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给孩子的古诗词读后感10篇_读后感_名著读后感_格言网

2020-12-28 23:46:52

读后感

公众号

给孩子的古诗词读后感10篇

《给孩子的古诗词》是一本由叶嘉莹 编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页数:24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给孩子的古诗词》读后感(一):林道群:弱德之美叶嘉莹

弱德之美葉嘉瑩 - 林道群

九十多歲的迦陵葉嘉瑩給孩子選編了一本詩詞選集,在北京由活字文化出簡體版,牛津在香港出正體豎排版,書剛上市,洛陽紙貴。很多朋友問,書店裏的詩選詞集多的是,葉嘉瑩的感召力為什麼那麼大?

《給孩子的詩詞》的北京編輯李學軍剛傳給我一張照片,她們正在迦陵學舍錄視頻,葉嘉瑩一首接一首的在朗讀她選的這兩百多首詩詞,從詩經秦風蒹葭到清納蘭性德長相思,「老太太邊吟誦邊解釋讀音,特別棒。今天錄了三十首,血壓升高到一九八,只好暫停。」莫名的感動,想到寫這篇短文,也許這就是感召力。

葉嘉瑩以前臺灣的學生詩人席慕蓉說,美要眇兮宜修,說的就是葉嘉瑩這種本身的品質煥發出來的魅力。日前在網絡上讀到呂正惠教授專門撰文,他推薦這本書說,葉嘉瑩是以自己的生命實踐,印證了中國詩詞對她所產生的影響,這種生命實踐,正是她自己一生所守的弱德之美。

「剩將書卷解沉哀,弱德持身往不回。」幾十年來,葉嘉瑩從臺灣到加拿大到南開大學,在中國詩詞的長河裏,詮釋她自己創造的「弱德」的意義。什麼是弱德呢?她說這是一種持守,是一種道德,這個道德總是被壓抑着,它的難以表達出來終於成就了一種美。社會提倡成功,鼓吹強者,以強者為德,葉嘉瑩說,「弱」才是品德:「我不想從別人那裏去爭什麼,只是把自己持守住了,在任何艱難困苦中都盡到了自己的責任。我提倡弱德之美,但我並不是弱者。」

當然,關鍵不在爭與否,而在於持守。一生苦難,葉嘉瑩卻能夠在困境中越發堅強。她總是微笑着回答:「這是學習古典詩詞的好處。」在中國文化之傳統中,詩歌最寶貴,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而在葉嘉瑩身上,中國詩詞是一種生生不已的生命感發。

這二一八首詩詞,完全是葉嘉瑩從她記憶的最深處自然而然流淌出來的,我們相信選編時她用不着翻書。其實在出版編校過程中,我們翻檢出二十多首的異文異字,然而她早了然於胸。李白長干行二首「門前遲行迹,一一生綠苔」,李太白全集「遲」又作「舊」,葉嘉瑩認為歷代以訛傳訛,在此改為「送」。有人說《給孩子的詩詞》選得太淺白了,她說唯一的編選原則就是要適合孩子的興趣和能力。選李白,以絕句為主,杜甫則選了多首著名的律詩。陶淵明她最愛,忍着手只選兩首飲酒,雖說不愛蘇東坡,也選了四首。王安石楊萬里都逾十首入選,有點令人詫異,葉嘉瑩處處想孩子多讀杜甫,「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葉嘉瑩說孩子們心如琴弦,敏感、善感,就不會有那麼多的惡,就不會有那麼多的醜陋。

《给孩子的古诗词》读后感(二):来,一起跟孩子读古诗词吧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意思是说孩子们一定得学习诗(专指《诗经》,下同),因为诗可以激发情感,可以观察社会社会,可以交朋友,可以表达不平。往近了说,可以侍奉父母,往远了说可以侍奉君王,还可以知道不少鸟兽花草的名称。如今这个时代,观、群、怨、事父、事君这些诗歌的功能显然已经不重要,甚至是消失了,但诗歌于人生依然是非常重要的部分。我感觉,如果一个人的生命缺少了诗歌,总是一桩极大的憾事。而学诗、读诗最好是从孩提时代开始,如果一个成年人要想从头培养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应该来说是很难的。

我猜测,其实许多父母都愿意陪孩子一起来读古诗词,无奈的是:第一,中国古诗词卷帙浩繁,浩如烟海,究竟该从何读起,读什么;第二,就算家长根据自己的认知选定了一些作品准备来读,该怎么读。为了回答第一个问题,读什么,我们今天提到一本书——《给孩子的古诗词》。(叶嘉莹 选编 中信出版社)

