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中年的意义》读后感10篇_读后感_名著读后感_格言网

2020-12-28 23:46:52

读后感

《中年的意义》是一本由[英]大卫?班布里基(David Bainbridge)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272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2018-7,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年的意义》读后感(一):中年的意义也许就是父母对我们一生的爱,而现在换我们来爱他们吧

01

龙应台说:“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当我们长大了,上高中、上大学、工作、结婚…一次次离开家的时候,你却不知道父母也渐渐老了,他们已经到了中年,头发半黑半白了,皱纹又明显多了几条,背也开始有点坨了。可是我们可能还在嫌弃他们唠叨,嫌弃他们每到节假日就打电话问自己要不要回家。可是你却忽视了他们用尽一生在爱我们。

从我们在母亲肚子里的时候,父母就对我们进行了投资。父母都希望给我们最好的一切,父母希望我们能够喝上有营养的奶粉,吃上健康的辅食,上一个好的早教班,父母都期待我们能够健康成长,长大以后能够有能力养活自己。所以父母把大量的资源都投入到了我们身上。

这种行为在生物学上称为“亲本投资”。可以说我们人类是豪华版的亲本投资者,并且一生都在做投资。大卫.班布里基认为到了中年的某一些时候,我们对孩子的投资变得更加重要了,甚至在某一定程度上,亲本投资比生育力重要。而中年的意义也就在这里体现出来了。

大卫.班布里基是剑桥大学临床兽医解剖学家,他具有丰富的学识和经验,对动物学深有研究,他受过完整兽医师训练,并且在悉尼大学、牛津大学、康奈尔大学等多处做过相关的实验研究,在动物学方面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凭借着深厚的动物学基础,大卫.班布里基对人类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其中包括基因、头脑、性别等。《中年的意义》正是作者利用动物学研究中年的一部著作,帮助我们更加了解中年,也能更加体会父母对我们的爱。

02

在《中年的意义》这本书中,大卫.班布里基写到关于中年的重要性。让我们更加感受到父母对我们深深的爱。他认为中年需要给孩子提供两种东西,帮助孩子成长起来。一种是食物,另一种是信息,如果没有父母给孩子提供这些东西,孩子可能就很难成长到40岁。

养一个孩子需要大量的热量、蛋白质和其他养分,光是大脑就需要87%的能量。而我们想要给孩子更好更多的食物是有较大压力的。黑猩猩5岁就能够学会自己取得食物喂饱自己,而我们人类学会自己获取食物的能力至少要等到20岁以后。这看得出来人类学习技能花费的时间实在不短。想想我们从幼儿园到大学就需要花费十几年的时间,在这十几年里,父母需要给孩子提供的资源是非常多的,而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中年人觉得压力很大。在孩子学会自己获取食物之前,父母需要付出很多很多。

投资一个孩子不只是提供食物就够了,也就是说父母不是把我们养大了就好,他们还需要教我们一些东西,给我们提供一些信息。让我们能够立足于社会,并且存活下去。这些信息包括生活经验、知识、技能、目标、价值观等,而这些都被统称为文化。孩子一出生并没有任何生活的经验,他们不懂得任何知识、技能,甚至连微笑都是要靠后天学习得来的。而他们学习这些经验、技能、知识就需要靠长辈的教导。所以当父母唠叨我们天冷了要多穿衣服,将他年轻时候的事情讲个几十遍时还不停讲时,不要嫌弃他们烦,这可能是他们在传递给我们信息,教给我们文化知识的一种方式。

03

父母爱我们的形式有多种多样,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父母到了中年了,他们的身体、情感、心理上都在发生变化。他们的皮肤开始失去弹性,身体也发福了,视力和听力都开始下降了。他们害怕自己老了,没有用了,害怕孩子离开家自己不知道该怎么办。他们的脾气变得复杂起来,他们担心自己的老伴嫌弃自己,不再像以前那么亲密。他们开始怀疑中年的意义到底是什么。这时候作为孩子的我们要懂得父母的忧虑和心思,现在换我们来爱他们。我们要告诉父母其实中年并不是想象的那么糟糕。就如大卫.班布里基在《中年的意义》里所说的:“中年不是负面的事,而是正向的经验,不是危机而是变化。”

大卫.班布里基认为中年是祖先把基因一代代遗传下来之后,基因在人体内的发育变化而形成的生物现象。基因就像时钟不停地在走,不停地在发育,而中年后,人的身体却不断衰老。可以说中年就是“生命时钟”和“死亡时钟”的平衡时期。我们不能改变这种基因发育演化的结果,但是我们也不是无能为力,至少我们可以自主选择做一些事情来改善情况。面对身体上的变化,我们能帮助父母渐渐形成一些良好的习惯,比如让父亲少抽烟,让他们保持良好的睡姿,不要直接在太阳底下暴晒等等。对于视力听力逐渐下降的父母,那就让我们来当他们的耳朵和眼睛吧,能做的就帮他们多做一些。

《中年的意义》读后感(二):不要再中伤中年人了

算算时间,70后已迈入中年,80后正在快步赶上,90后已自嘲为大妈。中年离谁都不谣远,中年谁都会经历。曾几何时,还在为母亲更年期的啰嗦头痛不已,眨眼间自己也快站在了中年的门槛前。

晏殊的一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似乎说出了许多人对于中年的感受,以及对于中年的焦虑。中年怎么了?中年倒底发生了什么?

