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愿天堂就是书店的模样》经典读后感10篇_读后感_名著读后感_格言网

2020-12-28 23:46:52

读后感

《愿天堂就是书店的模样》经典读后感10篇

《愿天堂就是书店的模样》是一本由刘二囍 编著著作,南方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页数:2015-8-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愿天堂就是书店的模样》读后感(一):浓浓的广州味

这本书非常有广州味。

介绍的是广州的独立书店; 写文章的是在广州的人;甚至连出版社也是广州的出版社。

许多人说广州是文化沙漠,广州人精明但只关心“揾食”。但正如先锋书店执行总监张兴所说,什么样的城市就有什么样的书店,书店背后都是这个城市的故事。广州不仅有神州第一书城——广州购书中心,亦有这些规模或大或小、各具风韵的独立书店。这样的城市,又怎么会是文化沙漠?

在华师读书的时候,因为地处广州新中心地带,交通方便,我也经常在课余时间四处走走看看看,此书中所介绍的16家独立书店,也有几家是大学时代的我经常去的。甚至第一次与男朋友约会,带他逛广州,还特意去了浩天书店,这间从店面、所售书籍,到店主都极具性格的书店。

很感激有这样一群理想主义者,怀着实体书与实体书店不死的精神与情怀,一直坚守下去。

若真有天堂,则必定是书店的模样。

《愿天堂就是书店的模样》读后感(二):个人评价:71.专注于卖书的书店越来越少,要继续做下去,只能选择妥协做一些其他的业务。

书评: 通过作者这本书获得的感受和原先对书店的看法差不多,专注于卖书的书店越来越少,要继续做下去,只能选择妥协做一些其他的业务。

时代在变,书店也需要改变,原来的那种简单的销售书籍这种单一的服务、运行方式同样需要调整。

书名其实是为了纪念红枫叶书店老板脑溢血去世的。

本书结构: 作者对广州十几家独立书店的评价文字

这本书讲了什么: 1200bookshop,环台徒步的老板开设的24小时书店,一周筹集到100万,还是有不少人认为书店的必要性。

最鼎盛时期有三十多家门店的学而优书店也受网络销售书籍冲击而只剩六家店,难道真的没活路?

博尔赫斯书店,以时间反对时尚。同样经营困难,店员是亲戚。

方所书店,集合书店,美学生活,咖啡,展览空间和时尚服饰的多元化书店。部分高层也在诚品书店工作多年。贩卖文艺,也不失为一种书店的形式,

由九名女性创办的女性书屋,禾田,应该有一定的市场吧,毕竟比较少。

只有一平米的二手书店,彼得猫。

老板坚持以自己的方式经营的浩天书店。个人觉得还是需要有所变化,千篇一律就是懒而不是坚持了。

读这本书的动机: 对书名感兴趣

读这本书的目的: 想看看作者如何把天堂和书店写在一起。

作者: 刘二囍 编著

书中的感兴趣点: 书店

这本书的阅读方式: 2-3小时通读

对我的影响:

评分: 71

相关书籍:

《愿天堂就是书店的模样》读后感(三):也渴望拥有一家自己的书店。

昨天走完这本书里提到的16家书店。大部分店子都是走路过去的,从第一家1200bookshop,在2016年1月16号开始拜访到最后一家1200bookshop天河北店2016年5月4日拜访结束。

想起当初要去逛书店的初衷,也是因为公司里体育中心近的缘故。有一次下班闲逛经过体育东无意间发现了这家隐蔽的24小时不打烊书店,后来逛了好几次,再后来在书店看到这本书买下来之后就决定来一次书店之旅吧。以这家书店为起点,走了大概半年利用周末时间逛完。

书里提及的16家书店已有4家已经歇业。其中22bookshop是我在拜访途中才知道已经歇业了的--这本书出版也才不到半年前都还在。而我逛的最后一家书店1200bookshop天河北店的店长其实也就是书的作者和前者的店长是同一个人,记得当时在华工的旧址旁询问邻家的小馆子阿姨就说经营不善关闭了,还让我帮忙带话说她很想念店里的狗宝宝呢,而昨天去了天河北店后也确实看到了那只小狗--好像也叫拿铁吧(居然跟我的昵称一样),顺便也问了问原来那片红枫叶已经被他们收纳起来了。

逛完什么感受?

