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在民间,许多脍炙人口的传说故事也一直广为流传,无论是八仙过海,白蛇传;还是桃园三结义,武松打虎,都成为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的精神食粮。这些故事大多是口口相传,有着丰富而曲折的情结,主人公性格色彩鲜明突出,有些催人奋进,有些又让人不禁潸然泪下。其中最为著名的我国四大民间传说分别是 ;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哭长城;和白蛇传。
1、牛郎织女
牛郎织女的传说始于《诗经?大东》:“?彼织女”、“?彼牵牛”的记载。《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已称牛郎织女为夫妻。应劭《风俗通》逸文:“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相传七日鹊首无故皆髡,因为梁(注:桥)以渡织女也。”故事已初步形成,并与七夕习俗相结合。目前相关影片有田亮和台湾青春偶像安以轩领衔主演的35集大型古装神话剧《牛郎织女》。
沂源牛郎织女故事的十大奇闻:“天上银河,地上沂河”。这是流传于山东省沂源县境内一种通俗的民间传说。这里说的“银河”是天上的银河,沂河是发源于山东省沂源县境内的一条全长574千米的河流。这个说法源于中国民间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牛郎织女的传说。
目前,沂源县这种“在天成象、在地成形”的奇观,是对牛郎织女传说在国内所能找到的唯一一处与实地实景相对应的文化遗存。2007年8月,沂源县被中国民俗学会授予“牛郎织女传说之乡”,2008年6月,“牛郎织女传说”被正式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蕴含了不为人熟知的十大奇闻。2009年央视10套《探索发现》栏目专题制作的《沂源牛郎织女寻踪》纪录片播出后,引起强烈社会反响,国际国内反馈的信息是:牛郎织女唱千年,方知故事出沂源。
一、牛郎织女确有其人其事
“牛郎织女”的故事传遍天下,家喻户晓。出在哪里,却几乎无人知道。经过专家学者多面考证,发现“牛郎织女”故事原来出在山东省沂源县燕崖乡。具体阅读下面考证内容分析,让你不得不信,甚至都猜想“牛郎织女”确有其人,也许可能是“牛郎织女”的真人故事感人至深,在历代相传中不断神化,以至形成今天的神仙传说版本。
首先,当地有实景。山东省沂源县燕崖乡拥有目前国内唯一一处传说与实地实景相对应并存有古建筑遗址的珍稀景观?建于唐代的织女洞和牛郎庙。二者隔沂河东西相对,一河两岸的山水格局,与天上“牵牛星一银河一织女星”遥相呼应,有着惊人的相似,形成了天人合一、天地神奇的独特景观。牛郎庙原先是一幢二进院式建筑,后经多次重修,始具规模,建有三间正殿,青砖黑瓦,彩绘斗拱,建筑宏伟。庙内大殿塑有牛郎及其子女像,旁卧金牛塑像一尊。院内古柏参天,清幽别致。其中,“沂河”更是与“银河”绝妙谐音。
《牛郎织女》小人书
其次,居住有其人。牛郎庙旁边的村叫牛郎官庄,村里的人大部分姓“孙”,与牛郎(孙守义)刚好同姓。这个村子明朝年间就有,村里人以牛郎后代自居,并历代传承牛郎织女故事,至今沿袭着养蚕、织布、取双七水等习俗。
