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后感

《海洋星球》观后感10篇_观后感_影片观后感_格言网

2020-12-28 23:46:52

观后感

公众号

《海洋星球》观后感10篇

《海洋星球》是一部由扬·阿尔蒂斯-贝特朗 / Michael Pitiot执导,乔什·杜哈明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海洋星球》观后感(一):行星海洋

行星海洋(1)

首先片名叫行星海洋,讲的就是海洋与人的相处。海洋如此浩大,养育了无数海洋生物,小到浮游生物大到鲨鱼海豚,人类依赖海洋,却又深深伤害着海洋。

说说一些干货:

1.海洋里的浮游生物尸体会沉积在岩石上,如果海平面上升,就会浮出水面形成小岛。如果海平面不上升,经过千万年的转化可以转化成石油。因此人们就进行了海洋开采,一开始只进行岩石表面的开采,可人类太hungry,开采至水下一千米,三千米,严重破坏了深海生物的生态平衡。

2.南北极冰川融化是因为温室效应。即便南北极没有人类的过多干预,没有机械污染,但温室效应仍是威胁南北极生存的一个重要因素。温室效应会导致冰川融化,而这些冰川大多是淡水,融化的冰川进入海洋,淡水资源被浪费。同时海洋面积的扩大导致原本由地面冰川反射的阳光被海洋吸收,温室效应更加严峻,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3.现在的海洋捕鱼技术十分发达,甚至形成大批量捕鱼产业链。在一些像印尼,巴西这些地方,人们靠捕鱼为生,世世代代的捕鱼技术传承着,但他们不知近些年的过度捕捞已经造成许多物种消失和即将消失。就像里约的蓝鳍沙丁鱼,因为过度捕捞,正经历着灭绝。再像印尼的沙丁鱼,每年成千万吨的捕杀,只为做为人工养殖高档鱼的饲料。而沙丁鱼的过度捕杀造成了红水母的大量繁殖,严重破坏了海洋生态平衡。

4.大自然从不会允许过度繁殖。

5.人类太过于贪婪,总以为自己是自然的主宰,殊不知我们却是靠着自然而活,靠着海洋而活。我们不仅不反馈自然对我们的包容和爱,反而一而再再而三的挑战自然的极限。地球只有平衡才能长久,而人类期望长久去又在破坏平衡。只希望现在起人类能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不要再随意打乱属于自然的平衡。只有这样,人与自然才能长久的和谐共处。

《海洋星球》观后感(二):海洋星球

五星的片子只给过一部,是一部纪录片,轮回

海洋星球这种纪录片直接给4星,任何电影,片子,故事,审夺的标准有很多,镜头,故事,暗喻,衔接,我不一一举例类似于这些评审片子标准角度的词语,太多太多,所以不会有任何片子从任何角度都符合当下这个观看者——你的审视角度的完美体验。总会有些瑕疵,或许某一处不合你的胃口,或许某一处不合你的世界观,也或许某一处恰好不合观影当下的你的心情。

所以,相对来说,这部片子已经可以称为不错,甚至很好的纪录片了。画面和镜头美丽和谐,会有许多个镜头能震撼你,打动你,让你惊奇,让你感叹。背景音的讲述也可圈可点,不出彩,但也没跌份,至于片子表达的内容、承接转折的好与坏、传输给人的感受就因人而异了。

如果不谈片子,谈一谈海洋和人类,那么我也没什么深重的想说的,毕竟大环境如此,如片子里表述的那样,短短人类产生的几千年间,真的耗费了地球多少亿年来积存下的资源。矿物资源,生物资源,自然资源。抬头看的更远些,就连这个大气层近围的宇宙都没逃过人类的污染。人类可怕吗?其实人类对于地球并不可怕,人类对于人类,才可怕。

因为地球并不害怕人类的魔爪,最终受到毒害的,其实是人类自己。

可怕,是对于人类来说的。

《海洋星球》观后感(三):画面很唯美,但主题很狭隘

画面很唯美,但主题很狭隘,人文的味道超过了科学性。

主题最后强调的是环保,恢复海洋和生命的平衡,但是不要忘了,更久之前,生命只是一片微藻,海洋是一遍枯寂。

现状永远只是暂时,存在才是永恒的合理。

生物更是在不断的进化,谁能肯定未来的地球生命一定依旧是碳水化合物而不是一个以机械电子塑料的混合体。

画面不段的出现非州和中国为了生存而拓展海洋,影射着这些人破坏了世界。圣母们,他们不过是为了讨口饭,求生存而已。难道这些人全部吃草,世界就更美丽了吗?翻书吧,地球变暖起源起300年前英国人的煤碳工业革命,到了美国建立石油时代时到达巅峰,而中国崛起才是近20年的事情。

再说一个,人类进化的最大因素,环境只是其一,人类数量才是关键。数量的多寡决定了群体智慧更新的强度和频率,决定了技术革命的波次。

技术革命不是环保主义者们吃两年素就可以达成的。

过度的强调原教旨环保的人其实和伊斯兰原教旨们一切遵依可兰经理念重返中世纪的理念没什么区别。

《海洋星球》观后感(四):抹香鲸在做什么梦?

