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后感

《南营洞1985》影评精选10篇_观后感_影片观后感_格言网

2020-12-28 23:46:52

观后感

《南营洞1985》影评精选10篇

《南营洞1985》是一部由郑智泳执导,朴元尚 / 李璟荣 / 李天熙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南营洞1985》影评(一):国家机器在个别人身上的暴力体现!

片中的“南营洞”在1976年至1990年绝对是一个恐怖的代名词,这里包括军人独裁时期的安企部、西冰库洞的保安司令部等。很多民运人士都曾被押往此处,接受惨绝人寰的严刑逼供,甚至惨死在那里。2005年10月以后,在警方人权保护中心的倡议下,这里对外开放,目的在于向民众普及人权意识。当然,原先这里的很多设施都已经被拆除,置景组已不可能对照地如法炮制,只能根据金槿泰的手稿以及幸存者的回忆来设计制作道具和置景。从门环、天棚、铁丝网、到淋浴器等,几乎都是严格遵循仅有文献资料设计制成,但对于“李斗焕”独创的、名为“七星板”的刑具,大家着实苦思冥想了很久。七星板原本是入殓时固定遗体用的,后来被李斗焕改造成逼供的刑具。由于没有留下图片资料,剧组也只好凭借想想制作了一个类似桌子样的模型,其功用就是可以固定受刑人,以便进一步拷问,如果拷问致死,可以直接将尸体移走。

国家机器在个别人身上的暴力体现!

《南营洞1985》影评(二):值得尊重

虽然电影本身并不是那么完美,除了主角之外,有几个配角的表演稍微显得夸张了一点,煽情部分有些多,但能够将绝大部分剧情发展都集中在一间小小的审讯室,而且丝毫不让人感觉到闷、单一,这已经是影片不小的成功之处,再加上能够在韩国拍摄如此题材,直面自己的历史,而且是历史中丑恶的一面,不得不说,这样的作品绝对值得大家的尊重。。。

不喜欢这个结局,明显有些过于弘扬人性的中的宽大一面,可事实我相信并非如此,是该以暴制暴还是该无原则宽容,这永远是一个针轮不休的话题。。。

《南营洞1985》影评(三):《南营洞1985》

《南营洞1985》

http://bbs.bianzhirensheng.com/thread-1313767-1-1.html

南营洞

1985

1980年5月18日,韩国湖南地区的光州市人民,在反对朴正熙军事独裁体制继承者全斗焕的斗争中,遭到十万韩国军队的血腥镇压,遇难者超过3000人。全斗焕从非军事区前线调回大量野战部队屠杀平民得到美国政府的批准(韩国军队的指挥权至今仍由美军驻韩司令部控制,相当数量的韩国民众因此不认为韩国是一个独立国家)。

——说明:湖南地区的积极评价占66.7%,比率最低。

《韩国“5.16军事政变”50周年》

——调查显示:逾八成韩国人积极评价朴正熙

1961年5月16日凌晨,韩国陆军少将朴正熙率领部下越过汉江,掌控了中央政府等主要机构。这就是所谓的“5.16军事政变”。在迎来5.16军事政变50周年之际,韩国政党学会和朝鲜日报社就韩国国民对前总统朴正熙的评价进行了调查。

对于同时拥有经济增长之功和独裁之过的朴正熙,韩国国民中有82.6%的人认为“他对国家发展产生积极影响(42.9%认为产生很大影响,39.7%认为有所产生影响)”。而做出负面评价的只有13.1%(4.6%认为产生很大负面影响,8.5%认为产生一些负面影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无论男女老少,也不分地区、职业、学历、收入和意识形态倾向,大部分人都对他给予积极评价。这种回答和学界形成鲜明对照,学界至今仍就工业化的功过、权威主义体制和独裁政治的弊端展开攻防战。

支持民主劳动党的受访者中,有53.5%的人也积极评价朴正熙,自称是进步人士的受访者中有76.5%积极评价朴正熙。也就是说,在任何条件下,给予积极评价的人都超过一半。

除整体评价外,还具体划分了四个评价项目。有关“经济发展”的积极评价占92.1%,比率最高,其次是有关“国民意识变化”(66.6%)和“外交安保”(64.8%)的积极评价。但是,关于“政治民主化”问题,做出积极评价的人仅占38.3%,56.1%的人持否定态度。

据分析,韩国国民认为,虽然朴正熙体制的一个核心是“独裁”,但他在经济增长、国民意识改革和外交安保领域的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更大成果,因此在整体上对其给予积极评价。对“政治民主化”做出负面评价(56.1%)的国民中有75.9%认为朴正熙体制对国家发展做出积极贡献,这一点证明了上述分析。