在《中年的意义》一书中,大卫.班布里基把中年定义为40到60岁,从人类进化史和生物学的角度,向已经和即将走进中年的人介绍了:为什么会有中年,中年会发生什么,以及如何面对中年存在的问题。黑格尔说过存在即合理,既然人类经过几百万年的进化,却始终保留着中年,而且在整个人生中占有四分之一以上的时间,那么它就一定有它存在的理由,不是吗?

大卫.班布里基是剑桥大学临床兽医解剖学家,也是一位科普作家,至今已经出版了六本书,关于青少年,大脑,X染色体,和怀孕。大卫.班布里基希望大家能够用科学的观点了解我们的身体和大脑是如何运转的,从而正确的看待我们生活中的问题。在写这本书的时候,大卫.班布里基正好40岁,刚刚迈入中年的门槛,对于中年即将发生的变化感到困惑和陌生。作为一名生殖生物学家,大卫.班布里基利用了动物学和以演化为基础的研究法来探讨关于中年的问题。

为什么会有中年

为什么会有中年,因为对于人类这种发育成熟极其缓慢的物种,中年的肩上承担着照顾下一代,传承文化的重担。

有一种生物叫阿米巴原虫,它有一个特殊的本领就是不会变老,活了很久的阿米巴原虫和年轻的阿米巴原虫几乎一样。但这一特殊本领需要消耗巨大的能量,它只能产生无性繁殖,而无性繁殖的缺点就是很难进化。人类细胞之所以会产生老化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有比修复身体更重要的事,比如进化和生育。这正是人类在“物竞天择”的情况下得以生存下来的重要原因。

很多人还会说以前社会根本不存在中年人这个群体,因为平均寿命只有35岁。这可以说是对“平均”的一种误读,因为以前社会,婴儿的存活率极其低下,而每有一个婴儿死亡都会大大降低平均寿命。事实上,有证据显示,在99.5%的进间里,中年人都是人类社会组成的一大部分。中年的存在是自然选择的产物,它帮助人类这个物种在久远的年代里存活下来。这很大程度上由于人类生出的婴儿极度的不成熟,长大成人的速度又极其的缓慢,这种缓慢不仅是在身体上,更是在心智上。因此中年哪怕是已经停止了生育,也需要专注于照顾后代上。

生物学家将这种持续的对后代的照顾称为“亲本投资”,中年通常是对后代提供两方面的资源,一方面是食物,一方面是信息。中年人也许在体能上大不如前,狩猎之类的可以由年轻人完成。但是中年这个阶段,大脑却没有很大的退化,相反,随着经验的增长,中年时候的大脑的判断力都刚好处于巅峰,因此,中年人最重要的责任就是文化的传承。

中年会发生什么

有些事情是我们必须去面对的,比如从40岁开始,老化的症状会明显的出现,皮肤会松驰,皱纹会出现,激素水平会下降,头发会变白。甚至开始变得“油腻”……

而有意思的是,大卫.班布里基在《中年的意义》一书中提到中年人容易发胖,是因为他们利用能量的效率提高了,他们只需要比先前更少的食物,就能维持身体的运转。所以,其实少吃点,就能轻松解决“油腻”的问题。

中年人的身体上处于节节败退的状况,但是在头脑上却不然,即便在思考速度上慢一点,但是在各类认知测试中都更为优异。有研究显示大脑中的白质的总量在中年时期达到峰值,这使大脑神经有更多的联结,在许多心理测验中,显示中年人的前额叶皮层活动相比年轻人更频繁。这些都表明,中年人的大脑正处于人类一生的巅峰状态,是最适合成为文化传承的人选。

中年人的情绪和思考能力渐渐趋于平衡和成熟,虽然在生活和工作中都要面对很多的压力,但是研究显示,中年人的抑郁水平相比于年轻人和老年人还是相对较低的,中年人由于强大的大脑更能应付各种状况。但是中年人在心智上可能进步也可能退化,这取决于很多因素,有些不可控,有些可控,这些可控因素包含所处社会阶层、受教育程度、健康、生活习惯等。

总而言之,虽然中年人的身体状态不如从前,但那又有什么关系,毕竟强大的头脑才能代表真正的你!