叶嘉莹先生

《给孩子的古诗词》读后感(三):给孩子的古诗词

只要是有感觉、有感情、有修养的人,就一定能够读出诗词中所蕴含的真诚的、充满兴发感动之力的生命,这种生命是生生不已的。确实,每一位家长都想在孩子小的时候培养孩子们的兴趣,自然培养对古诗词的兴趣,不仅仅是能提高孩子们爱读书的兴趣,还有就是能够让孩子懂得人文情怀,诚然《给孩子的古诗词》这些效果全都具备。这本书收录了218首古诗词,而这些古诗词的编选的原则就是要适合孩子阅读的兴趣和能力。

本书作者叶嘉莹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纵观其一生,多数的著作是对古诗词的研究,七十余年来,她跑遍全球各地,她教的学生有幼儿园的小朋友,有大学博士,从青年到老年,有教无类。她擅长以深入浅出的文字,把当代西方文学概念融会、应用于中国古典诗词的探讨和诠释。她天资敏慧,才思出众,加上典雅细腻的文笔,以及浮世坎坷的忧患经历,使她在谈诗论词之际,以直悟配合精析,见解独到,卓然成家。因为叶嘉莹年事已高,精力毕竟有限,还多靠张静女士的帮忙,才完成了这本力作。

就像叶嘉莹自己所说,这本书不是出于追求学问知识的用心,而是出于古典诗词中所蕴含的一种感发生命对我的感动和召唤。在这一份感发生命中,蓄积了古代伟大之诗人的所有心灵、智慧、品格、襟抱和修养。作为一个成人,翻开这本书来看,里面有很多熟悉的名句,感觉到了小时候的课堂,虽然书中只是选举了一些古诗词,没有做进一步的解释,但是这些古诗词都是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那种,很通俗易懂,不用担心孩子们看不懂这个问题。

叶嘉莹先生一生经历了很多的苦难和不幸,可是我们看来她确一直保持着乐观、平静的态度,这也许和她热爱古诗词有关吧!现在的年轻人追逐功利和物欲,觉得古诗词不再需要,认识不到古诗词可以提升人之心灵品质的功能。她为了弥补这些的事情,回国教学,讲授诗词,启发年轻人对古诗词的热爱。

无论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爱情,还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的草原,还是“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报国情怀,这些都是很熟悉的旋律,读起来朗朗上口,同时童年的记忆都浮现在眼前。成人读这本书绝对是一种享受,而儿童读则多了一份情怀。

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的出生都是善良的,但是要好好的教育,不然被社会太多的污染,性本善就不复存在。古时候的孟母三迁好像就是为了给孩子选择一个好的环境,然孩子懂得努力,对于现实的我们,搬个家要付出的太多,所以要自己给孩子营造一个好的氛围,在家里摆上个大大的书架,上面放上适合儿童读的书籍,当然不要忘了买些古诗词的书籍放在上面,古诗词培养或者熏陶的氛围,别的书籍是没有办法代替,所以《给孩子的古诗词》是首选的书籍。

《给孩子的古诗词》读后感(四):人之初,诗之兴

木铎开始嘣词儿后,我有时给他念古诗。他从不跟着念,我也不强求。有一天带他去公园,推着小车走到僻静处,落日的余晖正在树梢上闪动金光,小径上落英缤纷,林间鸟鸣啾啾。一个嫩嫩的声音忽地响起,“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小家伙第一次背诗,身在诗境,自然流露。我心生喜悦,这就是诗歌之“兴”呀。目遇身经,心有所触,兴发感动,于是有了诗。

因为看得重,我一直没有买儿童古诗选本。买错一本绘本,没关系,但古诗不能错,这是“士”的底子。幸而等来了活字文化出版的《给孩子的古诗词》。没有谁比迦陵先生更适合编这样一本书,她本身就是一首活生生的诗。年近期颐,仍怀赤子之心;历尽忧难,不堕士人之气。先生曾说,是古典诗词中所蕴含的感发生命与人生智慧支持她度过了平生种种忧患与挫折。“我要传达的,都是我所体悟到的诗歌中的生命,生生不已的感发力量。”

