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哀歌:论文明的消极美学气质》读后感10篇_读后感_名著读后感_格言网

2020-12-28 23:46:52

读后感

公众号

《哀歌:论文明的消极美学气质》是一本由梁超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6.00,页数:33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哀歌:论文明的消极美学气质》读后感(一):消极是艺术永恒的主题

作者在全书最开始提到托马斯曼的言论“如果没有死亡,地球上很难出现诗作”,无独有偶,和他同时期的德国作曲家理查施特劳斯的代表作之一《死与净化》也是以“死亡”为主题,用音乐表达了对“死亡”诗意化的思考。事实上,不仅是施特劳斯,从20世纪初期“表现主义”在欧洲音乐界兴起以来,随着各种现代主义创作技法的确立,很多重要作曲家都对“死亡”进行过各种方式的表现。这些表现,从某种角度上说,逐渐摒弃了浪漫主义时期对“死亡”美的描述,而更加接近“死亡”本身残酷的一面,是一种音乐上的“残酷美”,例如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中对少女献祭的描绘,戈雷茨基在其风格转型期间的重要作品《第三交响曲“哀歌”》中母亲思念自己在战争中死去的儿子的描绘,以及书中提到的作曲家潘德列茨基的代表作《广岛受难者的挽歌》中对遭受原子弹轰炸的人类的描绘等等。“死亡”、“悲剧”、“冲突”这些主题,在20世纪各个艺术门类中都占有重要而独特的地位,而本书非常精彩地对它们进行了深入而读到的阐述。

《哀歌:论文明的消极美学气质》读后感(二):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尽管这本书涉及“哀歌”、”悲剧”和“消极”的美学,但还是一本满好玩的书。说好玩,当然不是书的“娱乐性”,而是笔者有趣的叙述方法,也就是不急于对叙述主题过急地说出自己的观点,而是摁住性子,轻松地将不同时空的前人的相关叙述摊开,建立起彼此的内在联系,加以点评,然后亮出自己的观点。这就要有“硬功夫”了,不仅书要啃得多,还要足够的敏锐,而这两点,看来作者都不缺,不少章节里,作者显示了丰沛的知识和精当卓越的眼力。德国的卡尔·雅斯贝尔斯的世界文化轴心的说法,已被广为接受,这是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的事了。新的文化轴心是什么样儿,谁也不知道,但有一点则可以猜测,就是那个新文化一定包含对旧文化的重新估价。这种重新估价也许是对过去的延展,也许是对过去的颠覆,但无不基于对过去的深刻的了解和内省,按雅斯贝尔斯的说法,就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阅读此书,我便不时地有这种体验,唯略感缺憾的是,涉及外语的引文若能更多地用原文就好了。

《哀歌:论文明的消极美学气质》读后感(三):生存对于死亡而言本身就是一种亏欠。

“生存对于死亡而言本身就是一种亏欠。”这是作者在书中所写的一句话,无疑也是对在世的人的一种精神拷问。在绵延的时间里,那些为我们所铭记的其实都是在不断地遗忘,我们对于已经消逝的人、事、物在我们的脑海里从一个实体的像逐渐变成一个虚幻的影子,最后终将会化作虚无。而值得庆幸的事,在我们还能感受到爱和悲伤,对生活还留有一丝敏感之时,出现了这本书,作者借此书来纪念他已经逝去的宠物兔。作为学术性的著作,能在书里埋下了自己的感情,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来自文字的温度。在本书中,分三个部分探讨了悲剧——消极美学气质,字里行间中作者的心境也好像在不断地变化,书中的举例也时不时的出现有关兔子的典故。这本书就像你的一个朋友跟你的对谈,在深度思索的背后是作者深沉的爱。

《哀歌:论文明的消极美学气质》读后感(四):庖丁解“悲剧”的一本书

也许对于任何一个热爱阅读的人来说,外观也总会构成喜欢一本书的重要理由。《哀歌——论文明的消极美学气质》这本书,对它的良好印象正是从其外观开始的。它的封面让我感到干净,翻开书后就发现这种干净其实和书的内容是不违和的。这就是一本学者踏踏实实做学术的书籍,不花哨,不虚荣,极质朴。

整本书条理非常清楚地分为三部分,共同的关键词是“悲剧”——这也暗和书题中的“消极”一词。可能有人要说了,我对谈悲剧的书没兴趣,我的生活已经很“悲剧”了,哪还有心情去听别人谈悲剧?如果说只是一本关在象牙塔里写成的沉闷著作,那我大概赞同这种想法。可是,阅读这本书并没有让我感到枯燥、无聊、乏味……这么说好像还是太空洞了。下面就书的第一部分具体说说吧:

书的第一部分讲了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结合不同时期不同人物(这里面不乏托马斯·曼、博尔赫斯这样的大作家,中国古代的庄子,这也可以看到这本书的格局之大。)的观点梳理出有关死亡及其与悲剧、文明的复杂关联。作者不是做纯粹思辨,比如其中包含众多文学作品,这无疑为作者所努力阐释的思想增添了一抹生动形象的色彩。

二是作者像庖丁解牛一样解剖了人类文明史上的第一部悲剧《吉尔伽美什史诗》。作者采用独特的“意象”视角解读这部伟大的史诗。读来感觉眼前一亮,发觉古老的史诗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意义。

总之,这不仅仅是关于“悲剧”的一本书,它更关乎每个人生命中必然会遇到的种种命题。在人生旅途中,我们大多行色匆匆,并且习惯于此。然而当我们以一种省察的态度来生活后,便会发现书中所书写到的悲剧命题其实就在我们每个人身上存在着。对悲剧的全方位解剖,打开我们重新审视自我和世界的“悲剧眼光”——这或许是这本书的最大意义和价值所在。

?L

    

上一篇:萤火虫小巷读后感10篇_读后感_名     

下一篇:蝙蝠侠:漫长的万圣节读后感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