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古董局中局》经典读后感10篇_读后感_名著读后感_格言网

2020-12-28 23:46:52

读后感

《古董局中局》是一本由马伯庸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31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古董局中局》读后感(一):《古董局中局》——许家

我喜欢读小说,尤其是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的小说。在这一点上,我可能遗传了我爸的基因,他小时候因为读小说荒废了学业,等到上年纪了,闲来无事,天天抱着手机看小说,家里常见的一幅景象就是:他左手抱娃、右手拿手机,孩子尿了才猛然反应过来,我妈对此很无语。

初中的时候读金庸武侠小说。书是从我一个表哥家淘来的,经常缺册,但是这并不妨碍我对故事的痴迷。

高中毕业后读《鬼吹灯》,不眠不休。看到入迷处,我突然感觉右肩被人拍了一下,把自己吓个半死,第一次体会到了“身临其境”。

上个月底,读《古董局中局》,只要有空,就抱着iPad看不停,一口气把一到四部看完。

金庸小说、《鬼吹灯》、《古董局中局》这些小说有某种类似之处:作者巧妙地将历史、文学、故事串联在一起,不断挖坑,让人欲罢不能。

金庸的小说我就不用说了,可以称得上中国现代武侠的巅峰之作;至于《鬼吹灯》,间隔的实在太远,很多细节都已经忘记,但是去年黄渤主演的《寻龙诀》上映时,我着实兴奋了很久。

一直以来,我都特别羡慕能写小说的人,尤其是写四部小说的人,那么多的人物,那么多线索,居然能游刃有余。这对作者构建故事的能力要求是非常高的。

今天,趁着我对内容还有点印象,我们来聊一聊《古董局中局》。

书中的历史,我未曾考证过。但是,大体脉络上不会差太多。网络上有一个讨论:马伯庸到底是不是一个史学家。对我而言,作为一名作家,他的历史功底已经很好了。而且马伯庸的想象力真的很丰富,一件古董,居然能赋予其那么多的爱恨情愁。五脉中的每一个家族,不仅传承着鉴古的手艺,还传承着家族的性格,这与我一直以来都坚持的观点不谋而合——原生家庭对于一个人性格的养成是非常重要的。

许愿,故事的男主角,一个非常执着的人,有点轴、有点固执。好在其年轻,犯错是允许的,大不了人生可以重新来过。故事的好几次逆转,都是因为其坚持了原则。所谓“鉴古易,鉴人难”,在每一次重大抉择中,许愿都选择了站在真相这边。第一部,许愿就像开了外挂一般,顺利解决玉佛头历史冤案,还自己祖父一个清白;第二部,男主角就没这么幸运了,清明上河图风波的时候,我对许愿最初的表现是非常气愤的,觉得他被怨恨蒙蔽了双眼,怎么可以这样!第三部,主角是许一城,一个有大智慧的男人。第四部里面,许愿在药不是的帮助下,顺利揭露老朝奉,最终皆大欢喜。

许家这一脉上,都是重情重义、天资聪颖、执着到有点固执的人。每一部小说中,都有许一城的影子(第三部的主角是许一城),我甚至觉得许愿的祖父许一城才是小说的男主。

许一城是一个儒雅、拥有大智慧和正义感的人。

面对军阀的手枪时,淡然处置,四两拨千斤;面对待产的妻子时,温柔备至,呵护有加;面对清东陵被炸时,以一己之躯抵挡军阀的弹药。我不确定现实生活中是否存在这样的人,但是小说中的许一城的形象真的高大无比。

未完待续。

《古董局中局》读后感(二):属于一口气能读一本那种

个人比较喜欢的一类小说,与《盗墓笔记》有相似之处,但相对来说更真实一些,前因后果比较分明,最后也比较圆满地把坑填上了,前面留的伏笔后面也交待和呼应,仅就此来说,也比《盗墓笔记》完成度更高一些,结构完整,逻辑性更强。

古董是大多数普通人不太懂的行业,水太深,很复杂的一个圈子,因此也很有意思。马亲王的故事安排比较巧妙,人物性格也比较喜欢,而且也有必要的环境背景。特别是民国那一段,感觉拍成电视剧并且制作比较精良讲究的话,有可能会出彩。毕竟现在许多IP的故事情节、人物塑造、条理逻辑还不如这部小说。

作为一本让我连续几晚就看完全集的国产小说,我觉得可以给四星。

最后,祥瑞御免!