虽说此书“唯一的编选原则就是要适合孩子阅读的兴趣和能力”,不过迦陵先生素来认为“不要看低小孩子的智商,只让他们背浅近的诗句。因为孩子们天性喜爱诗歌”,不收“鹅鹅鹅”,因为写得不好,背了无益。思无邪,诗无邪。孩子心境本近诗,不必勉强教诲,也不用刻意避讳。既录“风吹草低见牛羊”,也收“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既有“千磨万击还坚劲”,亦存“一蓑烟雨任平生”,既见“红粉照香腮”,尤念“春闺梦里人”。选本素来可见编者“文心”,呈现的是诗人眼中整个古典诗词史的纲目。全书共收诗词二百一十八首,其中诗一百七十七首,词四十一首。起于《诗经·蒹葭》,经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陶诗《饮酒》,北朝“敕勒歌”,“江南一枝春”,而不似坊间选本“不知秦汉,无论魏晋”。续以王勃《山中》启唐代诗卷,初盛中晚诗量因势低昂,取张九龄《感遇》呼应《唐诗三百首》,军旅边塞、山水田园、咏史怀古、送别抒怀,优中选粹,星汉灿烂。李杜如山如河,各十七首平分秋色,全书惟擅长童趣波俏小诗的杨万里与之相当。以范仲淹、欧阳修开宋诗先声,王安石诗多达十一首,叶先生自道早年困苦时,曾受王安石一诗点醒灵光。而选本带有编者偏好与执着,恰是个性所在。元明清诗,各取二三,宁缺勿滥,唯龚自珍《己亥杂诗》入选“春泥”“风雷”二首,古诗部分随即收梢。古词兼收婉约豪放,稼秆词十二首为最,概赏其襟抱,次为六一居士,《采桑子》十首取五,概赏其蕴藉。全书以纳兰“山一程,水一程”收尾,余音袅袅。

编者为“古典诗词中所蕴含的一种感发生命”所感动召唤,深信其中“蓄积了古代伟大之诗人的所有心灵、智慧、品格、襟抱和修养”,因而全书选目,“诗教”一以贯之,使得此书独异于书城中千百儿童古诗选本,与古人诗心接上了气脉,“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何为“诗教”,其于儿童诗教意义何在?叶先生序中并未展开说明,不过从她以往的著作与演讲中,不难获知。她曾在加拿大为华裔孩子们讲解古诗词,上第一堂课时,她把篆体“诗”字写给孩子们看,告诉他们:字的右半边上面的“之”好像是“一只脚在走路”。接着她又在“之”字下画一个“心”。“当你们想起家乡的亲人,想起家乡的小河,就是你的心在走路。如果再用语言把你的心走过的路说出来,这就是诗。”作为母亲,我这样理解:诗教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于孩子,当是读诗明理,养气修身,终身行于大道正途;“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莫尚于诗”,今日睡前诵读之诗,日后或将成为漫漫人生路上暗夜之星,引领迷路的孩子,找到心里的路。

此书配图亦颇具巧思,取芥子园山水,掷于诗末留白中,一舟一人一石一壑,看似随意,满眼江湖。我亦喜注释简净,讲解者或需稍做功课,而为人父母,本就是学习成长的过程。唯一的遗憾是不能听到叶先生吟诵所收诗词,以内心体验配合音韵、气息、节奏,在自由的吟诵中“感受诗人的生命心魄”。

我把这本《给孩子的古诗词》,当作给木铎两岁生日的礼物,愿他的一生为诗歌滋养,心中始终有光。

《给孩子的古诗词》读后感(五):诗教传世

诗教传世

读《给孩子的古诗词》/by烟波浩渺1980

子曰过:“不学诗,无以言”,“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等等关于“诗”,关于“学”的话题特别多,但是“子”说过“诗”指的是《诗经》,而不是我们通常意义所指的“诗歌”。千百年来的“诗”的内涵和外延早就不仅固于《诗经》的含义了。但是诗教传世仍旧是值得所有人思考的问题。

本书是叶嘉莹先生专门为孩子们选编古诗词,其选编的目的则是“给孩子一部好作品”。书中共收录作品218首,不同风格的177首中国古代经典诗作、41首经典词作,以古典诗词中所蕴含的一种感发生命,带给孩子感动和召唤,提升孩子的心灵品质,培养他们成长为有感觉、有感情、有修养的人。

于是这样看来,本书的关键词一定是这三个:叶嘉莹、孩子、古诗词。

从编者叶嘉莹来说,一生从事中国古典诗词的教研,七十余年来,她的足迹遍布全球各地。其选编的古诗词一定是其多年来的教学成果的心血呈现。以“要适合孩子阅读的兴趣和能力”为唯一标准,用诗词启发孩子对文字之美、韵律之美的人生初感受。

作为叶粉来说,叶嘉莹先生解析诗词的作品,非常喜欢,因为她用最为简单易懂的语言和方法,把各种诗词语境中文学知识及其背后的故事、环境等释义清楚明白,让一些对诗词基础不高的人可以容易的理解。她最大的优点就是事无巨细,从源头处娓娓道来。将普及诗词的教学做的非常贴近人心,这也是本书最为吸引我的地方。而她作为选编一个当代适合孩子阅读的古代诗词集子,应该是十分恰当的人选。

