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一万小时天才理论(经典版)读后感10篇_读后感_名著读后感_格言网

2020-12-28 23:46:52

读后感

一万小时天才理论(经典版)读后感10篇

《一万小时天才理论(经典版)》是一本由[美] 丹尼尔?科伊尔著作,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90元,页数:21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万小时天才理论(经典版)》读后感(一):论凡人如何修炼成仙

本书的主旨是在于论述人们如何从普通人到天才的一个过程。

书中举了大量的例子,但是有些例子并不怎么好,尤其是对于中国的读者来说并不怎么感冒。运用这些例子,作者试着向我们阐述,天才并不是因为天赋而成为天才的,而是通过后天不断地努力而成功的,当然努力的方式可能不一样,大概需要经过一万个小时的训练才能成为天才。作者书中还用了大量生物学上的知识来证明其正确性,由于对生物学不太熟悉,这些内容几乎是跳着看的。对于作者的观点,我认为在概率上应该确实如此,尽管世上确实有天才,但是绝大部分应该是差不多的,这是一种主观上的猜测,作者也用了一些数据来证明这些问题。

作者对于自己观点的论证不太适应,给人很乱的感觉,结构不太清晰,也许是我没有发现内在的线索;同时作者在一万个小时天才理论上缺少系统的总结,仿佛是是书中说的遇到问题“简短而直接的指导一下”,看完之后仍有些乱。

整体来说,这本书适合翻一番,买倒是不用了,可以再书店或者图书馆翻一下,本书最大的优点我觉得是给人以信心,并粗略地说了一下如何实现普通人到天才的一个过程,但是真正具体的实现,仍然不是书中说的那么简单。

《一万小时天才理论(经典版)》读后感(二):《一万小时天才理论》读书笔记

书名:一万小时天才理论

作者:[美]丹尼尔.科伊尔(Daniel Coyle)

译者:张科丽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版次:2015年9月1版1刷

读书笔记(开始时间:20160417)

1.是哪类书:心理学书

2.主要内容:介绍一万小时天才理论。

3.主要观点:只要有激情并经过长时间的精深练习,任何人都有可能掌握任何技能,成为这一方面的专家。

4.要问的问题:什么是一万小时天才理论?其神经生理学基础是什么?如何进行练习?

5.书的结构:分三部分,对应一万小时天才理论的三大要素,即精深、激情和伯乐。

6.重要的单字:一万小时、精深练习、髓鞘质。

7.重要的句子:一万小时天才理论模型:在伯乐和其它因素的作用下,人对某项技能产生激情,经过一万小时的精深练习,成为这个领域的“天才”。

8.作者的论述:

第一部分:精深

技能的学习在神经心理学上是特定的髓鞘质逐渐增厚,建立联系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不可能速成的。所以天才都是经过一定时间的精深练习才成功的。精深练习是建立在一个悖论之上的:朝着既定目标挣扎前进,挑战自己的能力极限,不断犯错,会让你更聪明。进行精深练习时,世界的寻常规则暂时不再适用。时间利用效率提高,事半功倍。把自己置于杠杆的一边,遭遇的失败越多,你就翘得越高。窍门是设定一个稍稍超过自己现有能力的目标。每次精深练习,都在增加相关线路的髓鞘质的厚度,技能回路的带宽和精确性就增加一点,表现出来的就是技能和反应速度上的些微提升。犯错绝不是可有可无的,这是必须的。要想使技能回路达到最佳状态,必须先找到次佳位置;必须犯错误,并关注这些错误。得慢慢锻炼自己的回路。还必须持续开启那个回路(练习)以保持髓鞘质运作正常。埃里克森首先提出了一万小时天才理论:任何领域的任何专家都要经过10000小时专心致志的练习。(即“刻意练习”或“精深练习”。)它意味着所有的技能都可以通过同一套基本生理机制获得,并且进一步指出该生理机制有其生理极限,无人能幸免。(即真正的“天才”是不存在的。)“我们是髓鞘质人”。每个人都完全可以自己决定学习什么技能,每个人都拥有比自己想象中还要大的潜能。

精深练习的技巧:一、组块化:分三步:第一步,技能学习者整体了解一项任务——一个大组块,巨大的回路。第二步,尽可能把它分解成最基础的组块。第三步,花时间用慢动作练习。二、重复练习:无可替代且千金难求。投入更多时间练习是有用的,前提是必须处于最佳位置。三、尝试体会:精深练习不是简单的挣扎,而是有目的的奋斗:选定目标、努力争取、评估差距、回到初始步骤。那种感觉同其它东西一样,是可以习得的。

