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力管理》是一本由吉姆·洛尔 (Jim Loehr) / 托尼·施瓦茨 (Tony著作,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39.80,页数:24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精力管理》读后感(一):tag #拆书学院「梦想赋能班」作业 《精力管理》
精力管理,不只是时间管理。本书从体能、思维、情感、意志角度,行程可以再生精力的金字塔模型。
在阅读和练习中,一点点的明白,精力管理不是简单的进行时间管理。精力管理,是一个系统的运作。如果自己要全情投入,确实需要从对精力的认知角度开始。
需要我们从价值观和目的意义来考虑,我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做这件事的目的意义是什么?是从价值驱动来让自己充满对于达成目标的源动力。
《精力管理》读后感(二):最好的自己 tag#拆书学院[梦想赋能班]作业
《精力管理》确实是一本能让我努力去实现新年愿望的书! 精力管理告诉你,每一天的时间量是固定不变的,但是我们可用的精力的储备和质量却可以改变。认识到这一事实就会让你拥有颠覆生活方式的力量。 我期待改变的发生。。。。。。 我为自己重新定义自己的核心目标价值观。家庭、个人技能、尊重。赋能班精力管理课上,我寻求的价值观是:与家人共度周末,一门精湛的技艺,全世界最聪明的人。这与我人生想要达成的状态是一张的。价值观和目标会不断促使我改变和前行,寻找到心里面的那个我,也是最好的自己。
我的全情投入构想表格
《精力管理》读后感(三):一点感想
在大批时间管理学中脱颖而出的一本书,讲究管理精力而不是时间,因为一个人的精力有限,有张有弛才能弹性使用。这和《自控力》一书某些观点不谋而合,不做一件事情是很花力气的,当我们把时间花在安排1个小时看书30分钟健身15分钟吃饭直到24小时全部塞满的时候,我们的精力也就花完了。但当我们把所有精力集中在最重要的几个时间段的时候,这些精力创造的效果会倍增。
另外对于目标管理,设立一个高尚的目标是很重要的,能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日常生活中找到重点,不至于被俗事埋没而迷失方向。
其他内容就是作者在培训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案例,有些和我的境况不谋而合,学习了不少。有点像集中参加LP1-3,简直可怕
《精力管理》读后感(四):通过精力与思维的管理,找到真实的自我
这是一本令人赞叹的书。评分的话我会给10分,这本书完美的诠释了10分书籍的定义,真诚,实用,理论和实际的结合。并且观点非常的有价值。对于均分的7点几,也是评分不能决定书籍好坏的例子。
为什么我如此的赞美这样一本书,就如空气一样,对于人类最重要的东西,反而由于它太平常,太普通,往往就没有人在意。但这一点不影响空气本身的重要性。如果一个人活着没有目标,浑浑噩噩,那这本书对于他没有任何价值。但是但凡对自己有要求,对当下不满渴望改进的人来说,这本书就是基石。
我以下所讲的方向,仅仅是在我目前需要进行高强度持续性学习的前提下所讲的。
用另一本《自制力》里的观点来说,人的自制力是有限的,这里跟精力很像,就学习这件事来讲,你没有办法一天到晚维持一个高效的集中,就是因为精力的不足。你越累,越无法控制自己,导致整个学习计划的崩塌。而一天只能学习5小时的人,跟一个学习12小时的人,差距凸现出来。
而这本书所讲的内容就是让人能从5小时学习时间,增长的到12小时的管理办法。
整本书的核心可以说围绕着3方面来讲
身体、情感、思维
1、身体
很多人有误区,认为脑袋和身体不是一个系统。从科学的理论上《自制力》一书中已经说明了身体对于我们思想的影响。而本书所说的精力,从实际上就是如此,如果一个人每天刷微博,他并不需要特别多的精力,但是对于高强度的学习来说,精力尤为重要。而这本书提到的观点和方法基本涵盖了所有已知的认知,其中包括
呼吸:这里对呼吸的强调,我更倾向于理解为间歇性的休息,就是所谓的把时间分为番茄。在间歇休息,并利用类似内观禅的呼吸法进行对精力的恢复。书上所说生命的节奏,是一个非常有创见的讲法,也就老子所谓“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生命的节奏就是如此。如果要进行长时间高强度的学习,必须把握这种节奏。类似的观点在斯科特·扬的学习当中被反复强调,而且实行有效。
饮食:低升糖,多次加餐(在《自制力》一书中吃糖能提高自制力的佐证),吃健康食物,多喝水。
睡眠:定时睡眠满足7到8小时。
就是这些看似普通平常的观点,就如某些评论所言,这本书前面讲了什么,吃饭,睡觉,喝水,锻炼,就这么简单,而这些简单的道理,在这里繁忙的世界上被多少人所遗忘,而这些基本的道理就构成了精力管理以及达成进行持续高强度学习活动的基石。
2、情绪