第三,文献有记载。最早在西周的诗经小雅•大东篇就有:“?(qi)彼织女”、“?(huan)彼牵牛”的记载,据考察大东的位置是泰山以东,临淄、曲阜一带,而大东的核心位置正是沂源。
第四,石碑有见证。沂源县燕崖乡整个大贤山上的石碑非常的多,只是因为先前被破坏过,现存完好的为数不多,但是所有的石碑上所刻的内容,都与牛郎织女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其中有一块石碑,它对牛郎织女的记载是美且清晰的,这块石碑是嘉庆20年所立,石碑上面所刻的两首诗叫登织女台,作者是王松亭,诗的第三和第四句“仿佛星河垂碧落,依稀牛女降人间”。非常形象的描写了在天成象、与地成形的意境。还有一块石碑“织女洞重楼记”是明万历七年(1579)所立。碑文记载说:“志云唐人过谷,闻洞内札札机声,以故织女名”,讲得就是织女的来历,意思是说在唐代时有人从此经过,听到洞内有札札的机杼声,以为织女在织布,所以修建了此织女仙洞,碑文的第二句?“对岸并起牛宫,于是乎在天成象者,在地成形矣……”。
再者,据考证,牛郎织女景区内还有织女泉(天孙泉)、织女台(天孙台)以及罕见的叶籽银杏、角度不整合面等自然和地质奇观,都与牛郎织女传说有关,具有浓重的文化色彩。景区内大贤山海拔532米,森林覆盖牢96%,悬崖如削,巨石嵯峨,松柏森列,生态环境优良。大贤山下沂河如带,“地上银河”水景长3公里,形成了50多万平方米的水面。由于,各种自然资源与人文脉络高度和谐统一,山东沂源被专家称为“牛郎织女故乡、中国爱情文化源地”。
二、织女泉是王母娘娘的眼泪所化
织女下凡嫁牛郎,违反了天条,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大怒,决定不再要这个女儿。
事后,王母娘娘悄悄地来看望织女,见织女孤苦伶仃,相思成病,非常心疼。王母娘娘走到织女洞南约100米处,坐在一块大石头上休息,看着自己的女儿,禁不住又掉下泪来,一串串泪珠落在岩石上,立即形成了一眼仙泉,王母抚摸着身边一棵小树说:“这仙泉是专为织女而设的,你在此守望它,让它永远清澈、甘甜。”这就是天孙泉。泉水水质清醇、甘甜,久旱不涸,大雨不溢,严寒不冻,清澈甘冽。
三、叶籽银杏是织女丢失的宝珠
王母娘娘走后的次日,织女发现仙泉,低头喝水时,不小心头上一颗宝珠掉在了泉水中,织女仔细寻找,怎么也找不到。这时忽然刮起了一阵风,泉边那棵小树树叶被吹得沙沙作响,织女抬起头,见此树叶非常奇特,如同美丽的扇形。再仔细一看,却发现自己丢失的宝珠竟托在树叶上,织女禁不住感叹:“树啊,树啊,你虽然给我呈上宝珠,但我与牛郎哥身居两地,戴漂亮的宝珠又有何意思呢?你先为我收藏吧,待到七月七日与牛郎哥相逢的时候我再戴吧!”七月七日,织女到天孙泉小树旁来取宝珠,发现每个树叶上都托着一个如同宝珠样的仙果,织女采摘了一颗品尝,味道鲜美、清香,吃下后顿感神清气爽。织女随手摘了一些,给牛郎和他们的孩子们带去。年复一年,牛郎和织女的后代结婚生子,在牛郎庙旁安家,逐渐发展成了牛郎村,而天孙泉旁的小树也已变成了参天大树,每年的夏天树上都会在叶面上结出无数颗果实来。
此树现位于沂源县燕崖乡织女洞上端的玉皇阁院内,高25.3米,胸围3.35米,树冠覆荫266平方米,枝繁叶茂,硕果累累,最为奇特的是东北方即朝牛郎庙的方向枝条,果实结在叶子上,被专家称为“叶籽银杏”,全国独此一株,实属罕见。
四、卫茅树的来历
相传牛郎孙守义同哥哥分家后,带着相依为命的老牛四处漂泊,居无定所,几经周折终于在大贤山一处风景如画的地方安了家,周围就是几株高大的绿树,该树绿叶呈披针形,端长锐
