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去生活》经典读后感10篇_读后感_名著读后感_格言网

2020-12-28 23:46:52

读后感

《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去生活》经典读后感10篇

《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去生活》是一本由残小雪著作,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页数:28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去生活》读后感(一):不必繁弦不必歌

看书名,《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去生活》,能够感觉到作者小雪是一个独立的敢于寻找生活真谛的女孩。翻看内容之后,才觉得书中写的又何尝不是自己呢?每一段故事,每一段旅程,每一个朋友,都像是真切发生在自己身边的。

在现实的冷漠里,没有人会在意你的眼泪,你能做的就是给生活找个出口,让自己喘口气。

想起自己刚刚到上海的时候,在一个十平米左右的隔间住着,交房租签合同的那一天,自己累的跟狗似的,却仍然要镇定精神和精明的二房东周旋。那样的城市里,很多都是二房东,他们租了别人的房子再租给我们,这样我们就连一天的房租宽限时间都没有,因为少一天他们就少赚一些钱,他们肯定会各种提前催租。所以,听着半懂不懂的语言和他沟通了好久之后,终于办理妥当了。他离开之后,我再关上门的那一瞬间,泪涌不止。那时候只有一头想要钻进大城市,至于为何让自己如此狼狈并未想过。之后的找工作,更是一个人行走在这钢筋水泥堆砌的城市中不知所措。还好,遇见一个看起来像黑社会但人却很好的大哥,他和他老婆来上海多年,用经验教了我一招。他说:如果你找不到路了,很简单,就打12580。(我真的不是打广告)后来我就靠着12580,快要跑遍了大半个上海,在找工作的过程中才慢慢先熟悉了这个城市的地理环境。

每一步看似惶恐的脚步,迈出前都经历了或长或短的思索。有什么对与错,遗憾和悔恨,是好是坏,都是我们顺理成章的所得。

这句话应该是在自己经历过之后才能说出来的,就像那句:眼前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如果我们没有经历,我们会抱怨,会觉得生活是如此的不公平,我们会觉得每一段磨难都是想要逃离的不堪生活。

可是一旦我们经历了,也许波澜不惊,也许轰轰烈烈,那么在那不必繁弦不必歌的岁月里,你所经历的就是你所获得的。你的幸福来源于磨难的经历。

在上海安顿好住所,找到工作,(尽管开始并不是自己喜欢的工作)。那么属于我自己的独处生活才真正的开始。我之所以能够选择那个十平米都不到的小隔间居住,主要是因为它虽然小,但是它有阳台,大大的,落地的。如果天气好,还未起床阳光就会洒满房间,伸个懒腰换好衣服就可以带着美美的心情去奋斗了。

享受孤独,是很难能可贵的一件事。

学着适应独处,在沉默中更容易找到源源不断的能量供应自身,它不需要依附和索取。在这种力量的供给中,持续的超越与突破独,让人能够挖掘出一个更好的自己。

小雪倡导的:付出终有所偿,独处成就更好的自己,整装待发前路漫长,看自己想看的风景才是最好的人生

真是羡慕又佩服,不过只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生活就好。

现在的我早就离开上海,却仍然感激那段时光赋予我的一切。现在的我在家乡一座城生活,结婚生子,虽然仍要奋斗却多了更多的思考和淡定。

无论是在哪里,无论是哪种生活,不必繁弦不必歌,坚持自己所想,坚持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就是最好的生活。

《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去生活》读后感(二):一个女孩就应该单独住几年

单看书名,我以为这是一部指南针式的说明书,比如说,首先你如何发现你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其次,你如何将你所要过的生活一步步的按照教程完成你最终的目标。结果,打开书后,一页页品读下去,才发现,这些每篇短小的小文章,如小溪流般潺潺流过你的心间,最后抵达你的内心深处,暖了一下你的心,告诉你,当每个人的生活被细枝末节的小事儿烦扰不堪时,你依旧可以把生活的某个片段过成你爱的样子。

