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七雄逐鹿,各国之间会有不同的矛盾和间隙,而在此时,外交人才是最不可或缺的。在这一时期,发生了许多有意思的故事,由于这些故事富有哲理,人们口语相传,最后就变成了有历史真实故事的成语。
鸡鸣狗盗这个成语,到如今也经常被运用到,它是一个贬义词,意思就是说微不足道的本领或者说做事偷偷摸摸。这个成语的出处是《史记 孟尝君列传》,讲述了秦昭襄王时期,孟尝君和秦昭襄王之间的一段故事。
孟尝君,名田文,是齐国人,而且是齐国王室之人,他的父亲靖郭君田婴是齐威王的儿子,也是齐宣王的异母弟弟。在齐威王、齐宣王时期,田婴都在齐国担任要职,后来还成为齐国的宰相。父亲死后,田文就继承了父亲的封地薛,成为了孟尝君。在封地,孟尝君就相当于是那个地方的土皇帝,需要精力和时间去治理封地。不过,孟尝君是个人才,他很喜欢有才能的人,爱才之心很盛。他喜欢在各地招揽人才,加上他自己的名声就很大,于是就有很多人慕名而来,长此以往,孟尝君门下的门客就特别多。孟尝君就是以拥有食客三千而闻名的。
这个孟尝君有一次,带着自己的许多的宾客出使秦国,到了秦国,他受到了秦昭襄王的隆重的款待。经过一番交谈,秦昭襄王就觉得孟尝君的确如传言中的那样具有才能,于是就动了要将他留在秦国的心思。他劝说孟尝君从此留在秦国,还许诺会让孟尝君担当秦国的丞相。孟尝君身在异国,不敢拒绝秦昭襄王的要求,只好留在了秦国。
没过多久,相继有朝臣对秦昭襄王进谏,都是要求杀掉孟尝君的人。他们对秦昭襄王说: 孟尝君是齐国人,在齐国的时候就已经位高权重,秦国的丞相他应该是看不上的,可是他却留下来了,一定是有什么阴谋。而且他在齐国有家人、朋友,他如何甘心永远留在秦国!所以,留孟尝君在秦国是非常不好的。 秦昭襄王听了之后,也觉得十分的有道理,他也害怕孟尝君留在秦国不是因为真心。最后,秦昭襄王下令将孟尝君一行人软禁起来,他会为他们找一个合理的理由死掉。
孟尝君这是飞来横祸啊,他也没有想到,自己本来是出使的使者,对方的王非要自己留下来,好了,自己已经答应留下来了,为什么还会受到这种待遇呢?想了很多,孟尝君还是不想死。孟尝君曾经就听说了,秦昭襄王有一个十分宠爱的妃子,宠爱到这个妃子说什么,秦昭襄王都会努力去实现。他第二天就急急的派人去求见这位神秘的妃子,希望她帮帮忙,求一求秦昭襄王,让他不要杀了自己。
这位妃子听了孟尝君托人带的话,她略一思考就同意了,因为这对她来说并不是难事。可是她也提出了要求,她可不是善良到无偿帮助别人的人。她说事情办成以后,她一定要得到那一件天下无双的狐白裘。孟尝君听了之后,很是为难,因为他在到达秦国的第一天,就将这件举世无双的狐白裘作为礼物献给了秦昭襄王。这时,孟尝君带来的一个门客就说自己有办法弄到那件狐白裘。原来,这个人惯会偷鸡摸狗,他先是打听到了秦昭襄王舍不得穿那件狐白裘,将它存放在了精品储藏室中。到了晚上,他就悄悄将狐白裘给偷取了出来,还拿给了那位妃子。
妃子拿到了报酬,就开始劝说秦昭襄王不要杀了孟尝君,总之就是什么理由她都用上了,最后秦昭襄王放弃了杀掉孟尝君的想法,还准备将孟尝君送回齐国。可是孟尝君害怕夜长梦多,计划提前回国。他们趁着夜色赶到秦国函谷关,却见到城门紧闭,原来函谷关是要听到鸡打鸣才会开门。他们一群人正发愁呢,突然听到一声鸡鸣,后来相继有了许多鸡鸣。是孟尝君手下的一个人学鸡叫,鸡听到打鸣声,就会跟着叫。就这样,城门打开了,他们终于回到了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