好像我把大半个广州都走了个遍了吧,体味到了很多广州特色。想想挺酷的。

也许和我访问的时段有关,但这16家书店里感觉还是很多人经常光顾的:方所,两家1200bookshop,学而优书店,联合书店,而像红书店,博尔赫斯,禾田去的时候就我一个人。

印象最深的可能就是红书店了,那个周末花了大半个下午从天河员村走路到海珠的江南大道中,腿已经开始酸了,还好碰到了店长,聊了之后才知道书店也只会在下午四五点左右开门,所以自己能遇上有种上天眷顾的感觉--尽管腿都快酸死。也是在这家店里看到了老广州人的态度。

现在想想 自己书虽读得不算多,但还是觉得读书时间挺私密的事情吧--16家书店大部分买过书,却没有在拜访时在其中任何一家坐下来好好读本书。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本身拜访时抱着目的性的因素。唯一的一次是还在逛1200的时候通宵熬夜了一次读完了娜姐的自传。

也也许是不太习惯书店里流动的人群,或者是空间的私密性不够,也或许存粹是和自己的心态有关--想想以前在学校图书馆坐在长椅上人挨着人也能自己读着书。现在似乎也确实倾向于躲在家里躺在床上看书,在公交地铁上读读电子书。

确实现在是个矛盾着读书的状态,但是渐渐地会对读书抱着更渴望的态度。

而走完这16家书店,广州这座城市的性格似乎也慢慢在眼前显现:这是一座人文情怀很浓厚的城市。也通过这本书,让一位普通的过客般的消费者对这几家书店有了更敬畏的态度,不管怎样 总是有人在坚持做着自己向往的事情 不和现实妥协。而有的人也能很聪明的和现实以达成某种协议般的握手言和。

16家广州独立书店一瞥

《愿天堂就是书店的模样》读后感(四):过期书店

豆瓣上曾有一个广州书店的小组,约好了一起逛书店。等我知道这个小组,看着三年前创立的日期,没有勇气问他们是否还在。

过期的讯息,过期的地址,过期的书店。

刚来广州时,我靠着在网络上四处拼凑起来的消息开始书店之旅,不是找不到路就是扑空。最远的一次跟着错误的地图指引到白云山脚下去找唐宁书店,走到一个破败的“艺术谷”改造的露天停车场里问保安附近有没有书店。他说不知道,要不要再往前走走?我一直往前,直到路尽头被铁丝网和荒草拦住,终于认输了。后来我穿过蜿蜒的地下街找到了在天河后街的唐宁书店,他们告诉我就是这里,当时只剩这家了。至于曾经,大概在越秀华乐路有过一家。

在唐宁书店我掏空腰包买下了蜜蜂书店出品的一套独立书店100的明信片,两年过去了也不知道上面的书店是否还在,还是又消失了多少。但我知道一个多月前22bookshop宣布了停业,这家新生的转型书店没能熬过这一年。

1200 bookshop发送这家五山分店停业的推文后,朋友立马转给我,一时无言。他说看到同学分享好像很难过,我想说不是的别那么难过。怀念、同情、悲伤一家书店的关闭似乎成为了一种惯性,但是在我读到的字里行间这并不是绝路,而是为了更好地存活下去,为了更长久的未来。疏远的阅读习惯、打折的网上书店以及就近的高校图书馆挤剩的夹缝里,22bookshop曾想以青年活动空间的定位活着,可惜它狭小的屋子和偏僻的位置容不下多少。不愿看到一家书店的倒闭,但也不愿看到一家书店成为亏空的无底洞,消磨他们的意气和信心。更害怕的是,更大的悲哀是,再没有人敢开书店了。

22bookshop停业之后,店主刘二囍主编的《愿天堂就是书店的模样》出版了。不过一年间,这本书记录的16家广州独立书店,就有四家店的地址失效。明明是一本新书,却正在过期。但也是这样凝固在过去的书,才能记住存在过的书人书事。信息洪流很快会刷去书店倒闭的消息,猛然记起要读书的人也很快会继续点开剧集,而摆在1200bookshop书架上的这本书会提醒这座城市那些书店的温度:方所彰显着对生活美学的追求,联合书店隐于闹市的骑楼中,学而优书店依然在办读书会供思想碰撞……抑或是独家的书店回忆:用一本二手书当门票去过彼得猫·古本店以一个书架延伸出的“书墟”,在博尔赫斯书店的独特品味里寻找中意的书,去红书店的唱片堆里碰运气顺便和老板聊聊书聊聊艺术……

《愿天堂就是书店的模样》的封面不如有设计感的内页,实在是朴实无华。但也不会有比浩天书店更适合这本书的“封面书店”了,这家二十多年的老书店代表着坚守的诚意,以及经年累月的老广州味道。黑白的老照片,浓艳的月历牌,羊城旧地图以及明信片穿插在泛黄卷边的旧书堆间,这些都是老店主吴浩收集的岁月。他手写了一份30年的经营计划,还有十年,也许不会是一家书店,但会是一家微博物馆。

每个章节页的书店名都是它们的LOGO,这个小小彩蛋很用心。拍摄的书店风景赏心悦目,虽然不知道会不会出明信片的版本。那套独立书店100的明信片已经下架了,出品方蜜蜂书店像个书业的行为艺术家搞弄新的主意。比如9月底的时候,蜜蜂书店开设了一家只有三天寿命的活动书店。比起深圳曾经的“30天就倒闭书店”,这家“三日书店”与其说是文化节不如说是“书店快闪”。你来或不来,书店不会总在那里。三天的赏味期限,限时待品,过期不候。其实每一家书店都是如此,无论是3天、30天还是360天,每一次路过就是错过。