小时候学英语,经常辨析两个词alone和lonely。小时候不懂,觉得两个词咬文嚼字干什么,不都是大同小异嘛。现在才明白,alone是多重要,lonely是多难熬。我一直很遗憾自己没能独立的住几年。除了大学四年的集体宿舍生活外,其余全是和父母居住。前段时间,我一度想去外地工作,问了一个从外地来到我所在城市的姑娘,会孤独吗?她说,会,特别是在生病的时候,你会特别想家,会哭。我听完其实不以为意。我一直偏爱自己一个人的空间,我从来不觉得孤独是个难题。直到读了这本书,看到作者娓娓道来她一个人的生活,我才知道,真正开始一个人的生活的时候,每一件日常生活里的小事儿都成了考验个人心理素质的大事儿。

一个人做饭简单,可是一个人如何做到恰好的饭量又能吃的营养健康才是困难。作者写道单独生活久了的人就有点生活上的怪癖,想吃番茄了,一顿就做了番茄牛腩,还配上番茄蛋汤。一个人孤独又有点放肆,可能吃完了还想以后有了伴儿,会不会嫌弃她这不懂搭配的坏毛病。心里开始有了自省,有了对未来的琢磨,最关键是学会做那么多菜式,对于我这样依旧每天吃着现成饭的大龄青年,实在当头来了不小的一击。当我还不知耻地自认是个小孩子,可能年纪比我还小上一两岁的作者已经开始大步走进一个成年人该有的生活里。

一个人生活久了,才会慢慢开始关注生活本身的品质。生活方式其实是需要独立养成的。可能你在小时候,你的生活方式是你父母规定的,比如说吃饭睡觉如何作息,上小提琴课还是去练羽毛球。后来,可能你的学校决定了你的生活方式,你跟着你的同学一起起床、上课、吃饭、睡觉。而当你走出校门,你选择一个人在一个城市里扎根,你才真正开始你自我生活方式的养成。

作者开始时,也是混沌的日子,和我现在一样。上班,全身心奉献到工作中,中午吃一顿简餐,晚上太累了,一筒方便面解决问题。这样的独身日子过久了,生活里很多空白的时间就需要填满,如何填成彩色的,这大概是作者在书里透露给我们的一些小诀窍。作者开始健身,因为年纪越大,越发现身体是自己的底线。当一个人搬家时,当一个人生病时,当一个人承担了生活所有重负而无一人在你身旁时,你会越发觉得身体好大概是当下对自己最有力的依仗。后来,她又迷上了做一个人的美食,即使一个人,也要吃得色彩斑斓,有滋有味,才是对自己最好的安慰吧。我虽然和父母居住,可是有时兴起,也喜欢一个人去吃自己想吃的东西,不用和别人商量,点自己爱吃的,吃完擦嘴就走,又潇洒又节省时间,何乐而不为呢?

书里每篇小文章都渗透着点如何对待生活的小想法。岁月静好,没人相爱,也要坦然生活。一个人也要活得热闹充实。你想学吉他还是瑜伽,千万别想和谁一起相伴而行,生活是你自己一个人的,永远别等着去和谁分享。你把日子过成你想要的生活,悄悄乐是对自己最大的负责。

《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去生活》读后感(三):活过的和即将发生的,都是人生

有一次跟残小雪聊起未来的事情,我问她有没有想过以后在哪座城市定居,想没想过北京买房什么的?她很坚定地说,没想过。她说,她想攒钱出国,世界上好玩的事情这么多,为什么要把自己限制在一个地方呢?