对于孩子来说,诗词启蒙在家长们有意无意的亲子交流中就开始了,慢慢加深中。到了幼儿园和小学,更是必学的一门“课程”。尤其是到了小学,孩子们会有一本传统文化或是古诗文诵读之类的配套的书,要求课外每周背诵若干篇,其中的选编难易程度不一。到底选的诗词作品是否适合孩子,真是难以评判。但是家长们心中有杆秤,适合不适合自在人心。

这本书拿到手,我家读三年级的儿子就特别喜欢,一直吵闹着要带到学校里去。我问他理由是什么?他说:很多诗我都会背,很喜欢,就想拿给同学们看看。于是晚上经常要做的活动就是我们娘俩,提问背诵的环节。他提问我一首会不会背诵,我提问他一首,如此来回反复。

对于书中所选的古诗词来说,我个人非常喜欢,叶嘉莹先生选了一首张旭的《山中留客》: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我更加喜欢了,心中突然有心灵想通之感,分外觉得惊喜。叶嘉莹选编本册书中经典诗词,音律美、形式美、文字美自然不必多说,毕竟是淘尽黄沙始见金,更贴心的是简单、易懂,容易记忆背诵。说起来要想练习孩子们的语感,背诵记忆是必经之路,需要打底的便是我们传统的古诗词。有本适合翻阅背诵好读物是最好不过的,本书便满足了这个条件。私以为要是本书中配有叶先生的简单解读就更加完美了。

相信很多有娃的家长,不管本人喜不喜欢古诗,对于孩子咿呀学语时的启蒙也是离不开古诗词的吧?例如:床前明月光、例如:春眠不觉晓、例如:锄禾日当午等等,这些从小我们记忆中经典的诗词,一点点传授给孩子。相信也是有意,也是无意的行为。而这是为什么呢?

这就是古诗词的魅力和其为我们的文化之根的缘故。逃不开,离不了,早已深入骨髓。

另外本书所选的简单配图插画,出自《芥子园山水卷》,非常适合古诗词那种留白,悠长的飘渺空灵之感。

2015年10月30日星期五

如有转载经授权后方可,请豆邮联系笔者或[email protected]。

《给孩子的古诗词》读后感(六):古诗词:穿裙子的“士”

古诗词:穿裙子的“士”

2015-12-31 《城市晚报》

http://news.gmw.cn/newspaper/2015-12/31/content_110494377.htm

文/心无际(书评人)

《给孩子的古诗词》,我是与儿子一起读的。

爸爸,什么叫“为赋新词强说愁”啊,是不是就像我写不出作文,发愁啊?爸爸,我名字里的“飘飘”是来自杜甫的“飘飘何所以,天地一沙鸥”吗?爸爸,我要做孝顺的好孩子,像诗里说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听着儿子天真的话语,我也仿佛回到了童年。这是否就是叶嘉莹先生所说的“诗教”效应呢?

《给孩子的古诗词》,是叶嘉莹先生的最新力作,特别为孩子们定制的。共收录218首,其中包括177首诗和41首词,唯一的编选原则就是要适合孩子阅读的兴趣和能力。对于只以刻画工巧取胜者不予选录,超出孩子认知水平者亦不选录。所选诸诗对时代、作家、体裁等数量之比例也没有限制。

坦白而言,这不是一部讨巧的书,也不是讨巧的行为。为什么说不是讨巧的书?原因有二:一,前有《唐诗三百首》等类似的选本,遴选不当,可能成为另一种因袭,且难出新意;二,读者主要是孩子,要考虑到他们的接受能力与兴趣,做到适合,难!

为什么说不是讨巧的行为?因为这是一个匆匆忙忙的时代,相较于那些汹涌而至的信息和诱惑,古诗词不易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但是,叶嘉莹先生做了,而且是不同于以前的说文解字式的模式,她原汁原味地将古人的情感、胸怀,以词语的一呼一吸,呈现在孩子们和大家面前。

秉承着叶先生一贯的主张,古诗词是用来念诵的。让孩子从小吟诵古诗词,是她近年来一直所致力的事业。

《诗品》有云,“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莫尚于诗矣。”我想,这不应只是穷贱可安的作用,更是“使富贵无执,自强不息,莫尚于诗也。”

缓缓读来,让我仿佛又回到那难忘的中学时代的课堂。语文老师说:“‘熟读唐诗三百首’,谁知道下一句啊?”“不会作诗也会吟”,一个女生轻声说。那天起,一个名字与身影,入侵了一个男生的心理防线……那个男生也爱上了古诗古词。

