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萤火虫小巷读后感10篇_读后感_名著读后感_格言网

2020-12-28 23:46:52

读后感

《萤火虫小巷》是一本由[美]克莉丝汀·汉娜著作,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36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萤火虫小巷》读后感(一):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这个世界上有一种感情,无关风花雪月,无关血缘,比爱情从容绵延,比亲情密切亲昵,百转千回,更多的时候是陪伴,那就是友情。

克莉丝汀·汉娜的《萤火虫小巷》,温暖细腻而真挚地讲述了塔莉与凯蒂三十年的友情故事。从十四岁初次相遇,惺惺相惜,互相羡慕的少女时代,到恣意青春,再到结婚生子步入中年,中间有爱情的纠结、事业的迷茫和家庭的牵绊。整个故事其实并没有多跌宕起伏、千转百回,每个情节都很普通甚至朴实,但当这些情节以友情的脉络穿插起来,又是让人如此震撼。《萤火虫小巷》里有很多打动人心的细节与情节,读来让人热泪盈眶。作者克莉丝汀将小说处理得很好,跨越三十年,人物的性格转变、剧情的发展以及年代感都在她的笔下娓娓道来,因此读来很舒服。另外书中白马时光在翻译方面就所涉及到的一些美国的时代符号也做了大量细致的注释,方便阅读。

时髦、有个性的塔莉, 内向、被规矩束缚的凯蒂,两个性格迥异的女孩因为遇见了对方所以变成了不一样的人。正如范玮琪在歌里唱的:“我们一个像夏天一个像秋天,却总能把冬天变成了春天……遇见一个人然后生命全改变。原来不是恋爱才有的情节。”她们一起上学、一起参加聚会、一起分享秘密,塔莉教凯蒂化妆打扮,凯蒂包容爱护塔莉,她们是最懂彼此的人。不是没有争吵,分歧、嫉妒、猜忌、彼此伤害,甚至因为同一个男人争风吃醋过。但这些反而让她们的情谊更加牢固重要。最后两个人选择了不同的道路:塔莉为了新闻梦想,放弃家庭和爱情,全心投入工作,最终功成名就;凯蒂放弃事业成为家庭主妇,成为三个孩子的母亲,获得温馨的家庭。即使这个时候,她们还是羡慕对方的生活。她们面临的抉择也是当下女性对人生的抉择,梦想与家庭,往往不能兼得。《萤火虫小巷》向我们很好的展示了两种人生

“你搬来之前,我觉得那只是一条哪儿都去不了的路。” 没有萤火虫的萤火虫小巷,不过是一条充斥着污水和满丘杂草的乡间巷道,你出现以后我却觉得这条路能去往任何远方。她们在月光的笼罩里,在缀满繁星的夜空下,从小巷的最高处冲下,松开握着脚踏车的双手,穿过黑夜大声呼喊。“‘你怎么有办法和我做朋友?’‘我怎么有办法不和你做朋友?’” 她们不管怎么吵架、如何误会,最终都会和解,舍不得彼此真的不来往。你不是我,更像这世界上的另一个我。

另外,这本书中除了友情以外,还有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情。特别是凯蒂与女儿玛拉之间的冲突,就像当年凯蒂与母亲的冲突一样。凯蒂的母亲穆勒齐跟凯蒂说:你还要等三十年才能听到玛拉的道歉。《萤火虫小巷》读来让人不自觉间融入其中,跟着小说的情节不由自主的就想起了自己和朋友那些事,自己和父母之间的那些事,在内心深处和故事情节会有一种强烈的互动。

读到最后一句“在空无一人的街头,她开始跳舞”时,我的眼泪掉下来,因为难过,也因为感动。她们彼此拥有过,一起成长过,即使凯蒂不在了,但那些温暖的记忆还在。虽然塔莉再也无法拥抱凯蒂,无法和她斗嘴,无法再一起逛街聊梦想,可她永远都够感觉到凯蒂的陪伴,即使一个人在无人的巷尾起舞,也不会像十四岁初遇前那般孤单。

愿《萤火虫小巷》这本书能给你带来温暖与感动。

《萤火虫小巷》读后感(二):相交的平行线

相交的平行线

《萤火虫小巷》读后感(三):关于友谊和梦想

词穷不知道该怎么描述这本书。简单概括应该就是震撼,很赞。

十四岁到四十岁,陪伴彼此。人生的确是孤独之旅,谁会是你的摆渡人?