不仅在政治民主化,还在所有领域都对朴正熙给予积极评价的受访者占27.5%。他们大都是60岁以上的人、居住在大邱和庆北地区的人、大国家党支持者、高中以下学历者、低收入阶层和保守倾向者。除政治民主化之外在其他领域对其给予积极评价的受访者占20.9%,在总统候选人的支持率方面,这些人中的53.5%支持朴正熙的女儿、前大国家党代表朴槿惠,高于整体支持率(33.9%)。这说明,对朴正熙体制的支持影响了未来的政治选择。

从各地区对朴正熙体制的评价情况看,湖南地区的积极评价占66.7%,比率最低,其次是首尔(77.1%)、忠清地区(82.9%)、京畿和仁川(83.9%)。岭南地区和江原、济州地区给予积极评价的人超过90%。

Kim Yong-bok(韩国庆南大学教授)

1969年在韩国京釜高速公路首尔至乌山段开通仪式上,朴正熙将香槟酒洒在道路上。

(韩国《朝鲜日报》照片)

回顾:

韩国从1962年朴正熙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用了35年的时间,从一个一穷二白,没有任何工业甚至电力的国家,发展到1996年人均国民收入达到12,000美元(按2006年的可比价格),并在1996年成功加入OECD这个发达国家经济组织,某种意思上标志着进入发达国家行列,完成了经济现代化的进程。

朴正熙为了便于统治和建设一个工业化强国,在任期间向韩国人疯狂灌输民粹“爱国”主义思想。因为这一套路非常好用,其后接任的两任军人总统一直沿袭,所以韩国人在“爱国主义”和“民族优越感”上的任何过激的态度和行为,都不值得大惊小怪。

来自韩国中央银行网站http://eng.bok.or.kr的数据(截至2005年末)显示了上行与加速上行的GNI趋势。

被本片“震撼”了的普通国民,他们总是被很多东西震撼,却从来不愿意好好学习。

一个外面的浪头来了,就洗一次脸,再来一次,就再洗一次,洗来洗去,不愿意上岸,不愿意躲避浪头,更不愿意擦干,似乎,留着些外面的咸湿,比较时尚。

《南营洞1985》影评(四):南营洞1985

首先我很敬佩能演这样电影的演员。

其次提醒大家要想看这个电影要做好心理准备,我和我室友真的是手拉着手坚持着看完的,如果我自己一个人看,我想不到我看完会怎么样。

电影想要告诉我们的就是刑讯逼供能恶劣到什么地步,他不拍出来我永远也想不到人竟然能凶残到这地步。所以就算看起来不舒服,但是真实的情况就是这样的,我们总不能一边期待着有反映现实的电影,一边又希望着展现出来的电影是经过美化的。

回想起来电影中的事件真的让人不寒而栗。民主运动确实是需要代价,但是这代价真的太大了,这种对人的伤害,是救济不了的。假如有一天,国家需要我们,但我们知道,我们一旦失败,面临的,就是被这样虐待。那我们敢不敢参加?我们太无力了。

所以,当年打天下的共产党人,真的很伟大。他们都是这样一步一步走过来的。

《南营洞1985》影评(五):人性之恶与制度之殇

对我而言,一部电影的好坏,取决于我在看完它之后,是否想为它立传。

《南营洞1985》就是这样一部影片。该片讲述的是韩国民主化运动人士金钟泰被秘密逮捕后,在南营洞遭受了二十多天非人折磨的故事。片中几乎所有的场景都在南营洞的一间小小的牢房展开。该片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而成。南营洞,在1976年至1990年绝对是一个恐怖的代名词,这里包括韩国军人独裁时期的安企部、西冰库洞的保安司令部等,很多民运人士都曾被押往此处,接受惨绝人寰的严刑逼供,甚至惨死在那里。2005年10月以后,在警方人权保护中心的倡议下,这里对外开放,目的在于向民众普及人权意识。

不同于同题材的,表现台湾民主化进程的《男朋友?女朋友》的温情脉脉,该片充斥着暴力、血腥,看后令人不寒而栗。在选择电影方面,我一向重口味。《熔炉》、《鬼子来了》、《美国田园下的罪恶》……一部比一部触及人类底线,直面人性之恶。鲁迅说过,“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正是因为看过了太多了残忍,才加倍珍惜仅存的美好。我曾几乎相信在残暴面前人会必然变得猥琐,但看到片中审讯人员在最后关头对主人公的维护,刑讯专家李斗焕在入狱后研读《圣经》祈求宽恕等情节我激动得热泪盈眶。不知道这些人性的“希望之火”是否是导演像鲁迅那样,是凭空添上的“花环”,但我坚信这“火焰”的存在,就像文革中的林昭,登广告道歉的红卫兵刘伯勤,电影《窃听风暴》中的韦斯勒……让我知道即使是在“夜,最漫长的夜”里,也还有青草从地缝间细细簌簌地成长,对此,我心怀莫名感激。