回到本书。未能入选的名家名作不算少,如曹操、曹植,又如铿然上口的《大风歌》等,想必是和遴选初衷以及编选者的兴致有关。

还可玩味的是,杨万里与李白、杜甫诗词篇幅相当,也是选取诗词量最多的几个之一,17首这个数字占全书的百分之八,远超于很多比杨万里名气更高的诗人、词人。是他的诗歌非常适合孩子?是叶先生偏爱他?细读发现,杨万里的17首诗中,直写或间接写到儿童的就有六七首之多。有人甚至说杨万里是写儿童情趣诗的高手,所以叶先生选录的多,也就自然了。

个性是先锋,大众是流行。然古诗词在此却是一个另类。叶嘉莹先生把自己比作穿裙子的“士”,有种感觉,几千年来的诗词也似一位穿着美丽裙子的“士”,柔中有刚,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风花雪月千首,书不尽凌云一心。

《给孩子的古诗词》

叶嘉莹选编

中信出版集团

《给孩子的古诗词》读后感(七):适合的才是孩子最喜欢的。

学诗须识味外味。——揭奚斯

有时候,人的第一印象很重要,就如我们在教科书学获得的知识《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我们就认为最早的诗应该就是其中的第一首,其实,事实并非如此。而是一首远古时期的古歌谣,二言诗《弹歌》。从最早到现代,中国的诗,经历了这么多年,传承至今,那如何让孩子去体味到古诗中的美,如何让孩子爱上古诗呢。

叶嘉莹先生,从三、四岁时,就开始学习古诗,长大后专攻古典文学专业,后从师于古典诗词名家顾随教授。当1977年,叶先生游走祖国时,听到导游在背唐诗,心中的诗情再次被掀起波澜,诗根仍在,诗歌不死。

叶嘉莹先生一生从事古诗研究,此次出版的《给孩子的古诗词》,共收录作品218首,不同风格的177首中国古代经典诗作、41首经典词作,叶先生在最初的序中就表明,希望孩子可以不受干涉,直接去体悟古诗词,自己去领会其中的勇、猛、温柔、悲伤等。

对于孩子而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中国的古诗从最初到现在,如此众多的数量,并非所有的都适合孩子。儿童学古诗,就如同孩子说话一样,最初家长所念,所唱,所说,都是带有韵律,简单,顺口,寓意简单的。叶先生精挑细选出的218首诗,从诗经中,到各代名家名作,都有包含,全部朗朗上口。

之前也为孩子选购过多种版本的诗词的书,但是女儿自己看过这本后,却是非常喜欢。作为大人,看过众多关于诗词的书籍之后,再看这本书,很难理解,没有拼音,有许多字孩子都不识得,也没有图释让孩子侧面理解,为什么能让孩子喜欢。可能真是我们大人考虑的过多,孩子就是本能的喜欢,单纯的喜欢,简单,好读,上口,寓意明了。诗就是诗,词就是词。

叶先生的目的很明确,一如书名,这是适合孩子读的古诗词。就是单纯的让孩子去体味。从本书的封面就能看出,白色,图案简单。而打开书,每一首诗,也是单纯的呈现在纸上,没有拼音,没有注释,也没有彩色的画,就是让孩子自己去读,自己去体会,自己在脑海中构勒出一幅图,而并非主观意识上接受,我们所呈现出来的,那样反而限制了孩子的思考,限制了他们对诗的品会。毕竟我们大人也是根据对诗词的理解而构。

世上好东西很多,唯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世上的诗词千千万万,唯有适合孩子读的才会是孩子最喜欢的。

《给孩子的古诗词》读后感(八):润物细无声

在中国,大人寒暄间,如若带着小孩,那么夸耀孩子的话题必然不可少,“我们家孩子会背多少多少首诗了”简直可以荣登寒暄话语的前三名。有的家长兴致来了,还会要求孩子在众人前表演背唐诗。无怪有人戏言:“在中国有一种爱,叫你妈让你背唐诗。”

虽然现在早期教育方面文章日渐增多,以上做法也被称为不可取,然在现实中我们依然经常能看到这种现象。浮夸的家长们急于炫耀“两岁宝宝能背xx首唐诗”,或者攀比“你家孩子现在开始背唐诗了吗”;焦急的教育家呼喊“三四岁孩子背古诗扼杀想象力”,“不要勉强你的孩子背唐诗”。

抒情咏物的诗词被来拿作为智商评判标准、作为孩子优秀与否的工具,不知这是中国式教育的悲哀,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悲哀。很多家长太过于注重孩子看得见的、可被测量的进步,例如背诵诗词的数量;却忽视那些无法被测量、却能对孩子一生产生深远影响的改变,例如语感、发现文字美的能力。每当看见有孩子抱怨被妈妈要求一天背几首古诗,都不免忧心,如此被家长生逼硬灌背下一首首诗词的孩子,会不会产生逆反心理,从而错失这优美的字词与文化?被这样急功近利的家长培育的孩子,又是否真能在成年后不变成一个功利的人?