如何面对中年存在的问题

大卫.班布里基作为生殖生物学家,在讨论中年所面对的问题时,首先就关注了关于性趣和生殖能力的问题。由于人到中年,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激素水平的下降,而这直接导致了性行为和生殖能力的下降。虽然确实存在这样的影响,但这样的小小改变并不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更大的影响。事实上很多中年人的性生活仍然很和谐。

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在40岁之后生育,这已成为了一种社会趋势。虽然目前看来,高龄妈妈的生育风险较高,高龄父亲的精子质量也有所下降,但是他们所产下的孩子在目前的研究显示并没有比其它孩子差多少,就算有些特殊情况,这种情况也并不普遍。有一个研究甚至显示,对于双胞胎或三胞胎而言,如果他们的母亲是中年人会更利于他们之后的成长。总之,中年为人父母似乎不会比年轻父母差太多。

而那些所谓的“中年危机”、“空巢症候群”其实并不存在。所谓的“中年危机”通常是指在中年时产生的特殊的生理现象和生活困境。但事实上,在40岁之前和60岁之后,人们经历的危机并不比中年少多少,相反,中年大脑正处于巅峰状态,处理各种危机和缓解各种压力的能力也比以往任何时候强。而“空巢症候群”,你确定这不是让你有机会重返两人世界,拥有更多私人空间和时间的好机会吗?

《中年的意义》这本书并不是一本成长类书籍,大卫.班布里基在书中谈到,他也只是刚进入中年,作为一个中年“新手”,也没有太多经验。这本书是在生物学视角下对中年的一个全新解读,中年虽然面临着很多改变,但也并非无能为力。人类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每个人都拥有自由意志,都能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所以于其担扰那些无法控制的衰退,不如把握这段美妙的人生,精彩的生活!

《中年的意义》读后感(三):人到中年,原来另有使命

如果不是为了主题阅读,我想我是不会对人到中年这个题目感兴趣的,谁会呢?中年本身已经够糟心的了,上有老下有小,事业未成身已老,一切似乎尘埃落定,面对余生只剩一声叹息。

第一遍读《中年的意义》,我像掉进了一堆混乱的蜘蛛网,完全不知道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我感觉不到作者的逻辑,也抓住不干货,好吧,也许人家就是这个打法,在原野是漫步,想去哪儿去哪儿。

但是读了三遍之后,我开始眼前一亮,哦,他在试图论证他的观点:中年不是青年和老年之间的简单过渡,它有自己独立的属性,是物竞天择的产物,背后有惊天的大秘密。它为人类的进化提供资源和传递非基因信息,是人类生命蓝图重要的篇章,缺少了中年群体的存在,人类的进化将无法完成。达尔文如果看到这本书,他在地下一定会笑出声,甚至想爬起来和作者喝一杯。

《中年的意义》作者大卫?班布里基,是个英国人,而且是个兽医。这就非常有趣了,我想一个兽医开始研究人类,是会处处把人和动物做比较吧?事实上也正是如此,在作者眼里,很多时候人就是动物,他主要研究人类不同于动物的地方。对了,这个兽医不是你想象的宠物诊所给你家小狗做绝育手术的那个家伙,他是剑桥大学临床兽医解刨学家,在英国皇家兽医学院、康奈尔大学、悉尼大学和牛津大学做的人类和动物的研究,我敢打赌,小猫小狗的绝育手术他肯定会做。

我是中年人了,看完这本书我对自己的敬意提升了一个八度。

书中通过对中年的起源、中年心理生理的变化的研究,证明了中年存在的特有的价值所在,以及十八个中年独有的定义。书中有大量描述了研究的成果和过程,各种观点的真伪,读起来还是很费脑细胞的,但这是科学的态度,国外的科普书籍大抵如此,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背后有大量的实验和考察做依据。

物竞天择是漫长的,中年经过了时间的洗礼。

我一直有个观念,而且相信很多人都是这样认为,史前人类寿命很短,顶多活到35岁。而农业社会的出现,提高了人类寿命。但是我们错了,如果只能活到35岁,那么物竞天择的历练根本没有发生作用的余地。

经过对牙齿化石磨损程度的考察,惊人地发现史前人类的寿命相当之长,很多人活到了中年之后,在旧石器时代晚期,老年人数量更是惊人。

相反,农业社会的人类寿命反而不如史前人类,这也让我相当惊诧。作者经过研究认为有两个原因,一个是食物,一个是疾病。尽管农业社会有很多便利,但是食物的多样性反而不如狩猎时代。因为农作物只有有限的几种,遇到天灾更是会营养不良,大批饿死,就连农业社会生出的小孩,也是细胳膊细腿的。狩猎时代就不同了,大自然里水果和坚果的种类多达几百种,小型猎物也是上百种之多,所以狩猎时代的营养比农业社会更全面。再有传染病的威胁,只有在农业社会出现后才有效传播,因为人大量聚集在一起。饲养动物导致动物病菌传播到人类身上,人类对异类的病菌没有产生免疫力。历史上著名的黑死病大约发生在十四世纪,夺去了2500万人的生命,病菌来源于黑鼠皮毛内的跳蚤。十八世纪前天花种族灭绝式的传播,导致人口急剧下降,美洲大陆的人口由三千万降到了一百万。其他如霍乱、鼠疫、疟疾,中国的非典,这些让农业社会看起来不那么美好。

但农业社会只有一万年的历史,和几百万年相比,只是眨眼之间,所以在进化史上可以忽略不计。既然中年群体存在几百万年之久,那么大自然究竟对中年人进行了怎样的雕琢打磨,才让这个群体担负起天然的使命,才让我们进化到如此文明高度发达的社会?