第二部分 激情

激情一直存在,是供应动力火箭的燃料,维持他们不停地重新开始,锻炼技巧,不断进步。激情的工作原理,是那些让我们意识到“我就想成为那样的人”的时刻。激情首先来自外部世界。这种激励信号提供了精深练习所需的能量,从而促进髓鞘质的生长。激发人才的关键:保持激情之火不断燃烧。方法是:使人忙起来。

第三部分 伯乐

伯乐的秘诀:在练习中主要提供信息:该怎么做,怎么做,何时强化。伯乐的另一个作用是激发学习者的激情。教师的四大优势:一、知识矩阵——伯乐的杀手锏。包含了技术上的知识、策略、经验。二、洞察力:目的是传达信息。三、简明的指示。四、气质与诚信。教师在充当其最基本的角色,髓鞘质化的推动者,即指出错误时,教学效果最佳。

某些技能,如踢足球、写作、喜剧表演等,需要建立灵活性神经回路,即需要学习者在脑中形成数千条回路,这样就可以轻松地找到一条回路,可以让他绕过变化无常的障碍物。这些领域可以自学成才。而拉小提琴、打高尔夫球、体操、花样滑冰等,需要建立一致性神经回路,全靠扎实的技术基础,重现一场完美表演所遵循的基本法则,这些领域自学成才的鲜有案例。

9.作者对问题的解答:

任何领域的专业技能的掌握,都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精深练习,其基础是髓鞘质的增厚和建立连接产生技能回路需要时间,每次精深练习,都在使相应的技能回路里的髓鞘质增厚。进行精深练习需要有激情作为动力,因而如何激发和维持激情是产生人才的重要课题。

10.我对作者解答的评论:

作者叙述的一万小时天才理论主要是在外界或自身(主要是外界)的激发下人对某项技能产生激情,在激情作为动力的条件下,经过长时间的精深练习,终于掌握了该项技能,成为专家。其背后的原理是髓鞘质的增厚和建立技能回路需要时间。我觉得本书最大的问题就是这个理论基础是否成立?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长时间的练习,这是客观现象,可以观察到的。但是这背后的原理是否就是髓鞘质理论?存疑,因为作者并没有提出令人信服的证据。比如实验结果,用药物或者手术抑制髓鞘质的生长增厚,是否影响实验动物的学习能力?再比如,AlphoGo并没有什么类似髓鞘质的东西吧?就是普通电脑,厉害的地方是其算法。在我看来,人类学习技能的过程,主要的还是一个“软件”的过程,即建立神经联系,但未必是可以观察到的某些组织生长、增厚等。当然这还需要继续探索,软件也要建立在硬件的基础上,但像作者那样把一切都解释为髓鞘质的增厚,是不对的。不过他提出的激发激情,进行精深练习来掌握某项技能,还是值得参考的。

补充:《The Role of Deliberate Practice in the Acquisition of Expert Performance》笔记

刚读完此书,在知乎上看到这篇论文,看了一下。

本文建立了一个理论框架,认为专家和杰出表现更多的来自于后天的“刻意练习”(deliberate practice)而不是先天遗传的天赋。作者根据他们自己的两个研究和已发表的不同领域的关于杰出表现的证据得出结论。

简要历史背景

ir Francis Galton(高尔顿?)是第一个认为不同领域的杰出人士有相同的产生原因的科学家。不过他认为天才是父母遗传的。Galton的理论有三个要素:天赋、热情和勤奋。他认为,天赋决定了个体所能达到的极限。他的这些观点在一百年后仍为表观遗传学(outside genetics)和行为遗传学(behavioral genetics)的标准观点。他认为热情和勤奋这两个因素也有遗传因素的影响在里面。寻找类似身高、体重等遗传决定因素的和人的天赋有关的神经系统的差异的遗传因素成为研究的杰出表现问题的一个方法。

天然能力和其它稳定的差异

如果高尔顿的结论为真,那么练习和训练就无法改变遗传的影响。体育运动中运动员的身体条件对成绩有很大影响,于是有的研究者推测在神经系统中思维的速度和记忆力等因素由遗传决定,不能由训练和练习而改变。早期研究从IQ测试来衡量理解力、知识和获取技能的差异,但是后来发现这里面有练习的因素。近来研究显示IQ和杰出表现的联系比在其它领域——例如音乐和象棋——的联系要更弱。IQ与取得成功的相关系数只有0.2。仅有两项技能是被认为直接反应了遗传因素的。总之,要用先天因素来预测杰出表现或至少将其归因于先天因素的尝试都不成功。先天因素与表现最相关的领域是体育运动。接下来是两个假说。

是否练习和经验不可避免地导致表现的最大化?