小说里的故事两个女人平常的生活和人生,不像心灵鸡汤似得洗脑,因为描写的范围很广所以很容易让读者融入从而产生共鸣。

塔莉的梦想是传媒。十四岁的梦想,她坚持努力,她做到了。而我十四岁的梦想恰好跟她一模一样,或许没有她的雄心壮志要点燃世界,但也是希望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做自己热爱的事。传媒的确有自己的魅力可以让人为她疯狂。

塔莉说要和凯蒂一直一直在一起,会是一辈子的好朋友,一起追梦互相陪伴。我想起了我对边昕说过的话,“高中三年我们不能彼此相伴,三年后我们一起去考浙传好不好?” 如果可以跟你一直一直在一起该多好。但终究每个人会有各自的梦想,在友谊里最重要的是平等的,塔莉不能自私地一味顾着自己不在意凯蒂的想法,不平等的友谊终究会有裂痕,就像《追风筝的人》里阿米尔没有平等的把哈桑当做朋友,只是理所当然为他付出的仆人。每个人都想要别人的陪伴,但付出应该是对等的。我想我不是圣人做不到一味的付出,做不到热脸贴别人的冷屁股。

友谊里又难免有摩擦,在自己喜欢的人喜欢上自己的朋友时,难免会有不甘和委屈的情绪;在各自有各自的生活时,相处的时间会越来越少;但是不管如何,你都是我最重要的人,在我心里你是我终身的摆渡人。我记得以前经常为了一些很小很小的事情跟边昕冷战,每次彼此都说好不理对方,绝交,做陌生人,老死不相往来...但还是会和好如初,那些裂痕会自动消失。她跟我说过,一点都不会担心我们吵架,因为我们终究会和好,会一辈子。这种细微的感动让我觉得很安心,她永远不会离开我因为在我心里她是家人,她说我们是连体婴儿,我们可以做什么都黏在一起,可以对方发很多很多消息不用担心对方觉得烦,不在一起的时候也总会挂念她... ...或许不在这段友情里的人会觉得我这么说很矫情,但我只觉得这是我生活里很重要的一部分——边昕。

从这本书里我读到的是友谊和梦想,我相信我们也可以像萤火虫姐妹花一样是一辈子的挚友,相信我们会陪伴彼此终身。

《萤火虫小巷》读后感(四):那些记忆里的微光

在帝都晚高峰的地铁里看完了这本书,莫名其妙就会被戳中泪点,幸好有随身带纸巾的习惯。作为一个在数量上男闺密超越女闺密的女生,对于塔利和凯蒂的友情,亲身体验不是特别多,震惊比向往更多一些。“你不是我,更像这世界上另一个我”,在我看来,她俩的长久的细节平衡是彼此有因为不同的原因产生的同样的孤独感,彼此也是对方内心深处渴望的那个“自我”。

很喜欢作者的细节描述和叙述方式,至今虽然没有超过十年的闺密,但在过往的岁月里,有她们经过时期,也有不少的小惊喜值得回味。如今细心回想,不管是童年时期能用同一种语言交流的玩伴,还是少女时期的八卦分享团,在发生摩擦时,很多时候都没有去争执,任其渐渐变淡,远离彼此的生活。只因自己曾经为数不多的几次玛拉行为,让生命里最温暖的那道光暗淡,还没来得及求得谅解甚至去遗憾,他们便都留在记忆里,再也没有机会进行一次长谈。

凯蒂如果仔细观察马拉的叛逆期,或许能看到曾经的自己,但是出于母爱的本能,她不会顾及这么多,在受到马拉语言上的伤害时,自然会因为自己对女儿的保护而导致女儿的恶语相向难过不已。尽管有谅解,但是少女马拉在母亲无法陪伴的人生中,定会有无数次的后悔不已。

