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法国作家雨果说:“最大的决心会产生最高的智慧。”我相信,只要各方展现诚意、坚定信心、齐心协力,巴黎大会一定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不辜负国际社会的热切期盼。
2、中国把应对气候变化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坚持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并重,通过法律、行政、技术、市场等多种手段,全力推进各项工作。
3、“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
出处: (战国)荀况《荀子·天论》
原典:列星随旋,日月递炤,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
释义:“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大意是:万物各自得到了阴阳形成的和气而产生,各自得到了风雨的滋养而成长。阴阳和谐,风调雨顺,万物自然就会繁衍生长,这是客观规律。自然界有其自身的奇妙之处,人类应该遵循自然规律,让万物共生共长。
解析:中华传统文化提倡“天人合一”的理念。天人合一的思想,要求人们尊重自然,不能把人类当作自然的主宰者,而是当作自然的一分子,与自然界和谐共生。习近平在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明确表示中国愿意为推动世界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全球更好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中国应有的贡献。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这是中华传统文明传承给我们的智慧,今天,我们仍然坚信万物有其生长规律,人类要做好万物生长的守护者和实现者,而 不能做大自然的破坏者和掠夺者。
4、中华文明历来强调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面向未来,中国将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十三五”规划重要内容,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通过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实施优化产业结构、构建低碳能源体系、发展绿色建筑和低碳交通、建立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等 一系列政策措施,形成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5、中国坚持正确义利观,积极参与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多年来,中国政府认真落实气候变化领域南南合作政策承诺,支持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内陆发展中国家、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本文选自《人民日报》 习近平--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开幕式--携手构建合作共赢、公平合理的气候变化治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