刷她的朋友圈,会发现她经常出现在各种地方,有时候是穿着那种文艺女青年的床单式裙子站在江南古镇的街头,有时候一身户外装跋涉在深山里,或者出现在东南亚的热带丛林里。

每次看到我都默默羡慕赞叹一番,然后继续苦逼地生活着。

其实我们谈的,是一个很严肃的话题,那就是该如何去生活。

残小雪无疑是一个能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去生活”的人,就连无趣如我,在认识她以后,生活也变得鲜活不少,去北京周围的山里跑了几趟。

人往往会在某一天幡然醒悟,原来自己最终还是得跟着自己的内心去活着,没必要做别人,也做不了别人。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去生活,才能活得轻松自如。

而这种开悟的方式,是亲身去体验,去感受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去生活的美好。当你感受到这种美好之后,人生就会豁然开朗,一扇金光闪闪的大门缓缓推开……咳咳,第一步,就从买一本《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去生活》做起。

这不是强行安利,因为人的想法的改变,是需要一些事情来推动的,最容易的方式莫过于能在思想上接受转变,而改变思想,毫无疑问最好的方法是阅读。

在这本书里,残小雪分享了自己这些年一步步走过来的历程,讲她的梦想,她的孤独,她的欲望,她的坚持。

她说:“每一步看似惶惑的脚步,迈出前都经历了或长或短的思索。有什么错与对,遗憾和悔恨,是好是坏,都是我们顺理成章的所得。”

我很赞同她这句话。我一直觉得经历过的都是人生,活过的和即将发生的,都不可分割。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更应过好自己的生活,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做每一件事,如此才不负生而为人。

想起跟一个女孩子闲聊,说起当下,她说,她还这么年轻,每天要呼吸着雾霾,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负担着高额的房租,想到这些简直绝望的想死。

我说,你说的这些我也都有啊,而且我还得想办法攒钱,买房,娶媳妇。

她说,干嘛要买房?

我说,没房,女孩不嫁我啊。

她说,干嘛要结婚?

我有些心虚了,躲躲闪闪地说,不结婚也很好啊,能自由地旅行,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能遇到很多新奇的人。

过了一会儿,我还是诚实地说,我还是想结婚,有个家。

我们两个各自选择了一种不同的生活理念,不同的生活方式,无所谓优劣。她可以过得率性洒脱,看尽世间繁华,人生丰富而多彩。而我,则迷恋小楼灯火,西窗共剪烛的温馨。

只要是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生活就好。

《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去生活》读后感(四):人总应该,好好地与生活谈恋爱

前几天在北京时,朋友问我,怎么不来北京工作呢?每周末还能去一些地方闲逛,总比你们家那个小破地方爽得多吧。

对于朋友的这句话,我倒是从心底里赞成。北京确实有很多好玩儿的地方,永远是新鲜有趣的,因为它足够开放包容,仅是这一点,就比我的老家好得多。但是,北京居不易,在生活重压之下,恐怕早没了玩儿的兴致了。

所以,我觉得还是得选择一种让自己舒服痛快的生活方式,因为生活是我永久的恋人,我们总应该好好地与它谈恋爱,才不算辜负了自己,对吧。能在小破地方里玩儿得畅快,那也是独属于自己的快乐。因为自己活得任性,因此也格外地喜欢任性生活的姑娘,比如残小雪。在读了她的《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去生活》后,我就觉得,能把情怀表达得如此淋漓畅快的姑娘,她的生活一定会特别丰富多彩吧。

然而,小雪姑娘在书里并没有大谈特谈自己是如何成功、如何不易、如何艰难地在生活。在她的文字里,也流露出生活的艰辛,但从没有喋喋不休地说教,更没有对目前生活的炫耀。她像在与朋友谈心一般,讲述着自己的青葱单纯的时光,讲述着自己的失意和不顺,讲述着漂在北京的无奈与快乐。她把积存在记忆里的故事拿出来和大家分享,并且用一种真诚的姿态告诉大家:对于自己的生活,还是要有态度、有强调的,不要盲从也不要将就,选择喜欢的方式去生活,这才不至于让自己活得太假太累太难受。

这本书给我的最大感受就是温暖妥贴。在深秋时节里,紧紧地裹在被子里,读这样的书,心里总会觉得好受些,可能是在书中的某些故事和文字里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且不管是看到了过去的自己还是现在的自己,这种感觉,都让自己倍感亲切。