这部分仅仅讲的是调节自身,降低负面的情绪,毕竟靠自己调节情绪太难,并没有特别多的实用性,但是,或许我们不能做到通过调节让自己变成一个移动的小太阳,但是可以通过修行,达到消除负面的情绪。得到心灵的平静,比如我目前了解的佛教,禅修这样的方式。
3、思维
这本书最精彩的地方或许就在于最后的这一部分,可能就是被我们的惯性,或者性格上的缺陷所误导,导致精力用来维持一些虚伪的假象,麻痹,催眠自己。最后反复纠缠导致自我的崩溃。最后一部分的所讲的,就是如书中所说,认识自己,认识全部的自己。以一种真诚开放的态度来审视自己。
我们总是会对未来的事物的发展做出估计,但这种估计作用于自身的时候会发生一些奇妙的变化,仿佛就是一种预言者却无法预言自己的悖论。推断发生在自身上的时候,总会受到自卑,恐惧,焦虑的影响,导致结论往往极端,或者远远背离于事实本身。而这时候真的就需要我们“看破障壁真实光明的妄念之墙” 看清楚这件事事物的本身。而不是二度创作的所谓事实。
而里面提到的谦逊等美德都是避免动用精力进行自我欺骗的美德。还记得十年前普遍说欧美人不谦逊。因为要展示自己。这个用来抨击我们民族劣根性的词,却是那些欧美CEO卓越的品质,一叶障目,以此为甚。如此种种,深感读书明理的重要性。
同时里面很多问题,都是非常好的自我审视,帮助你找到全部的自己,开放真诚的面对自己的弱点。从而加以改善。里面的仪式习惯也是非常好的,可以持续改变一生的卓越技巧。总之,这是一本如书中最后面所写的,可以使人得到救赎的书,当得起这个10分的评价。
《精力管理》读后感(五):合理管理自己的精力
个人觉得这是2015下半年给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 (仅仅是个人感觉)
下面就粗略的写下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影响吧
1、要想高效做事,就要合理管理精力
颠覆了我对时间管理的概念,以前总是在关注“时间管理”,而现在这本书告诉我,要想做到高效率做事,我们要做到好好管理自己的精力,而非时间。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正如,我们认知心理学当中经常学到的,认知资源是有限的这一理论是一致的,心理学中,著名的双耳分听实验证明了认知资源是优有限的,当个体在一个复杂的任务中消耗了过多的认知资源,那么他在下一个任务中很可能无法高效的做事情,因为认知资源不够了....同样的道理,我们明天的精力值也是有限的,当我们一大早到办公室打开网页,浏览微博,朋友圈,查看邮件等,做了一大堆重要不紧急,或者即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情的时候,我们的精力已经被消耗了一点,那么当我们刷够了微博,真正开始工作的时候,却发现自己总是无法做到高效,总是无法集中精力去做事情,于是我们用番茄钟来提醒自己要集中精力,然后休息3分钟等等之类的。用番茄钟固然很好,但是有时候我发现,即使自己用着番茄钟,但是还是无法集中精力做事情,因为我一直在看着电脑右下角的时间,想着25分钟可真漫长啊,怎么还没到,我不想工作,我想休息.... 看了这本书,我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就是我犯了一个错误,总以为自己采用番茄工作法,不断的休息3分钟,好像自己就不会疲倦似的,但是事实情况是,我会感到累,我会感到厌烦,不想学习....原来是我们精力值几乎快用完了,当我感到累,疲倦的时候,我应该做的不是强迫自己再学一个番茄钟,而是停下来,休息,补充精力,出去走一圈,呼吸新鲜空气,或者吃点东西,健康的零食(比如,坚果,水果之类的)或者喝口水,闭上眼睛休息几分钟。可不要小看这十几分钟的休息,因为对我来说蛮有用的,就在这十几分钟内,我完全放松下来,静静的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与自己的内心对话,自己的思想不受任何限制,真正做到天马行空,随意的去想象,这种感觉很好.... 这对我来说,补充了能量,然后又开始下一阶段的学习... (或许我写的有点乱,但是给我带来的进步是实实在在的,我不那么焦虑了...我能够分清自己在什么时候脑子比较清醒,然后在这段清醒的时候做比较重要的事情,效率较高些,然后休息的时候我一般看看自己喜欢的书,或者写写日记,记录自己的心情)
2. 我们要一点点的改变,不要一下子改变太多
这一点对我来说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但是我忘记了这个观点是否是本书中所提出的观点。个人切身经历,11月份我办了健身卡,然后刚开始的一段时间,我和师姐几乎每天都去,虽然离我们学校有点点远,每次锻炼一个小时的身体要在路上花费一个小时,那段时间我们很开心,真心希望自己能坚持下去,可是,一旦稍微忙一点点,我们就都不去了,谁也不督促谁,然后到现在都不再去了,虽然我知道锻炼身体对自己很好很好,可是我无法战胜自己的惰性,总觉得好浪费时间啊,然后又太懒...一边愧疚,一边不想去,然后现在我才明白,之所以无法坚持是因为我一下子改变太多,而我的身体拒绝改变太多,所以无法坚持下去...