作者最终列出了18个属于中年定义的清单,说明中年是个复杂的现象,不是简单的定义,下面把它们逐一列出,感兴趣的请看全书。

● 出现在人生的40—60岁之间。

● 是“生命时钟”和“死亡时钟”的平衡时期。

● 是人生后生殖期的独特阶段,但自然选择仍然作用在这一时期。

● 我们角色的改变,从生育和养育变成提供资源和保存文化。

● “体细胞”真正开始显得可以抛弃。

● 这时人类利用能量的效率高得惊人。

● 已知的宇宙中最聪明的动物达到认知的巅峰。

● 感知的时间本质、意义、价值和急迫性都改变了。

人生的成就从青春的希望,变成实际而无法避免的现实。

● 我们的认知和情感达到完美的平衡。

● 我们精神稳定的美妙时光。

● 我们和彼此差异最大的时候。

● 生育力逐渐衰退,性有了新的意义。

● 这时照顾现有子女比生育更多子女更重要。

● 这时男性的生育地位和女性差异最大。

● 不论别人怎么说,这时候我们还能生下健康的宝宝。

● 是自由性交、无避孕的夫妻最后一个孩子长大的时光。

● 虽然受到种种因素影响,伴侣关系仍然是最稳定的时期。

这长长的清单,竟然是大自然演化的成果,可在我们眼里,却并不总是如此美好,因为,中年的外表不再年轻漂亮有吸引力了,身体感官在各种衰退,可能再也生不出孩子了,这一切在进化学上该怎样解释呢?

1

大自然有个令人讨厌的倾向,好像对于繁衍后代特别热衷,物竞天择说的就是生存下来才是王道,其他的都退居其次。

外表就是这样在一定时期重要另一时期又无关紧要的事。雄性动物求偶阶段,青年人寻找恋人的时候,外表很重要,关系到能否追求成功从而一起繁衍下一代。中年人就不同了,主要的生育工作已经完成,即使大腹便便、秃头谢顶也没什么要紧的,物竞天择对这事已经不再关注,显然这个时期大自然对其他的功能开始感兴趣。

人到中年各种感官也在退化,视力大不如从前了,看一个说明书,字稍小一点要拿一臂的距离才能看见;听力的受损感觉并不明显,也许要60多岁才明显出现问题,但这个过程其实早就开始了,鼓膜和耳蜗都在慢慢衰退;嗅觉的衰退造成食欲下降、厌食症和抑郁的情况。这听起来让人沮丧,但在作者眼里,这是好的有益的事情,为什么呢?因为这些也不是太重要了,有点过河拆桥的感觉,中年人剩下的使命是文化的传递,那些青年人特有的敏感和精确的感知都被大自然选择放弃了。

实验表明,中年人的认知能力,包括语言、空间觉知力、数学能力、推理能力、计划能力都更加优异,记忆力非常稳定,一直到很老之后才可能衰退,所以这一切都说明,中年大脑是目前最强大思考机器,达到认知的巅峰状态,现在社会政治和经济领域的领军人物基本都是中年人,这一点足够说明中年在人类进化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

大脑的发展过程就像火箭,火箭在脱离大气层之后,会把前一阶段的外壳脱掉,第二阶段使用的箭体会更适应外太空的环境。大脑在中年时,反应速度和心智活动切换的速度没有年轻时快,但速度正像美貌一样可有可无。想的周全是这一时期中年人的思维特点,中年人显然更有智慧和洞察力,这一思考方式的演化和转变让中年人更适应新的角色。

2

让女人无奈的停经,其实也是大自然精心策划的,因为生育能力停止了,女人只能把时间、精力、资源和爱放在现有的孩子身上,从而培养跟聪明更有竞争力的下一代。

在生命力还比较旺盛的年纪就停止生育,这是人类独有的现象,只有鲸鱼有类似的体验。动物的生命周期都很短,其他哺乳动物存活不超过50年,它们一直到生命结束不久前都会保留生殖能力,并没有突然结束的现象。人类女性的普遍停经年龄是50岁左右,但其实科学研究发现,生育能力在这之前就早已消失了,停经确认了这件事。