纪录片的前半段,海洋的美丽、生命力和神秘深深打动着我。从繁星闪烁般的单细胞生物到头向下做梦的抹香鲸,生物多样性如此美妙;洋流中的一滴水经历一次循环需要一千年,海洋巨大悠远,是我们生命的起源,是滋养我们的食物,也带给我们适宜居住的土地与气候。

就像很多环保电影一样,镜头渐渐揭开海洋的疮疤,深海开采、过度捕捞、环境污染等等,每一帧都触目惊心。然而人们似乎很难痛改前非,不过心痛一会儿,接着继续吃着快要灭绝的金枪鱼,享受生活。

无动于衷是因为我们的无力感吗?

“长久以来我注视着这些鱼群,我觉得我有点像它们,我透过群体发展意识,即使我知道我们正在发生什么事,我无法选择从根本上改变事物,但也许我们的共同意识能引发连锁反应,救救我们的物种。我愿意相信我们还来得及做出反应。”

非常难能可贵的是,在影片的最后,给出一些可行的建议。

还有救,我们可以:

尊重配额

停止补贴工业捕鱼

永久禁止深海捕鱼

促进小规模捕鱼

只买有生态标签的鱼

鼓励负责任的捕鱼

控制污染

限制深海开采

维护“南极条约”

建立“北极条约”

八成的海洋生物性仍是个迷,我们必须投资于研究,并保护我们的海洋基因遗产

保护整个生态系统,使海洋生物复原

2012年的海洋保护区只涵盖了1%的海洋,让我们在2020年能保护二成的海洋

是时候想象一下做一个国际化的海洋管理者

让我们开始行动

以下是我以前并不所知关于海洋的一些事情:

我们大量捕捞野生沙丁鱼,但并不食用它们,而是作为养殖鱼类的饲料,那些经济鱼类,如鲈鱼、鲭鱼。

四分之一的捕捞鱼来自海盗渔船

如今许多曾经的食用鱼已灭绝,于是我们开始食用其他种类的鱼

浅海资源已大多耗尽,人类甚至在三千米甚至更深处捕捞

“南极条约”即将失效(南极不属于任何国家),冰层融化裸露出南极矿藏,新一轮开采逼近

感谢赞助拍摄这部纪录片的企业,虽然影片中把上海作为人类开发的典型,使得影片难以在这里公映,但我仍为你们感到骄傲。(这也算retention一种么)

最后作为一名素食者,我决定经常食用海蜇 lol

《海洋星球》观后感(五):教科书级别的环保公益广告

有人在互联网吐槽一种反吸烟广告,那种上来就用一个烂肺触目惊心的拙劣手法,不但收效甚微,甚至可能适得其反。与之类似,很多环保广告、公益纪录片,也犯了同样错误,开场就直奔主题,用一幕幕冰川消融、海洋污染、动植物死亡的惊悚画面,视图唤起观众的忧患意识,殊不知,这就像没有前戏匆匆上阵的性爱一样,固然能震撼一时,却无法留下悠久的回省。

《海洋星球》是一部编排细致、表现手法高明的环保纪录片,导演雅安·阿瑟斯·伯特兰此前的力作《家园》广为人称道,大师再度出手,给空洞陈腐的环保宣传品好好上了一课。影片用几句提纲挈领的开场白点明人与海洋关系的主题后,便掉转话锋,跳入时空隧道,将镜头对准了40亿年前的太古时期。我们通过瑰丽壮阔的画面了解到,洋流如何孕育了生命的雏形,藻类如何引发了新生命的爆发,海洋生物如何互相追逐捕食,形成环环相扣的生物链,不遵循生态规律的过度繁殖者,又是如何受到大自然毫不留情的清剿。

这堂生动的海洋历史课程中只是旁敲侧击的揭示,我们这所谓的高级生命,也是发源自海洋的大自然儿女,和片中这些鲜活的海洋居民共享着同一群祖先。在此,影片潜移默化的确立了所传达的观念,人类不是与海洋生物对立的星球统治者,而是整个地球生态家园中的一份子。其后着墨甚多的那个珊瑚都市,更将“家园”概念植入人心,不同的种群在这里茁壮繁衍,生生不息,强者和弱者互相依存,达到一个和谐完满的均衡,这不啻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大同世界——人类非但会不忍心破坏这种醉人的和谐,简直是毫无资格。

与此同时,影片对于自然的威胁者,却显得处处留情,在前一个小时中,几乎没有旁白直截了当的指控人类为反派。片中不遗余力的展现了许多工业成果,斩风劈浪的货轮,一望无际的集装箱码头,车流通达的跨海大桥,矗立海平面的钻井平台,拖着硕大渔网的捕捞船……都具有壮观的视觉猎奇效果,如果不是《变形金刚》的主角乔什·杜哈明那略带讽刺语调的旁白,几乎要使人认为,这是一出《国家地理》般对工业奇迹的的盛大礼赞了。但通过与海洋生态的画面并置,观众不难得出“工业是人类作恶帮凶”的结论,并对这些貌似骄人的建筑巨擘产生反感。

