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后感

《魔鬼小提琴家帕格尼尼》经典观后感10篇_观后感_影片观后感_格言网

2020-12-28 23:46:52

观后感

公众号

《魔鬼小提琴家帕格尼尼》经典观后感10篇

《魔鬼小提琴家帕格尼尼》是一部由Bernard Rose执导,大卫·葛瑞特主演的一部剧情 / 音乐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魔鬼小提琴家帕格尼尼》观后感(一):自此,世间再无绝唱

单独作为一部电影而言,The Devil's Violinist只能算一部三星级不能再多的水作,无论是剧情,还是拍摄,这部文艺片都没有引人注目的理由,但是对一个音乐爱好者和一个小提琴练习者来说,David Garrett的加盟无疑为影片增色不少。

一遍地看下来,情节的苍白和不当的改编,毁了令人期待好久的作品。帕格尼尼作为一个天才小提琴家,一生虽不够漫长,但也是跌宕起伏充满传奇色彩。就与各界名人纪录片的相比,个人认为122分钟的时长限制是个致命弊端。

当然,今天主要想提的是这部影片里优秀的音乐作品。作为世界乐坛名声显赫的小提琴家,D G的功力非一般人能及。首先遗憾的是两首个人非常喜欢的乐章——《威尼斯狂欢节》和《上帝保佑国王》,前者不及SandorLakatos版本的精彩,后者也只拉了开头一段。但此处重点要说的是片中主旋律《Io Ti Penso Amore》,这首咏叹算是全片中抛却繁复技巧,回归淳朴的一首经典之作,自此,世间可能再无此绝响。

与大半部分冗长的记叙相比,剧中帕格尼尼与其宿命中的真爱恋情毫无浪漫和悸动,却同样简单的让人心醉,悲伤的让人沉抑。天才的孤独和疯狂,从来不是众人能参透的谜题,而即便这样,也总有个,在万千世界中,有着些许领悟的另一半情种。那个让他从堕落中找回一点温情的人,那个让他求其一生不可得的人,他们之间只有《Io Ti Penso Amore》这样无尽的咏叹,未央的甜蜜悲伤。

优秀的作品贴合剧情至尾声处让人热泪盈眶:

Io ti penso amore

Quando il bagliore del sole

Risplende sul mare.

Io ti penso amore

Quando ogni raggio della luna

i dipinge sulle fonti. ……

生平第一次对歌剧产生如此好感,即便对这个时代的古典毫无移情能力,也无法抗拒这样的魅力。且随笔几段:

至思至念

踩满爬山虎般时长的每个触脚,

全部,全部,全部都传向你,

以诗章,以音符,以眼泪,以沉默;

任山移了再立,任水涸了再落,

都无法改变,改变

这般从容又贪生的执念;

予其所求,任其所取,

纵容开去,肆意眷生;

乱了风率,又惊流云,

动辄天地,裂出段段寸心,

仍不能够

不能够

表述这一番深情

至思至念

我将通往远方,我不会带你而去,也不会随你前行,我们之间只有干净的想念,却也会到生命的终点,一起完结。再杂乱的语言,也不能让你看穿我的真切,就在这绝唱里,慢慢纵情复伤

Io Ti Penso Amore

自此,世间再无绝唱

《魔鬼小提琴家帕格尼尼》观后感(二):如果让我住进你心里

--公子扶苏全评《魔鬼小提琴家帕格尼尼》

那是一场突如其来的表白,我们凝视良久,你从未说出你喜欢我,但是所有的音符都已飞进了我的心里。

电影:魔鬼小提琴家帕格尼尼

导演:伯纳德·罗斯

主演:David Garrett

上映时间:2013年

很多年以后,看帕格尼尼传记片的时候,突然想起安妮宝贝曾经那样陈述,帕格尼尼只需要两根弦,另一根用来谋杀你的思想。安妮宝贝是对的,爱情原来和下棋一样,是需要对手的。

