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哲宗元祐四年即1089年,北方是在位三十多年的辽国皇帝耶律洪基执政。这位金庸的笔下乔峰的好友、英明神武的契丹君王,在历史上实则为人昏庸、沉迷酒色。
此时,南北两大对峙的政权已经维持了长达80多年的和平。当然,宋朝为这和平是要付出代价的:每年都得给契丹政权一笔岁币,但比起战争,应当说这个代价是相对很低的。同时,两国若有喜事,相互要派出大臣充当使臣祝贺。
这年辽国皇帝寿辰前,宋朝派出了翰林学士苏辙充当大使去辽国祝贺。他和苏轼这对大宋的兄弟文星从同一年登第开始,已享誉文坛三十来年了。三十年间,兄弟虽聚少散多,但手足情谊在人生一场场风波中愈加深厚。两人留下了大量相互思念与安慰的诗文。
苏辙临行前,他的哥哥、正担任杭州太守的苏轼依依不舍,写诗送别兄弟。这首诗题为《送子由使契丹》,诗句很好懂: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
苏轼当然不会说弟弟是去贺寿,而是将此行拔高为让草原的之主(天骄)认识一下苏辙这样凤毛麟角的人才。不过在诗中大苏却叮嘱弟弟:如果辽国的皇帝问你的家世,不要说自己是大宋朝第一家族。这儿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唐肃宗称他门第、人物、文章皆第一人。德宗朝奉命出使吐蕃,吐蕃的首领问他:听说唐朝有第一人名李揆,你是那个人吗?李揆害怕像庾信那样因才名被扣留在番邦,于是否定说:如果是那个李揆,哪敢过来。
苏轼这句话后世有两种解释,一个解释为不要暴露自己是眉山苏氏的苏辙,那样会有被强留在契丹的隐患。一种解释说,大宋人才众多,不独出自苏氏一门。结合整首诗前后的意思,我倾向于前一种解释。
东坡这首诗当然有给弟弟开玩笑的意思,当时契丹、宋代信息交流畅通,北朝不可能不知道苏辙的真实身份。今天看这首诗,我以为更可称道的,是宋代人文化上的自信与骄傲。虽然从武力上说,宋朝与辽国大致不相上下,但宋朝辉煌的文化足以让北朝君臣仰慕。你看苏东坡毫不谦虚地认为自己家族是“大宋第一家”,可见当时衡量家族分量不是看其成员的政治地位,而是看文教地位。否则皇族是当然的中朝第一家。经过“乌台诗案”的苏东坡还敢如此说,大宋的政治气氛确实比后世宽松得太多。
苏辙到了辽国后,写了许多诗文记载出使时见闻,其中包括多首怀念兄长的诗。如《奉使契丹·神水馆寄子瞻兄四绝之三》云:谁将家集过幽都,逢见胡人问大苏。莫把文章动蛮貊,恐妨谈笑卧江湖。
这首诗是对前一首苏轼送别苏辙那首诗的回复。苏辙到了辽国后,其兄叮嘱他“莫道中朝第一人”几乎不可能了,一路接待的辽国官员都知道这个宋国使臣是赫赫有名的苏门之小苏学士,纷纷问大苏学士怎么样。当时苏东坡的文集《眉山集》刚刚在国内印行,苏辙到了契丹的中都幽州,已经看到到处有盗版的《眉山集》。为兄长自豪之余,苏辙隐隐有些担心,怕苏轼的文章惊动了契丹人,然后兵锋南下,打扰兄弟俩笑卧江湖的雅致。
苏氏兄弟两人诗歌唱和颇多,这次苏辙出使契丹的唱和,于兄弟情谊外,尤能窥见宋朝文化灿烂,人物之盛。在武力上占了优势的辽国,一直亦步亦趋地学习宋朝,君臣上下,几乎都成了宋代文化代表性人物苏东坡的粉丝。有一年辽国使臣刘霄来东京,闻名去拜见苏东坡,然后宾主一起喝酒。善饮的契丹人一次次敬酒,苏东坡以不善于喝酒推辞,刘霄引用苏东坡的两句诗:“痛饮从今有几日,西轩月色夜来新。”老底被揭穿的苏东坡听见后,我估计只能乖乖地陪契丹人痛饮了。
苏轼兄弟互吹牛皮
2020-12-28 23:46:52
名人故事
上一篇:12位著名历史名人荒谬的死法
下一篇:历史上那些著名的师生决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