剧中那些毫无人性的审讯人员似乎也是一群“可怜人”,其中一个因“不够绅士”被女朋友甩掉,主人公问他既然不喜欢这个工作为何不换一个时,似乎触到了他心底的最痛处,同时也说出了真相:“像你(主人公)这种学习好的想去哪里上班就去哪里上班,我们这样的哪里会收留?”还有一个始终相信审讯完就可以升职,并认真准备升职考试。所以,对他们而言,对主人公各种惨绝人寰的刑讯逼供不过是一项需要认真执行的本职工作而已。观影过程中我一直在想,难道仅仅因为钱、升职等,就可以说服自己心安理得的从恶如崩吗?难道道义感、羞耻感、内疚感不是人的本能吗?所以,《南》本质上并不是一个电影,它是一个哲学拷问,直指人们在生存困境面前的道德虚空。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津巴多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斯坦福监狱实验”。24名学生随机抽签,一半当“狱卒”,一半当“犯人”。结果在一个星期的角色扮演过程中,演狱卒的学生越来越残暴,演犯人的则越来越卑怯。短短一个星期,哪怕是在一个实验的环境下,角色就可以改造人性。在影片中,那些人经年累月的藏身于制度化的角色中,在体制内随波追流,人性在角色不断内化的过程中早已扭曲变形,这可真叫人不寒而栗。在中国农村长期支教的德国人卢安克,曾经说过一句朴素又闪光的话:“文明就是停下来,想一想”。因为一切人道主义的起点都在于面对一个受苦的人并且发问:“如果我是他呢”?

纵观影片中的各种酷刑,比起我们这个有着凌迟、五马分尸等各种独具特色的刑法的国家来说,可能根本就是小巫见大巫。比起电影《风声》,《南》中的“七星板”之类似乎缺乏创意。再看莫言的《檀香刑》,《南》似乎都可以算得上小清新了。历史上的暂且不论,去年爆出的重庆自2009年开始的“打黑”风暴中,五花八门的刑具、刑罚也无不令犯罪嫌疑人胆寒,亲历者谈之色变。片中主人公在遭受严刑拷打时不准许在身体上留下伤痕,在被迫写下伪造供词可以释放前,还要对身体进行各种“修复”,以确保看起来“毫发无伤”。而在我国却有各种各样离奇的死法,在看守所内,如果有人无故死去,官方会给出各种富有想象力的解释,说他们因捉迷藏而死,因做梦而死,因发狂而死,还有人仅仅会因为喝了一口水就会死,但是毫无例外,这些死去的人都带着满身的伤痕。

在中国当前社会,一个人如果关心公共事务,又总是盯着国家的“阴暗面”,并时不时的发点牢骚,唱反调,便会被教育:“这些都是发展中的问题,毕竟要看时代的主流,从小接受的爱国主义教育到哪里去了?”万马齐喑的时代早已过去,一个更加开放更加多元的中国社会,应当以包容心态对待不同意见,以开放姿态充分沟通协商。温总理曾经说:要让人民监督权力,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就需要倾听不同意见,容得下各种意见。有的时候尽管声音刺耳、感觉刺痛,但正是这份痛感可以让执政者保持敏感,进而催生改进动力和更新活力。从电影的故事情节来看,当统治者的控制手段贫乏到剩下打压和胁迫时,韩国随后发生的巨变就一点都不奇怪了。

孔夫子说,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但作为当代社会的公民,我们却应“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片中有句振聋发聩的台词:“我爱祖国,但民主化运动就是反对国家吗,我反对的是给国家带来污点的军阀独裁。”因此,那些秉持不同意见的人,不是阶级敌人,不是颠覆分子,而是想要建设美好国家的公民。记得一位作家曾经说过,“我批评自己的国家,但这并不表示我恨她,相反,我爱我的祖国。我爱她壮丽的山河、辉煌的文明,也爱她的苦难,并因这苦难而加倍爱她,在过去的一百年间,中国人流了太多的血,希望这些血没有白流,可以使这制度温柔的变好。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花朵可以自由绽放,中国的孩子可以尽情欢笑,中国,这古老的国家,苦难钟爱之地,能够变成富足、和平而自由的国家”。——谨以此文献给为建设更加平等、自由、民主、多元的人类社会做出贡献的每一个人。

《南营洞1985》影评(六):历史就是牺牲

这是继《一部塞尔维亚电影》后,又一部让我想中途放弃的影片。《塞》让我根本无法看下去,而这部《南营洞1985》好在坚持的看了下来。

虽然对韩国历史并不熟悉,但历史总是相同的。历史的变革总是伴随着流血与牺牲。

1985年的韩国是如此,四年后的我们也一样。是谁引领着变革,初衷与目的又为何,这些疑问在多年后自然而然的便会显现出真相。

推动历史进程事件的参与者,他们都有着牺牲,同样也带给了他人与自己伤痛。

有些人活着,有些人死了,有些人一辈子失去了故乡与亲人,有些人得到了思想与想要的床。

有时我幻想着自己也摇旗呐喊,走在那动荡的路上,却又没有勇气来接受留下的伤疤。

即便是这样,但我还是希望可以等来那一天,历史被真实的还原,权贵脱下帽子向英雄们致敬!