该假说有很长的历史。在经典的针对莫尔斯电码操作员的研究中, Bryan和Harter发现了技能学习的平台期,到达这个时期后,技能长期得不到改进。然后,经过额外的努力,部分被试能克服平台期。另外的学者后来发现在电报接收技能训练中平台期并不是不可避免的,通过不同的和更好的训练方法,它可以避免。Bryan等显示了经过很少的重复,表现的改进常常被限制在低于最高水平的程度,更进一步的改进表现需要将技能重组的努力。即使非常熟练的莫尔斯电码发报员在经过鼓励和额外奖励的时候也有戏剧性的提升。另外的研究也报告了刻意的努力刻意提高表现。学者研究了奥运会记录,所有项目的记录都有大幅提升。部分提升被归因于设备的改进和规则的变化,但对那些规则和设备都没有太大变化的项目,提升也同样的大。比如跑步和游泳。训练的持续、强度和结构发挥了主要作用。在音乐领域,同样的事情也在发生。在某个领域达到专家的水平需要掌握现存的知识和技术。要做出杰出成就,必须首先达到专家的水平,然后达到已有的杰出人士的水准,最后在该领域做出独创的贡献。总之,相信足够的经验或练习会导致表现最大化的想法是不正确的。

达到杰出表现所需要的准备时间

有一种普遍的看法认为如果某人有天赋,一旦他们获得了基本的技能和知识,他们能很容易和快速的达到杰出的水平。然而传记材料并不认可这种说法。研究棋手的经历证明对于学棋迟的人需要11.7年才能达到世界级棋手的水平,对于学棋早的人,这个数字是16.5年。对大多数领域的杰出人士而言,他们需要10年或更多的时间来准备。尽管起点难以确定,但这个规律对作家和科学家同样成立。这些证据与高尔顿声称的动机和热情对取得杰出成就很必要的论断一致。然而在回顾早期的研究中杰出表现和刻意练习的关系是不明确的,作者认为这主要是练习的定义太模糊了。

刻意练习的角色

刻意练习是已发现对改进表现最有效练习。

1.刻意练习的特征

在一个文化中的基本生存技能是在社会交流中潜移默化的获得的,很少有明确指导。而读写、算术等技能则是从3000年前开始在学校里由教师布置任务而习得的。作者要区分主要为了获得和改进技能而进行的活动和一般的活动。后者中学习只是间接的结果。对学习最主要的条件是有动机接受任务并改进表现。当这些条件满足时,练习会改进在改进表现的速度和精确性。在没有合适的反馈的情况下,有效的学习是不可能的,而进步很局限,即使是对于有很高的动机的被试也是如此。因为一个缺少反馈的练习不会自动导致改进,尤其对表现的精确性。评估显示不恰当的策略经常导致表现没有改进。一些研究显示被试的寻找方法以改进表现的行动经常能引起明确的进步。一些被试不能找到新的方法有时被认为是基本的感知和认知能力的缺陷,尤其对一些看起来简单的任务。然而,特别的指导或者新方法的使用能将表现提升到次佳的水平。要确保有效的学习,被试应当被给予关于最佳方法的清晰的指导,以及通过一位教师给予监督以允许其诊断错误,告知反馈,以及纠正部分练习。指导者必须组织恰当的训练任务顺序并监督改进以决定合适转移到更复杂和更具挑战性的任务是合适的。尽管组织课程和群体指导是可能的,但是一位教师的单独监督是更好的。我们把这种练习活动叫做刻意练习(deliberate practice)以和其它活动(如娱乐、付酬工作等)相区别。

刻意练习和其它类型的领域特定的活动的比较。

考虑三项基本的活动:命名、工作、玩和刻意练习的区别。刻意练习包含特别设计的用以改进当前表现水平的活动。这三种活动和刻意练习的目标、成本、以及奖励都不一样,因为如此,人们才经常要进行刻意练习。一个人获得一份新工作后经常有一段学徒期或实习期,在这个期间他们被要求达到一定的可接受水平的稳定表现。练习者往往依赖已经确立的传统方法而不是探索具有不确定性的方法的改进。对于期限限制,犯错和失败的成本很大,因此他们不被鼓励在工作期间学习和获得新的并且可能更好的方法。例如,软件用户往往局限于只用到软件功能的一小部分子集。与此相反,刻意练习使练习者反复在其可以达到的关键方面进行练习并从教师处得到的结果、反馈或两者均有从而获取知识以持续改进其表现。

