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人的行为》的读后感10篇_读后感_名著读后感_格言网

2020-12-28 23:46:52

读后感

《人的行为》的读后感10篇

《人的行为》是一本由〔奥〕 路德维希·冯·米塞斯著作,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48.00元,页数:86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的行为》读后感(一):夏道平与米塞斯《人的行为》

路德维希·冯·米塞斯是一位从属于奥地利经济学派的经济学家。奥地利经济学派的思想可谓源远流长,最新的文献表明,其思想渊源可追溯到十六世纪西班牙经院哲学。虽然这个学派的创始人当属门格尔,学派里还有大名鼎鼎的一九七四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哈耶克,但坚定维系并捍卫奥派本色,并在二十世纪晚期对复兴奥派经济学做出卓越贡献的,无疑应归功于米塞斯。

米塞斯是二十世纪最出色的经济学理论家之一。他一生坎坷,命运多舛,虽然才华横溢,但从未得到一个付薪的学术职位;他的思想观点超前,以致备受主流思想界的冷落和打压;他热爱祖国,但由于其犹太人身份,不得不背井离乡,一九四〇年辗转到美国纽约,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但是,不管环境何等险恶,米塞斯都能坦然应对,持续对经济学及人的行为学做出新的贡献。正如他在回忆录中所说:“直到今天,我还是没有失去勇气。我会尽到作为经济学家的职责。为了传达心中的真理,我永远不会感到疲劳。”

如是说,也如此行。有学者指出,若没有米塞斯的移民美国和他在纽约大学不知疲倦地传播奥派经济学理念,现代奥地利经济学派是不会存在的。

对于奥派经济学的复兴,米塞斯至少做了两件事保证了这个学派思想传统的延续。其一,在纽约大学创建研讨班,薪火相传,培育新人。许多后来声名显赫的奥派经济学家都出自这个研讨班,如柯兹纳和罗斯巴德。他们不仅见解独到、著作等身,而且通过自己的影响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本校和外校的学生,以及学生的学生。伴随着基本理念的传播,使得奥派经济学逐渐走出低谷,在学术上得以重生。其二,撰写并出版了《人的行为》这部巨著,为奥派经济学奠定了系统而清晰的理论基石。有趣的是,一九四九年九月十四日,《人的行为》一书的出版日正好是他的首期研讨班的开班时间。米塞斯著作等身,但在众多的著述中,《人的行为》无疑是米塞斯最伟大的成就,它不仅是经济学思想史上难得的对经济学理论进行全面整合的著作,更重要的是,由此开创“人的行为学”的方法论,将建立在个人行为逻辑上的经济学理论提升到社会哲学或人类行为通论的高度来处理。《人的行为》是二十世纪人类智慧的产物,它吹响了奥派经济学复兴的号角,也造就了人类思想史的一名巨匠——米塞斯。

不朽的《人的行为》!不朽的路德维希·冯·米塞斯!

“不朽的名著,没有时效问题,因而也没有‘过时’的翻译;有的,只是无常的‘时运’。”这是本书译者夏道平先生在一九九一年台湾远流出版公司出版的《人的行为》(繁体版)修订版译者序中的第一句话。

夏道平,一九〇七年出生于湖北省大冶县保安镇,一九三五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经济学系。本想在学校任教后公费出国,不料因中日战争爆发,悲愤之下弃笔从戎,赴河南洛阳前线御敌,抗战后期返回重庆任“国民参政会”研究室主任,在此期间结识雷震、王云五、胡适等人。一九四九年孤身一人来到台湾,先在华国出版社工作,后因雷震之邀参加了《自由中国》期刊的筹备工作并成为其主要撰稿人。因缘际会,同乡兼校友詹绍启先生一九五七年寄给夏道平一本英文杂志,里面有米塞斯《官僚体制·反资本主义的心态》(Bureaucracy The AntiCapitalistic Mentality)一书的内容摘要,随后夏道平翻译该书并在《自由中国》刊物上分四期连载,为其以后接受奥派思想、翻译奥派名著埋下种因。而在一九六〇年九月《自由中国》被迫停刊,雷震被捕之际,夏道平、殷海光、宋文明三人共同发表声明,在向当局发出严正抗议的同时,表示愿意为那些所谓“涉嫌叛乱”的文字承担责任,表现出知识分子的良知和傲骨。