记得在看到一半时,我忍不住掏出手机给某人发了短信。我说,北京现在很冷了吧,注意身体。很快地,他的信息回过来:收到。我笑了,因为我能想见他忙碌时的身影。然而我又觉得难过,因为我不能陪在他身边去照顾他。读这本书时,偶尔地也能从小雪的文字里感觉到无奈和失落,但更多的,却是她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热度,因为她不想亏待了自己,所以才一再地叮嘱我们:一定要选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如此才能无所畏惧地前行。

或许有人觉得漂在北京是一种痛苦,但在痛苦之中必然也存在那么些许的温暖和欢乐。就像残小雪说的,生活里的闪光点和阴暗面,其实是数不胜数的。所以,就不要把目光专注在阴暗面上了,毕竟生活如同恋人,它不可能十全十美,但也不至于一无是处。

和自己的生活谈恋爱,需要的是一种坚持和态度,读过此书,我能体会到小雪心中的力量以及对生活的爱!

《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去生活》读后感(五):听从自己的内心,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与这本书的结缘,是看了豆瓣友邻的一篇文章,具体说了些什么内容,其实自己已经忘了,只是记住了这本书,或许是他的书名很触动自己吧,又刚好当当活动,就买了。

用晚上空闲的时间看完了这本书,尽管最后几页自己因为各种原因没有耐心看下去,但是还是感觉很不错,里面没有特别的鸡汤,都是从作者自己的生活里剖析出了很多感悟,而这些,或许自己经历得多了,也会真正的都懂。

自己是农村里的孩子,说家里条件很差,其实也并不是,但是自己真正出远门,确是初三的暑假,到珠海,因为自己父母在那边打工。那是自己到过的最远的地方了,而之前自己走过的,最远的地方,也就是县城。那时对北上广的无线向往是不能言语的。

看着作者在北京所经历的一切,找房子,换工作,无限的加班,泡酒吧,逛夜店也在各个城市穿梭。有一个恍惚,自己无限向往,但是好像一时半会儿自己却没有那个勇气出走,走得那么远。对于自己现在的生活,我想在这里,也算是目前自己心中的北上广了吧,一年搬2次家,现在有了一个可以养活自己的工作,住在30多平方的小公寓里面,开心就笑,不开心就哭,时常想家,可还是暗自发誓,要在这个城市站稳脚跟,不愿在回到让自己生活更容易一点的家乡。

这一年多,经历了失业、失恋和现在的半失恋状态,自己最近才开始慢慢的意识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生活,才是对自己最好的交代。努力工作,好好照顾自己,不断的完善自己,学习更多的社会生存技能,将自己安排得更充实,不管是去学驾校、看书、考证、养花、健身还是旅游、学琴,我希望自己的每一步可以走的更稳更好。

《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去生活》读后感(六):Be water ,my friend像水一样流动,我的朋友

这本书的作者叫残小雪,不久之前,我看过一些她写的短篇小说。那些小说曾让我揣测过这是个多大年纪的女孩子,过着什么样的生活,爱过什么样的人,认识什么样的朋友。

直到我决定记录下我看这本书之后的感想,我才想起来我看到了我曾经想知道的事情,我想,这也许是一种机缘。

书名叫《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去生活》,这也是主题。我想这是一种美好的愿望,一种坚定地要对生活热情要爱自己的态度。

残小雪在这本书里让我看到了她对待生活的勇气和热情。她写自己如何加班,不断地表达她热爱她的工作,写她如何一点点离自己想要的越来越近,分享她生活中的美妙时刻,比如拥有了一双美丽的能露出脚背的绿色鞋子,一个人自由自在地住着,感受自己想要吃的东西,满怀期望地做给自己吃。像她所说的,微不足道的情趣和平平凡凡的小事拼起来了我们大部分的生活。所以,美好的生活是一件要不断努力的事吧。