现在我也在尝试着锻炼身体,不过没有去健身房强度那么大,我只是每天在吃饭,回宿舍的时候尽量绕远路,多走走,走路的时候也不听音乐,就是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双腿上,左右左,左右左,这样,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在之前看过一本关于冥想的书籍,说走路的时候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双腿上,也可以进行冥想,然后我就试试这样做是否可行。结果发现,还真有一点点效果,当我走路的时候脑袋放空,什么都不想,注意力专注于自己的腿上,发现还蛮有意思的....
(1)每天去办公室学习,一般情况下,能绕远路的我绝不走近路,尽量让自己多走走,锻炼下身体...(这是我做的第一个小小的改变)
(2)作息规律 :尽量每天作息规律,早睡早起,有着自己的生活节奏,不和别人盲目比较,(以前总是很羡慕机房的师兄为啥都能学习到这么晚才回去休息,然后自己也曾经模仿过他们,学习到很晚回宿舍,结果发现由于晚上睡太晚,结果第二天总是精力不好,或者无法成功起床)
(3)早起,这个才坚持了没多久,我也不晓得自己能坚持多久,坚持一天算一天吧
好像有点写偏了,总结下,《精力管理》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就两点:
1、改变从小处着眼,循序渐进,一点点走出舒适区,太大的改变只会让身体吃不消
2、在精力充沛的时候做重要的事情,劳逸结合很重要,(作息规律,多进行有氧运动,累了就补充能量)你善待身体,身体也善待你。要顺应精力变化的规律去做事,而不是逆规律.....
高中政治常背:正确把我事物的客观规律(前提),在此基础上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精力管理》读后感(六):精华笔记
一些我的精华笔记——
* 多数人花太多时间处理眼前的危机,应付他人的期望,而不是情形思考什么最重要,并以此为指导做出谨慎的选择。太多时间应付外界的问题,反而不思考自己对于生活的期望。
* 应急的习惯或许在短期内能帮我们解决生活的难题,长期看却对效能和健康有损害,比如酒精让身心放松,快餐填满胃,垃圾剧娱乐头脑。
* 管理精力,而不是管理时间。精力的强大源头在于目标清晰。
* 人需要顺应消耗与恢复的节奏,运动和休息的交替进行可以最大限度提高表现。“张弛有度”人体是有节律的。比如1小时左右,身体开始渴望休息,表现在打哈欠,饿,压力增大,容易犯错等。很多人克服自然循环的方法是硬撑,让身体释放压力荷尔蒙,咖啡等。长期这样会头痛,肠胃紊乱。
* 60秒休息法:听首歌,活动下筋骨,打电话,都是快速放松。
《精力管理》读后感(七):时间不会不够用,精力不够才是真
精力的四个来源 感到时间不够用,可能问题并不在于时间真的不够用,而是没有好好利用有限的精力。
我们对时间管理或者效率管理的疯狂痴迷已经把我们推入了一个错误的坑里,这个坑就是,误以为把时间切割得越细碎,分毫必夺,则越能充分利用时间,创造越多的机会、赚取更多的回报,越接近人生赢家的人设。
现在有许多公众号都在教授如何进行时间管理的技巧,初衷是好的,数量是巨大的,最后呈现出来的结果则是焦虑的,并且这个焦虑传导到个人身上则会变成一种对时间的无奈感,对人生、工作各种事项的拖延症。时间管理最后变成了把所有的碎片时间都要标记出来,以效益最大化的原则使之有产出,不得不说,这掉进了时间管理的陷阱里。
《精力管理》这本书所要表达的观点的立足之本,在一开篇就点明了——管理好精力才是正确的时间管理方法。其实与其说是管理时间,毋宁说是告诉你如何管理好自己的生活。时间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使你的时间能有效被利用,被利用起来的时间能够有产出和价值,并且,注意落脚点,是要最终回馈到生活上,让你的情感满足、生活平衡、感到幸福。