当音符开始在回廊上飞舞,我知道。我听见了。所以我拦下父亲,一个人来赴约。

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表白。

你曾经从未告诉我你所有的思念和爱恋,就好像,你曾经从未告诉我你所有的寂寞与炽热。可是,我终于知道了。

你的呢喃在我耳际盘旋,所有的音符都已飞进了我的心里。而我,也想这样,一点一点,小心翼翼的住进你心里。然后告诉你,每当遥远的路上,扬起沙尘时,我看到了你;深沉的夜里,流浪者在歧路彷徨时,我看到了你。浪起来了,在深沉的滔声里,我听到了你;万籁俱寂,在我常去倾听大自然的幽林中,我也听到了你。

我就在你身旁,尽管你似乎在那遥远之处。

有没有一个人,曾经也那样温柔的住进你心里。

《魔鬼小提琴家帕格尼尼》观后感(三):够了

一面刷下来全是“不看剧情看音乐”的结论,一个个都这么居高临下?既然说音乐好敢不敢多夸两句??你们真正理解帕格尼尼对音乐的意义吗?真正理解那种“我们错过了他”的苦涩吗?对于你们来说大师什么的,只要出现在屏幕上就是可以指手画脚的对象。DG的钟,魔鬼,随想曲24根本就没有P应该有的天才气息,那种奇思妙想唾手可得的自信,unstable desperate,没有,反倒相对有些中规中矩,《钟》刻意压上节奏,《魔鬼》简直穷极无聊!!模仿者。不要说有乐团伴奏的问题,这么一幅栩栩如生的自画像,帕格尼尼绝不可能为了迁就乐团,把魔鬼涂鸦成一个绅士。不知道是技巧不够还是理解的问题,速度本是P曲的一大亮点,却被淡化处理了。真正符合DG气质的只有那首咏叹调,帕格尼尼为数不多的,他愿意流露出温柔的时刻。这首咏叹调。。。真是,难以言述,不忍心听下去。帕格尼尼的大多数曲子就像大麻,一瞬间带来极乐和仿佛神赐的精彩,伴随着强烈的自毁倾向,所谓的unstable desperate,然后是心力交瘁的疲惫;而他把清醒的时刻留给了简单的咏叹调。清醒是温柔的,温柔是痛苦的。温柔的吟唱出向往,向往到心脏都抽痛。并不是帕格尼尼想让女主角唱给他听,而是他想唱给女主角听。告诉她她就是歌中的恋人。而随着女主角的技巧愈磨练愈纯熟,爱人的影子也被磨得迷迷糊糊,歌中的恋人越来越近了,真正的爱人渐行渐远。帕格尼尼就是一生都无法遇到那个Mrs.Right,时代决定,让他占领一个无人的欧洲。

《魔鬼小提琴家帕格尼尼》观后感(四):一曲绝美的咏叹调

电影里面的演奏无与伦比,如泣如诉。

尤其是那首咏叹调,虽然字幕翻译不尽人意,但竟是高中时喜欢而背诵过的《爱在身边》,真心应情应景。

aehe des Geliebten爱在身旁-歌德

Ich denke dein, wenn mir der Sonne Schimmer

Vom Meere strahlt;

Ich denke dein, wenn sich des Mondes Flimmer

In Quellen malt.

Ich sehe dich, wenn auf dem fernen Wege

Der Staub sich hebt;

In tiefer Nacht, wenn auf dem schmalen Stege

Der Wandrer bebt.

Ich hoere dich, wenn dort mit dumpfem Rauschen

Die Welle steigt.

Im stillen Hain da geh ich oft zu lauschen,

Wenn alles schweigt.

Ich bin bei dir, du seist auch noch so ferne.

Du bist mir nah!

Die Sonne sinkt, bald leuchten mir die Sterne.

O waerst du da!

当晨曦染红大海时,

我想起了你;

当月色穿透流泉时,

我又想起了你。

每当遥远的路上,扬起沙尘时,

我看到了你;

深沉的夜里,流浪者在歧路彷徨时,

我也看到了你。

浪起来了,在深沉的滔声里,

我听到了你;

万籁俱寂,在我常去倾听大自然的幽林中,

我也听到了你。

我就在你身旁,尽管你似乎在那遥远之处。

你离我是这样的近!

太阳落山了,一会儿群星就会向我闪烁。

噢,你要是也在这儿,该多好啊!