工作的额外的报酬,包括社会认可和金钱,能使表现得以持续。在娱乐和刻意练习中,没有这种额外的报酬。分析顶尖运动员揭示出一个毫无意识的控制和活动的执行力的有趣状态。这种状态的分散注意力几乎与刻意练习所要求的最大化的反馈和正确动作的信息相反。与娱乐相比,刻意练习是高度结构化的,其明确的目标是改进表现。特别的任务被设计来克服弱点,表现被小心的监控以在将来改进它。刻意练习要求努力并且根本上来说没有乐趣。人们进行刻意练习是因为它能改进表现。由于刻意练习没有即时的回报并且需要很多成本(比如请教师,练习环境等),所以研究刻意练习的长期结果很重要。

获得专家表现的技术框架

提出一个理论框架用来解释刻意练习如何获得不同级别的表现。我们的基本假设:练习效果单调递增的依赖于用于刻意练习的时间。有三个问题:一、刻意练习需要很多实践(超过10年)和成本。二、刻意练习没有乐趣,需要有强烈的动机。三、要避免练习时的疲惫和厌倦。

取得专家级的表现

一些研究者研究了世界级专家的经历。他们都是在很小的时候在其领域内发现乐趣。在一段时期的娱乐和乐趣经历以后,他们突然显示了在相关领域的“天赋”。于是其父母便开始请教师对其进行刻意练习。他们的父母帮助其养成练习的习惯并使其明白刻意练习对改进表现的价值。随着经验和刻意练习的增加,他们在特定领域的表现反映了一个与练习和天赋不可分离的联系。作者将练习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被引入相关领域而在开始被指导进行刻意练习时结束。第二个阶段是由一个额外的准备时期组成,并且在他们开始下决心追求在相关领域成才而进行全天候的努力时结束。第三个阶段在他们能够以自己的专业表现为生或者结束全天候的努力追求时结束。在这三个阶段他们都需要外在的支持,如父母、教师、和教育机构。这个框架还需要一个第四阶段,即顺应杰出表现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他们超出了他们教师的知识水平并且在他们的领域做出自己的独特贡献。

lt;图片1

研究发现杰出人物取得他们的最佳表现的年龄是在20-30岁之间。在任何领域取得重要成就的年龄很少低于16岁的。

资源限制

杰出人物通常在他们3-8岁的时候第一次暴露在他们的领域中。明显的其父母有责任提供这种早期暴露。父母的兴趣也是使其子女转化到刻意练习并提供练习条件的关键。父母的经济条件也是限制之一。

持续努力(Effort Constraint)

理论的中心是能达到的表现水平与刻意练习的量有着直接的联系。当这种练习持续数月甚至数年的时候,传统的只限于观察一些片段的研究就没有指导意义了。在整个练习过程中维持注意力是很必要的。一些研究显示每天练习超过4小时没有帮助,一些研究建议每天练习1小时是最有效率的。这些研究的结果可以被扩展到长期的练习(比如持续数周、数月或数年)。在音乐和体育方面的研究都证实了这种看法。刚开始的时候每次持续练习时间不要太长,并且要缓慢的逐渐增加练习时间。太快增加练习强度会导致过度训练的问题。总结,忽视刻意练习努力的持续性会导致伤害甚至失败。短期来看,恰当的刻意练习是维持努力和恢复之间的平衡。长期来说,刻意练习要缓慢的,规律的增加训练量,以适应提高表现水平的需要。

动机约束(Motivational Constraint)

该理论的一个假设是刻意练习是没有乐趣的,人们坚持进行刻意练习是因为它带来的表现提升的结果。因此在练习前人们需要一个提升表现的动机。研究发现国际水平的专家在开始刻意练习前,其父母都会让其在该领域里玩乐一段时间,观察其是否对这个领域有兴趣。父母和其他人的即时反应对建立这种初始动机很重要。开始时父母帮助其子女保持一个规律的练习日程并指出练习对提升表现的作用。随着练习的进行和教师的加入,练习者本身的因素逐渐加入。随着练习者逐渐融入练习,竞争和公共表现(public performances)提供了短期的改进目标。这时练习者的动机已经很密切的融入了使自己成为专家的目标中,并融入练习者的日常生活而很难区分。

实证研究的结论

提出三个推测:(a)关于发展历史的推测;(b)关于当前水平和练习习惯的推测;(c)关于在专家技能的整个发展过程中刻意练习的自然和角色的推测。

(a)有两个推测:①练习者当前的水平和过去的刻意练习的量有直接练习。专业表现必须经过不少于10年的可以练习才能达到。②刻意练习在一个低水平上开始,并且随着时间缓慢增长。