无论怎样,都不能泄气,要努力,并且,抓住每一个可以让自己高兴的时刻。

我有时候看到一些有道理的句子,会把它们抄在本子上,虽然我惊讶地发现原来我是一个非常相信鸡汤的人,但,有一些话确实很对。

比如“be water,my friend”,它来自李小龙电影里的一句对白,简直有禅在里面,可意会而不可言传,道在屎溺,道在鸡汤。

还有一句话我简直差点顿悟了:对你最重要的人是你面前的人。可惜还是差了点,老和尚的棒子打歪了点。这和活在当下一个意思,我想说的是吃水果的时候世界上最重要的是嘴里那个水果,只有这样,才能体会它全部的生命和美味。然而活在当下真的很难,我昨天买了个桃子,9块一斤,然而非常香,我当时惊讶于它的价格,老板忽悠我说,这不是价格的问题,而是再过几天就再没有这么好的桃子卖了的问题。这是一个真正的桃子,昨天我把它忘在了客厅刚才才发现它,非常的香甜,像段子里说的那样,你能吃到它的一生。作为桃子,它非常优秀。如果我能陶醉于它的美好,就会感叹,幸福是多么的便宜。然而桃子很快就吃完了,人却很难满足,至少我很快又饿了。

但还好,桃子的季节过去之后还有橘子的季节,它也很香很甜。也许好的生活也是这样,桃子吃完之后要面对桃子吃完的现实,做下一件事,比如去洗手,比如看一本书,以自己喜欢的方式。

e water,my friend.

《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去生活》读后感(七):理智面对自己的脆弱,是更了不起的坚强

初识小雪,是在一本合集上,那本合集选了我的文章,也选了她的,看了她的文章,觉得很喜欢。后来又在另一本合集相遇,觉得很有缘,渐渐有了一些联系。

国庆前就收到这本书,中间隔了个长假,断断续续读来,为小雪真诚的文字所打动。这本《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去生活》,它不是教科书和操作手册,它是一个姑娘真实的内心世界在笔端的流淌。在这本书里,小雪记录了她在现实中的迷茫和成长,记录了她如何跌跌撞撞追逐自己的梦想。

一个人,寻找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是一个摸索的过程,也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放弃,有失去,有错过,有孤独,有恐慌。从小雪的文字中,我能感觉到这姑娘并不是天生强大,作为一个内心细腻的女孩,她有很多脆弱敏感的时刻。可是既然选择了变化无常惊心动魄的生活方式,那就要学会安放自己的敏感和脆弱,变得更加独立和坚强。而一个人能理智地面对自己的脆弱,在最孤独窘迫的时刻依然遵循内心的声音,是一种更了不起的坚强。

一个人在外的这些日子,她“独自踩着椅子一个环一个环地挂窗帘”,“独自趴在地上吧散落成一滩的长短木条用螺丝刀拼装成一个书架”,“独自面对一屋子换掉的家用电器,打电话找修理工”,“独自从药箱里翻出创可贴,处理不小心被刀子割破的手指”。她“一个人做丰盛的早餐”“一个人做法式甜点”“一个人去看午夜场的电影,吃一人份爆米花”,“一个人在健身房挥汗如雨”,“一个人去咖啡店喝热热的拿铁赶稿子”,“一个人背单词看肥皂剧”,“和有趣的朋友吃好吃的食物”。她练习着适应着“一个人生活的恐慌”,“对疾病的恐惧”、“晚归的空旷”,一个人的日子,有孤独,但是也可以是多姿多彩的。她写到读书、写作、音乐、旅行、美食、健身、工作、梦想,这些事情让她的日子饱满,让她的生活生长出丝丝生机,变得丰盈而亮丽。

感谢小雪收集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了最真实的记录,感动于她笔下这些细腻纷繁的思绪,这美好动人的情怀。读这本书,会在这些看似琐碎的文字中找到一种力量。