《自由中国》被查封后,夏道平又回到大学教书,忍受着孤独寂寞,埋首翻译奥派经典名著。除了早年翻译的《官僚体制·反资本主义的心态》,他又翻译了米塞斯的《经济学的最后基础》(The Ultimate Foundation of Economic Science)和《人的行为》,继而又翻译了哈耶克的《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Individualism and Economic Order)以及德国自由主义经济学家洛卜克的《自由社会的经济学》(Economics of the Free Society),其中耗时最长、最费心力的要数八十万字的《人的行为》。

夏道平翻译的《人的行为》,简要归纳有三个特点:一是翻译同研究结合起来,而非单纯的翻译。秉持当代奥派经济学的市场经济原理及站在推动经济自由的立场上,夏道平针对当时台湾物价管制、金融管制、通货膨胀、累进税及工会等问题大加批评,并从个人自由的原则出发,积极宣导奥派经济学的思想观念和财经政策,切实推动台湾的经济自由。二是翻译的严谨程度,认真到字斟句酌。譬如本书原名为Human Action,夏道平坚持翻译为《人的行为》而不译为《人类行动》,为此夏道平竟作了近千字的解释。从纯粹翻译学的角度,可以仁者见仁,但浸淫于奥国学派思想精髓,再结合文字仔细推敲,在当今的翻译界,夏道平的认真精神是值得推崇的。三是翻译不忘传承。夏道平是在苦寂的环境中翻译《人的行为》,正像他所说:“一向浸润于这本不时髦冷门书的译者,好像是寻芳于幽谷的人,虽然也常享有独乐之乐,终不免有点寂寞之感。”所幸夏道平结识了吴惠林、谢宗林两位年轻博士,他们是年轻辈难得的向往自由哲理而不满足于技术层面的经济学者。夏道平在同他们的日常谈论中每每提到米塞斯、哈耶克诸人的著作,吴、谢两人也开始阅读尘封已久的《人的行为》初版并进而产生追溯奥派经济理论渊源的兴趣。当台湾远流出版公司决定将夏道平包括《人的行为》在内的早期翻译的五本经济学名著结集再版时,他抱着这些书找到吴谢两位,请他们帮忙重新校订,于是夏道平译、吴惠林校订的《人的行为》在一九九一年得以出版。谈起这段往事时,谢宗林先生感叹道:“夏先生哪里是请吴惠林和我帮忙,他是在用这种方式鼓励我们这些后辈,继续努力,探索自由经济发展之路。”正像台湾学者马之骕所说:“夏道平先生不但是自由经济学家,亦具有教育家的风范;不但是奥派理论的实践者,也是奥派思想的布道者。”

夏道平是我的祖父,对祖父的译著难免有溢美和夸口之嫌。但作为译者的夏道平曾反复强调:“读者若有耐心对照原著阅读而发现译文的错误,不管是严重的或无关紧要的,译者都竭诚欢迎批评指教。要树立翻译界谨慎负责的风气,固然要靠译者本身的自律,同时更有赖于众多的读者之严格督责。”第十届华人哈耶克学会年会去年在台湾逢甲大学举行,在台北紫藤萝的一次学术午餐上,谢宗林先生在充分肯定夏道平《人的行为》的翻译后,也指出,从当今学术发展水平来看,译著还存在诸多瑕疵,因此谢先生正着手重新翻译米塞斯的《人的行为》。这种严肃认真的学术探索精神,正是米塞斯和夏道平所期待的。