《魔鬼小提琴家帕格尼尼》观后感(五):从古典到流行 --闲聊中国古代自娱自乐艺术和电影“魔鬼小提琴家帕格尼尼”

一、 电影魔鬼小提琴家帕格尼尼 2013年的电影德国电影: 魔鬼小提琴家帕格尼尼,推荐给音乐爱好者吧。这部片子不能按纯粹的剧情片看,毕竟帕格尼尼的演员大卫葛瑞特(David Garrett)的正式职业是音乐家,不是演员。全片基本分三幕:和魔鬼订契约,征服伦敦以及爱情咏叹调。抛开历史真实性,单从电影剧情设定来说,这片子还是扣人心弦的。特别是男主失踪,到从观众席出场这一场很俗套的戏,导演却能把情绪调动的非常到位。另外现场演奏部分真的很精彩! 当然,对于传记来说,本片内心挖掘和性格展现都有点过于薄弱了。人物不形象,不立体,仿佛只要一个有天赋的人扔到那个情境中,就会有相同的情节展开,完全看不出人物性格和特质推动的情节。 雾霾被拍的太生动了,必须点赞。那时候雾都的霾比现在帝都的霾强多,不但PM浓的化不开,而且雾都的人认为这是GDP蒸蒸日上的霾,这是工业化霾醇香可口霾,这样的霾能对身体怎能没有好处?这理论被那时的伦敦人挂在口边,很自豪。这在中国人看来很有亲切,很魔幻现实主义,很可以有。 帕格尼尼有蜘蛛指症,高瘦,手指细长。这可能使他更有条件完成以前没人能做到的,在小提琴上奏出超大音程的跨度。手指细长在音乐界就像骨骼清奇在功夫界一样,是一种真正的天赋。艺术家有些天赋还真来源于病态。社会能否容下这些异于常人的人对于艺术很重要。社会包容度,决定了文艺能到达的高度的上限。很明显,我们自己目前的社会无论在身体,还是精神上对于异类的包容度都是不够的,木不可独秀于林。 帕格尼尼的一生有足够多的传奇,如果被拿来仔细拍,估计要拍个系列才行。魔鬼帕格尼尼的一生最重要的戏剧冲突点,是在于魔鬼两个字。他小时候几经生死,是魔鬼复活吗?小提琴在他超越极限的指法和魔术般的弓弦下变得出神入化,甚至演奏出魔鬼的颤音,这是和魔鬼签下的契约换得的吗?他挥金如土,吃喝嫖赌,形如烂泥一般的私生活,就如同被魔鬼吸走了魂灵。他死后也因各种魔鬼传言困扰而几十年无法入土为安。而电影里直接把帕格尼尼的经纪人打扮成魔鬼,和帕格尼尼签下契约,就算完成帕格尼尼的魔鬼化了,太过简化了。 大卫葛瑞特比起帕格尼尼身形高度是够了,但瘦弱和病态是演不出来。片子里的小提琴都是大卫亲自表演的,配合剧情,非常好听,这种人琴合一的观感,不是那些假把式能比拟的。 二、从古典到流行 帕格尼尼在剧场里演奏小提琴协奏神曲-钟(La Campanella)的时候,李斯特在台下听音识谱急急记下,然后慢慢琢磨改编钢琴版。李斯特想要用不能连续发声的敲击乐器-钢琴来能表现小提琴弦乐特有的涟漪般不断连续侵袭的感觉,这使他改编的钢琴曲-钟,也变成了世界上最难的钢琴曲之一(别想多了,野蜂狂舞不在里面

《魔鬼小提琴家帕格尼尼》观后感(六):一曲失望的咏叹调

作为一个被世人评价为魔鬼提琴家的帕格尼尼,你去看百度百科,都可以看到比此部电影更为丰富和吸引的情节,这是这部电影的失败之处,有优美精致的画面,有牵引动人的音乐,却唯独剧情上是一个失败的咏叹调。

帕格尼尼的真实人生里,成名前未接受过正式和专业的音乐教育是一个亮点,成名时如果被人挖掘和赏识是一个亮点,成名后一手染赌一手嫖妓也是亮点,晚年时尘归尘土归土的隐匿生活里撰写小提琴技法更是一个亮点,可是,在此片中,无一处提及,而是仿佛虚构了一个人生,而将这个人生的主角,强加了一个名人的名字——“帕格尼尼”。