《牛郎织女》木雕画
尖,边缘有齿,每到夜晚就围绕在牛郎住所的周围,抵挡防备着野兽的攻击。初夏时节,开着洁白的小花,排解着牛郎郁闷的心情。年复一年,最终牛郎织女相爱后,有了稳定的住所,遂不再此居住。一年后,牛郎织女不忘庇护他的地方,再一次来到了这里,惊奇的发现绿树上居然结了红红的果实,牛郎感到是他与织女的爱情感动了上苍,绿树结出了爱情果。后人为感谢这种为祖先牛郎提供保护的古树,将它命名为卫茅树,并将种子流传到各地,去保护那些善良的人们。
五、“天上银河、地下沂河”完美演绎“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奇观
秀美、神奇的大贤山上,一座凌空的高阁镶嵌其上,这就是织女洞。透过这古香古色的阁楼的窗口,织女就看到河对岸那朝思暮想的牛郎的庙宇了。因为这沂河的位置与流向,跟天上的银河极其相似,而两岸的织女洞与牛郎庙也恰与天上的织女星与牵牛星遥相呼应,所以天上有银河,地上有沂河,沂河俨然就是天河的象征了。牛郎织女在天成象,大贤沂河与地成形,这实地实景是全国所能找到的唯一一处能够与神话传说相对应的文化遗存,是中国旅游资源中的绝景。
早在唐代,沂源境内就修建了织女洞和牛郎庙,并巧妙利用当地自然资源,使两建筑隔沂河相望。两建筑选择西高东低、沂河横穿中间的自然山水环境,使二者隔河相对,完美演绎了“在天成象、在地成形”的奇观,在国内绝无仅有,且在同类资源中具有垄断地位。
六、牛郎织女角度不整合面相差17亿年
世界罕见的地质遗迹现象??角度不整合面,它是距今5.3亿年前形成的石灰岩,而下面一层是地基层,距今22.8亿年前形成的土黄色片麻岩,那么中间这一条状石层是它们之间17.5亿年的积淀。这种现象之所以是世界罕见,是因为它通常存在于地壳里面,这里是因为地壳运动,把这个地方抬升了,而在抬升过程中,这条状石层被剥蚀了,所以这个石层就有了岩层缺失,沉积间断,也就是说,条状石层是不完整的。根据地质学知识,这种不完整的层面是不整合面,而不整合面形成后与盖层平行,与地基相交,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角度,所以这条状石层越往上越窄,越往下越宽。像这种现象,不研究地质的人是日见而不疑,这是在06年的时候,全国著名的洞穴专家研讨会在沂源召开,当时,会长过来看织女洞时发现并告诉大家的。后来也有诸位研究地质的专家过来研究,结论一致。
七、世界爱情邮票博物馆是世界最大和唯一的以爱情为主题的邮票馆
中国(沂源)世界爱情邮票博物馆是世界第一个爱情专题邮票博物馆,座落于沂源牛郎织女景区,有机融入了中国爱情文化发源地,完美演绎了古今中外爱情文化的真谛。
博物馆展厅面积500平方米,分九个展区。馆藏品有中、美、英、法等109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余种、20多万枚世界爱情邮票,收集了从世界发行的第一枚情人节邮票至今的爱情邮票,数量繁多,品种齐全,集世界爱情邮票之大成。馆藏爱情邮票由著名童话作家、诗人、收藏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林一苇先生无偿捐赠。
方寸之间,见证爱情。每一枚邮票背后都有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每一枚邮票都展示了独具特色的艺术品位。在这里,可以尽情领略爱情文化和邮票文化完美融合的独特魅力!