曾经读过尹建莉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其中给我印象特别深的一个环节,就是她对于孩子在诗词方面的熏陶。对,熏陶,而不是培养。在我们崇尚欧美自然、放养式教育的今天,面对孩子的教养,越来越感到迷惑,似乎在管教孩子上是严不得、又松不得。太过严格,生怕适得其反;太过松散,又迈不过心里的坎和周围人的嘴。其实,何须这样如临大敌?不知如何教养时,言传身教,熏陶即可。

杜甫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来形容春日夜雨给世界带来的改变,这句话同样适合形容叶嘉莹先生选编的《给孩子的古诗词》。这本书,不同于其它给孩子看的唐诗三百首之类的书籍,没有特别的去迎合孩子的眼缘,比如没有卡通的插图,没有艳丽多彩的用色,没有一个个的拼音标注,更没有一篇篇白话的诗词释议。相反,整本书给人一种行云流水般的通透感,每页仅一首诗/词,其余皆是留白。如配插图,占地也非常小,使用国画中的白描手法,简洁,而意境立现。

这样没有任何辅助解释的书,能否为孩子接受,他们能否看懂?千万不要小看孩子的学习能力,没有了大人自以为是的包办,他们的自我才有了发挥余地,查工具书、寻求大人帮助、利用网络,每一个孩子都如此聪明。先生在序言中写到:“只要是有感觉、有感情、有修养的人,就一定能够读出诗词中所蕴含的真诚的、充满兴发感动之力的生命,这种生命是生生不已的。”这句话是她对孩子们理解能力和思想情感极信任的表达,更是她对诗词真心喜爱的表现。只有对诗词纯粹的,来自情感本能的喜爱,才能忽视一切外来、附加的价值与评判,只是热切的、满足的去读诗词、品诗词、爱诗词。

《给孩子的古诗词》整本书籍,无论是内容选择、还是排版,无不体现出先生的良苦用心。一如她在序言中所写的选编原则,不适合孩子的一律不考虑。然而这种考虑却绝不会发展成刻意的迎合。古诗词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历久弥新,古诗词就该有古诗词的样子,无需什么大眼睛的动漫娃娃来助力。水墨山水、白描人物、寥寥数字,或悠远或疏朗或浓烈或小意,跃然纸上。抛却一切刻意,真实、质朴,只用深厚的寓意、最赤诚的情感来熏陶孩子。

孩子,我爱诗词,也希望你能爱上诗词,但我深知无权决定你的喜好,也不能强制你去喜好。我能做的,仅是为你寻来最真最美的诗词,并在你需要时附上我的理解,爱或不爱,皆由你定。

文/团团花哚 2015.10.17

《给孩子的古诗词》读后感(九):给孩子的古诗词

自从读完北岛精心给他的孩子编撰的诗集《给孩子的诗》之后,我便对“诗”的作用和威力产生了巨大的兴趣。我很想了解为什么诗歌题材的文字记载有如此大的诱惑力,以及为什么语言简洁的诗歌总能勾兑出那么多美妙故事。在生活中,不论是文人还是伪文青都或多或少的喜欢摆弄辞藻,或为肤浅搞笑,或为了提升自我形象价值,或是真心喜欢诗歌,或者什么也不是……或许,这恰是诗歌的自身泛美如歌般朗朗上口,随口入心,随风飘摇吧。

回想自己当年背诵诗词歌赋的痛苦的经历,我发誓绝不要让这样的痛苦让我的孩子也来经历一遍。抱着这样的心态我确实想花一些经历去弄懂这些诗词歌赋的深刻含义,以便我能更好的把这种痛苦的过程转变为一种可以接受的形式传递给我的孩子,像做父亲的北岛那样,编撰给自己孩子的诗集。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是无知让我做出了错误的认知,诗歌是美妙的而不是痛苦的。美妙的体验只在于你读懂了诗,或者你能和作者保持某种频率的心跳。如果诗歌是美妙的,为什么背诵的过程反而是痛苦而不堪回首的呢?只能说:无知者无畏,这个事情让我再一次感受了这种心境。