如果40几岁之后人类女性失去生育能力,一个显而易见的好处是,因为难产而死去的风险降低,现有子女不会因此失去母亲的照顾。与其留下许多挨饿受冻的孩子,不如专心照顾他们更符合大自然的选择。

另外,作者更正了很多错误的认知,比如,停经是因为卵巢里的卵子排完了。女孩儿出生的时候,卵巢里的库存有几百万之多,停经的时候还能剩下几百个,要知道女人每月排卵一个,一生也不过是400个而已。那些上百万的卵子去儿了?事实上,它们是逐渐萎缩了,科学测算,如果在四十岁人工干预卵巢的萎缩过程,女人还会再每月排卵一千年。但大自然让这些卵子消失了,让女人在中年开始后生育能力消失,这是人类的生命蓝图之一,是历经几百万年打造出来的一个程序,更像是背后有一个更强大的力量在运作,把这个福利留给人类,从而产生人类这种高度进化的文明社会。

最后,给大家发点福利。

1.上面说了农业社会人类寿命减少,其中一个原因是饮食的单一,这给我们敲响警钟,看看我们每天吃的食物,是否达到足够的品种,以摄取更多的营养素。

2.中年后皮肤的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减少,皱纹产生,其中阳光和吸烟对皮肤伤害最大,还有个秘密,要想年轻就要仰着睡,这会减缓皱纹产生。

3.作者对酒精显然有好感,说了很多好话,比如每星期饮一次酒,会增强认知的灵活性和速度,还会降低患心脏病的风险,所以不过量的话,经常喝点吧,我在很多营养学上都听到类似的建议。

end

《中年的意义》这个话题并没有太多人关心,因为大家喜欢看自我成长类的题材,即使人到中年还不放弃。显然,这本书不是,它更像一个英国贵族,悠闲地看待人生,对自己身处的阶段充满好奇。如果你已步入中年,建议看看这本书,暂时把尘世的浮躁和喧嚣放下,思考一下人生的意义,对于自己正在担当的角色可能会更有帮助。

《中年的意义》读后感(四):中年这面照妖镜,照出了什么?

中年常常被视为人生中平静烦闷的一个阶段——是介于年轻的光明和老年的昏暗之间的那道灰色。1980年,谌容的《人到中年》见刊之后,备受关注。撇开政治诉求不谈,这部小说对中年人的演绎着实令人心疼。作为社会中流砥柱中年人,尽最大能力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却无力改善自己的生活品质。尤其是身兼医院业务骨干和两个孩子母亲双重身份的陆文婷,在现实的重压之下不得不透支自己的生命,年幼的孩子不得不早早懂事,令众多读者留下了心酸的泪水。

再看看几十年后的今天,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突然兴起了一股妖魔化中年人的邪风,不是说中年男人事业平凡,品味油腻;就是说中年女人身材变形,依附家庭,拉低了现代独立女性的形象。二十郎当岁的青年一边熬夜泡吧,一边用着最贵的护肤品来抚平眼角的细纹,然后嘲笑自己已然是个中年大叔or大婶,殊不知那些真正的中年人,正在经历着什么。

皮肤衰老、身材变形算什么?对于中年人而言,复杂而艰辛的人生,才是他们更重要的事情,中年这个阶段,恰恰是一面照出了世间百态的照妖镜,令人性显出了本来的样子。

那么,中年对于人生而言,究竟有什么意义?

英国生殖生物学家以及动物学家大卫·班布里基避开了人们常用的社会学角度,从自然演化的角度对人类的中年现象进行了研究,并在《中年的意义》中给出了一些令中年人感到振奋的观点:中年确实经历了诸多改变,生理、心理、情绪、性,等等,但这并不意味着衰老和凋零,而预示着一个新的特别的人生阶段已经到来。中年应当是充满生产力和创造性的阶段,这是自然演化给予人类的馈赠。

[英]大卫·班布里基《中年的意义》2018PART 1 中年究竟发生了什么?

毋庸置疑的是,中年确实发生了许多变化。这变化在我们看来充满了消极意义,令人们惧怕中年的到来。班布里基在《中年的意义》中说道,基因、发育和演化共同造就了中年人,从而使四五十岁的人们感到生命变得复杂了。

01 中年≠变老

中年最不利的变化,就是老化。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年人已经老了。人什么时候变老?这可说不好,还有人认为老化过程从受精时就开始了呢。不过有一点是没有争议的——老化现象在中年时最明显。

夹杂的白发、皱纹、色斑、下垂、发福、感觉退化等,几乎是大部分中年人的标配。老化特征总是带着一些若有若无的死亡气息,但说实话,四五十岁距离老死还差着挺多年呢,所以中年是绝对不能和“老”划等号的。事实上,人们还没有从基因遗传的层次上搞清楚老化这个问题,我们身体内部的“生命时钟”是如何掌控老化进程的原理,也不甚清晰。但可以确定的是,中年时期,正是我们生命的创造力量与破坏力量针锋相对的时候。