八、牛郎是牛郎官庄孙姓的祖先
牛郎官庄村的来历,据村碑讲明末(1628年)孙姓始祖从淄川孙家大庄迁入,以村西建有牛郎庙得名。据<孙氏家谱>载:“约在前明末(1628年)叶始祖从淄川孙家大庄迁入沂水县西北乡安乐社高厂庄,遂转徙牛郎官庄。”因为村西建有牛郎庙,取名牛郎官庄。
牛郎官庄村里的人大部分姓“孙”,与牛郎(孙守义)刚好同姓。该村子明朝年间就有,村里孙姓占到总人口的80%以上。随着时间的推移,牛郎官庄的姓氏越来越多,但是,村内的大家族依然是孙姓,其次是小庄的王姓。本村之所以孙姓占绝大多数,是因为最早落户此地的人姓孙。《孙氏家谱》中记载着“明末(1628年),始祖从淄川孙家大庄迁入沂水。牛郎官庄:一世失讳始由淄川县孙家大庄迁居沂水西北乡高厂庄再迁牛郎官庄定居焉”据孙姓村民说,1628年明末,博山孙家大庄的孙相要饭要到这里,从此落户生息,并且一直到今天都以农事种植为生。
牛郎官庄很多村民都知道牛郎这个人,村头的牛郎庙是纪念牛郎的,牛郎叫孙守义,他的哥哥叫孙守财,所以有的人认为本村姓孙的人就是牛郎的后代。因为当时来落户的只有孙姓,没有外姓。直到现在,牛郎官庄仍然以孙氏家族为核心。孙家有家谱,续到十八世。现在孙氏家族的后代已排到十九、二十世。另外,家谱中还对与孙氏联姻情况做了记载。由五世直至十二氏,与其联姻的村名一一罗列。
九、沂源牛郎织女传说是全国乃至东南亚地区该传说的起源地
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历史悠久的国家,在民间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其中,最具中国特色、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是著名的《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白蛇传》这四大民间传说。其中,牛郎织女传说在全国各地乃至东南亚广为流传,沂源县应是牛郎织女传说的起源地。
牛郎织女的传说始于《诗经•小雅•大东》:“?(qi)彼织女”、“?(huan)彼牵牛”的记载。晋代宗怀的《荆楚岁时记》里,说织女是天帝的外孙女,七月七日夜晚与牵牛在银河相会,为牛郎织女的恋爱故事勾勒出一个鲜明的轮廓。南北朝时,任?在《述异记》中记载:“大河之东,有美丽女人,乃天帝之子,机杼女工,年年劳役,织成云雾绢 之衣,辛苦殊无欢悦,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怜其独处,嫁与河西牵牛为妻,自此即废织?之功,贪欢不归。帝怒,责归河东,一年一度相会。”这大概算是牛郎织女故事最早的雏形了。
据有关专家考证,《诗经》中周王朝的“大东”所描述的地理位置,横跨今山东临淄、曲阜一带,而位于沂河上游的沂源县正介于临淄和曲阜之间,在地理位置上是“大东”的核心地区。今天的沂源县燕崖乡大贤山上的织女洞及与之隔河相望的牛郎庙,是一处与牛郎织女传说故事最为吻合的地方。其最初的修建时间可追溯到中国的唐代,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处以牛郎织女传说为题材的古建筑遗址,在国内同类资源中具有垄断性。沂源牛郎织女传说故事可上溯到西周时期,较全国其它地区和东南亚早许多年代。
十、沂源牛郎织女传说可能是西方情人节的源头
七夕
在中国众多的节日中,“七夕节”形成得很早。这一节日萌芽于先秦时期,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阶段后,到汉代终于定型为一大节日。时间是每年阴历的七月初七,民间称“七夕节”、“乞巧节”等。从文献记载看,“七夕节”的最初形成可能和人们识别并掌握天象知识有关,古人为了解释天象,又生发出优美动人的牛郎织女传说。
相传,牛郎织女相爱后,织女在人间与牛郎成了家,心灵手巧的织女靠织布维持生计,她又带动沂源当地百姓养蚕织布,她们织出了又光又亮的绸缎,织出的绸缎通过周村旱码头,踏上了古代陆上商贸通道--古“丝绸之路”,最后卖到了欧洲。伴随着美丽绸缎销售到欧洲,牛郎织女传说也流传到欧洲及古“丝绸之路”沿线地区,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对欧洲(西方)爱情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西方情人节是每年的2月14日,我们也可以这样解释:2代表俩,14是两个7的和即双七,恰好与我们农历七月七日的“七夕节”吻合。
据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林一苇博士考证:中国沂源七夕节始于公元前206年的汉代,而西方情人节始于公元270年,相差500余年,这种文化传播是很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