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故事

“杏花飞帘散余春,明月入户寻幽人。”苏轼《月夜与客饮酒杏花下》原文翻译与赏析

2020-12-28 23:46:52

名人故事

【译文】

杏花飞扑帘幕散播着最后的春光,明月进入门户寻找我这幽居的人。提起衣袍在月下漫步踏着摇曳花影,月华如水,点点花影有如水中飘浮的青萍。在花下安排酒席杏花清香流溢,客人争攀枝条花片如纷纷香雪,山城酒薄喝起来没有味道,劝各位不如吸取映入杯中的明月。清越的洞箫声在这月明之夜吹断,我只愁明月落下,酒杯空空,明朝可恶的春风卷地刮起,就只见绿叶丛中栖息着点点残红。


【赏析一】

《月夜与客饮酒杏花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月夜清美绝俗的景色,以及诗人在杏花下置酒待客的殷切情意,并在 洞箫声断月明中 的良辰美景中,发出惟恐人生好景不常的叹息。

全诗表现出一种超越时空的清逸之气,诗中不使事用典而自然流美。

月夜与客饮酒杏花下


【赏析二】

这首诗韵味淳厚,声调流美,在表现手法上很有特色。首先是物与人的映衬,情与景的融入。人因物而情迁,物因人而生色。

首句 杏花飞帘散余春 ,是一派晚春景色,天上有明媚之月,花下有幽居之人,绮丽之中略带凄清之感。接着 明月入户寻幽人 一句,达到了物我相忘的境界。诗人因情设景,因景生情,情景交融,出神入化。


【赏析三】

构思的错落有致,变化自如,使全待情致显得更浓。开篇两句既写花又写月。三、四句重点写月,其中也有写花之笔。五、六句写花、写酒,但重在写花。七、八句写爱月之深。九、十句写惜月之情。最后两句是虚笔,借花的凋零写惜春之情,并寄有身世之感,寓意更深一层。通观全篇,诗人紧扣诗题,不断变换笔墨,围绕花、月、酒三者,妙趣横生。

诗人笔下的月,不仅是含情脉脉,而且带着一股仙气与诗清。这种仙气与诗情,是诗人超脱飘逸风格的体现,也是诗人热爱自然的心情的流露。

月夜与客饮酒杏花下


【赏析四】

诗的开头两句 杏花飞帘散余春,明月入户寻幽人 ,开门见山,托出花与月。首句写花,花落春归,点明了时令。次句写月,月色入户,交代了具体时间和地点。两句大意是说,在一个暮春之夜,随风飘落的杏花,飞落在竹帘之上,它的飘落,似乎把春天的景色都给驱散了。而此时,寂寞的月,透过花间,照进庭院,来寻觅幽闲雅静之人。 寻幽人 的 寻 字很有意趣。李白有诗说: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诗人是主,明月是客,说明诗人意兴极浓,情不自禁地邀月对饮。而在此诗中,明月是主,诗人是客,明月那么多情,入户来寻幽人。那么,被邀之人就不能不为月的盛情所感,从而高兴地与月赏花对饮。

接下来 褰衣步月踏花影,炯虹流水涵青苹 二句,是说诗人应明月之邀,揽衣举足,沿阶而下,踱步月光花影之中,欣赏这空明涵漾、似水涵青苹的神秘月色。这两句空灵婉媚,妙趣横生。诗的上下两句都是先写月光,后写月影。 步月 是月光, 踏花 是月影; 炯如流水 是月光, 涵青苹 是月影。 炯如流水 ,是说月光清澈如水, 炯 字写月光的明亮,如杜甫《法镜寺》: 朱甍半光炯,户牖粲可数。 涵青苹 是对月影的形象描绘,似水的月光穿过杏花之后,便投下斑斑光影,宛如流水中荡漾着青苹一般。流动的月光与摇曳的青苹,使沉静的夜色有了动感,知月惜花的诗人,沐浴在花与月的清流之中,正好可以一洗尘虑,一涤心胸。这两句诗勾画了一个清虚、明静、空灵而缥缈的超凡境界。

花间置酒清香发,争挽长条落香雪 两句写花与酒。杜甫《遣兴》诗中有 狂风挽断最长条 之句,白居易《晚春》诗中则说: 百花落如雪。 花间置酒 两句化用了杜甫、白居易诗意,写出了赏花与饮酒的强烈兴致。美酒置于花间,酒香更显浓郁;香花,趁着酒兴观赏,则赏花兴致也就更高。花与酒互相映发。诗人此时的情怀,与李白《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的意趣迥然不同,不是寂寞孤独,而是兴致勃勃。

山城 以下四句,前两句写借月待客,突出 爱月 之心。山城偏僻,难得好酒,可是借月待客,则补酒薄之不足。 劝君且吸杯中月 一句,是从白居易《寓龙潭寺》诗 云随飞燕月随杯 中化出,表明诗人对月之爱远远超出了对酒之爱。后两句情绪渐转低沉,见诗人 惜月 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月光的流转,悠扬的箫声渐渐停息,月下花间的几案之上,杯盘已空,诗人忧从中来。此时诗人最忧虑的不是别的,而是月落。这里含着十分复杂的情感,被排挤出朝廷的诗人,虽然此时处境略有好转,但去国之情总会带来凄清之感,在此山城,唯有明月与诗人长相陪伴。月落西山,诗人情无以堪。

诗的最后两句转写花,不过不是月下之花,而是想象中凋零之花。月落杯空,夜将尽矣,于是对月的哀愁转为对花的怜惜。月下之花如此动人,第二天一阵恶风刮起,便会落英遍地,而满树杏花也就只剩下点点残红。诗中寄寓了人生命运的感慨。


【赏析五】

这首诗的题目为 月夜与客饮酒杏花下 ,所以除了写人还要写月、写花、写酒,既把四者揉为一体,又穿插写来,于完美统一中见错落之致。

分页:1 2 3

    

上一篇:捻军将领张宗禹是个什么样的人?     

下一篇:“赵郡苏轼,余之同年友也。”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