02 中年究竟是什么

班布里基认为,自然选择造就了中年。这其中有一个非常关键的要素:大脑。人类的大脑比动物发达许多,因而人类后代需要更加丰富的养育投资。许多动物幼崽出生后就会走,很快就要学会捕食猎物,然后被母亲赶出去独立,比如老虎狮子。但是人类幼儿出生时却极度不成熟,而且成长时间尤其漫长。

待孩子进入需要更多亲本投资的青春期时,自然选择让中年人中止生育,不再分心,以专注照顾现有的后代。那么,亲本投资靠什么推动中年演化?答案是食物和信息。

为后代提供食物的行为,一可以让后代吃饱肚子长大;二可以促使人类掌握更多技术和经验,并慢慢地促使中年人成为驱动社会循环的中坚力量。

为后代提供信息的行为,则使人类社会在知识、态度、价值观、目标、技术的代际传承中形成了约定俗成的文化。换言之,中年人虽然不怎么生孩子了,但他们可以将自己的经验传递给后代,帮助后代成功。这种文化传承的能力,远比生育能力更重要。

PART 2 危机四伏or巅峰全胜?

01 人到中年,是不是更加脆弱而抑郁

这些年,我们听到的中年人的故事里,总是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危机。中年人确实过得很不容易,尤其是那些年轻时欠思考、不做规划、日子过的失意而平庸的人。年轻时,中年是未来;真正到了中年时,中年便是当下,你无可逃避。班布里基也指出,在中年人的心理疾病中,抑郁症还是很常见的。但是从整体发病率来看,中年人并没有年轻人容易抑郁。毕竟中年人的认知能力更加成熟,他们已经很擅长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

诱发抑郁的因素有很多,如婚姻、健康、子女、工作、父母、财政等问题,都会引起一些压力。不过这些压力在年轻人和中年人身上是本质的不同,年轻人抑郁,多半是因为这些问题充满了不确定性,自己无法掌控,无法预料挑战的结果,觉得出路渺茫;而中年人恰恰因为能够掌控这些问题而感到繁琐,他们面临的是执行压力,这种有宣泄路径的压力,并不会让他们抑郁。

不过,调查发现,中年女性比中年男性更易抑郁,尤其是那些较早生育子女,长期以照顾子女为己任的家庭主妇。不过,完成了家庭使命的主妇重新回归事业后,抑郁发病率出现了明显下降。

02 中年,依然可以大有作为

人类靠什么登顶最强物种的宝座?答案是大脑,我想你应该没有意见。

到了中年,我们的皮肤和体型会有明显老化特征,甚至眼睛、耳朵都不那么好使了,但我们的脑子依然运作得很好,前提是你大体健康,没有脑病。班布里基在《中年的意义》里说道,中年人的脑子很有趣,他不会明显变笨,也不会变聪明,但他会改变认知方式,使你显得更加睿智。

人到中年,眼睛可能会花,耳朵可能没那么灵敏,炒菜的时候可能会放多了盐,不过这些“退化”都无关紧要啦。在狩猎时代,中年人多半靠脑子协调领导狩猎行动,只要年轻人有足够敏锐的眼睛、鼻子和耳朵就足够了。这个发育特征,伴随着基因传递传给了现代中年人。

不过你仔细观察下中年人的思考行动,会发现中年人的思考速度确实没有年轻人快。不过那又怎样呢?速度是决定成功的关键吗?并不是,在某些成败一举的关头,30年的经验就显得非常可贵了。要知道,真实的人生并不像小说中的霸道总裁那样,靠天赋和冒险就能打遍天下无敌手。

相关研究也表明,中年人的认知能力已经到达了顶峰。如果把人的认知能力比作低圆的小山丘,那么中年人就站在山顶上。更让人惊讶的是,有许多能力直到65岁之后,才会出现明显衰退。可见,中年依然是人们能够大有作为的时期。

PART 3 中年疯癫——人性的照妖镜

原谅我用“疯癫”来形容那些折腾个不停的中年人,心里的羡慕嫉妒恨,简直是无以言表。要知道,整个社会都觉得中年人应该是平稳而克制的。年少的时候,我们觉得中年的父母很保守,很落后,总是想反叛他们,但随着我们年纪的增长,我们又逐渐理解了他们,如果他们此时又突然像年轻人那样“不着四六”起来,大部分子女总是无法接受。

基因和自然演化决定了大部分中年人都是保守而克制的。但生理条件表明,中年人是具有大把造作的能力的。中年人造作了什么?