(2016年5月看的第一套书)

《古董局中局》读后感(三):《古董局中局1》评论-15分

四四强烈推荐,果然非常不错。属于“根本停不下来”类型,我决定我要买一把洛阳铲,每天背着去上学!

局中局这个说法非常贴切,层峦叠嶂全是套路。这个故事的最大好处就是:分不清到底谁是好人谁是坏人!为了各种目的的互相欺骗,无论善恶,自有缘由。情节紧凑,语言直接朴素,阅读无难度。古董对我来说是个完全陌生的领域,留有神秘莫测的印象,平时也就在鉴宝节目里看个热闹而已,这套系列当中,增添了不少关于古董的相关知识,颇有收获。

时间背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北京,许愿30岁,经营四悔斋,明眼梅花五脉白字门传人,为了给爷爷许一城父亲许和平翻案,参与进了则天明堂玉佛头失窃案。经历种种,最终巧设局中局。

故事还在继续,老朝奉真身还有待揭开。华夏大地的历史源远流长,历史的佐证都来自于古人们所遗留下来的器物,这是时间的过往所凝结的民族智慧。在中国近代历史中,在颠沛流离的那些年代里,有外来的侵略、有内在的争斗、有文革的败笔,确实造成大量的历史见证被毁坏和外流,这是我们自己犯下的错误。很多中国的文物被保存在外国的博物馆中,其实倒也不是坏事,外国人所具有的保存历史文化的意识,要远远领先于我们。从某种角度来说,他们确实拯救了大批的中国文物。

在现如今的年代里,关于中国文物,我们除了指责曾经的强取豪夺,同时也应给予谢意。

《古董局中局》读后感(四):《古董局中局》-披着古玩皮的侦探故事

三代纠葛,可见人心难测;俱是痴人,各有一念之归。

书读罢,得一联赠与书中人。

马亲王塑造了不错的故事架构,第一卷和第二卷连接比较紧密,第一人称的视角把故事的悬疑性吊的很高,两卷故事中主角基本都被反派耍的团团转,只是凭借一股血勇和韧性,侥幸取胜。起初我看开头是感觉有些无聊的,第一人称视角带给我得代入感并没有那么强。情节的各种牵强之处也难以解释。第三卷是跳跃的一卷,甚至完全可以独立出来看,人物情节非常经常。第四卷把之前的各种内容串了起来,弥补上了前面的一些坑,可惜最终结尾还是显得仓促且落入俗套。

第一卷

主角从一个屌丝店主到突然身负重任,了解自己家族背后的历史,一步步被推动着站上了前台。对于古玩鉴定,真可以说是半瓶水。围绕着玉佛头的各种争夺、背叛、杀戮其实也只是初步揭开故事的一角。最终主角凭借鉴定知识一锤定音,既代表了学识的进步,也让他真正的搅进了古玩江湖的波澜中。

第二卷

主角对老朝奉莫名的深仇,给人感觉并不是因为家族,反而是因为之前好友的背叛。各种低智商的表现让情节闲的有那么一点不合理,但作者尽力的把剧情圆回来,让人还能坚持看下去。而作者和老朝奉迫不得已的联手,反而更显出主角性格的种种弱点,最终主角凭借本心选择,反而得胜,给人很侥幸的感觉。

第三卷

我觉得是最精彩的一卷。剧情回朔到祖父的年代,军阀混战的北京城。许一城的人物塑造堪称本书中最精彩的。博古通今的造诣、生死一诺的慷慨、爱义纠葛的矛盾清晰的刻画出一个传奇人物;孙殿英、戴雨农等各种历史人物的穿插毫无斧凿痕迹,慷慨赴死之时却不知又是何等心情。