诗是美的,读懂了那种美,整颗心都是温暖的。91岁高龄的叶嘉莹先生在《给孩子的古诗词》序言里也写到诗的美和词的优雅对个人成长的巨大作用,中国传统一直有“诗教”之说,甚至小说里神功、秘籍统统都是诗词形式表达和传承的,这就不得惊叹于诗词的浓缩精华之处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典故、成语以及文化瑰宝珍藏都有着极其博大的深意,历代文人常读经典总能读出新意来,并产生新时代结合起来的文化生活,诗词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莫大的教材式的作用。

北岛给孩子选诗词编撰成册的一个根本动因是他的孩子在背诵和实践一些错误意识形态和思维固化方面的诗词,这让诗人父亲的北岛很受伤。青春年少的孩子,正需要各方面的知识肥料来孕育,奈何学校教会他的是教师需要的《假如我是一支粉笔》,如果每个还是孩子的他们被此种诗歌占据了大半的童年时光,我们还需要未来么?我们还有未来吗?痛心疾首的北岛看到了这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巨大荼毒,亲自动手编撰了《给孩子的诗》。有别与北岛的《给孩子的诗》,本书作者叶嘉莹先生在诗词歌赋上有极深的造诣,对诗、词有长久的研究、教学和沉思,这本选集充满了对古诗词的敬畏之心,读来不失一种返璞归真的重新认识——重新对自我的认识,对孩子教育的认识,对诗歌的作用的认知。

我是看在看到韩愈的《师说》里面的“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的时候重新去翻了翻古诗词的,那些曾经倒背如流的诗词歌赋,才慢慢走近生活,走向思维,走出了自己的新意。在《给孩子的古诗词》里许多诗都能背诵下来,但不甚解其意,或者无法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候有效的借鉴前人的智慧和思想,去解决现实中的困难和问题。这样背诵来的诗词,说到底是在没有理解的基础上做大量记忆性的工作,到头来还是需要更多的经历和阅历,再回首,去读一读曾经背诵过的诗,或许,又能促进更多的新思考了。

这本诗集的选择很有意思,和市面上的《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不同的是,这本选集是给孩子读的。本书选取了一些故事性、启发性和教育意义更贴合孩子的诗词,选择标准叶嘉莹先生在序言里做了说明——不做价值观和思想、意识形态的考核标准。对诗词的解读在这本书里没有加入,这很重要;任何人对诗歌的解读都或多或少的歪曲了作者原本的意思,不如不解读,把这个解读的工作交给读者自己去读。读到什么知识和感悟,都是你自己的,而不是任何人引导你的。(前提是你会去读,会多次的去读)

在读北岛的《给孩子的诗》的时候,我的孩子还没有出生,还无法完全的理解作为一个父亲对孩子思想、意识形态的教育的重要性做出个人判断;读这本《给孩子的古诗词》,给了我补充了这样的感受。孩子并不需要做一只粉笔,也不是不需要做一只粉笔,而是不能被某些人强制的去灌输这种“舍己为人”、“牺牲自己,顾全大局”,孩子需要有自己的判断和思想;当他们没有这样的思维和知识的时候,作为大人的我们不是强制他们按照我的思想来行动,而是我应该告诉他对和错的各种利弊,我只能提供我所认知的对和错以及各种可能性给他参考,我绝对不能也不会强加给他我的思维和意识。

陈寅恪先生在《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写到“独立之精神 自由之思想”,这种自由的思想和独立的精神需要传承给下一代。中华文化瑰宝的诗词歌赋恰恰是最原始、最自然的实现“独立之精神 自由之思想”的阵地;纯天然的诗词无需太多解释,自由的意识随时经受时间的考验。这恰是这本《给孩子的古诗词》最大的特色:不强加给孩子任何意识形态的思想,不私自揣度伟大诗、词人的原本心境和用意,不妄自菲薄的阐述诗词的特点、特色,不做更多无助于增加孩子兴趣、知识和快乐的事情。

让我们回到童年,和孩子一起来读一读这些曾经熟悉的诗和词。或许我们记得曾经的往事,或许我们又能读出自己的新意,但愿喜欢阅读的你,能读到诗词的美。

(全文完)

###########################################

:超意识形态的诗《假如我是一只粉笔》

###########################################

假如

我是粉笔

我会很乐意

牺牲自己

让老师在黑板上写字

让同学在黑板上画画

我不需要你们保护

但求你们不要让我

粉身碎骨

###########################################

你的孩子需要读这样的诗吗?你的孩子需要在幼儿园大班的时候天天背诵类似这样的诗歌吗?

放过他们吧,求求你们了!放过他们吧,他们还是个孩子,还不知道什么是牺牲,还不懂的粉身粹骨的真正含义

请不要荼毒我们的未来!