(b)有很多推测:①最大的表现提升,与每周最大的刻意练习量直接相关。更多的,日常练习的时间应当限制在休息时间之间。

(c)关于刻意练习效果的推测:与表现有很大的关系,与努力程度有大的关系,而与乐趣关系较少。

其理论的核心预测是:成人的杰出表现,甚至在那些练习了超过10年的人中间,与刻意练习的量相关。

(接下来是作者的两个具体研究的情况,略了)

结论:承认专家与常人有天赋上的差异,但这种差异并不是不可改变的。专家和常人的差别主要来自于在某一特定领域里终身的长期的刻意练习以改进表现。

参考文献: Ericsson, K. A., Krampe, R. Th., Tesch-R?mer, C. (1993). The role of deliberate practice in the acquisition of expert performance. Psychological Review, 100(3), 363-406.

另外还有作者的另一篇论文,讲外科医生培训中刻意练习的运用,没找到全文:

1: Ericsson KA. Acquisition and maintenance of medical expertise: a perspective from the expert-performance approach with deliberate practice. Acad Med. 2015 Nov;90(11):1471-86. doi: 10.1097/ACM.0000000000000939. PubMed PMID: 26375267.

《一万小时天才理论(经典版)》读后感(三):Make it 10 000

精神练习,激情,伯乐 一万小时 和丹尼尔戈尔曼的情商系列类似,从科学,确切的说应该是神经学方面,然后引用实际事例,论述自己的理论,很多事例在其他的书中也见过,比如说约翰伍顿的事例,在吉尔柯林斯的选择卓越里面也读到过,优秀的人物避免不了被这些社会学家,心理学家研究和分析,但是每个人的角度都是不一样的,可是他们都一定程度地在绽放光芒,即使是几百年后也是一样光芒四射!没有人生来就是伟大的,也许我们会觉得他们幸运,即使他们很努力,但他们也应该为能够有机会如此努力,有机会有伯乐给他们指导,有一定的机会在里面,就像冰球运动员的生日一样,没人预先能识别出这些,但他们就是如此幸运,其实他们也只是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而已,在没有成功之前,谁都是普通人。So, MAKE it 10 000!

《一万小时天才理论(经典版)》读后感(四):难解的talent code

意为天才密码,或者智慧解码?

激情加伯乐加一万小时精深练习,就可成就天才?不论真假,对普通人而言,是个安慰吧。否则,努力的意义何在呢……

精深,巧练而非苦练,至于何为巧,有三大秘技:一是确定目标,组块化,拆解,然后放慢。二是用脑,重复有效练习,沉浸,集中,并有思考。三是用心,尝试体会,所谓心领神会。

激情,首先是善用或说是创造信号,例如我就想成为那样的人,归属感,安全感,成就感等等。其次是制造环境,运用语言等多种手段,保证持续性。比如,偶尔明确的肯定努力的价值及缓慢的进步,而非天生的才智。

伯乐,有点像助推器。重点是技巧的传授,通过示范和简短的讲解。又有四点:一是广阔的知识矩阵。二是敏锐的洞察力。三是简明的指示。四是个人富有感染力的气质和诚信。(可能是多数师生恋的关键所在)

总之,持续有效的练习,犯错和修正,完美细节,和自己死磕,当然,还有好的老师。

所谓用进废退,use it or lose it。即便天赋异禀的人,恐怕也得用上以上理论,否则也是浪费恩赐吧。从这个角度来看,这本书也不算太难看了

《一万小时天才理论(经典版)》读后感(五):但行坚持,莫问前程

《一万小时天才理论》中提到:任何一个行业的任何一个专家都要经过10000小时的精深练习。在一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带有怀疑的态度,因为我见过太多努力的孩子,拼了命也弄不懂数学、物理或化学的一些知识,一些原理。所以我觉得这个理论主要适用于技能性领域,不适应于科研型领域。仔细去研究书中的一些理念、思路,慢慢地,改变了自己一些看法。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但行坚持,莫问前程。

我们都有过很多好的计划与想法,关于生活,关于学习,关于理财,关于健身等,而我们能坚持下来的很少很少。我们没有等到量变引起质变的时候就倒下了,以至于我们不知道坚持之后到底会是什么样子。就想竹子一样,我们没有熬过那3厘米。

