,蔡元培似乎没犹豫便接过了手。他在归国途中给汪精卫写的信透露了他的心声:“如果能够培养出一批杰出的人才,中国就有希望。”在中国,蔡元培最早提出并实践“教授治校”。信奉学术至上,提倡思想自由,开创了中国教育新纪元,打造了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大学者,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如何将这所在军阀盘踞下的衙门式旧学堂,改造成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大学?在就职演讲上,他一开口就说:“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不再以升官发财为目的,而以学术研究为天职。一举拉开了中国现代大学的序幕。一接到委任状,蔡元培就直奔北京西河沿的小酒馆,找到从上海到北京出差的老友陈独秀。蔡元培直截了当对他说:“来北京吧,我请你当北大文科系长。”陈独秀在上海办《新青年》办得风生水起,自然看不上北大这个“臭虫窠”,当即谢绝了邀请:“我得回上海。”然而蔡元培求才若渴,不愿放弃,天天往小酒馆跑。有时候来得很早,陈独秀还在睡觉,他就吩咐门房不要叫醒,自己搬了把凳子坐在房门口。经三番五次造访,陈独秀才被他的诚意感动。但陈独秀说:“我没有学位头衔。”于是蔡元培为他编造了东京大学毕业和曾任安徽高校校长的履历。公函才呈上去不到三天,教育部就批了下来。?《新青年》于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刊,初名《青年杂志》。该杂志发起新文化运动,并宣传倡导民主、科学和新文学。蔡元培聘请陈独秀为北大文科系长后,《新青年》编辑部亦随之迁至京城西侧北池子箭杆胡同9号的陈家。? 蔡元培的北大时代,大师云集,各种思想刊物、研究学会、社会团体迭出。为了贯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蔡元培对教授的选聘可谓是不拘一格。只要有真才实学,不在乎政治立场、资历和年龄。破格聘请还没上大学的梁漱溟为印度哲学讲师,只因为赏识他发表的一篇关于佛学的论文。所以当时的北大可谓群星璀璨、百家争鸣。有陈独秀、胡适、钱玄同等思想激进的分子,有留着辫子的前清遗老辜鸿铭、国学大师刘师培亦有“除了替释迦、孔子发挥外,不做旁事”的梁漱溟。古今中外派,只此一人一群思想主张各异之人凑在一起自然会有“争端”,却在北大奇异地兼容。同为章太炎门下的钱玄同与黄侃分属新旧两派黄侃讲着讲着会大骂起对面教室的钱玄同来,钱玄同则每每装作没听见,继续讲自己的课。在各派思想学说的激荡下,北大学子的眼界和头脑都被打开了。在蔡元培的推动、鼓励和资助下,各种思想刊物、研究学会、社团迭出,除了激进的《新青年》和提倡传统的《国故月刊》,学生傅斯年、罗家伦等人还创办了《新潮》杂志。蔡元培甚至批给他们3000元的印刷经费,他用“道并行不悖”为中西、新旧之争正名。北大师生由此笑称他为“古今中外派”。1919年1月1日,傅斯年、罗家伦、杨振声等北大学生创办了《新潮》杂志,刊名由蔡元培题写。《新潮》旨在介绍西洋近代思潮、批评中国现代学术上、社会上各问题。杂志社于1920年10月结集出版了《蔡孑民先生言行录》。这位知识界的“好好先生”,如同一块磁铁,把一帮个性、气质和思想主张各异的人聚拢起来,然而蔡元培身上书生气颇重,自谓“不宜于政治”,身处此位,不得不打理好各方关系,自有为难。? 蔡元培设计的北大校旗,其中的“北大”篆体校徽由鲁迅设计。? 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哥伦比亚大学为中国培养出众多优秀留学生,其中就有成为蔡元培改革北大的得力助手蒋梦麟、胡适,以及著名人口学家马寅初,三人后来都担任了北大校长。请辞人生总览蔡元培一生,辞职就不下24次。24岁中进士,26岁成为翰林院编修。蔡元培却辞官而去,回绍兴办起了学堂。1912年,他受孙中山之邀出任教育总长,后来因不满袁世凯的独裁而辞职。袁世凯以“我代四万万人坚留总长”相留,蔡元培脱口而出:“元培亦以四万万人之代表而辞职。”如此胆大!他执掌北大十年,期间就请辞了八次。在理想与现实无法调和时,他便以此明志。五四运动爆发,事态不断激化,出现了罢课游行、痛殴章宗祥、火烧赵家楼等事件。蔡元培一边与政府周旋,缓和局面,一边安抚学生,劝其复课。经过多次交涉,32名被捕学生被释放。1919年5月4日,来自北京十几所高校的大约三千多名学生上街游行,高喊“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惩办卖国贼”、“誓死不承认和约”等口号,奔向使馆区。学生出狱后,全体师生欢庆胜利。蔡元培却在此时向教育部提交辞呈他悲痛的是,大学里本应以求学为最大目的。他支持学生的爱国热情,但学生被捕不能坐视不管。为此,北京教育界发起了“挽蔡”运动请回了蔡元培。然而返京复任的他却对未来充满担忧:“今后将不易维持纪律,学生们很可能为胜利而陶醉。”果不其然,校园里出现了许多令人忧心的现象。一些学生无心向学,临考时集体提出“免考”。更令人伤脑筋的是,学生或教师稍有不满,动则以罢课、请愿等极端方式作对抗。还有一次,是因为几毛钱的讲义费。国家动荡,教育经费被一再拖欠。北大校方只好向学生征收少量讲义费,没想到数十个学生冲到校会计室恫吓、谩骂教职员。蔡元培挺身而出,挽起袖子,挥舞拳头喊道:“你们这班懦夫!有胆的站出来与我决斗!”学生们大吃一惊,纷纷作鸟兽散。蔡元培痛心疾首,当天就辞职离开北大。经胡适调停,历时一周的“风潮”才告平息。一边是学生们的政治诉求,一边是他所坚持的大学真义,蔡元培的改革理想陷于激烈的纷争中。1926年他请辞校长后再不愿回到北大,因为那早已不是他理想中的北大。1919年5月4日当天,蔡元培没有参加游行,但他同情学生。他反对学生沉溺于政治运动,但仍以北大校长的名义营救被捕者。世间再无蔡元培1916年被任命为北大校长时,蔡元培就对外界说:“我不涉政界”,实际上他却不得不横跨政、学两界。在纷繁复杂的政局中,他的声望和影响力,令他成为各政治势力延揽和利用的对象。“九一八”爆发了如火如荼的学生游行,享有威望的蔡元培被委任为“救火军”。然而他还没说上两句话,即被学生拖下殴打。1927年,担任中国民国大学院院长的他,决定推行“教育独立”,避免官员插手学界。然而当时南京政府政治根基未稳,经费不足,历时一年的大学区制试验以失败告终。1940年3月5日,蔡元培在香港养和医院病逝。死后无一间屋、一寸土,还欠下了千余元医药费,入殓时的衣衾棺木还是商务印书馆的王云五代筹的。不愧屋漏,不避刀俎,清贫得叫人落泪。蔡元培的一生传奇,也布满艰辛。身居无数要职,却从不得安稳。宽容雅量、领袖群伦,却沦陷在时代的洪流。崇尚自然、追求个性,却行走于历史的夹缝。诺大的中国,容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世间也再无蔡元培
蔡元培的主要事迹
2022-01-12 16:41:33
励志故事
上一篇:蔡元培的小故事:蔡元培招收女生
下一篇:蔡元培的个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