但现在的误区是,一天24小时似乎不够,上厕所、候车、排队等等所有碎片化的时间恨不得都被利用起来背单词、看公开课、听音频、改文件等等。这样利用时间最终只能导致时间使用低效化,并且人越来越感到疲惫、焦虑、易怒,并丧失从生活获得感知快乐和幸福的能力。
这种结果是因为时间安排忽略了人的精力的节奏性,正如书中所说,精力是有波澜起伏的,这个起伏对应的就是你利用、消耗它,以及更新、补充它。不给自己的精力留有更新储蓄的时间,那就是最失败的精力管理。
作者指出,人的精力来源分为身体、情感、思维和意志四个层面,每个层面的精力都需要消耗和更新。现代人的两大问题,一是总是在不断消耗,疏于补充,或者错把宣泄和通过消费获得的快感等同于满足和补充。二是情感和思维过分锻炼和消耗,而身体和意志却疏于理会和给养。谁人都知道身体是1,其余一切皆是0的那个简单比喻,但谁都默默地把0放在了前面,而这个1放在了最后(不要想歪)。
也就是说,你每日过度消耗却不补给,你会累,而你每日光补给、不消耗,同样也会累。
精力也需仪式感——精力仪式的养成书中给出的许多案例,我认为是作者在实践指导中辅助并跟踪了很长时间的实际案例。譬如开篇说到了罗杰,这个人简直就是活脱脱的现代都市人的生活样本。要塑造一个样本可能不难,但要让人读过之后不是过目就忘,其实很多管理类书籍都容易碰到这个坎。作者给出的判定、建议和行为指导、反馈,都是能让我有感同身受之感,因此这些案例的信服力大大增强。
我总结出行为改变到生活面貌改变的最为关键的两个点是,深层价值观的挖掘和精力仪式的养成。大多数人疏于价值观这个东西,难于找到自己人生的信念和精神的倚靠,所有的忙碌都失去终极意义,因此大多数人才会逐渐感到虚无感。这是根上的东西,如果不想人生只是搭建在虚浮的欲望之上,被世俗潮流被动推着走并且生活只流于疲于奔命的话,应该花时间去自问。这不是一两次就能完成的问题,当叩击自己灵魂的大门多了,才会得到真知和智慧的引领。
第二是精力仪式。“仪式为我们人生中的重大时刻赋予了不同的特别意义”。我们之所以有时候讨厌仪式,觉得它空洞、陈腐,是因为它丧失了跟深层价值观的连结,但这不是仪式的错,而是我们没有去反思并且努力地保持仪式和价值观的精妙的平衡。习惯养成的过程中势必会挣扎、斗争,到底吃还是不吃掉这块蛋糕,今天要不要去健身房,疲惫的身体想要做沙发土豆刷手机还是孤灯一盏去读书?用30~60天的时间去培养仪式习惯,一开始需要运用意志力,但它的好处在于,习惯养成之后,就不需要每次都动用意志力去做斗争了,你到了那个设定的时间段,你的习惯会引领你去做为达成目标所需要行动。
自由选择并享受事物本身的情况下,才能有更多热情,从而使行为具有持久性,从中获得乐趣。外部刺激固然是一种动力,但它本质上是由欲望驱使。
欲望是一种容易被刺激产生,瞬间产生驱使力,但被满足后很快就会消失的“需求”,物质奖励、感官刺激都属此列。所以这也是为什么许多成年人在三四十岁左右容易产生倦怠感和疲惫感的原因。
房子、车子、孩子等等这些外部因素的刺激固然强烈,但其满足感有限,在奋力追逐的过程中或许感到斗志满满,但时间从三十来岁持续到五十多岁(不得不说中国人的最黄金的年龄都用来攫取外部物质而忽略内心成长和精神富足,是多么可惜的一件事),却渐渐会被空虚感和沉重感裹挟,难以获得内心深层次的满足,快乐可能偶尔会有,但幸福感却再也找不到,有时候甚至连快乐都没有。消费获得的快感这种东西,常常被用来代替快乐,人生简直可悲得跌倒了地板上。
本书的作者Jim Loehr是一名心理学家,他参与指导过运动员、商业人员的心理辅导、精力管理。因为有着大量实践指导的基础,这就让他提出的方法具有可参考性。
但并不是每一个参与过实践的理论家或学者给出的建议都能十分贴合读者需求,一方面要看读者的需求层面和深度,另一方面也还是跟作者本身有关。Jim或许有一些宗教学或者灵修的经验,或者说具备一定这方面的认知,他看得到价值观,这个容易被许多效率管理学家们忽略的根本性问题;他看得到灵性是“了解最深层的自己和最珍视的事物”(宗教学教授韦德·鲁弗斯)。我相信,看不到人性中稀少而珍贵的品质,以及作为地球上独特生灵并被赋予独特价值的人类的灵性的效率管理,顶多只能算是人类驯化,跟动物训练无本质差异。