米塞斯和夏道平,他们的行为和他们的信念是高度一致的。如今夏道平译《人的行为》大陆简体版终于出版,作者和译者虽已双双长眠于尘土,但定会携手含笑于天堂。

夏明

二〇一五年五月于武汉

《人的行为》读后感(二):我们只是无知的人类罢了

我们只是无知的人类罢了。我们既不是全知全能的神,我们也不是完全按照经济动机来计算的理性人,我们就是愚蠢无知弱小爱犯错的人类罢了。既不用为了自己的这些弱点而自卑,也不用为了成为那种神而拼命,我们可以用人类的方式来追求自己的梦想。

人,就是一种有目的,有欲望的生物,我们的欲望超过了动物,所以才成为人。超过食欲和性欲的欲望,就是我们人类的可贵。我们因为有欲望,所以有目标,所以会行动,世界上在机械运动产生的后果之外,就是我们人类有目的的行为的后果。我们行为的目标就是消除自己的不适感,一个实现了自己目标的人叫做快乐的人。

各种其他经济学之错误,首先在于对于数学的执着,数学只不过是我们原有知识的一种表达,就像我们解方程的时候,纵然这是一个数学过程,但是列方程这件事情,是我们通过逻辑推理来的。逻辑推理,是研究经济学唯一正确的方法,经济学,绝对不是可以靠数学就能够表达的。至于概率,懂得概率决不能增加一个赌徒的胜率,概率只对能够掌握全局的人有用,比如水果店的老板可以根据坏苹果的概率掌握应该增加多少的成本计算。在经济学领域,唯一正确的研究方法就是逻辑,从几个人的基本的元范出发,按照正确的逻辑推理方式,得出结论。

关于价值,价值并不是一个客观的产物,也不是可以计算的,价值仅仅是我们从心理上对什么东西最重要的一个排序,价值的计算会在市场中用货币来表现。一个东西能消除人的多少不适感,就具有多少的价值,所以,在市场中,能够消除别人的不适感的人,就会获得别人用货币的投票,成为一个企业家。

企业家为什么能够致富?技术在企业中有什么作用?什么是资本家?这些问题真的令我迷惑了好久,企业家,是一种能够正确预测未来的人,对于未来预测的精准与否,是评价一个企业家的唯一标准。职业经理阶层,并不能代替企业家的这种功能,经理只是执行企业家的这种预测罢了。技术,技术只是一个量的问题,做什么才是一个企业最重要的问题,一个优秀的企业家,总是能够找到最合适的人来帮自己完成技术工作,或者他自己就是一个技术人员。资本家,就是社会中的储蓄者,限制新技术发明的,并不是人的天赋,而是企业家发现新技术的用处并且有资本家推动这项技术用于生活。

关于资本。世界上没有抽象的资本的概念,资本就是凝结了前人的劳动和自然要素的生产中间件,资本都是具体的,是一个锤子,一台电脑,一台车,资本多的人可以利用资本更快速的完成自己的目标。时间,或许是人类唯一需要在意的成本。

可以想到的东西实在太多了,米塞斯用了800页,这个地方又怎么全写的下呢?逻辑上A和非A是无法共存的,但是经济学为什么派别那么多而且互相矛盾呢?

经济的知识是无辜的,我们可以将这些财富置之不理,甚至无视他的警告,但是这并不能毁灭经济学的真理,毁灭的,只能是我们自己。

米塞斯讲这句话写在了最后,似乎是对经济学中各种谬论的无奈吧。

(我是从那本《反资本主义心态》知道有米塞斯这个人的,因为前一段时间刚刚学完西方近代哲学,米塞斯的思想非常接近尼采所讲的道德观念,我觉得这个人非常有趣,说了很多别人不敢说的话,比如穷苦知识分子的嫉妒,普通白领没有意义的重复工作却一心想要划分自己与体力工作者的区别等等。

后来在豆瓣搜索了一下这个人的其他著作,然后就发现这本书是他的代表作。从未想到,两次走过图书馆四楼的间隙,世界竟豁然开朗)

