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月
[唐] 杜甫
光细弦岂上,影斜轮未安。
微升古塞外,已隐暮云端。
河汉不改色,关山空自寒。
庭前有白露,暗满菊花团。 岂:一作初、欲
------------------------------------------------
诗有古塞、关山之语,当是乾元二年在秦州作。
光细弦初上①,影斜轮未安②。微升古塞外③,已隐暮云端。河汉不改色④,关山空自寒⑤。庭前有白露,暗满菊花团⑥。
(此在秦而咏初月也。光细影斜,初月之状。乍升旋隐,初月之时。下四,皆承月隐说。河汉关山,言远景。庭露菊花,言近景。总是夜色朦胧之象。【洪仲注】光影,就明处言。弦轮,就暗处言。河汉色明,见月影忽沉。关山自寒,见月光全没。末点暗字,总见无月可窥矣。【张远注】此诗句句有一初字意,细玩自见。)
①《左传注》:“月本无光,待日照而光生,半则为弦,全乃成望。”周王褒诗:“上弦如半壁。”②庾信诗:“桂满独轮斜。”李隅赋:“波水荡而月轮斜。”③王褒启:“塞外饶沙。”④古诗:“河汉清且浅。”乐府:“陵霜不改色。”⑤王褒诗:“关山夜月明。”⑥或曰:《毛诗》:“零露..兮。”《说文》:“..,徒官切,露多貌。”“庭前有白露,暗满菊花团”,疑是..字。【朱注】《韵会》:团或作专。《周礼》“其民专而长”,是也。..,《集韵》或作专,通作专,以古多混用。谢灵运诗:“火云团朝露。”谢朓诗:“犹沾余露团。”谢惠连诗:“团团满叶露。”江淹诗:“檐前露已团。”庾信诗:“惟有团阶露,承睫苦沾衣。”薛道衡诗:“高秋白露团。”旧本俱作团。《记》:季秋之月,菊有黄华。”《山谷诗话》:王原叔说:此诗为肃宗而作。今按此诗,若依旧说,亦当上下分截。上四隐讽时事,下四自叹羁栖。光细,见德有亏。影斜,见心不正。升古塞,初即位于灵武也。隐暮云,旋受蔽于辅国、良梯也。河汉不改,谓山河如故。关山自寒,谓陇外凄凉。露暗花团,伤远人不蒙先被也。
-----------仇兆鳌 《杜诗详注》-----------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微升古塞外,已隐暮云端。
河汉不改色,关山空自寒。
庭前有白露,暗满菊花团。 岂:一作初、欲
------------------------------------------------
诗有古塞、关山之语,当是乾元二年在秦州作。
光细弦初上①,影斜轮未安②。微升古塞外③,已隐暮云端。河汉不改色④,关山空自寒⑤。庭前有白露,暗满菊花团⑥。
(此在秦而咏初月也。光细影斜,初月之状。乍升旋隐,初月之时。下四,皆承月隐说。河汉关山,言远景。庭露菊花,言近景。总是夜色朦胧之象。【洪仲注】光影,就明处言。弦轮,就暗处言。河汉色明,见月影忽沉。关山自寒,见月光全没。末点暗字,总见无月可窥矣。【张远注】此诗句句有一初字意,细玩自见。)
①《左传注》:“月本无光,待日照而光生,半则为弦,全乃成望。”周王褒诗:“上弦如半壁。”②庾信诗:“桂满独轮斜。”李隅赋:“波水荡而月轮斜。”③王褒启:“塞外饶沙。”④古诗:“河汉清且浅。”乐府:“陵霜不改色。”⑤王褒诗:“关山夜月明。”⑥或曰:《毛诗》:“零露..兮。”《说文》:“..,徒官切,露多貌。”“庭前有白露,暗满菊花团”,疑是..字。【朱注】《韵会》:团或作专。《周礼》“其民专而长”,是也。..,《集韵》或作专,通作专,以古多混用。谢灵运诗:“火云团朝露。”谢朓诗:“犹沾余露团。”谢惠连诗:“团团满叶露。”江淹诗:“檐前露已团。”庾信诗:“惟有团阶露,承睫苦沾衣。”薛道衡诗:“高秋白露团。”旧本俱作团。《记》:季秋之月,菊有黄华。”《山谷诗话》:王原叔说:此诗为肃宗而作。今按此诗,若依旧说,亦当上下分截。上四隐讽时事,下四自叹羁栖。光细,见德有亏。影斜,见心不正。升古塞,初即位于灵武也。隐暮云,旋受蔽于辅国、良梯也。河汉不改,谓山河如故。关山自寒,谓陇外凄凉。露暗花团,伤远人不蒙先被也。
-----------仇兆鳌 《杜诗详注》-----------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