不太相信强尼与塔利之间的爱情,但如果在凯蒂离开的时间里,塔露拉依旧孤身一人,那么她以另一个”凯蒂“陪伴马拉和双胞胎长大,也很温暖。

quot; 她们曾经被称为萤火虫巷姐妹花。那是很久以前的往事了,超过三十年,然而,此刻她躺在床上聆听着窗外的冬季暴风雨,感觉仿佛只是昨天 。随着时间不断溜走,身边的人来来往往,留下来的很少,但是那些已经存留在过往记忆中的温暖,总会在不经意间闪现。

“她们已经被风吹走散落在天涯,有些故事还没讲完那就算了吧。”

《萤火虫小巷》读后感(五):每一份女生间的感情都逃不开嫉妒,幸那不是刺

在经历了与好友的撕逼和好,勉强的接受前路,对未来的迷茫,我遇到了这本书。有些厚,是在好多个午睡起来的下午零碎地看完。塔莉,美丽,热情能干,是如此耀眼,却缺少爱的感觉,凯蒂普通的邻家女孩,平庸却活在爱意之下,不出众,却过的幸福温暖,到底谁才是幸运?嫉妒与她们数十年的友谊如影随形,她们的身上都有对方可望不可即的东西,互相羡慕又互相提防,争吵,和好,不过是一个人低头就好,从来与对错无关。

从见到的第一面到数十年的相濡与沫(原谅我错用这个词),友谊是要缘分的不是么,那件隐秘事件的倾诉,凯蒂对于放纵不羁的追求,总归是在对的时间遇见了对的人,而你碰巧如我所期望那样,数十年的光阴缠绕着对对方的嫉妒,文字中透露出那份有真情却藏不住的辛辣,那么真实的刻出女孩之间的柔肠千绕,不是不爱你,只是控制不住会嫉妒你,因为我们一个似冰一个似火,你过的是我未曾选择的路。

可是那毕竟只是嫉妒不是刺,刺不进我们的友谊更 刺不进我们的人生啊。所以我们相拥,在苦难的日子里怀抱取暖,在开心的日子里笑颜如花,感谢有彼此的陪伴走过了漫长时光

《萤火虫小巷》读后感(六):我们始终记得那些以为忘记的

初看《萤火虫小巷》的简介,感觉很像电影《七月与安生》。一口气读完,发现了两个问题:一是两者在深度和广度上有着很大差异;二是小说和影视剧给人完全不同的震撼。所以以后还是要坚持少看电视,多读书,少吃零食,多睡觉。

这本小说主要讲述了两个女孩儿14岁到40岁的友谊之路。他们互相影响,互相改变,互相滋养。纵使时空变换,时光流转,一句当年的俏皮话,所有便马上回到了属于她们的时空。读她们历经了嫉妒、愤怒、伤害、憎恨,重归于好的这段路程,我的脑海不断的出现那张熟悉的面庞,她带我回到了那些曾经的时光。

我们相识于紧张又忙碌的高中,她一看就是和我不一样的人,时尚、调皮、特立独行,还......不爱学习;而我就是保守、乖乖女、老师眼中的好孩子;似乎也有点儿像塔莉和凯蒂。我们住在一个宿舍,她对我很好,每次回家回来一定会带好吃的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椰蓉面包,我也因为她爱上了椰蓉面包,那个时候课间休息上厕所,我们都要一起。后来高二要分文理科,我们虽然都选择了文科班,但还是分到了不同的班级。我们依然会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印象中我的不开心总能得到她没心没肺的开导,而她的不开心我似乎只能那么静静的陪着她。再后来,我们上了不同的大学,她去了南方,我依然在省内的大学,我们通信,通电话,我们甚至还不知道因为什么事情电话里吵了架,我还因此在QQ空间里写了一篇悼念我们友情的文字,现在还留有她道歉的文字,哈哈。但就像塔莉和凯蒂一样,好朋友的吵架与和好都是极其迅速的。大学毕业后,她来到我的城市看我,我们一起吃饭,一起游逛,一起发呆......好朋友就是可以一起呆着不说话,却不会感到尴尬。我们依然通过电话诉说彼此的家长里短,工作的,感情的,现在的,未来的。后来随着工作的时间越来越长,我们的交流少了许多,有一次公司组织去她所在的城市,我打给她电话,始终打不通,直到我离开那里,也没有她的消息,我担心她,却又怨恨她竟然跟我失联,从那儿之后我们几乎失掉了联系。不记得过了多久,她又出现在了人人网上,她说那段时间她经历了很多的事情,谁都不想联系,就想一个人呆着。我能想象到她经历那些事情时候的孤独,我很遗憾不能在她身边陪着她,可是我们都需要渐渐长大,独自面对要经历的各种事情,好的,坏的,麻木的。