第四卷

把前面的剧情和漏洞串了起来,故事剧情推展很快 ,当药不是这个人物出场后,原来一直神秘的老朝奉组织感觉很快就被捣毁的差不多了,最终的结尾总觉得有些太快了,读者细心的话,在第四卷中段大约就能猜出老朝奉的身份。但可能也是接近尾声,整个故事的精彩程度的确要好于第一和第二卷。

尾声

最后的结尾给人强烈的狗尾续貂的感觉,能理解作者是在为以后的续集作铺垫,但是铺垫的这么生硬,看的人尴尬的不行,全面拉低了前面好歹还算在线上的剧情。堪称是全书最大的败笔。

故事情节上虽然有疏漏,但是作者贯穿全书的一句“鉴古易,鉴人难”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书中人物多有执念,无论许家几代人护古于国的执念。还是药家几代人守护家族夺还先辈真相的执念。还是郑氏痴迷古玩的执念,各种的信念纠葛,才塑造了诸多精彩的人物。“鉴古易,鉴人难”。“人心难测”可谓本书的精髓,这个披着古玩皮的侦探故事,闲暇看看也无妨。

《古董局中局》读后感(五):略带尴尬的局中局

这部书花了我很长时间才读完,除了那本对许一城的描写印象很深,其他的看完就忘了。

作者以明眼梅花—五脉作为主线,融入了那个特色年代背景,比如东陵大盗孙殿英、奉系军阀张作霖、日军侵华等,以去伪存真为信念,打击古董造假份子“老朝奉”的故事。

但是总觉得整体怪怪的。

一个佛头案竟然能从唐朝牵扯到现代,从中国牵扯到日本,从家恨上升到国仇……虽然故事整体跌宕起伏,不乏精彩之处,但是许愿多少还是顶着“主人公”的光环才能存活到最后,他本人只是一个在京城经营着一个叫“四悔斋”的古董贩子,对人心洞察未免太过惊人,难道只是因为他是许一城的孙子,遗传基因吗?而且很多细节也经不起推敲。

此书对于男女关系的描写只是纯“尬聊”,看的人尴尬癌都犯了,好像玛丽苏的爱情一样,女生往往遇见主人公就无法自拔,实在是看不出他有多优秀(药不然、药不是两兄弟似乎更胜一筹)

不过书中对于古董的鉴赏、古墓的探索、以及古代航海牵星术有其独到的见解,设计专业知识更是精益求精,值得一读!

不知此书是不是早期作品,大体上来讲还不错,如果细节上能更好把握就更出色了

《古董局中局》读后感(六):首观古董局中局

老朝奉是谁,看了第一部还是不能明白,不过可能是五脉中人。

五脉中的药不然,其实有点类似香帅传奇中的薛笑人,看似人畜无害,其实都是在背后捅刀子的人。

黄烟烟应该就是许愿的CP了,猜想后两部新的情节会有体现。可是我还是更喜欢木户加奈,也许男人都更中意温柔型的女生吧。

排排几个五脉中的人物

玄字门,药来,主瓷器

红字门,刘一鸣,主书画

青字门,沈云琛,主木器

黄字门,黄克武,主青铜明器

白字门,许愿,主金石

看古董比看盗墓有意思的多了。有时候书中少点政治正确,多来点实际情况,可能更好看。令人惋惜的是,太写实的往往都与读者见不了面。

幸好还有第二部、第三部,有点小期待。

《古董局中局》读后感(七):君子无罪,怀璧其罪

看完《古董局中局》的收官之篇,在合上书的那一刻,我并未感到揭晓答案后的释然。所谓悬疑,就如同鉴宝技巧一样,说破了,并无玄妙之处,结局根本不重要。所鉴者非宝,实乃人性,只是良药苦口,须得裹上一层糖衣才免得让人落荒而逃。