在最后半小时中,影片才水到渠成的进入环保议题,此时画面也不再赏心悦目,锈迹斑斑的渔船看上去肮脏不堪,成堆的沙丁鱼在运输管道中挤压通过,像屠宰场一样令人反胃,最恶心的是死去鸟类腹中堆积的塑料垃圾,用了多个特写镜头,几乎叫人无法直视,此时旁白用一组食物链关联,将此恶行的源头和最终受害者同时归为人类,又是相当巧妙的一笔,除了对小动物的同情之心,我们又不可避免的被激发出自危意识。即使是最利欲熏心的渔业老板、石油大亨、伐木巨头,看到此处也难免生出一丝半点的内疚来,但正如片尾所言,多少对话,多少峰会,都未能阻止人类进一步榨取自然资源,一部纪录片所能传达的、影响到的,毕竟有限,说一千道一万,“从我做起”才是实实在在的根本,技巧再高超的环保宣传,也会回归这个简单的宗旨,这是拯救地球的唯一希望。

文/方聿南

《海洋星球》观后感(六):海洋之心传递人类星球

海洋潮汐与季候风,改变陆上的温度,冷暖的变迁海浪循环下、庞大的交响组曲变奏时间之旅。陆地与海洋息息相关、生态的联系不可分割,人类依靠海洋生存的食物链在减弱,海洋生物数量逐日在减少、有的将临灭绝。生态的失衡是那些残暴血腥的强取豪夺、那些环境污染辐射外部的因素破坏……《海洋行星》把事实告知了我们人类。

我们一边在欣赏美丽珊瑚礁的时候、一边在享受我们生活的美好、五彩的魚类沒有珊瑚礁的寄居,它们的环境家园将被破坏、看不到它们我们也失落那种珍传美好、对于生命来说就是一种缺失遗憾。每个物种都是上天的恩赐,如果只为一私之利去破坏已知或未知的领域、那就是一种罪行、终将吞下恶果。日本的捕鲸船历年的血染海洋、死亡海豚湾、无法有效地去制止暴行,人类走向这种毁灭之路、海洋之心在哭泣。

海洋生命的流失引起自然的灾难,人类不知洪荒时代会再降临。挪亚时代的灭绝、所多玛、蛾摩拉的倾覆毁灭、亚特兰蒂斯的消失、巴比伦、罗马帝国的灭亡……曾经的辉煌种下的苦果,时间的走向证明了宇宙万物相互共享的美好。

海洋之心在召唤,人类生活的行为会改变它们的生命空间。影片深刻检讨了方方面面的失控,与海洋共存、生态和谐共分享是我们生命流程非常重要的一部份。

《海洋星球》观后感(七):很遗憾对地球造成负担

lanet Ocean (2012)

看了Planet Ocean,质量与内容均非常震撼,为数不多的让我回想很久的片子。然后上Douban看评分和评论,让我很无语。

自己一直在与环保相关的行业工作(虽然老抱怨是个屌丝行业),感受着这些年身边的变化,偶尔也会想想整个环境这种不该我考虑的大问题,最终必定陷入思想和逻辑上的死循环。这么多不可循环的事情正在发生,这么多无法处理的污染物产生着,而且目前来看地球已经无法内部消化了。可惜慢性毒药总是难以控制。

片中出现了两次 Nature doesn`t tolerate excess. 如很多事情一样,一旦平衡打破,事儿便难以回头。我觉得最大的问题是数量。量变已经导致了质变。现在一切的问题最大的因素就是数量。靠自控是不可能控制人口数量的,到世界人口100亿的时候,不知环境会变成什么样。更别提150亿活着200亿了。你不能要求大家集体自杀,计划生育人权主义者又要说不尊重人权,老龄化还要影响经济,靠垃圾分类处理和不吃金枪鱼就能保护环境?简直天方夜谭。

环境涉及内容太多,是个非常大的全球性循环,很难指望大部分人能去哪怕稍许理解其中的因果关系。看不到现象的原因,哪怕看到某个局部污染的现状,估计也只是随意感慨下然后下个礼拜做好垃圾分类吧。

古人总结的道理非常正确,三个和尚没水喝。大片公海、北极南极,公共的地方最容易出问题,无人监管谁都想捞点好处。这个怎么破?

国内现状是目前环保口号出现的频率已经非常高了,可惜均停留在感性阶段(比如就是呼吁大家要保护环境,请问怎么保护?),很少看到一些逻辑性的东西,估计人不爱看吧。大部分人知道环境正在污染,但是压根没有理性的认识。说来也是,你也不能宣传说你活着就是在加重环境负担让地球很烦吧?你我他活着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肯定大于贡献,但咱也不能因为这个就那个那个了吧?人已经太多了,已经难以通过合理分配来达到环境能承受的量了,所以虽然很多人反对计划生育,我倒是相当的支持。

最后我先忏悔下自己对世界造成的负面影响,但是很遗憾可能还得持续好几十年。这个过程中希望可以做一点事情减轻负面影响,虽然其实没什么用。

    

上一篇:《末日浩劫》影评10篇_观后感_影     

下一篇:《兰亭》观后感10篇_观后感_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