《南营洞1985》影评(七):任何时代都要保留有称为一个人的底线

剧情比较简单,就是民主人士被各种刑讯逼供。说是各种,可能在我们中国人记忆里,并不是很陌生。比如灌水、辣椒水、电刑。小时候就听奶奶说鬼子们这样干过,在现在的抗日剧,解放剧里也常见。

但是,看这部片子,你会有深深的代入感,仿佛就是你在受刑;或者,至少,你就站在那个房间里看他受刑。那种痛苦到极限,绝望,恐惧,也许死在当时真的是一种解脱。虐心的氛围,压抑你不能呼吸。

原来韩国人也这么暴虐,原来不止中国人,日本人,柬埔寨人。好像有点东方种族的通性。不知道西方人或者西方文明圈的人怎么样呢。

我就想到了曼德拉,南非的民主斗士,在白人监狱度过了半生的一个黑人。他后来出了本自传,描述了那段经历(我没看过自传,看的别人对他自传的引用)。说他在监狱主要有2次冲突,第一次是,他刚到监狱,狱警让他们在操场跑圈,他带头不跑,因为他认为刚到就说啥是啥,以后监狱方会形成作威作福的习惯。

还有一次,是他老婆到监狱看他,被狱警口头侮辱了,他愤怒的要打那个人,结果狱警害怕的退缩到屋子的角落。

天哪!这是黑监狱吗。对于咱们的革命前辈们遭遇的苦难,真是天堂。都是人类,怎么悲悯心差距这么大呢。

东方那些作恶的人怎么就能那么的突破底线的?他的内心是否还有一颗跳动的心?还是上辈子从其他物种转投人,没有进化完全的兽心呢?

当然,这部电影是1985年的韩国。不知道人家现在怎么样了呢?还有没有当街殴死小贩的城管?或者,撞人在补八刀的司机呢?这些恶和剧里的行刑者一样,突破人类底线的恶。

希望没有,希望整个世界都没有。任何时代,作为一个人,都要保留有称为一个人的底线,天在看,历史永在。

《南营洞1985》影评(八):关于极权暴政中的人们

我们作为伟大的中国人民应该会体会到影片中时代的感受

同样的事情在20世纪不断的反复上演,极权政府对寻求自由的民众。

比如当下的埃及、土耳其、当年的玻利维亚,极权政府总会用经济腾飞作为自己施政的理由,当然,当他们倒台时,也会发现过度开发、阴阳账本、基础设施泡沫破裂以及之后的长期经济衰退。一出又一出戏,同样的剧本,同样的结局,但是极权政府的领导们就总是不相信自己会是下一个。

以上是题外话

本片的创新之处在于,他探讨了一个问题,也可以说不是政治问题而是人。很多我们中国人民的想法是,某件事是某个人,比如那些贪官污吏,那些保养二奶、开跑车的官二代,城管、拆迁办、警察、武警,都是他们的错,他们的造成了社会的或个别底层群众的不幸,这些人都是脑满肠肥、骄奢淫逸、无恶不作。

而本片的立意是,这些人都只是普通的人,他们和我们一样,打着领带、穿着西装、每天坐公交上下班,下班回家面对的是不讨喜的老婆和有各种问题的子女,或者在恋爱问题上找不到方向。只不过,你的工作是负责盯着电脑,他的工作是负责折磨你。

在此我可以举一个现实生活的例子:

各位伟大的中国民众,当你们去银行,没有带身份证,想大额取款的时候。当你的家人得了急病到医院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当你们看着中国移动把你的钱划给骗人的短信的时候。你们对你们面前的那些服务人员是怎么看的?

你们会把大多数的口水和愤怒倾斜在他们身上,你们会把整个社会的不公平和此刻自己的无助和屈辱发泄在他们身上,你们无论用尽何等方法都无法让他们去做那件本来很简单的事。此刻,你认为他们就是针对你,就是玩弄你。如果你的人际关系里有相关人等,你就不用受这样的罪了。这些人他们就是仗着自己的这么一点权力为非作歹。

可实际上呢,他们和你们一样,一样是这个体制的受害者,体制的奴隶。

    

上一篇:《苍穹之法芙娜EXODUS》经典影评     

下一篇:《On Call 36小时2》影评精选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