《古董局中局》一套共有四本书,每本书各有一件文物作为主线牵引着情节的发展,虽然相对独立,但四条线索都指向最初的心结和最终的目标,环环相扣又伏有草蛇灰线,谋篇布局上可谓成竹在胸。从时间轴上看,有唐、明、民国、现代(20世纪90年代)四个时间点,除去第三部集中写民国往事之外,其余三部都发生在现代,并遵循事件发生的顺序,穿插记叙唐、明与民国旧事,逐层剥丝抽茧,还原真相。

四部书中,我最喜欢的是第三部。从情节推动上来看,第二部结尾留下的呼之欲出的答案,自然只是个悬念,应该接上第四部开头的转折才比较合理,像是合乎情理的意外。但马伯庸却另辟蹊径,索性连这个悬念、转折都统统抛开,转而去叙述起民国时期许一城的一段经历来,而这段经历甚至发展成一个独立的篇章,的确有些出乎意料。但仔细看来,又不得不承认这一设计的巧妙之处。第三本书,既是对前两本书的呼应,例如诫子椅和龙王拜寿等情节;同时也是对第四本书的故事做一个背景的铺垫。

从叙事节奏上看,第一、二、四部都是叙述当下的故事,结局未卜,生死难料,节奏紧张。而第三本书所述的是民国旧事,虽然此中细节未知,但结局已定,节奏上相对舒缓。这种舒缓并不是指情节平淡,相反,这本书中所涉文物之广、产生影响之大可以说是全书之最。而作者又巧妙地嵌入真实的历史史实,使得这段故事更具感染力,与单纯的架空小说不可同日而语。在已知结局的情况下,看着悲剧一步步地发生,此时的叙述节奏几乎像是无声的慢镜头,想拼命大声喝止,却又徒劳无功。

正是这样一种“缓慢”的节奏以及年代的疏离,让第三部书有更多沉淀和探讨价值观的空间,而不是裹挟在紧张的情节中仓促带过。又或者说正是因为民国这个兵荒马乱的年代设定,让文物保护和个人价值乃至民族大义之间的矛盾更为凸显。看完这套书后,有一句话一直在我的脑海里盘桓:君子无罪,怀璧其罪。细察书中所涉人、物,无不如此,皆因才华而招致祸患。信奉中庸之道者自然会选择收敛锋芒、独善其身,但若为求瓦全而空怀其璧、乃至弃信义于不顾,又岂是真君子所为?

主人公许愿和爷爷许一城,就像是自我与超我。许愿聪明机敏、忠于信义,有毅力与恒心,但同时也有冲动鲁莽的缺点,有精打细算的私心;而许一城全然出于公心,即便在乱世之中势单力薄,仍无所畏惧,比许愿多了一份侠气,是理想主义的化身。大多数人恐怕难以达到许一城的境界,虽然才华横溢,但心性修为却驾驭不了这份才华,“知音”是他们最大的软肋,共鸣与认可所带来的成就感与满足感几乎可以让他们缴械投降,也正因此,他们的才华反而给他们招来了祸患,令人扼腕。

全书从立意到结构到文笔,都可圈可点,唯有人物性格把握上,有些前后不一;几条感情线的掺入,亦有画蛇添足之嫌。然此书立意宏大,能引人深思;巧妙嵌入历史史实,能发人深省;涉及古董处细节详实,令人萌生兴趣。只这三层意趣,已可视作一本好书。2016年,本书将被改编为电视剧,编剧为马亲王本人,卡司尚未公布,希望不会令人失望。

长按以下二维码,

点击关注,

不定期推送好看的书和剧,

一个人的周末也可以很有趣

公众号:风欠酸丁的小栈

《古董局中局》读后感(八):人心难测

这一套书都看完了才写的这个评论,都读完了,感觉有点疙疙瘩瘩的,说不出来哪里有问题,感觉可能是设定有点乱吧,而且名字起的很想古龙的文章,随意性太大。男主人公叫许愿,男二叫药不然,他哥叫药不是。就好像是古龙里面男主角叫小马,愤怒的小马一样。感觉特别随性,不怎么用心。

