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宋真宗,大家可能还并不清楚指的是宋朝的哪位皇帝,但是一说到 澶渊之盟 ,想来对历史有点兴趣,亦或者学过高中历史的应该都有一个比较深刻的印象。毕竟一个事出反常的盟约,很难令人不印象深刻。
说到澶渊之盟,就不得不提澶渊大战,史料记载: 十一月辛亥,太白昼见。乙卯,遣使抚河北。契丹攻瀛州,知州李延渥率兵 败之,杀伤十余万众,遁去。官吏进秩、赐物有差。己未,遣使安抚河东诸州。契丹逼冀州,知州王屿击走之。甲子,校猎近郊。丙寅,遣使安集河北流民。戊辰,以山南东道节度、同平章事李继隆为驾前东面排阵使,武宁军节度、同平章事石保吉为驾前西面排阵使。石州地震。庚午,车驾北巡。司天言:日抱珥,黄气充塞,宜不战而却。癸酉,驻跸韦城县。甲戌,寒甚,左右进貂帽毳裘,却之曰: 臣下皆苦寒,朕安用此? 王继忠数驰奏请和,帝谓宰相曰: 继忠言契 丹请和,虽许之,然河冰已合,且其情多诈,不可不为之备。 契丹兵至澶州北,直犯前军西阵,其大帅挞览耀兵出阵,俄中伏弩死。丙子,帝次澶州。渡河,幸北砦,御城北楼,召诸将抚慰。郓州得契丹谍者,斩之。戊寅,曹利用使契丹还。十二月庚辰朔,日有食之。契丹使韩杞来讲和。辛巳,遣使安抚河北、京东。壬午,幸城南临河亭,赐凿凌军绵襦。癸未,幸北砦,又幸李继隆营,命从官将 校饮,犒赐诸军有差。诏谕两京以将班师。甲申,契丹使姚东之来献御衣、食物。乙酉,御行营南楼观河,遂宴从官及契丹使。丙戌,遣使抚谕怀、孟、泽、潞、 郑、滑等州,放强壮归农。遣监西京左藏库李继昌使契丹定和,戒诸将勿出兵邀 其归路。丁亥,遣使安集河北流民,瘗暴骸。以阁门祗候曹利用为东上阁门使、 忠州刺史。戊子,幸北砦劳军,召李继隆、石保吉宴射行宫西亭。壬辰,赦河北 诸州死罪以下,民经蹂践者给复二年,死事官吏追录子孙。癸巳,雍王元份疾,命参知政事王旦权东京留守。甲午,车驾发澶州,大寒,赐道傍贫民襦裤。乙未,契丹使丁振以誓书来。丁酉,契丹兵出塞。戊戌,至自澶州。己亥,幸雍王元份 宫视疾。辛丑,录契丹誓书颁河北、河东诸州。癸卯,遣使抚问河北东、西路官 吏将卒,访察功状。甲辰,改威虏诸军名。戊申,诏恤河北伤残。是岁,交州、西凉府、西、高、丰、甘、沙州、占城、大食、蒲端、龟兹国来贡。江南东、西 路饥,陕、滨、棣州蝗害稼,命使振之。
通过史料可以看出,在澶渊之战中,宋朝军队获得了胜利,辽朝为避免腹背受敌,向明朝求和。那我们再来看澶渊之盟的大概内容:
一、辽宋为兄弟之国,辽圣宗年幼,称宋真宗为兄,后世仍以世以齿论。
二、以白沟河为国界,双方撤兵。(辽归还宋遂城及瀛、莫二州。)此后凡有越界盗贼逃犯,彼此不得停匿。两朝沿边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创筑城隍。
三、宋方每年向辽提供 助军旅之费 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至雄州交割。
四、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整体来说,是辽朝占了大便宜,宋朝明明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却要向辽每年提供 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 。而辽朝一个战败国,却通过这个盟约,获得了战争中得不到的利益。
看到这儿,想必大家心里都有一个疑问,宋朝为什么会在战胜的情况下,答应每年向辽朝缴纳岁币呢?难道宋真宗是傻了吗?还是一时脑子转不过弯?
对于这种情况的出现,后世普遍有两种解释。
第一种解释,大概是虽然宋朝战胜了辽朝,但是因为宋真宗畏惧辽朝的威势,因此主动降低标准,以换取辽朝不向宋对战,取得国家和平。
第二种解释,当时虽然是宋朝取得了胜利,但是实际上双方的情况不相上下,如果执意再战的话,必然导致两败俱伤。议和是最好的选择,而宋朝为了议和的顺利,答应了缴纳岁币的条件。同样的宋朝也并不吃亏,虽然缴纳岁币,但是每年的边境贸易,会给宋朝带来极大的财政收入。
无论是哪一种解释,也摸不了岁贡的耻辱政策,更何况还为后世养肥了两条恶狗,最终北宋被狗吞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