《人的行为》读后感(三):愿大漩涡毁灭你们

站在马克思的对立面来看对马克思主义的各种误解和不理解,真的是很有意思的事情。这其中米塞斯堪称各种误解与不理解的大本营。他们两者之间关键的差异还是在格局上,老马棋高一着,对未来想的更加长远,更看清人类自然基因的原罪本质,同时还策划了整个“修仙飞升”过程,突破自然基因束缚的路径。 要说奥地利学派,现世的评价真的不高,也就一晦涩的民科级别,它的发达也不过是自由主义资本用来对付凯恩斯主义和苏联毛子而不得已为之。90年代以后虽然看起来如日中天,但很快被证伪。美国佬自由主义惯了没个B数,08年金融危机玩脱线。温总本来说社会主义救不了美国,但为了全球一体化还是得出手。一晃,社会主义中国付出了快十年的代价。十年之前你不认识我,我不属于你。奥地利学派也一去千里,不被骂跳梁小丑就不错了。 从历史唯物主义来看,自由并不能自然而然地引向繁荣,倒是很多次都引向了毁灭。我想这句话美国佬肯定印象深刻,脸打的啪啪响。 人本主义、自由主义、完全的自由意志,要么存在于社会未形成之前的狩猎时代,要么只属于布尔乔亚上层精英。 愿大漩涡毁灭你们。

《人的行为》读后感(四):读米塞斯《人的行为》

0.米塞斯与《人的行为》。哈耶克于1974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打破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只授予数学家和凯恩斯主义者的局面。以此为标志,正统经济学界正式突破了马歇尔和凯恩斯的理论框架,许多研究和主张市场经济机制的经济学家也陆续获得了诺奖。在这背后,始终存在着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的影响和影子。 在中国,随着凯恩斯药方在实践中的失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市场机制逐渐成为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与此同时,国内经济学界也在寻求相应的理论工具。在此实践要求下,奥地利学派经济学悄然成为国内经济学界的一大显学,成为不可忽视的理论动态。上海、浙江、北京的出版机构已把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的基本著作基本翻译出版完毕。 米塞斯是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的第三代代表人物。哈耶克曾说:“如今活跃于世的‘奥地利学派’,几乎完全集中于美国,基本上就是米塞斯学派。”米塞斯著作等身,他的《人的行为》(Human Action,又译人的行动)是“关于一切”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的书,是该学派一部里程碑式的全面的著作,公认为经济学巨著。这本书的原著对出版社来说是一本畅销书,而且也出了西班牙语、法语、意大利语、中文和日语版。大陆的中文版采用台湾夏道平先生的译本,翻译质量高,忠实原著。

1.米塞斯的经济学方法论。在传统的经济学教科书中,经济研究分为规范性研究和实证性研究两类,由此发展出了经济学的制度学派和经济学的实证主义。二战后,制度学派衰败,实证主义成为经济学的主流。但到目前为止,经济学并没有成为一门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对大多数经济学结论,在问题、定义和验证方面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对任何一个现实经济问题,一百个经济学家总是有一百个答案,给不出明确又可靠的意见。米塞斯认为,原因在于规范性研究和实证性研究都没有建立展开其理论逻辑的坚实基础。他认为组成人类社会的是单个的人,必须从单个个人的行为出发研究经济学的规律。他的这一思想,相当于在力学分析中必须以质点作为分析的基本单元,系统的运动状态是各质点运动的结果,而不能将系统作为一个基本单元进行受力分析。应该说,这是毫无疑义的。但这个道理在经济学中,便不能将阶级、阶层这些人的组合和产品服务的组合这种组合后的“群”或“类”作为经济研究的基本单元。他的这种研究方法上的突破,与在微积分危机发生后戴德金通过重新定义“数字”重塑数学基础,具有同样的意义。

2.人的行为。米塞斯的人的行为,指单个个人在一定时间段内有目的的活动。它的要件是:有目的性,有开始和结束的时间。由此得出如下基本结论: (1)不同的行为需要不同的行为实现条件,条件是稀缺的。 (2)不同的人拥有不同的行为实现条件。 (3)人对即将采取的行为的选择,即对各种拟实施的备选行为的价值,只有排序,没有赋值,不能用量来测量。满足的幸福感无法度量。 (4)人对行为价值的排序遵从边际效用法则。 (5)人有其自己的行为价值排序。 (6)行为的实现具有不确定性。 这些基本结论是米塞斯经济分析的出发点。

