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 ——《论衡·卷十三·别通篇》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知经误者在诸子。 ——《论衡·卷二十八·书解篇》
人不博览者,不闻古今,不见事类,不知然否,犹目盲、耳聋、鼻痈者也。 ——《论衡·卷十三·别通篇》
才有浅深,无有古今;文有伪真,无有故新。 ——《论衡·卷二十九·案书篇》
河冰结合,非一日之寒;积土成山,非斯须之作。 ——《论衡·卷十四·状留篇》
学之乃知,不问不识。 ——《论衡·卷二十六·实知篇》
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 ——《论衡·卷二十六·实知篇》
衰世好信鬼,愚人好求福。 ——《论衡·卷二十五·解除篇》
君子不畏虎,独畏谗夫之口。 ——《论衡·卷二十三·言毒篇》
人有所优,固有所劣;人有所工,固有所拙。 ——《论衡·卷二十八·书解篇》
知古不知今,谓之陆沉,然则儒生,所谓陆沉者也。 ——《论衡·卷十二·谢短篇》
处颠者危,势丰者亏 ——《论衡·卷一·累害篇》
文人之笔,劝善惩恶也。 ——《论衡·卷二十·佚文篇》
牛刀可以割鸡,鸡刀难以屠牛。 ——《论衡·卷十二·程材篇》
美色不同面,皆佳於目;悲音不共声,皆快於耳。 ——《论衡·卷三十·自纪篇》
事莫明於有效,论莫定於有证。 ——《论衡·卷二十三·薄葬篇》
屋漏在上,知者在下。 ——《论衡·卷十一·答佞篇》
两刃相割,利钝乃知;二论相订,是非乃见。 ——《论衡·卷二十九·案书篇》
誉人不增其美,则闻者不快其意;毁人不益其恶,则听者不惬於心。 ——《论衡·卷八·艺增篇》
人间之水污浊,在野外者清洁,俱为一水,源从天涯,或浊或清,所在之势使之然也。 ——《论衡·卷二·率性篇》
譬犹练丝,染之蓝则青,染之丹则赤。 ——《论衡·卷二·率性篇》
闭心塞意,不高瞻览者,死人之徒也哉! ——《论衡·卷十三·别通篇》
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章无补。 ——《论衡·卷三十·自纪篇》
足不强则迹不远,锋不銛,则割不深。 ——《论衡·卷十三·超奇篇》
精诚由中,故其文语感动人深。 ——《论衡·卷十三·超奇篇》
外内表里,自相副称。 ——《论衡·卷十三·超奇篇》
太平之世多长寿人。 ——《论衡·卷一·气寿篇》
德弥盛者文弥缛,德弥彰者人弥明。 ——《论衡·卷二十八·书解篇》
物有华而不实,有实而不华者。 ——《论衡·卷二十八·书解篇》
贤不贤,才也;遇不遇,时也。 ——《论衡·卷一·逢遇篇》
大器晚成,宝货难售也。 ——《论衡·卷十四·状留篇》
比不应事,未可谓喻;文不称实,未可谓是也。 ——《论衡·卷三·物势篇》
经传之文,贤圣之语,古今言殊,四方谈异也。 ——《论衡·卷三十·自纪篇》
死人无知,厚葬无益 ——《论衡·卷二十三·薄葬篇》
不清不见尘,不高不见危,不广不见削,不盈不见亏。 ——《论衡·卷三十·自纪篇》
不目见口问,不能尽知也。 ——《论衡·卷二十六·实知篇》
马效千里,不必骥;人期贤知,不必孔、墨。 ——《论衡·卷二十九·案书篇》
采善不逾其美,贬恶不溢其过。 ——《论衡·卷十八·感类篇》
志有所存,顾不见泰山;思有所至,有身不暇徇也。 ——《论衡·卷二十八·书解篇》
寒不累时,则霜不降,温不兼日,则冰不释。 ——《论衡·卷五·感虚篇》
凿不休则沟深,斧不止则薪多 ——《论衡·卷一·命禄篇》
物之相胜,或以筋力,或以气势,或以巧便。 ——《论衡·卷三·物势篇》
处尊居显,未必贤,遇也;位卑在下,未必愚,不遇也。 ——《论衡·卷一·逢遇篇》
恶人之命不短,善人之年不长。 ——《论衡·卷六·福虚篇》
命有贵贱,性有善恶。 ——《论衡·卷三·本性篇》
畏惧则存想,存想则目虚见。 ——《论衡·卷二十二·订鬼篇》
力作不求富,富自到矣。 ——《论衡·卷一·命禄篇》
雷电迅疾,击折树木,坏败室屋,时犯杀人。 ——《论衡·卷六·雷虚篇》
豆麦之种,与稻梁殊,然食能去饥。 ——《论衡·卷二·率性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