随书附赠的一张藏书票让我想起了22bookshop刚开张的时候,有些腼腆的新店员特地跟上准备离开的我,小声说可以带走一张店里的书签作纪念。

“欢迎再来看书。”他说。

广州书店的故事,未完待续。

广州书店的地址,愿不再过期。

《愿天堂就是书店的模样》读后感(五):书店会如何生存?(简评)

我决定网购这本《愿天堂就是书店的模样》和另一本小书《独立日——一个人的书房》,系因在独立书店“方所”闲逛时 迷恋展示架上与图书馆有关的书,这些书定价不菲,并往往附有精美的图片,这些图片正如我梦想中书房的样子。因为装帧和图片而欢喜,故而想要收藏,似乎买了这些书就能把家里也装修成书店或图书馆的样子。

独立书店的店主往往惺惺相惜,他们是理想主义者,为了年轻时书店的梦而在电子化的世界浪潮中艰难前行,他们一边向网络书店挣一口市场份额,一边和经济实况斗智斗勇。独立书店珍贵之处在于不必像新华书店和购书中心一样要求面面俱到,这便省去了无谓的条条框框,也规避了鱼目混珠的风险。独立书店往往是有明显特色的,或衷于学术,或工于设计等,常常包含书店店主的个性和偏好。

这本《愿天堂就是书店的模样》或许更适合在独立书店中据一隅之地而读之,亦可以购而收藏,这是独立书店联合起来的声音,向世人介绍一个更真实和清晰的世界。但因为书店们的故事大多相似,这样的书籍不论是读还是收藏,在同类中选一两样便可,若有体悟,和网红们一样手绘地图,把造访书店加进行程,或为不错的选择。

我十分喜欢城市里的书店,似乎在书店中能找到理想主义者的影子,这是都市的繁忙与学业的艰难中难得的独处之地;但书不同于一般的商品,书的价格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印在它的背上,书从出版社发往世界各地,价格都是同一个,全然不像服饰日用品等价格灵活,这导致独立书店与网络书店相比 在价格战上十分吃亏。

书的标价与网售价格的价格差可视,便似在潜在购买者的眼前划出红色的界限,人们跑到实体店中仅仅为“小资和文青情怀”而购书便似一头痴笨的驴。而能以这三四成的价差前往支持实体店的又大多是生活无忧的理想家,故此年轻人在书店“视察”心仪书籍转身网搜的行为或许讨厌,但绝不邪恶狡猾。相反,或许我们可以因此判断,除了因为实体店店面租金昂贵导致的书价居高不下,还因为出版业过高的定价,使得游览于书店的人们对书籍“望而却步”。在这样的对比下,亚马逊在外国的实体书店就显得突出的优秀——亚马逊实体书店书籍的标价都和亚马逊网址上的标价一致,并且为读者提供扫描进入亚马逊书店的二维码,这自然是聪明和令人放心的事,但也只有亚马逊这样的大公司才能如此。

未来的实体书店,在预测出版业不放水书价的情况下,我想,会有更多类似亚马逊实体书店的书店存在;其次,随着大众审美境界的提高和人们对精神追求欲望的提升,会有更多既是店面业主又是书店老板的人出现,他们会带动起更自由和坚强的独立书店,这些书店不将因店面费用的难以支付而倒闭;当然为了维持正常生活,书店会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更大的创新和综合。再就是随着文化的发展,在印刷业的优胜劣汰之下,会在大众心中显现出传统的优秀出版社和小众认定的独立特色的出版社,这些出版社可以自己承担起“书店”的角色,用口碑赢得读者和买家、收藏家。

而综合性的实体书店也不会消失,或者实体书店会进一步和图书馆合作,他们更多的情况下起着阅读室和书籍收藏所的作用,并附有附加功能。阅读室,既是人们在城市中寻找书店和图书馆以为灵魂栖身,亦如现在发展起来的“城市书店”;书籍收藏所,在于综合性书店因为收纳各个出版社的出书,而如一场书籍的聚会,人们可以从中邂逅未知;附加功能则譬如用作咖啡馆、展览馆、沙龙场所、公开课课堂等。

关于搜书和收藏书籍,实体店和网店各有优缺点。网络书店往往限于其库存,目前而言,即便有名如当当和京东,也常有库存无货的现象,且网络书店见不到古朴的书架,其书没有拿到手拎重闻香的分量,看不到排版和字体大小,浏览不及前言后记,若是寻求学术书籍,以畅销和噱头大行其是的数据网络更无实体书店的力量(譬如曾出现在海珠区中大旁边的书店文津阁,其开店的初衷之一就是“能对中大的学科体系做一个补充”)。网购书的优势则体现在目标明确或者说准备好了书单的情况下,可以既节约金钱又节约时间。实体书店的情况则相反。

以上。

    

上一篇:无心法师 第二卷读后感10篇_读后     

下一篇:一万小时天才理论(经典版)读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