两年前,我们终于又见面,我和爱人带着孩子来到她的城市,我们到达后的第一顿饭在她父母家吃的,就如同上学那时候一样,时光似乎回到了从前。此后的几天已有了身孕的她带我们各种吃,各种玩儿,恨不得把所有她吃过的都点给我吃,所有玩儿过的都带我游览一番......多年不见的我们,依然没有陌生感,依然可以呆在一起不说话,也可以随意吐槽一下身边的人和事,尽管我们不在彼此日常的圈子里,说的却全然能听懂,就仿佛我们一起经历了一样。她还是那么时尚、调皮、特立独行,她让我的女儿叫她姐姐,她叫她妹妹。这就是她。

如今,她也为人母,虽然依然时尚、调皮、特立独行,却多了一份女人天然的母性,带儿子上早教课,读育儿书,哈哈哈,俨然变身时尚辣妈了。书中的塔莉和凯蒂,从14岁相识,我们从16岁相识,如今已经走过了17年。尽管我们身处异地,但我们依然会把这份友谊保持下去,一起迎接27年,37年,47年,57年......

没读这本书之前,我们之间的很多故事我似乎都忘记了,写下来时候才发现:很多事情我们以为已经忘记了,其实只是封存了起来而已,我们始终记得那些以为已经忘记的。只要我们愿意想起。

《萤火虫小巷》读后感(七):人生的缺憾总会以另一种方式弥补

我一直都记得大学刚毕业独自一人去旅行在他乡的那个夜晚,我走走停停逗留过许多大大小小的城市,具体是哪个城市已经记不清了,但这无关紧要,就像很多事不必看得太透彻,它才呈现出一种暧昧不清的美感和温情。

我一个人漫无目的走在街上,行人稀少,繁星漫天,就像大多数千篇一律钢铁水泥构建的平庸的城市一样,它毫无特色,街边是一些杂货小店,小餐馆,但天气却格外出奇的好,微风拂面,像是抚平了凄落的情绪带来一丝温柔的慰籍,然后我就听见了捉摸不透,隐隐传来熟悉的旋律。

循着声音拐进一个偏僻的巷道,在拐角不远处有一家散发着昏黄灯光,空间不足十平的音像小店,我在那家店里见到了许久不曾见的CD碟,磁带,游戏卡带,甚至还贴有发黄掉色的多年前的海报,它们在这逼仄狭小的空间杂乱摆放极具象征了早已没落不堪的音像产业的苟延残喘。而那熟悉的旋律正是郑伊健的《友情岁月》。

有些东西真的就是那么奇妙,它悄无声息的钻进你骨髓血液,逮到某个机会就冷不丁的跳出来,那时它不再仅仅是一种味道,一种声音,一种气味,更多的是那些经历过往所凝聚的细微感受。

想起当初痴迷看“古惑仔”系列的我还是一个牢记中小学生行为守则的听话,又胆小懦弱的少年,对那些刀光剑影快意恩仇的江湖心怀向往,电影那些为朋友两肋插刀,不畏生死的桥段则形成了我对友情最初的向往。