最后说一句题外话,虽然小雪已足够坚强、足够独立,但是依然期许,她的想要倾诉的嘴巴,找到愿意倾听的耳朵。

《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去生活》读后感(八):做自己选择的,就是好的

生活是自己的,《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去生活》就是好的,无论过的是好还是坏,当然,已经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过上了最想要的生活,生活的结果又怎么会坏。

残小雪用自己的切身经历和体会,为我们呈现上这本书,书中的文字特别真实很多文章也很有代表性,读着她的文字,一面看着她写下的自己的生活,一面寻觅自己最想要的生活。

生活是什么呢?每天吃饭穿衣,上班下班,日复一日重复着同样的事情,几十年如一日,这样是生存不是生活。要生活,就应该对生活有所期待有所要求,每天发现一点有趣的事情,为自己制造一点小惊喜,全部的时间不是被工作包围,在工作以外也有自己的喜好和兴趣,这样,才是生活吧?

你有生活吗?这篇文章问出大家不曾想到过的,以前那些按部就班的日子,不是生活又是什么?每天疲于工作,早起匆忙上班,工作到深夜,疲惫回家休息,周而复始,这些难道不是生活的常态吗?生活就是工作,工作为了生活。想想有多久没有好好的静静的看看山,忘忘水?甚至最简单的,抬头望望所在城市的天空,每天行色匆匆,忽略了多少身边的美好景致?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都会一个人生活。自己住、自己承担自己的喜怒哀乐,我特别喜欢第二章节:一个人住的这几年。在北京那座快节奏、高压力的城市里生活,尤其不易。作者有过孤独,有过伤心,有过放弃,更多是坚持、面对、成长,夜深人静的城市、空荡无人的凌晨,都有残小雪走过的痕迹;东边西边,南边北边,都有她住过的地方,一直租房没有固定住所,“在北京没有自己的家,有的只是一个又一个临时住处”。这样的日子不安定,仍是残小雪选择的生活,因为在那个城市里,可以更好的实现自己的梦想,习惯的一个人,那么写作独居还有别样的风趣,这样的方式是她最喜欢的,也就是最好的生活。

过自己选择的生活,就是最好的。一个人行走在路上,一个人面对生活各种难题,一个人承担工作压力,或者是找人与自己一起分享承担,无论是什么样的形式,是自己喜欢的那就足够了。

《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去生活》读后感(九):我们的孤独,无处安放,也无法妥协

我第一次见到小雪,才刚到北京不久,去一起吃一份好吃的火锅。

她穿着花样繁复却明艳的连体裤,背着笔记本电脑,高跟鞋走得又快又稳。

我记得我那时还是怯怯的,听她说起为什么要来北京,眼睛闪闪发亮。

那时候起,就很羡慕这个姑娘,目标明确,且是真的肯下苦功夫去争取自己想要的生活,而最难得的是,舍弃掉一些琐碎的时候决绝得近乎无情。

小雪在书里说,有人问,在北京得到了什么?

她回道,只怕是这么些年,失去的,比得到的更多。

她还说,我们来到北京,不是因为这是唯一的选择,不是因为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而是我们心甘情愿地放弃了其他所有的选择。

也曾经像小雪一样,不断地反复地问自己,为了什么呢?

为了眼底的那片灼热,还是,真的是为了心里不熄灭的梦想?

我们所追求的那些冒险和未知,同我们放弃的那些最朴素踏实的温暖相比,难道真的物有所值吗?

她的书里,有这样一段话:“每个来这的人,都是野心勃勃的失败者,无家可归,落荒而逃,在这里兢兢业业地相互折磨,假装幸福生活。”

而事实上,不论是反复的质疑,还是真的在假装幸福生活,我们都留在了这里,并且,继续咬紧牙关往前奔跑着。

我眼中小雪,是长得动人的姑娘,为人活泼有趣,收入颇丰,可以做出一桌子丰盛的晚餐,还会烤制各种好看又美味的甜点。在同男人说话的时候,也懂得眼波间流转些若有若无的风情。