《给孩子的古诗词》读后感(十):流年不止,醒来我们一起读诗

(2015.10.18发表于晶报)

好的作品如同陈年佳酿,时间愈久,其味愈厚。好的诗词会传递给人一种感动,纵然是几千年前被诗人吟哦的一联诗句,如今被我们读到,亦能在心底搅动起丝丝波澜,令读诗之人产生强烈共鸣,或为之泫颤不已——“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或为之心旷神怡——“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这大抵就是古诗词的魅力罢,经世代人的口、笔传播,层层接力,浸透了岁月的风烟,承受了时间的考验,在文学之海里被磨洗成一颗颗皎洁的华珠。

叶嘉莹先生这样说道:“好的老师应该把诗词里的生命教出来,让诗词有一种兴发感动。”忆起少时学堂里的老师们教诗,蜻蜓点水般的讲解,之后就是无休无止的勒令背诵,许多本该被孩子们欣赏的经典诗作,在茫然反复的背诵之后,早已味同嚼蜡,厌腻不已。往往是很多年后,心智成熟了一些,在书上重新和那些诗词相遇,才恍然悟出了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怀和感动,此时的心情慨然,亦黯然。叶嘉莹评价:“读书当从识字始,字都不认、道理都不懂,背来有什么用?”

孩童的眼睛是纯澈无碍的,给他们吟诵的诗歌也应清新可人、浅明易懂,在这本《给孩子的古诗词》中你看不到愁肠百结的闺怨之词,也读不到晦涩难懂的哲人之诗,那些,或许该留给他们以后的人生和经历罢!初初接触这个世界,孩童的阅读积累是薄浅的,心智是稚嫩的,然而眼神却是渴盼的,对知识的追求和好奇度日渐生发,我们有义务向他们展现,这个世界的方方面面。叶先生编选的这本书,涵括177首诗和41首词,看似随手拈来,实则是谨慎甄选,古人所吟作的那些风霜露月、家国情志、少时情怀,都荡漾在这些素白的纸页中了!

自然风貌无疑是对孩子心灵的洗礼,大江大河可以开阔胸襟,小桥流水也能够怡情。古诗词里的山水花草,在今人看来,多了一丝纯粹和清澈。在那里面,森林并非水泥铸就,河流也是同一的色泽,那种“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漉湿和绿意,如今在这些个灰蒙蒙的城市里,已经是一道难得的风景了罢。城市亦是繁忙匆促的,忙碌到我们都忘记了让孩子们体会一下什么是“静”,夜晚的华灯太过璀璨,想要观赏到“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的天穹未必困难了些,然而街道的车水马龙川流不息,欲体味“人闲桂花落,月静春山空”的岑寂与平和也成为了一种不可能。古诗词的作用之一,就是拓展读诗之人的经历,让这些不可能成为可能。托物言志、寓情于景是诗人们常用的手法,一树一草都会令他们心旌摇动,由彼及此:“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然而一味的赏花弄月,也易使人流于肤浅,孩童们在看过这些春花秋月之后,多多少少也应去琢磨一下诗句背后古人的情怀。三大情愫占据了古诗词的半壁江山,也组成了华夏文明的道德基石:深沉的亲情,朴素的友情,浑厚的爱国之情。此三种情,皆在这本《给孩子的古诗词》中有所体现。有的时候,严厉刻板的教育反而不及文学作品的感化,我们只需和孩子们一起读诗,潜移默化之中,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道德观念或许就建立起来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讲子女对父母的拳拳孝心,“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说的是朋友离别之时的洒脱和豪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呈现出一片赤诚的爱国之情……年幼如孩童,或许在当时不能全然体会诗句的深沉厚意,但是却会在心灵中投射下一道微光,这光芒伴随着他们的成长,会日益炽亮。

“诗不是抽象的东西,”叶嘉莹说,“人是有感情的动物,诗是感情的活动,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小孩子学诗,就是让他们对天地草木鸟兽、对人生的聚散离合都有关怀的爱心。”窃以为,同情心是人所具有的可贵品质之一,能够以同情的眼光,去看待万物,看待他人,乃至看待整个世界,是造物者赐予给人类的独一无二的馈赠。在这个充满心机、戾气肆虐的世间,同情心可以生存的空间,已经少之又少。给孩子们一卷适宜他们阅读的古诗词,也是作为成人能够提供的庇护之一吧。

天光还早,阳光甚好,路也很漫长,等你醒来,我们一起读诗何如?要记住,雨天跟咖啡更配,午后的暖日跟古人的情致更配。

(转载请联系作者)

    

上一篇:风靡欧洲的情绪整理卡片经典读后     

下一篇:让女孩受欢迎的芭比正能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