可是对那些渲染的打斗场面,生死共患难的情义,腥风血雨的江湖过度聚集又难免失真,就像亲情,爱情一样,即便是真假难辨,若即若离,可心底还是对它们有一种纯真的向往,我自然没有遇到电影里那样的兄弟和情义,这种遗憾使我一直都耿耿于怀,而我也一直相信世界上一定有着另一个人是我所期望的,自己想成为的那种样子:讲义气,兄弟成群,呼风唤雨。我想和他成为朋友,可是我没有遇到。

人生总会有缺憾,但它都以另一种方式弥补。

电影《七月与安生》正在热映,虽然还没有来得及去看,但却一直在关注它的拍摄动态和进展,作为一个原著粉其实一直对这部电影有所期待,因为我在多愁善感的年纪曾对它爱不释手,终于如愿以偿的在人生的另一个阶段里重新去接触它,就像是电影里的主人公穿越了另一个时空见到了另一个自己,它是一个对青春的告白。

我不得不提起下的另一本刚刚放下的《萤火虫小巷》,因为它们有太多的相似之处,这种相似并不是故事情节,表达技巧,语言风格这些流于表面形式上的相似,他们个体有更深刻的,人物本性的内在。如果说《七月与安生》是对青春的告白,那么《萤火虫小巷》就是对人生的审视,《七月与安生》给了《萤火虫小巷》一个交付,《萤火虫小巷》则是给了《七月和安生》一个交代。

根本上来说,无论是安妮宝贝和克莉丝汀,还是她们的作品是不能放在一起来谈论的,但是对于我个人的意义来说,却实在是忍不住,习惯对于有关联,并且喜欢的东西找到一条细微的线把他们连在一起挖掘出共同点寻找共鸣。

“而安生,她说仅仅只证实到自己的生命。”——《七月与安生》

人生是一段孤独旅程,但我遇见了你。你不是我,却又像世界上的里一个我。”——《萤火虫小巷》

而赫伯特说“老友为最佳明鉴。”

两部作品不仅仅是单纯的讲一个故事,一段感情,安妮宝贝和克莉丝汀更是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把“自己的另一面”刻画成了一个朋友来剖析自我。可是写《七月与安生》时20多岁的安妮宝贝终究在人生阅历思想感悟逊色于1960年出生的克莉丝汀,克莉丝汀成功的刻画了自我,认识了自我并救赎了自我的整个剖析过程,而安妮宝贝仅仅是一个开始。

安妮宝贝笔下的安生是锐利虚妄,放肆颓废的自己,抽烟,写作,光脚穿球鞋,叛离一个不完整的家庭,这几乎就是安妮宝贝的真实写照。她在13岁的时候认识了七月,一直到死亡,

虽然她们在一起经历了青春的时光,但她更多的时候都是独自一人默默承担一切,一个人辍学打工,独自在异国他乡,怀着家明的孩子被抛弃……这也是早期安妮宝贝写作的主题:孤独,颓废。

我想安生一定非常渴望拥有七月一样幸福的家庭,有像家明一样淳厚俊朗的男子爱她,所以上天安排了她与七月的相遇,可是在这样的安排更加让她深陷自我的孤独直到死亡。

安妮宝贝更多的着重了讲述了他们的背叛,冲突来诉说自我的孤独,七月只是她放肆青春里的一个陪衬,过去的我可能更喜欢这种充斥着激烈表达自我欲望的作品,可是如今已习惯克制不理性的情感的我更喜欢《萤火虫小巷》。

很多小说人物的塑造就是一个作家把自己解离成一个个真实鲜明的个体,把自己人性的复杂更加脸谱化,小说里便不知不觉的融入了过往的经历。安妮宝贝把自己的本性赋予了安生,而克莉丝汀更多的是把自己的真实经历,时代的印记为背景讲述,书中提到的大喇叭裤,地球鞋,泡泡袜都是作者本人穿过的,虽然我们对这些元素陌生,但是这样细节的真实性则更让我们融入到故事里。

14岁的凯蒂是一个戴着眼镜,温顺可爱的乖乖女,而塔莉是个很“酷”,惹人注目,行为叛逆的问题少女。凯蒂羡慕塔莉的漂亮聪明,朋友遍地,她中规中矩的性格又让她羡慕塔莉的放荡不羁,她想认识塔莉,可又自惭形秽。而数次被母亲抛弃的塔莉则渴望有个温暖的家庭,有人真正的爱她,她们性格迥异,却又互补,而心底都渴望一个真正的朋友让她们两个矛盾的个体如愿以偿。