书中说,“研究者却并未发现收入水平与幸福的直接联系。从1957年到1990年,美国的人均收入翻了一番(通货膨胀已计入),而幸福指数却没有丝毫提升,抑郁率反而升高了10倍。离婚、自杀、嗜酒和药物滥用的数字都有巨幅增长。”
近期有一本新书《给布里安娜的卡片》,女主角是一位有着和美家庭、事业满意的年轻女性,正直三十岁的黄金年龄却得了乳腺癌。书中讲述了她怎么在被这个巨大灾难迎头痛击之后,开始领悟到的对生活本质的认知。
作者分享出来,或许是希望它能够帮助许许多多像我们这样在生活中莽撞奔波,随着世俗事务的大流漂游的人们一点借鉴,不要等到死亡已然出现在家门口等候你的时候,才意识到错失了生活的种种。
生活应该还原到一种什么状态才算是不枉生命一场?
我想,应该是连呼吸的时候都能感到愉悦的状态。
原创 2018-04-28 妙荔 爱呀坏生活
《精力管理》读后感(八):精力管理管什么?
你有没有这样的体会,工作一天回到家,躺在床上什么都不想干,觉得身体特别的累。休息了一会儿,你告诉自己,不行还有好多“活”要干,不能松懈。你拿出书,没看几页,眼皮开始打架,你安慰自己,太累了,睡觉吧,明天起来再看,结果一早没起来,在懊悔中开始了一天。 这里的累有时是身体的疲惫,有时是情绪的低落,这其实都是精力。它支撑着我们去应对生活中的一切事务,帮助我们达成目标。 也许你羡慕那些永远精力充沛的人,好像不知疲倦。其实这里面有一个名词,叫精力管理。顾名思义,精力管理就是管理精力,目的是可以让我们全力以赴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事情。 那精力管理管什么呢?精力管理由体能、情感、思维、意念作来源,在这四个方面,顺应人体本能的波动,如同心电图般波动的前行,我们需要管理这四个方面的平衡,以储备精力。然而保证了体能的充沛,情感的可控,思维的清晰,意念的明确,我们还需要面对现实,最终需要落实到行动,任何道理偏离了行动,都将只是一句空话。 《精力管理:管理精力,而非时间·互联网+时代顺势腾飞的关键》作者是美国的吉姆·洛尔,托尼·施瓦茨。一位是著名的心理学家,致力于精力管理,一位是经理管理机构的CEO,致力于改变这个世界的工作方式。 人们都在寻找人生的意义,毕淑敏老师说过,人生本没有意义,而《活出生命的意义》的作者弗兰克提出我们必须创造生活的意义,担负起生活的责任,找寻难题的答案,并完成生命为每个人设定的任务。所以当我们了解了人生的意义,我们才可能忍耐人生中的种种困难,而不放弃。 而《精力管理》其实就是了解意念,不断调整意念,改变认知为前提,以明确目标为导向,接受现状为基础,辅以人的体能与情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这个马拉松赛场,跑完一段段短跑,冲向终点。 而目标有很多类型,有短期,有长期,然而说起来总是那么容易,想清楚总是那么难。我们生活的这个互联世界,无时无刻不被各种各样的信息包围,这导致我们如果不能清楚自己的目标,就会偏离轨道,有可能无法达成自己的目标。 然而只是想总是无法看清楚,所以就需要我们进入到这个迷雾中,在里面去寻找,修炼明晰我们的目标。 《精力管理》告诉我们,需要把目标具体化,记录下来,才有可能帮助我们达成。没错存在脑中占着脑容量,如果写出来或者画出来就会显得轻松很多,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培训课程会让大家去把自己的目标画在纸上,贴在床头,时刻提醒我们。 然而很多时候,我们看着目标也许会飘飘然,然而现实总是那么残酷。它告诉我们。你离着还远着呢!所以当我们确定好目标后,正视现实,在这个基础上去努力,就更容易实现目标。