说到这里,我想起我的一位老前辈,看他的人生,用精彩都不能完美诠释。60岁了,坚持摄影30多年,没有经过专业训练,但是作品非常精致,脱俗;坚持爬山十几年,风雨无阻;坚持背默道德经;每天四点起床打坐,背道德经;坚持打太极十几年。他是一名普通的小学老师,他送每个学生一本自己亲手默写的道德经。也许有人会好奇,他做这些有什么用? 他做这些没有任何功利性目的,只是处于一种人生境界的追求,事实证明,他的思想觉悟,看待问题的眼光、思路,确实超凡脱俗。他的身体素质方面更是同龄人没法比的,更让人吃惊的是,洒脱、爽朗的他曾是一名抑郁症患者。我们暂且不去讨论他抑郁症的原因,但我们知道结果,他靠自己的坚持与追求改变了自己对于人生的态度,这不是金钱与物质可以填补或改变的。所以,每当问到这位老前辈,他坚持下来的动力是什么时,他总是淡淡一笑:不用去想目的,只管去坚持,你会慢慢改变。

再来说说自己,刚读《一万小时天才理论》时,我是有些读不下去的。但是迫于要写读书笔记,我就耐着性子一张一张读,而且边读边用纸和笔记录一些重点的语句,观点,慢慢的,我发现,我弄清了文中的一些思路。整理一下思路,就写了一篇读书笔记。接着,再进行下一个篇章的学习。这样下来,我发现,我是可以完全理解读透这篇文章的。曾经我告诉自己,坚持读书,而且每本书都写一篇书评。但是我发现自己总是写不出,我就理解为自己文笔方面是有欠缺的。但是今天,我因为一本书,写了6篇的读书笔记,而且我对自己读书笔记的理解是:写出自己的收获而不是摘抄,要写出自己的想法和思考,我做到了,而且经过这次积累我相信我自己会无畏其他的书评,因为熟能生巧。 但行坚持,没有坚持我们不知道坚持之后会有什么,莫问前程,改变就在坚持中。

《一万小时天才理论(经典版)》读后感(六):“天才”与“庸才”

绝大多数情况,人与人之间在智商、天赋上的差距接近0,但由于后天的培养环境(主要来自家庭环境)不同,所以人在小的时候便有了差距,开始有了“天才”、“庸才”之别,经过20年的成长,小孩儿之间更有了天壤之别,这是长期的环境、学习习惯导致的惯性。所以,在很多方面我用了同样的努力效果却没有别人好,不用焦虑,也不要怀疑自己蠢,笨,别人聪明,这是必然的,源于前20年的积累和惯性。记住这些名言:

“我一直认为,除了傻子,人在智力上差别不大,不同的只是热情和努力。”---达尔文

任何领域的任何专家都要经过10000小时专心致志地练习。

优秀是一种习惯-------亚里士多德

菲尔普斯认为他的成功很大部分要归功于训练。他在过去的7年时间,2500多个日子里,仅有5天没有下过水。“如果你休息一天,实力就会倒退两天。”就像哈佛图书馆训言所说:谁也不能随随便便成功,它来自彻底的自我管理和毅力。

记住:谁也不能随随便便成功,它来自彻底的自我管理和毅力。想在某些方面取得成就,需要正确的方向(有激情去投入)+老师指导(正确的方法)+10000小时=成就

《一万小时天才理论(经典版)》读后感(七):练习即汗水

这本书讲明一个道理:天才并非与生俱来,人们所认为的天才,或者任何天赋异禀的特长,都是勤奋努力结果,任何一位在某领域做出贡献的天才,他在之前的时间里,已经在你不知道的时候做了大量的练习,流了很多汗水。

反过来说,如果你想有所作为,成为专家人才,没有任何捷径,从现在开始,练习吧,练习一万小时,才能达到目标。有句话是这样的:

问:去卡耐基大厅怎样走?

答:练习,练习,一直练习就到了。

看《一万小时天才理论》的时候,可以结合《刻意练习》,《异类》这两本书,三本书都看完,会对天才的成长之路,对练习这个行为,有全面细致的了解。

持续练习就可以成功的说服点在哪里?这首先要谈到近两年被反复提起的一个词:髓鞘质。

它是包裹在神经通路外侧的一层绝缘体,像绝缘胶布那样包裹着神经纤维,成分是磷脂膜和一层厚厚的脂肪物质。

这层物质在三十岁前生长速度比较快,所以要养成一项技能,从幼儿时期就着手比较重要,随着年龄的增长,髓鞘质生长变得缓慢。

所以年长者要学习一项技能,得付出比青少年时期更多的努力才行。劝君莫负少年时光。

谈回髓鞘质,这层物质越厚,我们的动作和思维就越敏捷。那怎样做才能促使包裹相应神经元的这层回路分泌生长出更多的髓鞘质。也就是说怎样构建一层好的回路,生长出更多的髓鞘质,方法就是大量的持续的练习,一遍遍重复这个过程。