在青春期,塔莉教会凯蒂化妆,带着她一起在夏日的山谷山坡上急冲而下,那些在耳边呼啸的风托起了凯蒂所向往不羁的浪漫,他们谈论着时尚,男生,音乐,越战……无话不谈,塔莉在改变着凯蒂,一步步引导着她一直认为很酷的世界,我如此的羡慕凯蒂,让她成为另一种人有了可能,无法说只是好事还是坏事,毕竟成长就是在不断的在改变,成为另一种模样。

曾经在一起上学,在同一家公司实习,还发誓将来要在传媒界共同打下一片天的姐妹花,终于因为人生价值追求的不同分道扬镳,塔莉牺牲了爱成为了出入时尚沙龙,慈善晚会的成功人士,而凯蒂成为了3个孩子的母亲的全职主妇,但她们互相却一直不曾离去,相互给予拥抱和安慰。

当患绝症的家庭主妇凯蒂和已经功成名就的凯蒂躺在同一张床的时候,他们一起在追忆那个遥远不再回来的夏日时,心里突然怅然若失,人这一生中似乎都是在虚度光阴,真正能深刻记忆里重要的东西却寥寥无几,很多事还来不及思索就已经成为了过去。

当安生因为难产去世,七月收养了安生和家明的孩子时,所有的罪孽怨恨都随着一个干净的生命的到来而烟硝云散,活着的人,死去的人都获得了一种救赎。

我想起三毛曾说过的一段话:感谢上天,今日活着的是我,痛着的也是我,如果叫荷西来忍受这一分又一分钟的长夜,那我是万万不肯的。幸好这些都没有轮到他,要是他像我这样的活下去,那么我拼了命也要跟上帝争了回来换他。

爱情如是,友情亦如是。即使是凯蒂和安生的死亡,她们的友情也不会消失,反而成为了永恒。

《萤火虫小巷》读后感(八):那段岁月,有你

那段曾经最灰暗的日子,还好你在;那段可以放肆大笑的日子,还好你在;那段慢慢成熟的日子,还好你在。 看完《萤火虫小巷》,被塔莉和凯蒂的友情深深感动,便会想起自己的友谊,想起曾经的点点滴滴,很感谢他们曾出现在我的生活里。 萤火虫小巷没有萤火虫,但是有你,有你一直的陪伴。这是讲述塔莉和凯蒂的故事,这也是讲述所有温暖的友情。就像这本书封面说的,人生是一段孤独旅程,但我遇见了你。你不是我,却又像世界上的另一个我。我们从此生就在等待,等待另一个你出现,陪伴到永远。 塔莉,一个叛逆却又美丽的女孩,是所以人的焦点,可是她内心却是孤独的,直到她遇见了凯蒂,世界上的另一个她,一个性格温顺,有着幸福家庭的乖乖女。她们的友情从十四岁到四十岁,一直一直充满着萤9火虫一样的温暖。凯蒂将自己的家人都分享给塔莉,塔莉将所有的快乐难过都与凯蒂分享,她们拥有彼此虽然没有一辈子,虽然只有短短的二十六年,但是这份友情一直在她们心里。 只要一句“我需要你”,好朋友就永远会在。这样的友情,所有人都渴望,而我相信每一个人都会遇见世界上的另一个自己,只是时间问题。如果遇到,请珍惜。或许我们年少,不懂事,总是会伤害彼此,但是看过这本书以后,才发现有那么一个好朋友是多么不容易,总是有一个人会陪着你成长,哪怕受伤也不离开,我想这就是真正的友情,像萤火虫小巷里的塔莉和凯蒂一样。 如果塔莉没有遇见凯蒂,如果我没有遇见你,我们都不会是现在的模样。 我想说,在你未来的婚礼,我为你当伴娘,我们要一起慢慢变老,坐在摇椅上聊聊曾经。 没有萤火虫的小巷,却又着散发着萤火虫般温暖的小巷,一直在我脑海,我可以想象,两个女孩一起坐着看天空聊天,一起骑自行车,一起偷偷化妆,那是很美好很美好的画面。我们都想有一个闺蜜,一起逛街,一起在被窝里说悄悄话,一起哭一起笑,美好的不像话。所以我们都被这本书吸引,都被塔莉和凯蒂的友情震撼,有共鸣才有感动。 如果有一天你们遇见了世界上的另一个自己,或是已经遇见了,那会是在哪个地方呢,会不会是一样的小巷,或是拥挤的大街,还是安静的草原……那是一个个奇妙的地方,会产生一个个神奇的故事。 在你偷偷潜入我的生活,就注定会发生一些故事,那段岁月,记忆着我们。