而且里面感觉五大家族特别牛,完全不怕有什么检察机关,药不然杀人了没感觉有什么警察要抓他的意思,好像很轻松就能让他跑了,我说要抓老朝奉直接从药不然下手啊,一直破什么古董案子,和公安局合作啊。那个清明上河图最后的反转挺有意思,不过那么大的事,我不觉得三十多岁的许愿敢那么做,需要的勇气相当大,其实沈家是boss比较明显。因为五家里面四家的出镜率和沈家比那差的不是一点半点,总不能让他一直打酱油吧,多半就是个大boss

《古董局中局》读后感(九):或许可以换一个角度看看许一城

看完第一本,书中bug确实多,除了人物的年代,时间问题,当然最大的bug就是包玉术,为了啥?许一城费尽心机最后还是把真佛头给了日本人,自己扣上了汉奸的帽子?他还特意带上了老朝奉为了啥?

许一城真正的动机就是,让木户有三发现这是个假佛头,布了那么大的局。陪着木户有三里尽千辛万苦,寻找佛头,终于找到唐代起佛头的藏身之地,然后发现是个假佛头,这样一来,意味着佛头从唐代就彻底失踪了,意味着根本找不到,两家世代守护争夺的就是个假佛头。木户不是政界或军界的人,他没有什么政治目的,他要的就是真!晓之以情,木户自然不会带走假佛头,这样真佛头就可以以假佛头的形态永远留在中国了,而且大家都知道这是个假佛头,也就没人在会打它的主意了。甚至怕木户发现不了,特意带上了老朝奉,以为那个时候的老朝奉根正苗红,而且聪明上进,一定可以发现假佛头,一定会告诉木户的......只是没想到木户执意认定那个是真佛头,带回了日本,许一城丢了真佛头,无颜见列祖列宗,甚至觉得自己就是汉奸,所以才不辩解就认罪了。但他自然要留下真佛头在假佛头里面的线索给子孙了。不能明说,那日本人就彻底知道了真佛头,所以只能意会了。

感觉这样合情合理多了......

《古董局中局》读后感(十):可惜逻辑有点说不通

《古董局中局》书评

2017书评之三,本书斑马给三星。

看完三,再看一,这个选择是对的。三的时间点在一之前,一里面的人物,很多都是三里活跃过的。读者在阅读熟悉的角色时,往往会有期待,读者想了解这角色近况如何,或者了解他为何会成为现在的样子等等,这也算是一种情结了。相反,倒过来看,乐趣就少了很多,冥王神话一开始就知道黄金圣斗士死剩下两个,再看就没有十二宫篇那么刺激。

一天内看完此书,更多的也有这个因素在里面。自从初中时就把松江图书馆内感兴趣的书都看完以后(当然我的阅读面不广),我就明白了好书(好游戏,好剧)不能一口气看完的道理。《女王城之国》我慢慢品了两个星期。

但此书还是一口气看完了。一个晚上,玩会游戏,看一会书。

配方还是熟悉的配方,少了初次阅读的惊喜,多了些许适应。这故事的布局无疑更庞大,江湖气十足。所有的线索连接着几百年来世代传承的金佛。无论是剧情的开展还是中途略微带有恐怖气息的一连串杀人事件,到真凶现身,以及最后的反转都很精彩,最后的检验金佛,确实有极大的意外性——结局的悬念始终是阅读过程中感到扑朔迷离的,毕竟作者给自己挖了个坑,让人觉得正反都不好写。

这一切都很精彩,但毛病,最大的毛病出现在故事的逻辑性,主线,许一城的布局确实精彩,但丝毫不对逻辑,没有任何合理性,完全经不起推敲。吐槽不是重点,但斑马想说的是,这个故事,即使在小说层面,也是不成立的。

感情线这个可能很难有统一的定论,但是我还是比较喜欢的。

所以小说那么棒,但有这么硬伤,只能给三星了。

希望后面两部能更精彩一些。

    

上一篇:开始写吧!——科幻、奇幻、惊悚     

下一篇:Deep Work读后感10篇_读后感_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