一般认为,练习达到一定程度就能成为某领域的专家,差不多是一万小时,一万小时是概数。提出此理论的是出生于瑞典的心理学家安德斯.埃里克森。

他通过大量的研究,访问了很多专家,去了解天才高手的成长轨迹,而得出一项核心原则:任何领域的任何专家都要经过一万小时专心致志的练习。

这样的练习并不是随随便便,墨守成规的机械式运动,它还包含着如下几个方面: 精深练习:要突破原来的舒适区,进入学习区,再到恐慌区。

因为刺激髓鞘质生长的外在因素心须具备有一定的条件,在你的舒适区练习,对髓鞘质根本不起作用,只有进入学习区,进入精深练习,这层物质才开始生长。

突破舒适区,挑战你的能力极限,在这个范围内不断犯错,纠错,改正,练习,才能产生效果。

普通的家庭主妇做了几十年饭,也不能达到米其林五星级厨师的水平,每天写字也不能成为闻名世界的书法专家,都是因为没有突破原先阶段,向更深一级来进行训练,而只是停留在低级阶段。

而我们平时也应该是深有体会,做一件陌生的事,刚开始跌跌撞撞,错误而出,而经过多次犯错纠错后,最后竟然能敏捷自如,成为熟手。

保持激情:爱默生说过“历史上每一个伟大的权威时刻都是热情的胜利”。给一个庞大的神经回路包裹上髓鞘质需要大量精力和时间,如果没有充沛的激情,就不可能全力以赴,达到巅峰水平。

内心的激情来自于哪里,作者认为内心的狂热追求来自于外界的刺激因素。书中举例,为什么历史上文艺复兴时期,出现大量才华横溢之人?这和经济的繁荣,人们安居乐业,有更好的条件及更多的时间有关。再加上外界刺激,如果出现了有名气,做出成就之人,在一定时间之后,就会井喷式出现更多的人才。

因为后来人给自己一个信号:我也想成为那样的人。这样的念头带来一个结果,就是被点燃的充沛的激情,带着激情经过一万小时的精深练习,几年后,目标逐渐达成,天才遍地开花。

充分的引导的激励:心里燃起的信号需要被引导激励,这就讲到了好的老师和教练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教学方法,知道如何在恰当的时机,赞赏练习者做出的任何微小的进步。这一点,在刻意练习里也有讲到好的教练的重要性。

以上是作者在这本书里主要观点,书中还讲了如何进行精深练习,分解成几小点,有详细的步骤。其实总结起来就是:只有运用科学的方法,保持充沛的激情,不气馁不懒惰,努力勤奋,同时有能够激励你引导你的好教练,这样通过持续的精深的练习,才能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训练达到目的。

《一万小时天才理论(经典版)》读后感(八):鼓励人前进的淡鸡汤

《一万小时天才理论》

一万小时和天才,这两个词本感觉格格不入,

在本书中却又统一起来。

这本书提供了一种方法论——一种和其他成功学不同的方法论。

就像淡淡的鸡汤。

《一万个小时天才理论》

从深刻练习,重复练习,学习元组的构成到拆分。

讲到髓鞘质这种特殊物质。揭秘了天才行为在大脑中的原理。

然后是激情重要性和原因,一万小时的深刻练习,不是谁都能一声不吭坚持下来的。肯定需要一种源源不断的动力源泉,而各个领域的天才也是有着各种深层或者浅层的动力。

第三就是伯乐的重要性,他能以你为中心,以自己的知识矩阵为依据,来引导你学习,但是学生的自我学习思维也很重要。但能提高学习效率

说下来:练习,激情,伯乐,和一些其他的小细节,都是有相互反馈作用的,所以所谓的天才不会非常多

髓鞘质是会随着机能老化的,所以珍惜时间呀,而且我觉得随着脑科学发展,方法论会越来越多,不必一定要搞清所有方法大全,毕竟缺了练习也是不行的,所以那些慢慢积累的东西还是要努力努力,进一步是一步。

《一万小时天才理论(经典版)》读后感(九):思考的结果,最终都要回归于练习

这本书以破解“才能密码”为目标,通过跟踪实验对象克拉丽莎的学习进度,并与人才温床现象做对比,探索发现出一种叫做髓鞘质的神经绝缘体—神经学家称之为学习技能的圣杯,试图挖掘髓鞘质的内在重要性和对人的影响,进而揭示技能学习的新秘密,提出一套具体的利用方法,以求最大限度地提升所有人的生命潜力。