3.在社会架构里面的行为。从上述人具有不同的目的和不同的机会和实现条件、社会上存在需要联合才能完成的工作这几点出发,米塞斯得出,“基本的社会现象是分工以及它的对称现象--合作。”分工合作遵循李嘉图比较成本法则。 社会分工合作是经济学的基本原则。强调一切自主的行为都是与这个基本原则角力。其实不是与人斗,是与客观规律斗,与天斗,是要再一次从反面证明这个客观规律的正确性。米塞斯对此贡献了非常精彩的评论: “从个人的观点来看,社会是达成他的一切目的的一个大手段。一个人,不管他想用什么行为来实现什么计划,社会的保持是一个基本要件。即令是一个不驯良的人,不能把他的行为调整到适于社会合作的要求的人,也不想失掉来自分工的任何利益,他不致于有意地毁坏社会。只是想在大家联合生产出来的财富当中,夺取比社会秩序分派给他的那一份更多的一份。如果反社会的行为成为普遍现象,而其必然的结果--回复到原始的穷困--发生了的话,他也会感到悲惨。 “有的人这样说:在自然状态中,人们是幸福的,进入社会就放弃了这种幸福,所以,他们有权要求补偿他们所失掉的。这是无稽之谈。荒谬的想法以为任何人在一个无社会的情况下,会生活得好些,一有了社会反而变坏了。谢谢社会合作带来的较大生产力,人类得以繁衍,而且过着比野蛮的祖先所过的较高水准的生活。人的自然状态是极端的贫困和不安。缅怀原始野蛮的黄金时代,只是浪漫荒唐的念头。如果卢梭和恩格尔斯真的生活在他们以思古之幽情来描述的那种原始状况,他们决不会有那么闲睱来从事研究和著作。”(第160-161页) 米塞斯认为,“社会合作,有两种不同的形态:一是靠平等契约的合作,一是靠服从命令的合作。”这一分类,形成了两种组织社会的规则和两种社会形态。对这两种合作形态下个人的积极性和特别是社会运转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形成了米塞斯和哈耶克等关于计划经济的意见。

4.经济计算。经济计算这个概念在米塞斯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每个人有不同的目的,对这些目的有不同的价值排序,相对应实现这些目的的是有限的资源,因而有各自不同的资源配置。于是产生了问题:对个人来说,一旦目的是繁多的、复杂的,各目的的价值又不能定量,如何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对社会来说,各人的目的的价值排序不同,如何在大量个体交换中实现全社会资源配置的最优?解决这个问题必然需要有一个经济计算的依据。米塞斯说: “在分工的社会里面,金钱的计算是行为的导星(按:guiding star,引路之星)。它是生产者的罗盘。他计算,为的是要辨别有利的和无利的生产途径,为的是要辨别消费者喜欢的是哪些人、不喜欢的是哪些人(按:意思是哪些消费者喜欢公司要生产的产品,哪些不喜欢)。企业活动的每一个步骤都要受金钱的计算之检查。行为的预谋,成为商业上成本与收益的预计。对于过去行为结果的回顾,成为会计上盈亏的处理。”(第223页) 货币是交换的中介物,因此,“经济计算不包括那些不用货币来买卖的东西”。经济计算的依据是财货的货币价格。经过市场的定价过程,各种资源和消费品的相对重要性被转换成货币价格这一一般形式。货币价格既满足了计算目的所需的一个通行标准的需要,也造成了分散人群的个人决策得以相互协调的过程。市场形成的价格具有精确的协调性,因为它是经济计算中一个主要的考量因素,使经济计算成为可能,构成了各种决策者行动的基础。货币价格是交换比率,不是价值尺度。它表达了市场交换的参与者在一个给定时刻对于增量财货的价值排序。由于人们的主观价值变幻无常,以及特定财货和服务的供应也随时变化,因此货币价格是持续变化的。人类爱好变化的天性使他们对行事方式和获取满足的手段加以改进,这使得市场经济中不会出现永久稳定的价格。通过这种经济分析,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源于人对其目的的价值排序的主观性,市场价格是一个包括消费的临时喜好和社会流行风潮变动等主观因素在内的有无穷因素影响的动态调整的结果,就像大海海面的波动一样,任何政府定价都不会是合理的。 因此,人们对价格稳定的偏好是一种谬误,它几乎存在于所有社会成员身上。它是人们在本质上不确定的事情上追求确定性。这种价格稳定偏好谬误体现在货币政策上,就是货币政策的目标是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入支平衡、金融稳定等等。货币政策应该是保证市场价格的变动不受人为的干扰,让它体现出所有影响它的客观因素,而为了各种宏观目标而进行的货币调控便是对市场施加人为的干扰。他说,“经济计算所必要的条件,是一个其功能不受政府干扰的货币制度。为增加政府的支付能力,或为暂时降低利率,而增加货币流动量的那些作为,都是对于币制的骚扰而破坏经济计算的。货币政策第一目标,应该是防止政府从事通货膨胀,防止它鼓励银行扩张信用。”(第218页)。米塞斯关于货币政策的这一意见,不同于传统经济学教科书的观点,影响越来越大。比较而言,传统教科书把货币政策的目标,当作不证自明的前提而随意设置,而经过米塞斯的分析,这些前提不再是理所当然的。