有时候我想,这样的姑娘,应该好好被人爱着,做一个娇憨的女孩子,那些美丽香脆的小饼干,应该烤给深爱的那个人吃,而不是,只能自己一个人做好之后拍照发朋友圈——而最近,她连朋友圈都很少发了。

我希望她可以幸福,因为她是一个美好的姑娘。

更希望她可以活得轻松一点,不要时刻都像是紧绷着一根弦,好像这句话她还没打上一个句号,就要打开笔记本回复无穷无尽的邮件。

然而这些话,我从未跟她说过,想必已经有家人朋友跟她说过了无数遍。

而如果她肯听,那她就不是今天的小雪了。

也许生活真的是一个选择的过程。

我是懒散惯了的人,吃不得苦,受不得累,很少承受过压力甚大的工作内容,更无法协调处理复杂的事物,一点点工作上的不顺利,都要跟人叨叨好半天。

可是小雪,却是一直都与高强度的工作相伴,经常在凌晨一点、两点,甚至五点下班,经常接到电话就在清晨爬起来匆匆赶去机场出差,甚至,在候机的间隙还抱着笔记本发邮件。

每次听她描述自己的工作惨烈,我就忍不住在心内暗想——想当初,我也是熟读过大卫奥格威,视李欣频为偶像,广告学课程拿到95高分的人,怕是这辈子都不会再涉足广告行业了。

可是她就是这样,用一个个熬到深夜的PPT,一个个镜子面前自己的黑眼圈,一个个半夜睡着了想起的灵感也要爬起来记到手机上的日子,挣得了如今让自己稍微舒适的生活——可以自己住,可以有厨房,可以有烤箱,可以放一架子的书,可以放得下一张双人床让自己舒服地躺下。

却也深深懂得,想要索取什么,必先付出什么的道理。

“人因欲望而倍感孤独,最后因为孤独而时刻忧伤。”

孤独,大概就是不得不付出的代价。

孤独,是她的这本书里,无处不在的主题。

就如同她所说:“待在北京,每个人都很孤独。”

手机里存储着那么多的号码,却没有可以打个电话却只是吐吐槽的那个人。

微信和QQ列表里有那么多的好友,却没有可以在深夜失眠的时候跟他随便说点什么的人。

一个人住习惯了,连超市和菜市场都不再有热情去逛,习惯了选择让快递把生活用品送上门,因为无法解决因为要买的东西太多而自己根本负担不了——那种无助,比策划案被老板毙掉,被客户痛骂更叫人无所适从。

做完了一整份酸菜鱼因为吃不完只能倒进垃圾桶,半夜想吃夜宵却也觉得打扰别人太麻烦,只能穿戴整齐独自出门,在等待上餐的时候反复地刷着手机。

小雪写进书里的那些细节,很多都是我的切实感受。

一字一句地读下来,差点落泪。

曾经一起相处甚欢的老友,大多有了自己的生活轨迹,他们不再出现在你的生活里。我们遇见的那些以为会陪伴自己的人,也都渐渐错失掉了,而最后,没有人可以停留在你身边。

一个人沿着路灯走回家。

踩着一层层的台阶上楼的时候。

我常常会想,也许在这样的孤独中,我们终究会失去跟人交往的能力,变得把自己封闭在属于一个人的世界里,开始对陌生人冷漠,不愿意再为无意义的事情耗费一丝一毫的时间和精力。

即便如此,也只能把生活划分成一个个目标。从容冷静地一个个去实现。

看着自己朝着那个自己期待的样子慢慢蜕变。

“若是能活好每一个当下,已是万幸。”

而那些无处安放的孤独,我们也深知,自己无法向它妥协,所以,就带着它一起上路吧。

他们问,值得吗?

可是,生活又怎么可能会没有遗憾呢?

至少,比起孤独,平庸和无所事事更让人无法忍受不是吗?

    

上一篇:战国歧途读后感精选10篇_读后感_     

下一篇:《解剖》经典读后感10篇_读后感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