此部电影中,三分之二的大篇幅在讲述帕格尼尼成名后和经纪人搅和的情节,平铺直叙不是败笔,败笔是毫无看点,从二分之一处开始出现剧情最后要让帕格尼尼失落一生的女主,就是帕格尼尼经纪人之女,开始也并非浪漫甚至无法悸动的情爱情节。唯独在影片最后20分钟左右,开始高潮,开始动容,开始感叹一个天才艺术家的堕落与孤独。

在对于主角帕格尼尼的塑造上,除了音乐,几乎偏移到似乎在传记帕格尼尼经纪人的介绍,这种主角塑造失色,又无情节堆砌,是一种失败。电影里的帕格尼尼不是魔鬼,他身边的人才是魔鬼。

剧中最为吸引人的情节,是帕格尼尼情人吟唱那首咏叹调“亲爱的,我能听到你囔囔细语,当听到深沉的水波荡漾声时,在宁静的树林里,亲爱的,坐在麋鹿的背上我听到水声,啊,这里,我与你同在,即使你在远方,我能感觉到你就在我身旁…… ”,以及病床上帕格尼尼与牧师对抗道“仁慈的上帝,他抛弃了我,他赠与我天赋,然后 把我抛弃在尘世,这个尘世根本不理解我这份天赋…… ”。此二处为全片亮点,其余之地就在于音乐的美妙。

只可惜,咏叹调虽好,高潮处情爱失意的剧情都鼓点平息,就像是一曲平淡直叙的宣叙调。

《魔鬼小提琴家帕格尼尼》观后感(七):单纯美男与邪恶仆人的故事

作为一部电影来说是不怎么样的,首先这部电影的标题就与它的主旨相违背,标题打的是"魔鬼"可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说"一次令人失望的爱情经历"。符合主旨的标题应该是"小提琴家帕格尼尼的爱情故事"。那样没有"魔鬼"吸引人,但是足够诚实。

我不是考据党,但是看得出来这个故事并不是传记片,而是一个编剧在考虑了年代背景的情况下即兴发挥的故事。有些东西是不需要的,比如帕格尼尼的孩子,这令我感到很奇怪,我的第一感觉是这没有母亲的孩子是帕格尼尼乱搞来的,或者是死了妈,而这部片不是在说家庭或亲情什么的,不知道把孩子放进去用意何在。我看到他有了孩子,倒觉得这父亲很渣,整天酗酒赌博逛窑子,毫无责任感,对小孩的好就是摸摸脸而已。艺术家是这样没错,但是这跟魔鬼又没什么关系,尴尬的描写。

看了一段,然后才明白"魔鬼"指的其实不是帕格尼尼而是他那搞事的仆人,帕格尼尼就是一个生活作风不检点头脑单纯的烂好人。他的仆人怪怪的,在破坏帕格尼尼与清纯少女的爱情这件事情上,这人像是纯粹为了搞事而搞事,通过搞事来显示自己的能力和控制欲。所以到底谁是主谁是仆?

音乐剧的剧情向来不咋的,作为一个音乐爱好者我忍住了。这部片算一个中规中矩的爱情故事,但套了个魔鬼和帕格尼尼的壳。如果没有DG出色的演奏,这部片的分要更低一些,也不能借用帕格尼尼的身份。作为一个爱情故事来看是凄美的,那个女孩唱的咏叹调是影片后半部分的主旋律,一切都围绕着他们未果的爱情展开。

在选角上,也许DG是真的在技术上很接近帕格尼尼的人,但是这样一个健壮的脸上有肉的温柔帅哥,怎么也不符合帕格尼尼的瘦长畸形的身体形象。况且DG的定位太苏了,那饱含深情的小眼神想必秒杀了不少观影的少女,哪有帕格尼尼的影子。这部片的其他选角是不错的,魔鬼仆人看着就很邪恶丑陋,而且演得不错。那个女歌唱家的长相十分清纯,脸部没有过于凌厉的棱角,一副人畜无害的模样。而那个女记者脸部锋利的棱角也正好符合她大胆强势的个性。看到有人说本片的配角比DG演技更好,对此不表明态度。

给个4星,当作欣赏了一次音乐会。这包含了我对DG的喜欢,并不中肯。

    

上一篇:《丑闻 第二季》好看吗?经典观后     

下一篇:《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