人生无非两件大事,爱情与事业。中年人亦不例外。

实际上,大部分坚持过青年时期的中年眷侣,其实都非常幸福。中年夫妻虽没有年轻伴侣那般激情、浪漫,但到了四五十岁的年纪上,感情和性早已经与生育使命分离,剩下的就是纯粹的人性了,爱就是爱,不爱就是不爱。大家嘴上说着这把年纪了,爱早已成了亲情,但你的身体和内心是诚实的,两个人依然被对方所吸引。

那么,那些不爱的人呢?从数字统计上看,中年离婚率不低。但这其中有一个特殊现象,即很多中年夫妇早已在青年时就感情破裂,但为了不影响孩子而坚持到中年才离婚。高考后的离婚潮,就属于此种情况。也有一些人突然放飞自我,抛弃伴侣和新欢另觅爱巢,孜孜不倦地为家庭伦理电视剧提供现实素材。

离婚后的情况也不难估计。有不少中年男性似乎恢复少年激情,再婚目标都是更加年轻的女性对象,婚后也会再次生育;而生育力衰退甚至是已经消失的中年女性对于再婚就慎重得多了。不过这里面的原因就有些复杂了,自然演化下来的择偶机制差异,男女对外表衰退的在意程度,等等。

除了感情变化之外,还有些中年人再次燃起创业激情,颇有一番把这个世界搅个天翻地覆的气势。任凭家人劝阻,绝不退缩。

怎么说呢,如果他们已经下定决心,那就随他去吧!少年时努力成长不敢贪玩,青年时兢兢业业养家不敢松懈,到了中年的时候,人们终于是坦坦荡荡的自己了,为自己“疯癫”一次,谁人能奈何?

言归正传,中年虽然有十几年的时间,但当你真正到达中年时,依旧会觉得时光如梭。大卫·班布里基在《中年的意义》中感叹,中年人正站在人生这座山丘的顶峰上,拥有成熟的智慧、理性和回忆,这是多么幸运的时候!

眼前的灰暗虽然令人焦虑,但只要越过山丘,你将看到更美的风景。

中年人,加油!

《中年的意义》读后感(五):中年就要来了,你怕了吗?

01

对于中年,不同组织对它有不同的定义。

联合国曾在一份文件中把15岁至24岁的人称为 “青年人口”,言下之意,25-xx岁就是中年;世界卫生组织把45~59岁的人被列为中年;我国国务院法制办曾明确,“青年节”放假的适用人群为14至28周岁,那么言外之意,28岁以上到60岁之间就是中年了。

冯唐在《如何避免成为一个中年油腻男》一文中曾写道,“不可避免的事儿是,一夜之间,活着活着就老了,我们老成了中年。”这段话暗含了两个意思:一是岁月流逝不可抗拒;二是中年的到来是一件不让人待见的事情。

似乎媒体的各种报道也在验证着这种论调的正确性。各种“中年危机”的报道不绝于耳。

中年真的有这么可怕么?

这让已经步入或者即将步入中年的大批八零后们情何以堪?

02

《中年的意义》从生物学到角度切入,透射到中年人群在社会中的各种影响和意义,让我们拨开迷雾,看到一个真实的中年。从而,让我们可以更加客观、理智地面对这个人生的阶段。

《中年的意义》的作者是大卫?班布里基(David Bainbridge)。他是英国剑桥大学临床兽医解剖学家,圣凯瑟琳学院(St Catharine’s College)的艺术与人文领域研究员。受过完整兽医师训练,在摄政公园动物学研究中心(Institute of Zoology)、皇家兽医学院(Royal Veterinary College)、康奈尔大学、悉尼大学和牛津大学做过人类、动物的怀孕研究。曾出版科普作品,以动物学方法研究人类生理特性,包括怀孕、基因和性别、头脑和青春期。

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年的意义》一书摒弃了太多的个人和社会的情绪,用生物的研究方法更为科学、也更具有参考价值。全书共分为三章,19小节内容,分别从中年的身体变化、心理状态以及两性情感方面告诉我们一个真实的中年。

03

截取时下社会中最为关注的中年危机,笔者选取了“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度过中年?中年危机是必然的吗?如何度过一个有质量的中年?”三点来看本书的价值和意义。

一、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度过中年?

这个问题看起来似乎很愚蠢,其实背后有着深刻演进故事。

中年将青年和老年联结起来。40岁之前,人类身强体壮,忙于生计;40岁之后,没有了青年人的体力,却成长了更多的人生智慧。依照生物学家们的考证,远古时代,中年人一边劳作,一边絮絮叨叨地给后代讲述着自身的经验。他们相较于老年人更有时间和精力传承智慧。

这算是人类优于其他普通动物的的特点,在遥远的远古时代,人类不仅可以通过话语传递经验,中年正是一个有精力、有时间向下一代传递智慧的时期。经过千万年演进,到了今天,我们可以明白,为什么之前话不算多的妈妈,在中年时期能对你唠唠叨叨到耳朵出茧子;为什么之前沉默寡言的爸爸,现在却舐犊情深的柔和、话多起来。