5.市场社会的交换学或经济学。运用人的行为的根本概念,米塞斯对许多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假设做了重新的审视。通过这些审视,可以发现以前对这些概念和假设理解上的一些漏洞。比如,追求利益最大化假设和理性人假设是不必要的假设,只要人们有自己目标的排序就行,这种排序可以是非常主观的,可以是前后变化的;经济的静态与动态分类并不存在,市场是一个如大海般变化的系统,没有静态的大海和动态的大海;市场经济仅仅是人们的财产权及相应权利不受限制的行使;财富不平等、两极分化不是市场机制的缺陷,正如乔丹与普通球员在篮球得分上出现两极分化,这是在比赛中实现的,但不是比赛制度的缺陷。 米塞斯的分析有时显得很简单,但其结论又让人出乎意料,或者说会出乎大部分东方国家人的意料。比如,对国民经济这个概念,米塞斯认为,市场交易是两个产品或服务的拥有者之间在自愿基础上进行的交换,这与两个交易者是哪个村、哪个县、哪个国家的人没有关系,甚至与火星人也可以交易,“市场经济之为市场经济是不管政治疆界的;它的领域是世界。”而“国民经济是由政府统制的一个主权国的一切经济活动的总体”,本质上它是计划经济体系的概念。使用了国民经济这个概念,就会追求自给自足,因为“一个有任何国外输入的国家就是缺乏经济独立,它的主权只是假的。” 其结果,它自动产生一种倾向,“一个国家如果不能生产本国所需要的东西,那就必须对外征服可以满足这些需要的领土。”“所以,国民经济这个观念是对市场经济的一切法则做极激烈的否认。过去几十年所有的国家的经济政策或多或少是被这观念指导。引起这个世纪两次世界大战,以及会燃起未来战火的,是这个观念的见诸实行。”(第306-307页) 米塞斯认为,利率是人们对财产的时间偏好所致。人们喜爱眼前的财货胜于未来的财货,未来财货的价值低,这是一种主观的偏好。当你把你所相对看重的现货资本100元转成相对不看重的未来资本时,为了保持你的看重(价值)不变,未来的资本不能还是100元,比如是103元,多出来的这3元便是我们叫做利息的那个东西。它的多少取决于市场中所有人的时间偏好水平。把这一方法应用到土地上,土地的价格也是由人们的时间偏好决定的。显然,把利息看作是资本在现在与未来两种状态之间进行转换而发生的现象,这种解释角度更加自然,还不会出现生产资料本身是否创造价值的困惑。

    

上一篇:我是女兵,也是女人读后感10篇_读     

下一篇: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想读后感10篇