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故事

习仲勋的故事:从小就是“习司令”

2020-12-28 23:46:52

名人故事

2013年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同志逝世10周年纪念日。带着对习仲勋的缅怀之情,让我们走进习仲勋的出生地——陕西富平习家庄,寻访习仲勋的家族传奇。
  
  祖辈逃荒到富平县垦田
  
  据富平县县志办公室的范志强介绍,习家庄是光绪26年(公元1900年)一家习姓人迁居到此才有的新庄,故以习姓冠名。这个人就是习仲勋的爷爷习永盛。《习氏家谱·后代世系》中记载,习姓起源于春秋时期的习国,后相继迁徙到湖北襄樊、江西临江、河南南阳。光绪年间,河南南阳一带连年旱涝灾害,再加上苛捐杂税,导致民不聊生。习永盛不得不举家逃荒,沿路乞讨。恰在此时,富平县招引外地灾民垦田复耕,习永盛便在富平县安顿下来。
  
  习永盛有三个儿子:习老虎(小名老虎,是否有其他名字无人知晓)、习宗德和习宗仁。1913年10月15日,习宗德的长子习仲勋出生于习家庄。
  
  习仲勋出生时,大伯习老虎早已离家当兵,一大家子人仅靠父亲习宗德在水烟行做学徒和叔叔习宗仁的纺织手艺度日,挣扎在饥饿线上。直到有一天,已经做了下级军官的大伯突然回了一趟家,留下60两银子,习家的生活环境才有所改善,盖起了9间房屋,买了几十亩薄田。
  
  习仲勋叔叔习宗仁的孙子——已60多岁的习保平介绍,习家庄原有8户,最近几年又盖出了两个院落,现在共有10户,40多口人,户主全都姓习。习保平虽是习仲勋的亲戚,但多年来一直过着俭朴的务农生活,年纯收入不足5000元。
  
  习保平回忆,习家没有书面家训,但家教一直很严。“长辈们要求我们老老实实做人,习仲勋就是最好的表率。他特别敬重他的大伯习老虎……从来都不为家人谋私利。”
  
  从小就是“习司令”
  
  据《习仲勋传》记载,习仲勋的童年时代,虽然家中是粗茶淡饭,但那时他的祖母健在,叔叔住的地方也不远,十几口的大家庭过得其乐融融。
  
  1922年春节过后,9岁的习仲勋到都村小学上学。学校有一位德高望重的国语课老师,叫郭培生。郭培生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班上的优秀作文张贴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习仲勋的作文是被贴得最多的。全国解放初期,习仲勋担任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时,还把郭培生请到西北局小住,与老人家一起吃饭叙旧。
  
  生性活泼的习仲勋喜欢体育课和课外活动。放学后,他还爱组织小伙伴们在附近的村庄里摆下“战场”,进行作战游戏。每当此时,习仲勋总是显得特别机智勇敢,指挥有方。他先找一个竹笼往头上一套,作为头盔,身先士卒,攻入“敌阵”。时间一长,小朋友都愿意接受他指挥,称他为“习司令”。
  
  1926年春天,成绩优异的习仲勋进入渭北地区最有名的立诚公学高小部上学。这是一所具有浓厚民主进步色彩的学校。在这里,习仲勋13岁就加入了共青团,经常接受党团组织的指派,以鸡毛信的形式进行串连,号召农民行动起来,抗粮抗捐。此后,由于国民党盯上了立诚公学,习仲勋等人转学到富平县立第一高等小学上学。
  
  15岁狱中加入共产党
  
  1927年底,习仲勋以优异的成绩被陕西省立第三师范(简称三师)录取。在这里,他继续参加学生活动。地方反动当局派了一名反动骨干魏海,到学校担任训育主任,加强对学生的监视。
  
  1928年3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逝世3周年纪念日,魏海宣布学校要开展纪念活动,进步师生决定不参加反动派组织的活动,以示抗议。魏海听到消息后,便质问其中一名进步学生杨树荣:“为什么不参加纪念活动?”杨树荣回答:“是大多数学生的意见。”魏海又问:“都是谁?”毫无政治经验的杨树荣说出了包括习仲勋在内的9位共青团员的名字,魏海立刻把他们写在纸上。
  
  党团组织作出投毒除掉魏海的决定,并得到了上级党组织的同意。然而,由于操作失误,毒药没有毒死魏海,反被部分教师误食,餐后呕吐腹泻。刺杀计划被识破了,第二天,地方反动当局包围了三师,逮捕了魏海名单上的共青团员。但坐牢吓不倒习仲勋,正是在监狱里,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随后,反动当局把他们押到西安。经过长达4个月的审讯,当局也没能从习仲勋等人嘴里挖出任何消息,最后只能要求他们写下保证书,然后放人回家。这就是震惊陕西的“三师毒案”。
  
  16岁挥泪别故乡
  
  习仲勋虽然获释了,但父亲习宗德在他入狱的日子里思儿心切,积郁成疾,于1928年11月去世。不久,习仲勋的母亲、叔母相继过世,叔叔也身染重病,卧床不起。家庭的重担,骤然压到了习仲勋的肩上。他要照顾病重的叔叔和6个年幼的弟妹。而且,他还有一桩更急切的心事——他出狱后,和党组织失去了联系,他陷入了迷惘之中。
  
  1930年,叔叔的身体逐渐康复,开始操持家务。同时,与富平县相邻的三原县武字区传来中共组织开展“筹赈”的消息,习仲勋精神为之一振,他和中共武字区委取得了联系,开始在乡间的青年伙伴中进行串连和宣传工作。此时,他萌生了离开家庭投身革命的想法。
  
  他把自己要走的事告诉了年龄较大的两个妹妹:“我们没了父母,你们要互相照顾,还要管好弟妹,不能让叔父作难。”
  
  1930年2月6日,习仲勋早早出了家门,又忍不住转身回望自家的草屋。他心里充满了不安和内疚:他没有告诉叔叔自己要走的事,他真怕叔叔禁不住这个消息旧病复发。但新的革命任务在等着他,16岁的习仲勋毅然挥泪别故乡。
  
  此后的几十年间,习仲勋只在1958年和“文革”期间回过两次习家庄。直到2005年5月24日,在去世3周年之际,习仲勋的骨灰才永远回到家乡。

    

上一篇:赵匡胤和羊肉泡馍的故事     

下一篇:一个真实的故事:中美两国军事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