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精深、激情和伯乐。精深部分主要通过五个案例说明任何领域的任何专家都要经过10000小时专心致志的练习,练习过程中使用组块化将练习放慢,重点锻炼技巧,并在精深区重复练习关键点,使之不易小时,在整个过程中不断的与目标评估差距,制定改善计划,完成髓鞘质的神经回路并使绝缘体不断变厚,最终成为习惯,一种优秀习惯。激情部分是在精深练习中发现绝不仅仅是练习就能产生良好的技能回路,还需要一种内在的动因—激情,这种激情可能来源于小时候的一个信号—我想成为像他们一样的人,正是这种信号迸发出巨大的能量,产生了库拉索岛人大量进入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的人才井喷现象,也是这种激情,改变了他们看待自己的方式,使一切水到渠成。伯乐部分则是在讲述在人才温床产生过程中外力的作用,因为很大程度上这些人才的产生是需要伯乐来教导、引领的,具体而言,伯乐自身需要有四大优势(知识矩阵、洞察力、简明的指示、气质与诚信)并辅之技巧,达到学生自己教自己、自己解决问题的最终目标。

读完这本书,发现有两个逻辑链条:从人才温床的现象发现才能密码的本质和从才能密码的本质回归人才培养的方法、路径。可以说,一万小时天才的理论基础是建立在髓鞘质神经绝缘体的基础上,这里有其正确的、也有其不合理的地方,就现象而言,作者通过跟踪发现专家的养成至少需要一万小时的精深练习,使技能绝缘体变厚,成为习惯,这无疑是正确的;但具体而言,究竟一定需要一万小时抑或只需要一万小时就足够了吗?不是的。一万小时是在传达一个概数,表明任何领域专家的养成都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积累,且这种积累不仅仅是时间堆积,而是发自内心的激情辅之技巧的精进,方能成就这种结果,因此,仅仅以一万小时作为界定专家的标准也就显得不那么合理了。

思考终究是思考,最终还是需要回归于实践、练习,这本书的意义就在于此:让自己找到激情,在某一技能上保持长时间的激情付出,在适当的时间有外力的协助,那么,你就能成为这一行业的专家!

行动终究是无需质疑的。

《一万小时天才理论(经典版)》读后感(十):“髓鞘质”学习技能的圣杯

《一万小时天才理论》一书,我总共花了6个番茄钟的时间阅读。全书主要围绕“髓鞘质”这个学习技能的圣杯,从科学的角度讲述任何技能只要下定决心学习,通过精深练习,必然就能掌握。下面是本书阅读完后让我久久不能忘怀的内容。

首先,“髓鞘质化的自然过程在30来岁时就结束了,但是髓鞘质数还在增加,直至50多岁,而且人类始终能够通过精深练习来增加髓鞘质。”

感想:

“一寸光阴一寸金”,年轻的时候总是不能深刻领会这句话的意义,所以在我拥有大量可支配的时间、精力充沛的年纪时,不懂得抓紧时间,通过各种才能的积累,提高竞争力。岁月,一去不回头,现在虽然已失去最好的发展机会,但是也没必要感到绝望,只要有正确的方向,有积极的行动,未来一定会比现在更好。时刻记住,“髓鞘质”一定是“越用越灵”的,即使髓鞘质分解了,我们仍然可以长出新的,直到生命结束。

第二,如何进行精深练习?精深练习回路:选定目标、努力争取、评估差距、回到初始步骤。

感想:

精深练习,首先要从我们想成为谁开始,树立自己的榜样。根据榜样,制定自己的基本目标,然后将这个基本目标细化到年目标、季度目标、月度目标,和日目标。在实现每个小目标的过程中,需要严格的自律,规律的生活,重复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一是不要怕犯错,“尝试--失败--学习”,二是不要花太多时间去纠正坏习惯,而是去建立新的好习惯。

第三、“一万小时天才理论三大要项:精深、激情、伯乐,融合这三大要项是掌握技能的关键。”

感想:

精深练习时,需要有“人”发出正确的信号,帮助我们达到真正的目标,并且反复重复这个过程。我认为:如果可以选择一个优秀的导师或教练,当然是最好的。如果暂时没有这个条件,这个“人”也可以是书籍。成年人的学习,一是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开拓自己的思维;二是要在每次学习、练习后进行反思,通过反思,检查练习质量,总结失败与成功经验。

“精深练习*一万小时=世界级技能。”无论现在我们处于什么年纪,有着怎样的奋斗目标,只要按照书中的理念去努力,一定会获得最大的进步。

写于2016年12月24日

    

上一篇:《愿天堂就是书店的模样》经典读     

下一篇:《阅读经典》的读后感10篇_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