但凡事物总是分两面。在中年人代表着人类最高智慧的同时,他们的外表开始“老化”了。尽管,现代的生物学家针对人类为什么会老化尚未形成完全统一的结论,但是“为了后代留下更多的资源”成为其中最为主流的一种观点。

随之而来的是,中年的外貌变化,皮肤松弛、头发变灰、体毛杂乱而生,还有令人不愿提及却不得不经历的“中年肥胖”。这一系列的外貌变化,都变得不那么讨喜,因此,也成为冯唐笔下“中年油腻”的标配。

然而,这一切也是进化、演进的结果。尤其是中年肥胖,在生物学家看来,中年肥胖是人类为了把食物留给后辈,主动变化的一种选择。囤积脂肪,饭量变小,只为在当时把更多食物留给后代;演化到今天,食物随手可得的年代,中年肥胖更加加剧了。

由此看来,放在长远的人类发展史来看,中年是人类成为高级智慧生物进化出的一个必然阶段。这样一个阶段,让从古至今的中年人都成为承上启下的一代,在行为和体态上一切都为后代的成长作出了各种努力和让步。

二、中年人比其他人更容易抑郁吗?

姜文在《狗日的中年》一文中写到,“中年是个卖笑的年龄,既要讨得老人的欢心,也要做好儿女的榜样,还要时刻关注另一半的脸色,不停迎合上司的心思。中年为了生计,脸面,房子车子票子不停周旋”。

光彩如姜文,都对中年作出了如此的论断。我们似乎也可以更加理解,为什么年届40的华为男在被公司解约之后,可以抛妻弃子,不顾父母,毅然决然选择从高楼纵身一跃而下;也可以理解“流感下的北京”中那个周旋在上有老,下有小之间的中年人,在家人罹患疾病侵袭时的无奈与无力……

中年人似乎早就没有了追梦的资格。青年人谈论的是美好的远方,中年人只剩下“真实而明晰的当下”。在这个年纪,似乎老小平安,财源不断,一切在轨道上平稳前行,对于中年人来说,就是最美好的状态。某个环节,稍有不畅。充当顶梁柱的中年人,就会“中年危机”出现。

因此,中年人比其他人更脆弱、更容易抑郁吗?

经过心理学家们的调查、分析,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中年人比年轻人更愿意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与中年人情绪最密切相关的依此是婚姻、财富、子女、健康和社会经济地位。

其中,尤以婚姻最为关切。用书中的话来讲,“婚姻本身似乎让人比较快乐。”此外,“丧偶和抑郁有着很强的相关性,而失去伴侣对男人的影响似乎更强烈。”

同时,相关调研结果显示,不论任何年龄,有偿就业对男性心理健康的正面影响明显比对女性更强。女性对于肥胖等问题造成的负面影响,相较男性而言,更加敏感。这个调查结果是不是也可以从另一个侧面证明,“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水星”?

三、如何度过一个有质量的中年?

既然,中年不可挡,也并没有传言可怕。那么如何度过一个有质量的中年?清晰的头脑必不可缺。

针对如何拥有更清晰的头脑,作者给出了非常缜密的调查结果:

A处在社会阶层的上层。社会地位对于中年后期的身体状况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这也是我们看到政坛和娱乐界的中年人依然神采奕奕的原因。

受教育的时间长。教育程度和社会地位有着强烈的相关性,因此教育程度也是个重要因素。不过随着就业之后,自我教育依然可以继续,所谓“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C有工作。工作是人们参与社会活动的有效途径。耗费心力的工作会让你的脑子越用越活。

D身边的朋友肯定你。任何人都需要别人的肯定。中年人也不例外。

E身为女性。女性在中年时期的认知进展要略胜于男性。

F保持健康。我的健康我做主,这算是因素里少有的我们通过自觉努力,可以改变的部分。

G饮酒。适量的饮酒可以降低罹患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

H拥有优秀的父母。认知能力多少会受到上一代的遗传。

看到这个列表清单,我们多少都会有一些小失望。因为其中社会阶层、受教育程度、性别、健康、父母等这些因素都不可选择。我猜想作者在这里提供这些内容,也不过是展示出来供我们知道、了解:现实中的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人到中年的心智发展。

姜文曾说过,“中年是一场斗争,人斗不过命,命斗不过时间。”我们每个人在时间和规律面前,都会显得微不足道。重要的是,我们将如何面对这注定会发生的一切。

通过阅读这本书,了解中年的缘起和意义,抛开社会里惯有的论调,用更科学的态度回看生命的状态和可以调节的方法,坦然地接受和安享祖先遗传给我们的最富智慧,最具传承能力的这一段,是不是也是经历生命的一种美好?

当然,这也是作者写作本书的意义。

    

上一篇:即刻奔跑读后感10篇_读后感_名著     

下一篇:华德福的快乐家庭教育的读后感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