《萤火虫小巷》读后感(九):她们很幸运有彼此

看了豆瓣今年书的榜单,作为畅销书的是《再见,萤火虫小巷》。在图书馆查找的时候,看到了两本同封面的书。仔细看了名字,才发现这本书它的前一部。 亲情 友情和爱情。开始很害怕凯蒂的妈妈反对她和叫做塔利的很酷的女孩纸做朋友。特别是知道塔利妈妈吸毒,还欺骗说是得了癌症。可能要是换在中国很多家长都可能会反对孩子和这个家庭环境复杂的朋友来往。而这个妈妈接纳了塔利,很意外。后来很担心空降的强尼打破了这段美好的友情,害怕变成狗血的八点档电视剧。特别是在凯蒂做了三个孩子的母亲,身材走形,脾气暴躁以后。还好强尼一直爱着他的妻子。就这些情感来说,凯蒂是人生赢家,除了和玛拉沟通有问题以外,她所有的都得到了。但是除了以后得内容,让她心力交瘁。

看小说的时候,总是感觉这两个女孩很幸福但是也很辛苦。一个为家庭琐事烦恼,和青春期女儿的矛盾,甚至让她抑郁。一个名利在外,但是回到家里的空虚寂寞让她难以忍受。很幸运,她们之间有彼此,一点点小情绪都会被对方觉察。真正的友谊也许就是如此,她们相互扶持走过人生的很多重要时刻。

小说的奥妙之处就在于很多东西,你要自己去感受。不同的人可能就会有不同的东西读出来。

《萤火虫小巷》读后感(十):老友为最佳明鉴

《萤火虫小巷》在没有读到这本书之前,我一直以为世界上的一切都应该是绝对平等才能得到最好的结果,比如友情。如果友情里,掺杂了一些别的东西,如果彼此之间,多了猜忌,有了嫉妒,装着秘密,甚至双方开始决裂,那么我是绝对绝对会抛弃这段友情的。甚至,永远老死不相见。

人生是一段孤独旅程,但我遇见了你。两个女孩,性格迥异,她们的故事由一场萤火虫小巷的遇见开始。接着开始了她们三十多年的漫漫友谊之路。

友谊无非就是我的生活融入了你,你的生活中也充盈着我,我们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的彼此。

两个女孩,两种性格,两种家庭,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中间发生了太多太多的事情,从相知相惜,渐渐地有了距离,有了隔阂,甚至分离。一个全心全意的投身于自己的事业,一个全心全意的投身于自己的家庭。再后来,彻底决裂。

当然,这不是她们最后的结局。她们也不会让决裂成为彼此友谊最终的结局。

结局是什么样子的,需要你自己慢慢寻找。

还有一点,是我完全没有想到的,这本书不仅仅有友谊,爱情,还有家庭,更有对女性的关注,之前自己从来不知道发炎性乳腺癌的恐怖,这本书带给我的,除了感动,我想,更多的是震撼,仍是震撼。

我很庆幸,现在开始,自己开始慢慢相信友谊,开始学着说对不起。

纵然一次次心碎,我们屹立依旧。

友谊就该如此,不是么。

    

上一篇:《洞察人心》读后感10篇_读后感_     

下一篇:《哀歌:论文明的消极美学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