这就像《原则》一书里写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看到自己现在有什么,知道离目标还有多远,然后再去行动。 比如我们写一个方案,目标是完成方案,满足客户的要求,那目前离这个目标还差多远,现在具备哪些条件,缺少什么?而很多时候,我们是陷入对自身的不信任,不知道去找解决办法。所以我们还需要战胜自身的思维习惯,放弃那个做不好会被说的害怕心理,正面迎接这次的挑战。 当然说总是很容易,在这个过程中会伴随着情绪的低落,体力的劳累,这就需要我们了解它们的规律,比如每天早晨心情不紧张时抓紧完成部分内容,比如干了一上午,是否可以下午换个工作,呼吸一下,比如吃点东西或者运动运动,让自己放松,总之,通过这一系列的支持来恢复自己的精力。最重要的是不要内耗,其实这就是《精力管理》里面讲的思维,正视事物,不总是责怪自己,去做就好了。就像李笑来老师说的,不会就学,学了去做,做不好,在学,这就是执行力,当想到这一层,你会觉得事情没有那么复杂,自己不要吓自己。 我们每个人的都在寻找人生的意义,都一样自己越来越好,都希望自己可以战无不胜。但人的精力有限,我们总有不完美的地方,所以我们需要认识自己,明确自己的目标,顺应人的本能反应,恢复和提升自己的精力,去应对生活。
《精力管理》读后感(九):【赋能班四期】精力管理.作业
在时间管理之前先做到精力管理。
用类似于发生在身边的案例与简单易行的方法相结合来引导读者做到合理利用精力,让读者学会利用最旺盛的精力昨最重要的事情。
乃至储备与调节精力。
从精力管理学会全情投入。在情感、意志、体能、情绪四大精力源中轻松调控。
在时间管理之前先做到精力管理。
用类似于发生在身边的案例与简单易行的方法相结合来引导读者做到合理利用精力,让读者学会利用最旺盛的精力昨最重要的事情。
乃至储备与调节精力。
从精力管理学会全情投入。在情感、意志、体能、情绪四大精力源中轻松调控。
《精力管理》读后感(十):真正意义上的一本“成功学”书籍
接触到这本书是一个偶然的机会,不过读到这本书真的感觉很幸运,我给它的定位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学”书籍。
为什么这么说呢?
这是一本刷新了我认知的一本书,它与我之前看到的那些“如何让你精力充沛”,“如何让你可能全情投入去做事”的书完全不一样,对于我来说,它更像是科学!它的原理就是一个个化学反应来告诉你到底是怎么提高了你的工作效率。
这本书被定位为职场书籍,但在我看来,这本书的适合面应该更广,我给它的定位是所有想要提高自己做事效率的人都必看的一本书
可能这时候就会有人说了,这书到底好在什么地方?接下来我们言归正传,我是从18年2月份开始读这本书,4月份读完,真正意义上我并没有把它读完,因为很多需要思考的问题我并没有花费时间去理解
本书的目的是教你学会如何全情投入地做事,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书中提到的最为重要的一个点就是
管理时间 ?? 管理精力
当我打开书看到这里的时候,它就刷新了认知,他告诉我原来生活不是一场马拉松,而是无数段短跑冲刺,原来要想变得更强,不是要避免压力,而是要去追求压力,这是你变强的唯一途径,只有超越了原来了自己,你才会更强。
这时候可能会有人质疑说,这不是还跟那些毒鸡汤没什么两样,这也是我要好好讲的地方,书中提到,我们需要突破自己的惯常极限,模仿运动员系统训练,从体能,情感,思维,意志四个方面,锻炼情感,思维,意志能力的方法与锻炼体能一致
适当不适的压力会提升四个方面的能力能力,而四个方面的能力又分别有所对应
体能??精力储量 情感??精力质量
思维??精力专注度 意志??精力强度
全情投入需要调动这四种独立且相关联的精力源
其实在读这类书的时候我都十分谨慎,可当我把它在我身上一次次证实之后我开始深信不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